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炙热的阳光下,金马河清澈的河水沿着金河村段河道缓缓流过。在河岸一侧不到200米远的地方,就可以看到黄秀英原来的生猪养殖场。相较以往,这里已经听不到此起彼伏的猪叫声,也闻不到储粪池里飘来的阵阵刺鼻气味。
“以往,养殖场的粪尿未分离收集,而是全部汇流到圈舍20米外的储粪坑,通过排粪沟直排到不远处金马河河堤外的低洼处。”双流区农发局畜牧站站长毛安林带着记者走到院子外,储粪池、排粪沟已经进行回填。据其介绍,几个月下来,回填的地方已经长满青草。记者发现,原来的粪污直排口距金马河西南面的河堤仅约100米。
配合整治
擅自扩建的养殖场清场并关闭
毛安林介绍,今年2月底,双流区农发局、金桥镇及金河村工作人员展开联合调查发现,黄秀英养殖场内3栋猪圈共占地850平方米,有储粪坑2个共180立方米、3立方米沼气池1个、加热灶2眼、存栏25公斤以上生猪276头。今年3月1日,工作人员对该养殖场存栏生猪进行了全部清场,圈舍、养殖设施、养殖附属设施等进行彻底捣毁,废弃物进行了彻底清除和无害化处理,储粪池、排粪沟也进行了回填,“整治过程中,业主也还比较配合。7月初,经现场核查,该养殖场彻底关闭。”
拉网式排查
586户养殖场整改到位321户
据双流区农发局信息与科教科科长张冬蓉介绍,通过集中整治,目前双流全区586户养殖场,已整改到位321户、关闭265户,“禁养区77户已全部关闭,限养区509户整改到位321户,关闭188户。”
张冬蓉表示,下一步将按照《成都市双流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试行)》,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路径,以养殖大户(专业户)及以上规模养殖场(户)为重点,建立健全种养循环发展机制,对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防止畜禽养殖面源污染。在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加快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有序推进“提升一批、转移一批、关闭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