“我们想约束的是小区所有犬只,不管有没有办证,有没有接种疫苗、拴绳都一律禁养。”青岛北都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副经理王广旭告诉记者,“宠物”这个词范围太广,最初想表达的是禁养犬只。至于暂缓发放分红,王广旭说,这主要针对小区的原北村村民。因为北村新苑属于北村社区的回迁安置房,小区多数业主都是原来的村民,日常实行村民自治。
居民
有人叫好有人急得直哭
宋女士是北村原住村民,家里有只养了8年的蝴蝶犬,“怎么可能送掉啊,这是家人啊,它通人性的。”提到此事,宋女士声音直打颤。陈先生是小区的租户,9月份在高速口冒雨捡回一只流浪狗,领养后狗证、疫苗齐全,遛狗拴绳、随身携带塑料袋捡拾狗粪,他坚信物业“没有权利处理此事”。
也有居民对此措施连声叫好。“这路看着崭新吧?这是刚铺好的,之前全是狗的粪便!”业主王先生对禁养犬只的态度非常坚定。”赵先生是外地打工的租户,最近腿脚受伤,出门需要拄拐,不拴绳的大狗迎面跑来,把他吓得心惊胆战,“很多孩子在广场跑,不小心撞到万一咬着咋办,再就是狗在家里乱叫,对邻居生活也会造成干扰。”对禁养犬只的通知他坚决支持。
解读
自治合理强行禁养违法
中韩街道宣传文体旅游中心主任刘超说,小区物业发这个通知是事出有因,多年来一直有居民投诉养犬不规范的问题,甚至引发了多起争执和冲突,陆续采取了召开居民代表会,强调文明养犬等措施,但成效都不明显。“物业专门安排清洁工,早上清理粪便,晚上再清理一次。”日前小区重新铺设了路面,借着小区亮化的契机,社区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形成决议,并委托物业发布了这则通知。“物业的初衷是号召居民文明养犬,但用词过于强硬,做法也欠妥。”刘超说。
回应
立刻整改设立“禁遛区”
1日上午,中韩街道和北村社区以及物业人员一起召开协商联系会,社区和物业认识到一刀切欠妥,做法过于武断。“根据2016年制定的青岛市犬类管理条例,第九条对文明养犬有比较明确的规定:一家一户养一只狗,办理证件,打疫苗,出门戴嘴套,拴好牵引绳,犬主人做好大小便清理。”刘超告诉记者,如果能够按照规定文明养犬,社区是给予支持的。
晚报评
宠物问题不能靠“禁”
只能靠“管”
禁养宠物是相对容易上热搜的,因为它集聚了各种矛盾点。一方面,宠物随地便溺,恶狗伤人频发等,已经到了让人忍无可忍的地步。另一方面,宠物是人类的朋友,养宠物是为了陪伴生活、抚慰孤寂,尤其是对一些空巢老人来说,宠物已经是不可割舍的一部分。禁养宠物会得到很多居民的支持,但同时也会遭到一些居民的坚决反对,这种矛盾几乎无法调和,争议自然无比激烈,热度也会迅速攀升。
首先必须明确,养宠物不能一禁了之。因为这侵犯了公民合法权益,目前从国家到地方尚无笼统禁养宠物的法律法规。即便各地推出“养犬管理条例”之类规章制度,也往往局限在一定区域内禁养大型犬、烈性犬。“法无禁止则可为”,公民是可以养宠物的。回到此次新闻来看,发布通知的主体是小区物业,显然其并无禁养的权限。而此前有报道称,有工作人员表示,禁养宠物的规定是北村社区居委会决定的,物业受其管理。但不管其中哪一方,都没有权力单方面决定禁养宠物。如此“一刀切”既折射了其法律意识的缺失,也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还容易激化矛盾。
养宠乱象的确给物业管理带来了很大压力,目前北村新苑物业已经意识到,禁养通知过于“武断”,将要拿出相应的措施来,对业主养宠问题加强管理,完善服务。对于该小区将拿出怎样的措施,这些措施又将能发挥怎样的作用,我们拭目以待。
解决宠物问题不能靠“禁”,只能靠“管”,这应该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城市的进步需要人道主义关怀,也应精细化治理,“一刀切”的做法,只能结出苦涩之果。依法而行,疏堵结合,尽职尽责,才能催发文明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