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广超法师弹指讲中观三因不可得果不可得

听广超法师弹指讲中观:观因果品第二十

因不可得果不可得

佛教是非常注重讲因缘果报的宗教。基督教虽然有些见解跟佛教不一样,但是他也不能避免因缘果报。婆罗门教的大梵天王给信徒的教导是「我是世间的主人,这世间是我创造的,这世间是我掌握的。」这跟基督教的教导是一样的。有一天大梵天遇到佛陀,佛陀就问他:「一个人行善,是不是升天?」梵天王说:「当然是升天。」佛陀再说:「一个人造恶,堕落地狱,是吗?」梵天王再说:「是。」佛陀又再问:「一个人行善,他不升天而堕落地狱,能不能?」梵天说:「不能。」那佛就说:「这世间即然是你造的,为什么你不能让行善的让他升天,行恶的也让他升天?」梵天说他必须遵造一些法则。佛陀再问即然要遵造某些法则,你也可以改变它嘛,梵天再说不能。佛陀就说这样世间就不是你控制的了。

所以基督教也是一样,信仰上帝的人升天,不信仰上帝的人下地狱,那上帝是否能让不信仰上帝的人升天呢?不能。所以世间就不是他管的。因此梵天王承认世间有一些法则,道理上他不能违背,为什么呢,因为梵天是一个善神,他必然做符合因果的事,不然他不会做梵天。可见就算你做了世间上最高的天,或认为你是世间的主人,还是没有办法违背因果,就算你有权力,也须要按照因果来惩罚或给人家好处。

因果的有一些法则我们必须明白。

第一条法则是不能先有因后有果,这是中观的见解。但在部派佛教却认为先有因后有果。

然后因果法则里面不能有开始,即所谓的第一因,为什么呢?因为因果法则里面,每一个你能见到的法都是果,这果本身要有因缘做他出来,这样子就是你认有那个开头的原因也要有因缘做它出来,所以因果法则里面不能有第一个因。

同样的在因果法则里面不能有最后一个果,在小乘部派里却认为有,但中观派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再来的因果法则绝对不是一个因对一个果,若一个因对一个果的话,因就是果,则没有因果了。因为因没变,果不能出来,因没有变,因就是因的本身,一个因一个果的话,那因就是果了。所以因要变化才产生果出来,要不然因就是果本身,所以不可能发生一个因一个果。这是一般小乘部派宗教所接受的,不能一因一果,因果没有开头,因果也不能结束,很多人认为修行解脱生死就是因果的结束,这是大错。从因到果也要其它的缘来配合,不可以只有一个因和一个果。而果也不能停止,它也会成为其它东西的因,因此因果是多种的。

存在的,必然是因果法,但如果执着因果的实在性,即不能了解因缘和合生果的真义。

■破因中有果或无果

若众缘和合而有果生者和合中己有何须和合生

在部派佛教中有者认为在众缘和合前果就要存在,龙树菩萨就说如果「果」是在因缘和合前就先存在,那「果」就不必等因缘和合才来有。比如金矿里面已经有金了,不必提炼它它才在,就是说金已经在矿里面了,不必提炼它。所以你认为因中有果,则不必生它出来,它本来说在了,众缘就更不须要了。这是第一种看法。

若众缘和合是中无果者云何从众缘和合而果生

第二种说法是众缘和合前没有果,为什么说从众缘和合时会生出果呢?比如沙子里面没有金,那你没有办法从沙子里面提炼出金。就是说从因到果,而沙子里面没有金,却可以提炼出金来,那就可承认因中无果却可以出生果来,但是这是不可能的。但我们要记得,这些颂文的说法不是中观的见解,而是针对执着的人的话来套回它。因为执着因果是真实的人会执因中有果或因中无果,都在有无中打转。他们的有无是真实的有或真实的没有。因中有果,或因中无果,都是自相矛盾。因中先有果或无果都是错,错在那里呢,就是因和果被分开了。

若众缘和合是中无果者和合中应有而实不可得

他说众缘和合之间就有果的话,那么在和合之中你要找到或看到真的是那样,但事实不是。比如说泥巴里面已经有瓶子的话,其实是找不到的。事实上泥巴里面是没有瓶子而是后来做成的,所以要在因中找到果是不可能的。

若众缘和合是中无果者是则众因缘与非因缘同

就是说在众因缘之前,如果没有果的话,他能生出果来,这样等于说沙子里面没有金他也能提炼金,而众因缘跟非因缘的法是一样的了,就是说沙子里面没有金可以提炼成金的话,其它的东西也可以提炼成金,因为因缘里没有果他可以生果的话,这样任何东西都可以生果。龙树菩萨就是如此破因中有果无果的见解。

若因与果同作因已而灭是因有二体一与一则灭

其它部派的人则说因可影响到果,叫做「与果的因」,这个因在影响果后它就灭了,而这个能够影响的因素就跑到果那边去了。比如说我们用木柴做一张桌子,这些木柴会影响这张桌子以后是木柴的材料,也就是说这些木柴还是没有做成桌子之前就含有影响桌子的因素了,然后桌子做出来了,我们看到这些木柴会说木柴影响到这个果,就是说这些木柴还是因的时候他已经在影响了。事实上做成桌子前的木柴和做成木柴后的木柴是一样的,那里能说前者影响后者呢?这是自打嘴巴,自己骗自己。因为木柴还没做成桌子前它是木柴,没有所谓的因,而做成桌子后,它还是木柴,也没有所谓的果。这是因为执着因果是实有的人会认为因灭了果才会生出来,而不接受因就是果,果就是因。

若因不与果作因已而灭因灭而果生是果则无因

论主说:因要是不与果作因就灭了,不合道理。好比牛奶不与乳酪作因就灭了,牛奶灭了,乳酪怎么成?如果牛奶灭了,乳酪还可成功的话,那是乳酪不因牛奶,没有因。

若众缘合时而有果生者生者及可生则为一时俱

有的部派则说,当众缘和合时,就生出果来。论主就破:当众缘和合的那一刻果生出来时,因和果是不是都在?必定要都在,没有在因不能和合。比如以桌子为比喻:在四支木棍和一张木板弄成一张桌子的形状的时候,就在当时那些因,即木棍和木板还在吗?若没有在的话谁来和合啊?即然和合时有在(木棍和木板),则因和果则同时在了。那同时在时,因就不能生果了,因为果是从因生的,如果因果同时生,那果就不靠因来生了。反过来说若桌子的四条木棍和木板都不在,它就没有办法和合,若在的话就因果同时。因果同时的话,那张桌子就不靠那些木棍和木板生。

若先有果生而后众缘合此即离因缘名为无因果

外人又有一种说法:先有果生出来,众缘才来合,如果是那样的话,那个果就离开了因缘而自己有,因为不须要因缘他就先存在了,那就是没有因的果了。即然他跟众缘无关他可以生,他在任何时候就可以生了,这就不叫因果。

若因变为果因即至於果是则前生因后已而复生

但因变为果可能吗?是自我欺骗罢了。比如说我们把绿豆放在水里而长了豆芽,吃豆芽,消化了,变了粪便,这个过程你会说绿豆是因,粪便是果,然后绿豆慢慢的变成粪便。这是错误的,你不认为豆芽已经是一个东西出来了,你要的果是粪便,所以你说豆芽的半中间的属于变的状态。所以因变为果是不可能的。

云何因灭失而能生於果又若因在果云何因生果

很多人说因灭后生果,龙树菩萨破斥为更严重的错误。比喻说妈妈死后才生孩子,怎么能呢?或是说我今生的因灭了,我的果报然后出来,又说因在果里面,比如用四条棍子和一块木板做成一张桌子,做成后木棍木板是因,桌子是果,同时,刚才那些因就在桌子里面。龙树菩萨就破说如果因在果里面,你怎么说因生果呢?因为因在果里面,就是因和果同时在了,因还在的话,他又还再能生果。因为因还没有消失之前,它能生果,生果以后他还没有消失掉他依能生果。所以因和果同在,因那里有生?若有生的话,他会继续生得很多,其实木块木条钉成桌子的时候,我看到果出来,我叫他做桌子,是假名安立,根本是无生。

又有人说一因里面有无数量的果。比如一颗种子里有根,有茎、有花、有果。就是说种子可以生上述种种的果出来,或说水可以做很多东西出来,即它是很多果的因。龙树菩萨就破说「更生何得果」,即说即然因中有这些东西了,何必再生呢?问题是因中没有了才须要生,因中有了就不必再生了。然后有人说看得见看不见的时候才知道,龙树菩萨说不管你看得见或看不见,他都不能生,为什么呢?因为如果在因中看到示果就不能再生此果,因为此果已经存在了,如果见到和果没有关系的,他也不能存在,好像苹果跟米没有关系,你多么多粒的苹果都不能做出米来。就是你在苹果里面看不到米来,无谓你怎样弄这个苹果都不能生出米来。所以看到或看不到都不能生。假设你看我在妈妈肚子里面我就不能「生」了,因为我已经存在了。你或会说不是,出胎的时候才算生,在妈妈肚子里面不算。那法师说他可以说他现在不存在,出了门才存在。因为这一切都是我们规定的,我们切断某种现象来说它存不存在。

■破因果的相合若因遍有果更生何等果因见不见果是二俱不生

若言过去因而於过去果未来现有果是则终不合

龙树菩萨说若说过去的因造成过去的果,或过去的因造成现在未来的果,他们都不能配合,为什么呢?过去的因对过去的果,即是「因果同时」,过去的因对现在未来果是因果不同时,不管同不同时,都不能配合生果。如果因果如时,果已经在,不靠因来生,如果因果不同时,因在果不在因没有办法生果。果在因不在他没办法靠因来生。

若言未来因而于未来果现在过去果是则终不合

若说是未来的因,对未来的果,或现在和过去的果也没有办法合。

若言现在因而于现在果未来过去果是则经不合

若说是现在的因对现在的果或未来过去的果,都没办法合。终之上述九个说法都犯上了二个毛病,要吗「因果」同时,要吗「因果不同时」都不能配合。

■破因果不和合若不和合者因何能生果若有和合者因何能生果

有人则又说因和果不和合。龙树菩萨就破说,因和果不和合的话这个因和果没有缘份,这个因怎能生这个果呢?它们之间不相干不配合,即然它们之间没有关系,这个因就不能生这个果了。又有人说因果有和合,这个果还没有配合因之前它就要存在,这个果即然已经存在,这个因怎能再生这个果呢?

■破因中无果若因空无果因何能生果若因不空果因何能生果

若因中绝对没有果的缘在,那么与果没有缘的因怎能生这个果呢?如果他能生果的话,任何东西都能够生了。若因中有果的缘,那果就要先在了,那有果的因怎能有生果?因为果已在,它不靠因再生了。

■破果有体果不空不生果不空不灭以果不空故不生亦不灭

龙树菩萨说,如果「果」是实有的自己存在,它就不靠因缘生了。所以果不空不生,他也不靠因缘灭。就小乘部派认为因果是真实的,如果他是自己存在,他就不靠因缘生了,他不必靠因缘灭。因为果是自己有他就不会生也不会灭。

■破果无体果空故不生果空故不灭以果是空故不生亦不灭

即然空无实体,所以它没有生,它什么东西都没有,自然也没有东西好灭了。

■破因果同异因果是一者是事终不起因果若异者是事亦不然

因和果若是同一个的话,因就是果,就没因变成果这回事了。因和果若完全不一样的话,它就犯上前述的各种错误。

若因果是一生及所生一若因果是异因则同非因

外人更进一步说因果是同样的生和所生,那就犯上因果的错误,那妈妈就是孩子了。有些人说因果不同样而能生果的话,那因和果就没有关系了,没有关系的话,不是因的因也能生果,那种豆打铁都能生橙。问题是你认为果是果,因是因,原本没那回事。你是执取因缘变化过程前面那一段为因,又执取后面那一段为果。

若果定有性因为何所生若果定无性因为何所生

外人再说果不随因缘变化,有他肯定的自己的样子,就是世间每一样东西都有它固定的样子,如苹果和橙有各自的样子。龙树就问,如果「果」是如此的话,「因」怎样生如此的「果」呢。因为凡是维持自己样子的东西就不靠因缘了。如果不是靠因缘而出现的法,中观说没有东西会生他,他是他自己。外人又说「果」是没有随缘变化,他什么性质都没有,因生出来的东西是什么性质呢?根本没有东西可生。

■结论因不生果者则无有因相若无有因相谁能有是果

龙树菩萨就说。从上面的结论,「因」不曾生过,而且因果中更没有因的相,那没有因的相,谁来生果?

若从众因缘而有和合生和合自不生云和能生果

根据中观的说法,凡是有自己的自性,不靠因缘而来的话,那自性就不靠因缘生,自己若存在的话,任何因缘都不能影响它,它也不会灭,换句话说,它自己存在的东西,它不能生也不能灭,它也不能影响别人的生灭,这是自性有的样子。而凡是任何东西要存在,它必然是要自己存在或靠因缘存在。它若靠因缘存在他就没有自己,它不过是众因缘,你另外给一个名称。你若说他是他自己又说他没有自己,就犯上上述所有的毛病。其实没有所谓真实的因存在,不过是因缘过程里面我们把这一个阶段叫做因,那一个阶段叫做果。

所以我们要知道佛法讲一切因缘生灭,因不可得,缘不可得,生不可得,灭不可得。都是假名安立。在假名安立里面我们建立起因果道理。因果道理是我们去分别万法而建立起来的,但我们不执着它们为实有,这是中观所要破的。比如龟毛兔角,乌龟本来没有毛,兔子本来没有角,你又何必去寻找或否定它呢,这都是我们建立起来的因,当我们执取这种乌龟或兔子的外相时,我们会假名安立,然后规范它有这些或没有这些了。

是故果不生缘和不合生若无有果者何外有合法

根据上述的说法,果不从因缘生,因缘不能合起来生果,则没和合的理性存在了。

THE END
1.《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五次修订版名师讲堂《法华经·方便品第二》讲,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在《楞严经》不仅把自己讲的其它经典判为戏论之法——过去的因缘法、自然法,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诸佛出世先讲小法再讲中法,最后涅槃之前必讲《法华经》,把一切法归于临终遗嘱!诸佛灭度以后,菩萨说法无一不是直截了当——只讲《法华经》!我们看了...http://dzgy8.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5206
2.《优婆塞戒经》浅释认证版净慧法师刚才讲的财就是菩萨具足,财就是菩萨功德,寿就是极乐。怎么理解“修六度万行就是菩萨”?笫一,得菩提者应为佛,菩萨一定能够成佛,在没成佛之前称为菩萨,也称佛子。第二,具足菩萨的功德,为菩提性,才称菩萨。不是“众生皆有佛性”就是佛,而是善恶业因合和,感召不同果报。菩萨是无量众善因缘合和,证道后发菩提心,...http://www.mybuddhist.net/cms/putiwenku/sancangjingdian/jing2/danpian/4166.html
3.中台世界─因缘果报与命运关系之介说因缘果报与命运关系之介说(五) 古德云,山中无衲子,人间无宰相。 这就是因果的道理。 假使前世没有福德,今世亦未种善因, 反而用种种不正当的方法, 巧取豪夺,不择手段, 既使得到富贵, 也会失去。 佛法浩瀚无边,无所不包。如释迦牟尼佛,有时讲医学,有时讲生理学、心理学或天文学,讲过去、现在、未来…等,...https://www.ctworld.org.tw/turn/blossom/009-gb.htm
4.佛说阿弥陀经浅释此部经是佛金口所讲、不问自说的妙经。其他的经典,则是请问而说的。唯独弥陀经是佛不问自说的。为什么呢?因为此经的道理太玄妙了,一般声闻的智慧达不到,一切菩萨也不明白,故无人请问净土法门的因缘,但此法应该说,故佛看机缘成熟便说此经。这部经在佛教里非常重要。 这部经为什么重要呢?佛法将灭时,最先灭...http://www.china84000.com/76911.html
5.宣化上人:《佛说阿弥陀经》浅释欢迎光临正觉网山东省博山正觉寺...此部经是佛金口所讲、不问自说的妙经。其他的经典,则是请问而说的。唯独弥陀经是佛不问自说的。为什麽呢?因为此经的道理太玄妙了,一般声闻的智慧达不到,一切菩萨也不明白,故无人请问净土法门的因缘,但此法应该说,故佛看机缘成熟便说此经。这部经在佛教里非常重要。 这部经为什麽重要呢?佛法将灭时,最先...http://zhengjuesi.net/fileroot/hhsz/12189.html
6.佛学入门丨因缘与果报互助会新闻因缘生万法,是佛法中重要的理论,由于因缘,而说果报。因是事物的本源。缘是一种助力,果报是后来的结局。由因得果,全是缘的力量助成,所以缘对于因的关系之重要,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缘,是指一切事物之间生起一种互相交涉的关系。佛教把这些关系加以研究分析,可得四种,也叫做四缘:一因缘,二等无间缘,三所缘缘,四...https://www.tiantaizong.com/news366/newsShow2751.html
1.养兔子对家里的风水有什么影响?兔子的模样可爱惹人喜爱,但很多人在养了兔子后很倒霉,所以有人说兔子很邪门,可见养兔子对风水是有一定作用的。一般养兔子后的风水变化如下:异味重;容易破坏风水;影响寿运等。 兔子进家会对风水造成一定的影响,即便小兔子毛茸茸的很可爱,但是我们在选择养兔子之前也要考虑清楚,仔细了解一下兔子的特性和风水学寓意,...https://www.tit521.com/a/10720.html
2.平等一身同悲共愍宗教学者谈育有爱心宠物的心得体会在佛教中,养猫被视为一种积极的行为,它不仅能够带来幸福感和满足感,还能帮助人们修行慈悲心。佛教认为,通过对待动物的方式,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内在美德和道德水准。因此,对于那些想深入理解“佛教说人养猫的福报”的人来说,这里有一些独特而深刻的见解。 1.0 喵~听佛https://www.yztep.cn/chong-wu-xun-lian/319959.html
3.佛缘绵长探秘养猫的善果与幸福生活总结来说,养猫不仅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而且也是一种高尚且富含意义的事业。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金刚经》中提到:“三世因果,不虚为。”即过去现在未来因缘十足,不虚假为事。但如果你问我是否愿意回到过去做过什么选择,我想说,即使给我机会,我仍旧会选择成为这条路上的旅者,因为这里有我的影子,也有...https://www.gkklenewvt.cn/shui-zu-chong-wu/222777.html
4.春眠不觉晓兔子必需死探究生态平衡与生命的意义在一个宁静的春晨,一群兔子在花园中悠闲地吃着新鲜的草。它们似乎没有意识到自己即将面临的一个命运转折点。这个世界上,不仅是兔子,所有生物都必须遵循一条基本法则:每个物种都有其生存价值,但也必须有一定的消亡空间,以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这就是为什么说“兔子必需死”。 https://www.topno.cn/jiu-kuan/524497.html
5.《佛说八大人觉经》略讲于是,广州老人再把自己过去的经历叙述给大家听,大家才相信了佛教讲因果,的确一点也没有错。经历了两次命债,广州老人从此以后,往往普劝世间的人,千万不要为非作歹,更不可以恣意杀人放火,他自己也因此发心精进学佛。佛经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一个人的一举一动,因果是逃不了...http://www.zgfxy.cn/xywh/fhzy/2012/01/08/221215507.html
6.正信的佛教(慧律法师)认识佛教佛教所以佛教绝对是讲因缘果报的,没有说牌位写下去之后就一定会超度,绝对没有这种事情。你这辈子都杀人放火、倒人家会钱、诈欺种种,诈财、好色这些种种,因果你都跑不掉的。所以修持就是平时的功夫,要至心求忏悔,不要死后再请子孙帮你超度。若在佛门超度还没有关系,若请师公来,这个就阿弥陀佛了。就杀鸡、杀鸭,...http://fomen.huijia18.com/fo/fojiao/fojiao/1357.html
7.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亲闻记(下)此是第四类,说明十方世界诸菩萨众并非专修净土者,而系修其他一切大乘法门,只要他回向求生净土,亦可生到极乐世界,与专修净土之果报是平等的。‘皆得阿惟越致’是不退转,指七地以上菩萨的果位。诸菩萨在他方世界,自行化他,要达到阿惟越致,须经两大阿僧只劫,如发愿求生净土,则一生可以圆满。菩萨生到西方也都...https://www.fzzjgs.cn/boruo/books2/1193.htm
8.净空法师说故事(一)(此为恭录 净空法师于各次讲演中所引用之公案因缘,共一百则。尚未经 净空法师鉴定,仅为华藏讲记组亲聆音带,摘要记录,顺文整理,草成此篇,供养读者。)壹、出家篇一、鸟窠和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四句话现在已经变成佛家的口头禅,谁都会说。不但现在人会说,古人也会讲。在唐朝时代,...https://www.jinyunsi.com.cn/boruo/books2/1661.htm
9.佛说阿弥陀经浅释此部经是佛金口所讲、不问自说的妙经。其他的经典,则是请问而说的。唯独弥陀经是佛不问自说的。为什么呢?因为此经的道理太玄妙了,一般声闻的智慧达不到,一切菩萨也不明白,故无人请问净土法门的因缘,但此法应该说,故佛看机缘成熟便说此经。这部经在佛教里非常重要。 这部经为什么重要呢?佛法将灭时,最先...https://www.97su.net/656/87575
10.《浅说往生论》第五集:观佛功德菩提眼女众到哪他们就领路,到地方一躺就睡,怎么舒服怎么睡。很多人羡慕它,说它们多自在呀!我说千万不要羡慕!以前他们在我那个地方放了一个小兔子,吃得很肥很大。有人看到了说下一世我不做人,我做兔子。我说可不敢!它那样晒太阳,那样讨人喜欢,但是有一点:它毕竟是因为无明业与贪图昏沉睡眠造成的果报!http://www.putiyan.com/archives/1121
11.佛教天地Life...Page9希望我們每一個人,只要世世常行菩薩之道,不退菩提覺心,修行連續經過三大阿僧祇劫,每劫都有千佛出世,只要得遇佛世,蒙佛授記,在星宿劫之後的大劫成佛,是必有可能的。故我們推行人乘佛教,建設人間淨土於今世地球之上,可感福壽無量,未來無央劫中,必定人人成佛。 https://buddhistyongxin.wordpress.com/category/%E4%BD%9B%E6%95%99%E5%A4%A9%E5%9C%B0/page/9/
12....密宗金剛乘Wiki弘憶佛教論壇有些人腦筋好像蠻好,可是就是粗心大意,我們要記得兔子跟烏龜賽跑的公案,千萬不要憑藉自己的腦筋靈,最後輸也輸在這個上頭,這一點我在此順便一提。 【習近十種善業道者,即是成辦一切三乘及其士夫二種義利所有根本,不容缺少,故佛由其眾多門中數數稱讚。】 ...http://www.buddha-hi.net/re/thread-27107-1-1.html
13.故事说法那时白居易是杭州太守(如同现在的市长),遇到鸟窠和尚,向他请教什么是佛教?鸟窠和尚就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白居易听了哈哈大笑,这些话三岁小孩都会说。鸟窠和尚回答,「三岁小孩虽能说,八十老翁做不到」。白居易听了之后,想想很有道理。做到非常重要,关系我们的前途,我们的来生是果报,今生...http://www.dabeian.org/fjgs_news_con.asp?strID=180
14.佛学基础知识无记业的果报是什么报。有了业因,就形成业力,但未必既有果报,因为业力形成果报,要依赖 外在的因缘来引发,所谓因缘成熟,既是业力(一般人所说的业因)与众缘 配合,而形成果报的;如果没有众缘,就不可能形成果报。故经中常说:“若 经千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聚时,果报还自受。”这是佛教中一个很著 ...https://blog.csdn.net/Max__Payne/article/details/7758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