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区贯彻《上海市养犬管理条例》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要求,徐汇区人大常委会参加上下联动,对本区贯彻实施《上海市养犬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情况开展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工作概况
二、本区贯彻《条例》的基本情况
(一)注重宣传,提高法律意识
政府管理部门组织执法管理人员进行学习培训,提高法律意识和管理服务能力;在办事大厅悬挂《上海市文明、规范养犬告知书》,加强对养犬人的宣传。社区(街道)、居委会也通过在小区张贴告知书、板报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如斜土社区(街道)发动居民开展文明养犬标准大讨论、凌云社区(街道)的“绿主妇、我当家”志愿者队伍逐户上门沟通解决养犬问题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管理部门与社区居民的共识是:《条例》施行后,为犬只办证、免疫的数量明显上升,2011年5月至11月底办证数量上升2.6倍。市民外出遛犬时,配备牵引带、及时处理犬只粪便的情况有明显改善。
(二)厘清职责,落实管理队伍
(三)加强管理,促进依法养犬
区公安分局加强办证服务工作,严格按照法律规定降低收费标准;安排专管人员24小时值班负责收容流浪犬,注意共同协作调处养犬导致的邻里纠纷。城管执法局注意加强重点地区、重点时段的不文明遛犬现象的管理。动物卫生监督所加强了定期监督、检查免疫点、宠物诊疗机构的有关工作。
据统计,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30日,徐汇区共核发犬只证件9211张,提供18894次犬只免疫服务,收容犬只433条。
三、贯彻《条例》的难点、问题及不足
调研组通过查询书面意见、信访件,召开座谈会,了解人大代表、政府部门、社区组织、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总结在贯彻《条例》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和不足如下:
(一)养犬人对《条例》的贯彻落实意识不强
遛犬不带牵引带、放任犬只随地大小便不加处理、犬吠扰民,是目前反映集中的问题。养犬不办证、不免疫情况较为普遍。管理部门掌握的数据表明,办证与免疫犬只比例不足50%;社区居民反映,较为高档的商品住宅小区,犬只办证率可达到70%左右,老旧小区、来沪人员集中的小区,个案数据为69条犬只有16条办理了证件,仅占23%。一些养犬户饲养犬只数量超法定标准的情况也不少见。
(二)市民对管理部门执行《条例》的行为不满意
管理部门尤其是犬只收容部门反映,对流浪犬的收容,市民通常抱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部分市民认为影响人身安全、强烈要求收容犬只;部分市民以爱护动物为由,反对收容甚至以漫骂、嘲讽等方式妨碍执法。
较多市民认为,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免疫、办证之后缺乏进一步的服务,办证与不办证没有太大区别,阻碍了免疫率和办证率的提高。免疫点和有资质的兽医过少、办证免疫多次往返不便,也造成一些养犬人不愿办理。
(四)《条例》对部分不文明养犬情况缺乏执行力
犬吠扰民没有法定标准,没有可掌握的规律,执法人员难以固定证据。犬只死亡后的处理情况难以有效掌握,部分死亡犬只被主人私自掩埋。所养犬只三个月内不免疫接种即给予处罚条款难以实施,相当数量犬只不在狗场销售而是自行赠送亲友。城市化地区“每户限养一条”的规定没有强制措施予以保障,难以执行到位。
四、贯彻《条例》的意见和建议
调研组、管理部门、社区居民(包括养犬和不养犬两方)的共识是:由不允许养犬到限制养犬、到尊重养犬,是文明进步的表现。养犬人依法、文明的养犬行为,应当得到尊重。《条例》限制的不是养犬行为,而是旨在引导文明养犬,保护养犬、不养犬人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