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大众呼吁松绑烟花爆竹“禁令”之声日高。折射到现实来看,烟花爆竹已“绽放”西安各地。
随着一纸公告,西安出台了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在这份规定中,明确了“禁止燃放区、限制燃放区域及时段”。同时,公布了部分区域将举办焰火集中燃放活动。
这就意味着,西安已放松燃放烟花爆竹的管制。对比全国其他城市,力度也是颇大。
最新:烟花爆竹燃放地图
为进一步做好2023年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管理工作,西安《关于加强2023年春节期间烟花爆竹安全管理的通告》已正式公布。
需要说明的是,限制燃放区域内以下地点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国家机关;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范围;易燃易爆物品生产、储存单位;公园、山林等其他重点防火区;医疗机构、学校、幼儿园、疗养院、养老机构;车站、机场等交通枢纽,城市轨道交通及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机动车停车场;输变电设施安全保护区;影剧院、博物馆、图书馆、商场、展览馆;其他易引发消防安全事故的重点单位;秦岭范围核心保护区、重点保护区内。
同时,通知明确将在长安区、高陵区、西咸新区、高新区、曲江新区、国际港务区等地有关区域,举办焰火集中燃放活动。
这种做法,近些年在全国也属少见。
对比:其他城市情况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延续了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
尤其经历“冲击波”之后,在春节来临之际,人们希望通过燃放烟花爆竹来驱除曾经的阴霾。这些朴素而又简单的诉求,在社交媒体上形成了巨大的共振,必然对“禁燃令”提出了新挑战。
目前,有一些城市依旧维持“禁令”。相较而言,不少城市相继调整了“禁燃令”。不过,不同的城市力度也有所不同。
第一种类型:明确禁止燃放
比如北京,继续实行全市域禁放。只有一个例外:通州区除北京环球度假区限定区域以外的行政区域,为烟花爆竹禁放区域。不过,在限定区域内燃放烟花爆竹,仍须经公安机关许可。
第二种类型:广域面积禁止
上海市公安局发布通告,明确上海市外环线以内区域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比如合肥,除庐江县、巢湖市公告非禁放区域,依旧全域禁止燃放。
第三种类型:明确燃放条件
尽管解除“禁燃令”的呼声高涨,但是“禁燃令”出台已有几十年。同时,它的出台有着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人口总量、密度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形成了高层为主的建筑形态。烟花爆竹燃放环境的改变,以及烟花爆竹的喷射高度、火药含量以及音量上也有了“裂变”。
在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下,燃放量也呈现“几何增加”。
上世纪80年代末,不少城市因之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事件逐年上升。1988年,中央提出加强烟花爆竹生产和燃放安全。1992年,广州成为首个“禁燃令”城市。1993年后,北京、上海、杭州和成都等地出台“禁燃令”。
在1994年7月1日,《西安市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施行。
这期间,“禁燃令”也阶段性放开。随后2018年前后,京沪津冀等地纷纷出台史上最严“禁燃令”,把往年主城区“限制燃放”升级为主城区“全面禁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