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论文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畜牧兽医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1.1垂直管理

1.2人员配置

2如东县兽医管理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2.1知识层次较低、年龄结构老化

在如东县的基层兽医队伍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工作人员所占比例为1.2%,大专学历所占比例为29.7%,中专学历所占比例为39.7%,高中学历所占比例为11.3%,初中学历所占比例为13.2%,初中以下学历所占比例为4.9%。同时,该县基层兽医队伍中,工作人员的年龄结构也较为老化,其中,61岁以上的工作人员所占比例为10.0%,51~60岁所占比例为12.7%,41~50岁所占比例为36.0%,31~40岁所占比例为25.5%,30岁以下所占比例为15.8%。

2.2工作量大

2.3养殖户对防疫工作认识不足

①受“重养轻防,轻防重治”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疫病不一定会在自己的饲养场中发生”,存在侥幸心理。②对出现的疫情认识不到位,而且也不能积极配合防疫人员的免疫注射工作。这种情况下,一旦遇到疫病流行,往往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③乡(镇)、村合并后,防疫区划分发生了变化,使综合站及村级防治室的防疫面明显加大,养殖户与村级畜牧兽医的关系还有待于重新建立。

2.4防疫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①部分老兽医对疫病“防重于治”的认识不到位,且预防意识淡薄。②随着物价的上涨,村级防疫人员的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导致其工作积极性不高。③虽然如东县已经将动物防疫工作纳入政府与动物防疫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实行考核奖惩制度。但是,由于该地区防疫任务重,村级防疫员操作不规范、剂量不准确、疫苗保存不当、消毒不严、注射部位不准确及一些防治人员免疫档案填写不认真、记录不全面等情况较为普遍。因此,该地区防疫工作中的漏免现象时有发生,散养户免疫时不能保证“一畜一针”,这些都给有效防控动物疫病留下了隐患。

2.5兽医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2.6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发挥不足

3解决措施

3.1提高知识层次,优化年龄结构

3.2加强防疫队伍建设

3.3提高养殖户的防疫积极性

3.4提高防疫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5提高兽医的技术水平

加强动物防疫技术及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广大兽医的业务能力、专业技术水平:①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普及动物防疫知识讲座、组织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推广和普及畜禽养殖和疫病防控新技术,使基层兽医防疫员了解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最新发展动态,掌握动物疫病的一般检查方法等知识;②加强对动物疫病防治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如举办动物防疫知识讲座、开办畜产品安全培训班、普及畜禽疫病防治知识等;③通过学历培训、后续教育培训、专项业务培训等方式培养镇、村畜牧兽医业务骨干;④采取定期、不定期的轮训方式对防疫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3.6加强法制管理

关键词: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改革策略

一、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二、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的改革思考

三、结语

作者:张青单位:湖北随州曾都区畜牧兽医特产局

参考文献

[1]刘荫秋.浅析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J].甘肃畜牧兽医,2016,(01):24-25.

论文关键词: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

一、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现状

我国中职学校的畜牧兽医专业,特别是在那些农业省市中为养殖业(或其他行业)培养出了不少人才,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的养殖业的蓬勃发展,为培养适应农村的高素质劳动者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畜牧兽医专业发展很快,并在生产过程中培养了大批的畜禽疾病防治人员、防疫检疫人员和饲养管理人员,使他们掌握了必需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但近几年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进入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是成绩不理想、不想念书、又不想做事的那一部分学生免费论文下载。与此同时学校在管理和教学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师资水平滞后、教学方式落后、经费投入少、教学设备不足、实习条件差等,这样就造成了恶性循环,使就读学生越来越少。

二、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可适用的校内、外实训场所

中职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畜牧兽医的实践性教学必须强调,加强实训环节教育教学论文,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人人将掌握的理论知识向实践转化,使人人都具备动脑、动手能力。但中职学校在实训方面缺乏可适用的校内、外实训场所(主要是供实训的设备、动物),然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必须给学生有充足的实践机会。

(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方面

在教学内容衔接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知识和技能的断档和重复,衔接效率和质量不高。目前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体系仍然是按学科系统化构建的,课程门数偏多,各门课程相对独立,自成体系,课程之间缺乏联系、沟通和整合,学生所学习的是各个学科分散的知识,他们就业后难以解决生产实践中的综合性问题,从而导致学生厌学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资源出现严重浪费,使预期教育目的难以实现。

(三)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方面

三、精心构建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

(一)依据职业岗位构建课程体系与课程结构

为了使专业课程体系顺应岗位群的变化,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以“应用”为宗旨设置理论教学体系,以“技能培养”为中心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实践教学环节。针对专业培养目标,以课程改革为基础,以行业需求为目标,进行课程整合,形成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以职业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针对“饲料”、“疫病防治”、“养殖”三大岗位群进行课程整合,可将《饲料学》、《动物营养》、《饲料分析》《饲料生产》等4门课程综合为饲料行业岗位群技术方向课程《动物营养与饲料》;可将《家畜内科学》、《家畜外科学》、《家畜产科学》、《动物疫病》等整合为课程《动物疾病防治技术》;可将猪生产、禽生产、牛羊生产整合为《畜牧各论》,可将职业认证课程的生产实训整合为《专业综合实训》、《毕业顶岗实习》。

课程体系设计应包括课内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实训(验)教学、综合实训课程)、实践教学(包括专业实践、饲养实践活动、顶岗实习、综合技能培训与考核、职业工种培训与考核等)、人文素质活动及其他免费论文下载。

(二)构建畜牧兽医专业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构建畜牧兽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其特点就是以兽医院为龙头的对外技术服务平台来搭建专业与产业、就业的互动,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能力。

技术服务平台以专业、教师、学生、校内产业群为支撑教育教学论文,以兽医院为外显,形成内联专业、教师与学生,外接产业与就业的工学结合模式。在此模式中“技术服务平台”是工学结合的中轴,通过此平台,搭建专业平台、双师平台、学生实践平台与零距离上岗平台,再外联产业平台与就业平台。

(三)融入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的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殷俊,陈兵.动物组织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08,27.

[2]刘振湘,唐晓玲,曾元根,何华西.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及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4,6.

1.刊期职业管理人才缺乏

2.期刊规模小,缺乏集团优势

“各自为战”“、小而全”的办刊模式至今尤为突出,缺乏集约效益。目前,我国畜牧兽医期刊仍然是编辑部和期刊社的办刊现状,实力单薄,规模小,自我生产与发展仍是普遍的模式。资源浪费或不能有效的充分利用,高投入、高成本、高消耗的运作模式难求规模效益。再有,同质化现象也较为严重,内容雷同,没有本地域行业特色,这样削弱了办刊力量,影响了畜牧兽医期刊质量的提高。

3.期刊质量评价体系

畜牧兽医期刊经过几十年发展,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现有北大中文核心20种,占畜牧兽医期刊13%。不过从整体来看,还是缺少科学的有效的统一质量评价体系。有的期刊把发行量等同于质量,还有简单地把影响因子作为质量标准。

由于期刊编辑是比枯燥的工作,所以这方面的人才比较缺少。从事编辑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收稿与审稿,而有些编辑为了私自的利益,没有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审核稿件上,这样势必会影响论文的质量。为了凑版面,使得一些质量不高的论文也被收集到国家级期刊或者核心期刊内。这对期刊发展是不利的,长此以往,期刊环境肯定会慢慢地恶化。

5.期刊论文的发表周期长

二、我国畜牧兽医期刊的发展策略

第一,改革畜牧兽医期刊的运营体制。在计划经济下我国的畜牧兽医期刊主要是由有关科研单位、学术团体、高等院校等主办的,编辑部设在这些单位。以聚集在这些单位的专家学者为学术依托,人员编制、办刊经费、条件设备也由这些单位提供。这种体制有它的优点,在改革过程中应保护这些单位的办刊积极性。

第二,开展畜牧兽医期刊发展的战略研究,建立有效的宏观调控机制。对商品生产进行宏观调控是社会化商品经济发达的产物,畜牧兽医期刊作为一种商品,有着巨大社会效益,是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改革和发展都需要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畜牧兽医期刊的宏观调控主要应依靠法律、政策手段,经济手段,当然也要有必要的行政手段。

目的在于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为畜牧兽医期刊的市场平等竞争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使之按照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的需要更好地发展。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首先要从我国国情出发,根据科学技术、经济建设、文化教育的发展需要,进行畜牧兽医期刊发展的战略研究。探讨我国畜牧兽医期刊发展的恰当速度,期刊的种类、学科、层次的合理配置,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期刊分类原则和管理办法,建立高素质编辑人员的培养制度,建立激励期刊竞争的奖励制度等等。把对畜牧兽医期刊的宏观调控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

第五,加强期刊管理者和经营者的培训。期刊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要有高水平经营者,认真分析市场、考察市场,从市场中找到期刊的定位。必须改变传统的经验主义和单一的计划型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迅速建立期刊后改制时期的人才资源管理新观念和经营战略。

三、结论

期刊定位是把期刊服务宗旨、发展层次、目标市场放在适当的地位并对其发展前景做出的客观评价[4]。把握期刊方向,准确定位是期刊发展的基础,只有做到准确定位才能得以顺利发展。随着政策的出台,期刊改革势在必行,期刊也应与时俱进,顺势期刊的发展方向,根据市场的需要,不断调整办刊思路,经营策略,找到适合自身期刊特点的定位模式。第一,期刊名称定位,期刊名称期刊的一顶帽子,一个品牌,一个标志,学术类期刊要有学术类期刊的品牌,准确定位期刊名称,一看名字就知道是学术类期刊。例如《中国草地》更名为《中国草地学报》,《中国兽医科技》更名为《中国兽医科学》,两刊更名后,期刊学术氛围明显增强,稿件质量也有明显提升,期刊影响因子显著提高。第二,期刊内容定位,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内的学术前沿的科技成果,找准期刊的内容定位,同时明确学术类期刊的办刊宗旨和办刊方向。

2突出办刊特色

出版家邹韬奋先生曾经说过:“没有个性和特色的刊物,生存已成问题,发展更没有希望了。”期刊特色,是就期刊内在和外在的独特之处而言的,是期刊自身具有的、区别于其他同类刊物的内容特点、编辑技巧、版式设计等个性的综合反映[5]。突出学术期刊的办刊特色,才能更好地抓住读者,吸引优质稿源,才能立足于市场。畜牧兽医学术类期刊应依托主办单位强势学科的优势,利用主办单位专家云集的优势,打造学术类期刊特色。例如,《动物营养学报》以研究动物营养学为特色,开设了猪营养、家禽营养、反刍动物营养、分子营养等特色栏目,现已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动物营养学术类刊物。《畜牧兽医学报》是报道中国畜牧兽医行业最具创新性、突破性及代表学科发展前沿的重大科研成果为特色。《中国畜牧兽医》以报道中外畜牧兽医研究最新进展与动态,传播中外畜牧业最先进的实用技术为特色,并开设了国外畜牧科技、流行病防治等特色栏目,内容形式多样、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6]。期刊有了自己的特色才有读者的聚焦,受到读者的认可和欢迎,才能保持期刊持续发展。

4不断提高期刊稿件的学术水平

5组建国际化审稿专家库

6适时创办英文刊,提高期刊国际化水平

7建立中英文网络化平台,提高国际检索率

8结语

英文名称:ActaEcologaeAnimalisDomastici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西北农业大学;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生态学分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陕西省咸阳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4-5228

国内刊号:61-1433/S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关键词]动物检疫食品安全动物疫

一、引言

就目前而言,有很多地方的执业人员素质不高、各部门间协调存在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肉类食品的安全上市。这就需要我们明确各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帮助严格规范动物检疫。

二、动物检疫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1.执业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动物检疫并不如想象的那么简单,这项工作对技术有相当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对于动物检疫这方面的法制相对而言并不健全,但动物检疫的工作要求具有比较强的法制性,因此,从业人员在法制性这方面就没有达到相应的技术要求。导致从事动物检疫工作的工作人员都缺乏一定的专业素质,不能正确的看待并发现动物检疫存在的问题。除了缺乏专业素质外,有些地方的动物检疫部门缺乏约束性,根本无法按照规定执行检疫工作,形同虚设。

2.各个部门协调存在不足

3.对饲养与屠宰方面的管理不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有很多地区都采用了规模化的养殖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当地检疫的负担。但是仍有不少农户家中存在着养殖现象,这些农户所养殖的动物无法做到一一的审核管理,这就加大了动物检疫的难度,而且增加了动物检疫的不确定性。除此之外,很多商贩与养殖户并没有很好的落实国家所颁布的对生猪等动物需要进行集体愤然并进行统一检疫这一政策。为了谋取利益,他们通过去外地进行销售或者私自宰杀来避免检疫,这就导致了动物检疫的漏洞,让动物检疫不能落到实处。

4.检疫设备落后

现阶段,还有地方存在动物检疫没有权威性的现象,现在国家已经发现实施这一措施的重要性。也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但我国大部分地区不仅缺乏相应的检测环境与设备,而且缺乏大量的检测人员。这就严重的阻碍了动物检疫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解决动物检疫问题的对策

1.培养并建设优秀的检疫人员队伍

动物检疫工作关系着食品安全,不容小视。这就要求检疫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技术都需要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要加强对检疫人员的培训,对已经参加过培训的检疫人员进行考核,不通过考核的不能让其上岗。所参加的培训需要由专门的对动物检疫方面的课程。除了必须具备的技术水平之外,还要着重培养检疫人员的责任心,让检疫工作更好的发挥其职能。

其次,各个部门需要紧密的协调与合作。各个检疫部门需要紧密的配合起来,建立一个严密的检疫网,各个部门之间需要加强联系,培养各个部门的责任心,全力建设期一个完整的检疫体系。

2.全面实施对动物检疫产地进行标识

屠宰场必须对生猪屠宰的各个过程进行严格的检疫,首先进入屠宰场的动物在进行规范屠宰之前要检查期的产地的检疫标识。这样可以避免具有疾病的动物进入屠宰场,减少传染源,减少动物被无规则的宰杀的现象。与此同时,要对养殖户做好动物的防疫工作。不断加强各个屠宰场的管理,坚决打击私自屠杀的现象。切实做好定点屠宰和屠宰审核工作。对其检疫建国需要进行存档备份,让每一头被屠宰的动物都能有据可查。为了使屠宰变得更加合理规范,还需要加强定点屠宰的立法工作,严格控制好屠宰源,保障市场上肉类的安全性。

3.着重提高检疫部门的设备

只有完善的检疫设备与检疫方法,才能准确的发现疫病所在。因此,必须引进先进的检疫设备,在所有的检疫处都建立起先进的检疫设备。除了提高硬件设备之外,还需要学习新的检疫方法。各个检疫部门都要加强对疫站的监督力度,建立健全动物检疫标准,防止动物传染源无序的传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国的肉类食品安全。我们要让消费者积极监督,对不合格的产品积极举报,让百姓吃得安心,吃得放心。

四、小结

从本文所归纳的几个问题能够看到,我国在动物检疫这一方面仍然缺乏明确的法律条文。为了保障食品安全,提高各个检疫站的安全性,各个检疫机构或者监督机构需要加强联系,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动物检疫网。要真正的将动物检疫落到实处去,提高我国肉类食品安全,保障我国人民的生命安全与利益。

[1]李淑云,刘思华.湖南省动物检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6:4.

[2]郭伟东,王丽娟.当前山区县乡动物检疫工作存在问题及其对策[A].河南省畜牧兽医学会.河南省畜牧兽医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河南省畜牧兽医学会:,2008:4.

一、中职畜牧兽医类专业遇冷的原因

2.我国畜牧行业发展落后,工作条件差,孩子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形成矛盾。我国的畜牧业相对落后,大多畜牧企业规模比较小,生产条件差,有的甚至没有任何自动化设备,完全靠人工喂料、清理粪便进行饲养管理,这就造成养殖场工作的脏、累,加上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娇生惯养,本身就缺乏那种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遇到这样的工作唯恐避之不及,那里有什么热情。

3.养殖场用人观念传统,薪资水平低。由于多数养殖场管理经验缺乏,条件差,又不愿意花高价招聘有技术的饲养员,造成具备较强技能和工作能力的人员不愿意到养殖场工作,致使养殖场只能低价雇佣一些年老体弱的人从事生产活动,久而久之形成养殖企业劳工素质差、工资水平低的普遍现象,长期无法打破,同时限制了新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加入。

以上4个原因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就造成畜牧兽医专业无生源或生源不足而无法开班的情况,进而限制了专业的发展。但是这恰恰表明畜牧兽医专业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我国畜牧兽医类专业发展的巨大空间

首先,我国幅员辽阔,农业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对畜产品的需求量巨大,因此必然需要大量的人员从事畜产品的生产,这是畜牧兽医专业发展的“钢性”需求。

其次,我国的养殖业管理水平正由粗放式向集约化方向过渡,在这个过程中将有大量的自动化设备被应用到养殖管理中,这就需要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员工进行管理和操作,这些养殖企业即将向我们职业学校发出人才订单。

第三,迫切需要解决低薪低能的员工与提高养殖水平的矛盾,养殖场由于饲养员水平低而造成生产成绩低下的情况已经形成恶性循环,随着管理人员水平的提高,已经深刻认识到只有雇佣有技术、劳动能力强的员工,才能使生产成绩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从而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而由于过去对畜牧人才的不重视,造成我国各层次畜牧人才都十分匮乏,呈现断档的形式,随着养殖场员工的更新换代,畜牧人才的缺口将逐步显现。

三、畜牧兽医类专业的教学研究

1.理论教学方面,要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设定教学的内容的层次。中等职业教育的教材基本上就是高等教育的精简版,有的没有专门的教材,甚至直接使用高等教育的教材,但其中很多内容已经超出了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目的,中等职业教育应该更倾向于饲养管理的执行环境,而放松深层次理论的学习。作为中等职业教育,我们的学生年纪比较小、学习能力比较弱,就不能像对待高等职业教育那样,要求他们掌握那些比较高深的原理,领悟知识的来龙去脉,更多的是让他们领会生产的操作过程,只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能达到怎样的生产效果。以母猪的背膘厚度生产性能和使用年限的关系为例,中等职业教育中我们只需要要求学生知道母猪的背膘厚度会影响其生产性能和使用年限,如何用设备测量背膘厚度,具体的标准和数据去哪里查找就可以了,而不要求他们掌握为什么最适合的背膘厚度是这个数值。

3.根据现代养殖业的发展状况,对教授的内容进行及时补充。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自动化设备被引进养殖企业,如自动降温设备、自动消毒设备、自动喂料设备、自动清粪设备等等,我们要根据掌握的最新情况对知识进行更新,教授学生最新的设备功能和使用方法,这样习得的知识才具有及时性和先进性。

将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生产方法和生产标准列入教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尤其是畜产品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很多的养殖企业也在生产达到国家标准的无公害、绿色或有机畜产品,这就对我们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好的饲养管理水平,还要懂得更高级别的畜产品生产流程,懂得在生产过程中哪些饲料和药物不可以使用,哪些是可以使用的。

一、中职猪病防治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一)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设计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是实现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基础。猪病防治课程改革应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各种规模猪场、动物医院和兽药技术服务等工作岗位的能力培养为重点,根据猪病防治岗位的工作过程、技术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来设计猪病防治课程学科体系内容,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内容,确定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第一,深入养猪企业,对岗位人才需求进行广泛调研,并在此基础上由养猪企业的猪病专家、管理人员与教师共同研讨,最后确定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方案,按照生产流程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第三,从学生长远发展来看,教师应拓展教学内容,及时将猪病防治的新知识、新技术补充到课堂教学中,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实用性和创新性。

第四,根据职业岗位需求,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人才培养理念,树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理念,把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注重学生猪病防治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训环境,强化实践教学

根据“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要求,将猪病防治课程教学实训场所,如猪病诊疗实训室、动物医院、校内实场和校外养猪企业等场所建成“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训环境,强化实践教学,实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做合一的培养目标,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养。

第一,猪病诊疗实训室,包括猪病诊断室和猪病治疗室。猪病诊疗实训室内病理标本充足,诊断仪器先进、治疗设施完善,能完成常见病毒性、细菌性等猪病的实验诊断,能满足猪病防治课程实验实习的需要,还对校外养猪企业开展常见猪病病原的检测与诊断。

第二,动物医院为周边养殖场开展常见猪病和疑难杂症的诊断、治疗业务,并充分利用门诊猪病病例开展现场教学活动,为学生学病的诊断、检测和治疗等知识技能提供了与兽医诊疗机构一样的工作环境,有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

第三,校内实场为猪病防治课程的猪场消毒、猪疫苗免疫接种、猪药物保健预防及驱虫实训实习提供了真实的场所,使学生在真实的实训实习情景中培养其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

第四,校外养猪企业,即进行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校外养猪企业基本满足了学生参观实习和顶岗实习的需求。学校先后与广西畜牧研究所猪场等10多个养猪场签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协议,协议规定学生在猪场顶岗实习的过程中,由猪场和学校共同管理,学生可以将猪病防治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专业技能。在服务于养猪企业的同时,学生的猪病防治技能也得到迅速提高,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有机融合。

(四)创新教学模式,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猪病防治课程是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的核心课程,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难以适应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和猪病防治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创新和优化该课程的教学方法。

二是现场病例教学法。它是充分利用动物医院或猪病诊疗实训室接诊病例,根椐临诊情况把接触到的典型病例进行现场教学。首先,组织学生对病例展开讨论,并针对疾病发病原因、症状表现、病理变化、诊断依据和防治措施等问题发表个人观点,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原则,要让学生成为现场病例教学的主角。然后,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点评,达到复习巩固、加深理解的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完善学生课程成绩评价制度

学生课程成绩评价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制定合理的课程考核办法也是猪病防治课程改革内容之一。学校教学改革前,学生的课程成绩评价主要分布是期末理论知识考试占60%;平时成绩占40%,即考勤占10%、实验占10%、课堂提问占10%、作业占10%,这种课程成绩评价存在着诸多弊端,不利于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猪病防治是一门应用型和实践型的课程,实施教学改革后,学校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成绩评价体系,重视学生职业素质和猪病诊疗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知识技能应用能力的评价。因此,教学改革后的课程成绩评价分布是期末理论知识考试占40%,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和简答题;学习过程考核占30%,包括课堂考勤、课堂提问、平时作业、实验报告、病例分析报告;职业能力考核占30%,这项考核根据现场教学过程、实验实习操作过程和猪病例诊疗过程中学生表现及团队合作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分。实践证明,新的课程成绩评价制度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效果明显,既能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

二、猪病防治课程改革实施的成效

由以上对猪病防治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的研究与实践分析可知,课程改革后,在教师和学生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第一,课程改革使教师的教学目的更明确,课程教学资源更充足、教师的教学方法更灵活多样,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得到很大提高,对学生考核方法更趋合理化。课程改革主持人主编并出版了《中职畜牧兽医职业技能训练教程》和《中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习题集》,发表了《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猪病防治”教学中的应用》等3篇论文。

第二,课程改革制订的猪病防治课程标准、教学方法、课程成绩评价制度等在畜牧兽医专业试验班学生中试用,调查结果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更明确,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学生对猪病防治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满意率为93.2%。通过猪病防治课程的教学改革,学生的猪病诊断和防治技能有了明显提高,有效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学生参加中级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等职业资格考试的合格率达95.2%,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第三,猪病防治的课程改革后,最终集成了中职猪病防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实训指导书、习题集、授课教案、授课计划、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创建了猪病防治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真正把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有机结合,其教学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对同类专业课程建设起到借鉴作用。

总之,课程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广西水产畜牧学校猪病防治课程经过近四年的改革与实践,在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实训环境的创建、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学生课程成绩评价制度的完善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细致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随着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猪病防治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猪病防治课程教学改革仍存在许多问题,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不够紧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场所建设滞后等问题都有待今后在课程建设与改革中进一步探讨与完善。

【参考文献】

[1]胡在钜.关于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示范性建设的思考[J].广西教育,2013(8)

关键词:畜牧;哺乳仔猪;成活率;对策

前言

哺乳仔猪成活率低,一直是捆绕养猪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更是反映集约化养猪场生产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到集约化养猪场的经济效益。由于哺乳期仔猪自身生理条件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常导致哺乳仔猪大量死亡,给养殖生产带来严重损失。据报道,目前我国国内条件较差的农村农户分散饲养的母猪,其哺乳仔猪死亡率比较高,可达40%左右,原创:中小规模猪场仔猪死亡率为20%-25%左右。为探讨哺乳仔猪死亡原因,笔者对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裕丰公司的三个养猪场2005年度仔猪死亡原因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并试探讨相应对策。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裕丰公司是湘西自治州生猪养殖规模最大,也是州内唯一一家集约化、公司化的生猪养殖企业,成立于2002年,由原来一个3000头养殖规模的养猪场发展到今天年饲养量达4万余头的集约化养殖企业,拥有职工57人。猪场内设有公猪舍、母猪舍、保胎舍、产房、保育舍、育肥舍等六类栏舍,全程实行自繁自养的饲养管理方式。

1、调查范围与方法

1.1调查范围

湘西自治州裕丰公司三个养猪场的饲养管理情况、疾病防治情况以及哺乳仔猪的保健情况。

1.2调查方法

对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裕丰公司的三个养猪场2005年度仔猪死亡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统计的主要内容有:活产仔数,腹泻死亡数(包括黄白痢、传染性胃肠炎、生理性腹泻等),弱胎死亡数,母乳不足死亡数,管理不当(冻、压、踩、压)死亡数,其他传染病死亡数,并按死亡原因分别计算仔猪死亡率。

2、调查结果与死亡分析

2.1调查结果

湘西自治州裕丰公司共有三个集约化养猪场2005年共存栏母猪1748头,年产仔猪43650头,全年哺乳期仔猪共死亡9298头,死亡率平均为21.3%。死亡统计见下表:

湘西自治州裕丰公司三个养猪场2005年度哺乳仔猪死亡情况统计表

死亡原因死亡数(头)死亡(%)占死亡总数(%)

腹泻33677.7136.21

管理不当25205.7727.1

母乳不足13673.1314.7

弱胎11612.6712.49

其他传染病8832.029.5

2.2死亡原因分析

2.2.1腹泻

本次调查统计的腹泻包括:仔猪黄白痢、传染性胃肠炎、生理性腹泻等。由于哺乳期仔猪胃的发育不完全、消化机能不完善,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消化不良,表现为生理性腹泻,也容易受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侵害而发生仔猪黄白痢,在寒冷季节则易感染传染性胃肠炎。生理性腹泻是由于母乳过浓以及仔猪消化能力下降而导致的;仔猪黄白痢是养猪场集约化条件下最易发生的肠道传染性疾病,病原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尤以仔猪黄痢对仔猪的危害最大,其发病日龄小、治愈率低、死亡率高,而且猪场一旦发生仔猪黄白痢,就不容易根除;传染性肠胃炎多发于天气寒冷的冬季,病原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成年猪感染后死亡率较低,而哺乳仔猪感染后则死亡率较高。

2.2.2管理不当

因管理不当导致仔猪被冻死、压死、踩死、母猪咬死等死亡情况,多集中发生于产后1-2周内。由于仔猪体温调节能力差,特别怕冷,刚出生时活动能力差,因此容易被母猪踩死或压死,在寒冷季节则容易被冻死。初产母猪、母猪体形较大、产后母猪体质较弱、产仔舍未设立护栏或护仔间、冬季垫草太长、冬季产仔舍保温不好等,则可增加仔猪被压、踩、冻死的比率;另外,个别母猪有咬食仔猪的恶癖,或患炎时,时有咬死仔猪的情况发生。

2.2.3母乳不足

发生母乳不足的原因主要是母猪营养不良、母猪年龄偏大、母猪患炎或感染其他疾病。由于母猪病理或生理机理下降、营养摄入不足等原因,造成产后少乳或缺乳,仔猪饥饿而死,或因营养不良导致体质下降,最终发生衰竭或感染疾病死亡。

2.2.4弱胎

发生弱胎的原因主要是妊娠期母猪体质差、母猪年龄偏大、窝产仔数过多、饲料营养不全或发霉变质等。弱胎仔猪出生后,往往争抢不到乳汁,加上活动能力弱、抗病力差,弱胎仔猪基本上因饥饿而死亡。

2.2.5其他传染性疾病

导致仔猪死亡的其他传染病主要有:伪狂犬病、链球菌病、气喘病等。

3、讨论

3.1、疾病的科学防治

疾病是引起哺乳期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仔猪腹泻是最主要的致死原因。本次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腹泻死亡占死亡总数的比率最高,为36.21%;其他传染性疾病死亡占死亡总数的9.5%。为减少哺乳仔猪疾病死亡,提高仔猪成活率,应采取的对策为:①做好饲养管理工作。包括:控制母猪体况,实行产前减料,避免母猪产后乳汁过浓;搞好产房卫生,保持母猪清洁;仔猪出生后应尽早让其吃到初乳,并人工辅助固定;仔猪出生2-3天内注射牲血素;供给清洁充足的饮水,避免仔猪饮用粪尿污水;②做好疾病防治工作。包括:做好兽医卫生消毒,严防传染性疾病的侵入;产前给母猪注射疫苗,主要有:链球菌疫苗(分娩前35天),伪狂犬灭活疫苗(分娩前28天),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和流行性腹泻三联苗(分娩前22天),仔猪黄白痢三联苗(分娩前14天);仔猪出生后及时注射猪瘟(即超前免疫)、巴氏杆菌、仔猪副伤寒疫苗;另外,及时发现和治疗母猪和仔猪疾病。

3.2、管理不当的对策与方法

管理不当引起的仔猪被压、冻、踩、咬死是哺乳期间仔猪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次调查结果中,该项仔猪死亡占死亡总数的比率为27.1%。为避免仔猪因管理不当而发生被压、冻、踩、咬死亡,应采取的对策为:①加强营养、改善母猪体质,及时淘汰年龄偏大和有咬食仔猪恶癖的母猪;②在产仔舍设立护仔栏或护仔间,冬季加强产仔舍保温,即采取保温箱技术;③做好接产及初生仔猪护理,尤其是要加强对初产母猪、体型过大母猪的看护,在仔猪出生后尽早让其吃到初乳,并根据仔猪体质适当调整并人工辅助固定。

3.3、母猪的合理饲养

母乳不足及弱胎也是哺乳期仔猪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次调查结果中,母乳不足和弱胎死亡占死亡总数的比率分别为14.7、12.49%。可采取的对策有:①对妊娠母猪实行科学的饲养,给予营养合理、全价的日粮,不喂发霉变质的饲料;②淘汰年龄偏大的母猪;③及时发现和治疗母猪疾病;④必要时实行仔猪寄养。

4、结论

本次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哺乳仔猪死亡原因按死亡率高低依次为腹泻、管理不当、母乳不足、弱胎和其他传染病所致死亡。

为降低哺乳仔猪死亡率,应采取的相应对策的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和仔猪的保育,包括:①合理饲养妊娠母猪,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②及时淘汰年龄偏大的母猪,保持母猪正常的繁殖力;原创:③改善产仔舍的条件设施,在设立护仔栏、护仔间、仔猪保温箱等设施的基础上,做好产房的通风换气,保持产房适宜的温湿度;④做好接产和仔猪保育,包括尽早让仔猪吃到初乳、人工辅助固定、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及时补铁。另一方面是做好疾病防制工作,包括:①加强兽医卫生消毒工作,严防外来传染病侵入,减少疾病发生;②产前对母猪进行疫苗注射,仔猪出生后及时进行免疫注射;③用药物对母猪和仔猪进行疾病预防,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1]贺长青,王建文,李卫东,等.断奶前仔猪死亡原因分析及提高其成活率的主要措施[j].湖南农业科学,2002,(2):51~52.

[2]孙有良,齐会贤,刘炜,等.中小规模猪场断奶前仔猪死亡原因分析及对策[j].湖南畜牧兽医,2003,(24)5:20~21.

[3]陈润生.猪生产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4]李菊芬.提高仔猪成活率的综合措施[j].湖南畜牧兽医,2004,(2):17~18.

[5]欧爱明,缪智刚,何瑜,等.哺乳仔猪死亡原因分析与对策[j]湖南畜牧兽医,2006,(1):37~39.

[6]郑飞燕,陈善华,等.规模化、集约化猪场的猪群兽医保健规程[j].湖南畜牧兽医,2005,(4):30.

[7]曹进过.哺乳仔猪死亡原因及解决办法探讨[j].福建畜牧兽医,2004,(24)5:32~33.

[8]梁日勤,陈之杰,等.规模猪场发生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及其综合防制[j].湖南畜牧兽医,2005,(4):13~14.

[9]聂立欣,等.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免疫学研究进展[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03(2):12~14.

[10]彭慧珍,李丽立.仔猪的饲养管理策略[j].湖南畜牧兽医,2006,(1):25~27.

[11]杨广忠,杨春莲.哺乳期仔猪死亡原因与防制[j].畜禽业,2002(142)2:38~39.

THE END
1.第七章犬的饲养管理ppt课件经管文库(原现金交易...第七章犬的饲养管理ppt课件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2540425-1-1.html
2.山西农业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1.日光温室的采光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2.日光温室的前屋面角应如何确定?采光屋面形状如何确定? 3.应从哪些方面加强日光温室的保温性、提高其蓄热能力? 4.如何选择建造园艺设施的场地? 5.园艺设施的荷载有哪些? 十一、园艺设施的作物栽培 1.工厂化育苗的设施与主要设备有哪些? 2.工厂化育苗的管理技术有哪些? 3.蔬...https://mtoutiao.xdf.cn/kaoyan/202312/13554077.html
3.执业兽医网行业新闻动物诊疗机构信息管理包括哪些内容? 答:目前,各地管理部门统一使用农业农村部开发的兽医卫生综合信息平台—全国兽医队伍管理系统开展动物诊疗机构信息管理。该系统内动物诊疗机构管理信息主要包括动物诊疗机构基本信息、机构内备案执业兽医信息、年度报告情况、诚信记录、违法行为记录等。 http://zgzysy.com/index/news_xq/id/8503.html
4.川农《动物传染病学》练习题奥鹏作业答案优学网· C. 饲养管理不善 · D. 禽腺病毒。 54. 鸡马立克氏病火鸡疱疹病毒疫苗接种的主要目的是( ). · A. 防治鸡只感染野毒 · B. 在后来感染野毒时,可以防治形成肿瘤 · C. 诱发高水平母源抗体以保护其后代 · D. 使体内产生保护力很强的中和抗体。 http://www.youxue100f.com/cncd/2024-10-16-17500.html
1.狂犬病的宣传范文14篇(全文)5.狂犬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有哪些? 狂犬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主要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接种疫苗等。 城区(限养区)饲养的犬只首先应进行测毒,对带毒的犬只应进行扑杀,对不带毒的犬只进行免疫注射,并凭测毒合格证明和免疫证明到公安机关办理准养证明;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dtxdeuac.html
2.乡村兽医知识100问49.畜禽免疫档案包括哪些内容? 免疫档案簿内容包括畜主姓名或饲养场名、畜种、日龄、养殖数量、疫苗名称、疫苗生产厂家、生产批号、首免日期、再免日期、防疫员签字等。 50.为什么要填写畜禽免疫档案? 免疫档案是当地防疫机构掌握畜禽养殖情况、免疫情况的重要资料,同时免疫档案也是免疫证的备份,如果免疫证遗失或损坏,...https://www.jsahvc.edu.cn/jxjyxy/2013/1230/c1690a46280/page.htm
3.禁止饲养的烈性犬等危险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C. 管理协议 D. 转让协议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实验动物饲养管理中环境要点有哪些方面?() A. 温度和湿度 B. 换气和光线 C. 噪声 D. 以上都是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多选题】依《民法通则》第148条有关规定,与被扶养人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包括___ A. 被扶养人的...https://www.shuashuati.com/ti/f97b17f7113340449423c3edefdda9bf.html?fm=bd8dd2e98d048e717be676951cc826c934
4.狗养殖知识:狗场养殖需要学习哪些知识?最好还要先学习和了解一些有关狗儿的饲养管理方面的知识 训练狗的手段与原则在对爱犬的训练时,必须采取正确的训练手段,坚持一定的训练原则,才能保证爱犬在短时间内迅速养成良好、稳定的生活习惯和掌握各种训练技能 训练手段:包括诱导、强迫、禁止和奖励等 1.诱导,是指饲主使用犬喜爱的食品和物品诱使犬做出某种动作,或...https://www.6gii.com/wenda/19752.html
5.畜牧科技特派员个人总结(通用17篇)为了促进二元杂交母猪在农村中推广,提高农户对养二元杂母猪饲养管理科技水平,本人经常到农户宣传二元杂交母猪养殖优越性,现场指导养殖户操作,传授生产经验,如何做好疾病预防工作。今年共有四千多人次到大村韦运良等养殖户传授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还经常帮他们联系大小猪的买主,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https://www.ruiwen.com/zongjie/6061861.html
6.降自然科幻...“惠民科普直通车”——“上海科技节”专线...依托上海市科普基地、上海市民终身学习科普教育体验基地、全国护理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为市民奉上内容实用、形式丰富的健康科普,主要包括急救体验、就医体验、健康生活方式体验、健康知识宣教等。 健康科普专题课程 课程一:《肠道健康专题》 课程二:《甲状腺健康专题》 课程三:《肥胖的健康管理》 17.在高校科...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1314901
7.济南市养犬管理规定(精选5篇)济南市养犬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养犬管理,规范养犬行为,保障公民人身安全和健康,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市容环境卫生,根据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犬类饲养、交易、服务和管理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规定。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k8wv8w3l.html
8.犬的降检查此病与犬传染性肝炎相似,有时会并发,还会与犬细小病毒等疾病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因此,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仅可作出初步诊断。通过病毒分离与鉴定和血清学诊断进行确诊。 5)预治 加强饲养管理和环境消毒,外购犬只必须隔离检疫。疑似病例应立即隔离,确诊病例安乐死。出生28天后可进行防疫接种。 https://www.gdlami.com/Item/92907.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