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市公安局奏响犬只管理专项整治“三重曲”助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建章立制,统筹安排,奏响“专项整治”交响曲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养宠物狗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但是遛狗不牵绳、犬只随地大小便这样的不文明行为却很让人反感。规范养犬、文明遛犬关乎城市形象,也关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把遛狗牵绳、及时清除犬只排泄粪便、避让老人儿童等明确为养犬人义务,就是要通过法律行为让那些不文明的养狗人套上“紧箍咒”。“犬只管理专项整治行动旨在规范不文明养犬行为及维护市民合法权益,使依法、文明、科学的养犬理念深入人心,保障群众人身安全,全面提高市民素质,构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关系,助力梧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公安局治安支队负责人表示。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为贯彻落实梧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重点领域七大专项整治行动的工作部署,市公安局牵头制定了《2023年梧州市不文明养犬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了不文明养犬整治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负责做好整治专项行动的组织、协调、实施、督查等工作,切实加强统筹协调、情况调度、督导检查等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联合治理,形成合力,奏响“联勤联动”交响曲
今年以来,市公安局打“组合拳”,积极组织万秀、长洲和龙圩三个城区公安分局开展不文明养犬行为整治行动,不定期对河堤公园、广场商业街等人员密集场所加大巡查整治。
整治行动中,联合执法人员为市民发放文明养犬宣传资料,耐心向市民讲解文明养犬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市民文明养犬的意识,劝导市民携犬外出要牵绳、大型犬要戴嘴套、犬只随地便溺排泄物要及时清理,定期给犬只注射疫苗等注意事项。
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奏响“宣传引导”交响曲
探索犬只“智能化”管理,预防和减少因养犬引发的治安问题和矛盾纠纷,切实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在犬只身上一次性植入电子芯片,确保犬只身份识别的唯一性,群众只需在手机APP上就可办理犬只登记、年审、转让、死亡注销等功能;利用互联网平台注册电子犬证,实现犬只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动态化管控……如何治理城市“狗患”,政协委员、市民给出不少“金点子”。
如今,走在梧州街头,出门不牵狗绳的狗少了,流浪犬、无主犬更是难觅踪迹。(通讯员李继远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