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是我当兵的第一年,也是我执行出砖任务的一年。由于这一年工作表现突出,年底组织上给我立了一个三等功。春节过后,连队文书、给养员都到行政排当班长去了,需要各挑选一名战士补缺。连长、副连长和副指导员认为我各方面表现比较好,文字基础也不错,想让我当文书;指导员和司务长认为,给养员人选挑得好不好,事关后勤保障工作是否有力,事关官兵伙食的改善提高,直接影响连队出砖这项中心任务的完成,说我是合适的人选,想让我当给养员。为此,连长、指导员还产生了点小分歧。后来,连队党支部经过认真研究,统一了思想,决定由我接替给养员工作。
连队给养员,平时官兵都称呼上士,其职责是协助司务长做好连队的后勤保障和伙食管理工作,抓好炊事班建设,主要任务是购买粮、油、肉、菜等主副食品,发放官兵服装,负责报账、记账等。拉粮买菜是我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几乎每天去一趟县城。那时,不像现在连队都有专车,当时连队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一辆毛驴车。当给养员,首先要学会赶毛驴车。当兵前,自己虽然经常见到小毛驴,也曾坐过毛驴车,但并没有实际赶过毛驴车。记得我第一次赶毛驴车去3公里以外的丰宁县城买菜拉粮,司务长说:“你第一次赶毛驴车,让饲养员陪你一块去吧。”我说:“饲养员还要喂猪、养牛,事情很多,也很忙,我自己能行。”于是,饲养员帮我把小毛驴套上车,我把麻袋、菜篓放到车上,拿起一根小棍子,坐上毛驴车,喊了一声:“得儿,驾”,就很自信而悠闲地出发了。一路上,由于我对怎么赶毛驴不太熟悉,不知下了多少次车,来纠正小毛驴前进的方向,与其说是坐着毛驴车去的,还不如说是牵着毛驴走的,太费劲了。当时,我甚至想到干脆把毛驴拴在电线杆上,自己推车去买粮买菜算了。
好不容易到粮店拉了大米,到菜店买好了菜,准备往连队赶的时候,小毛驴突然拉着车拐到另外一条道上了,我怎么让它往回调头它都不干,气得我够呛,东拉西拽了好大一会儿,才把它引上回连队的正道。由于我刚才的气还没有完全消下去,拿起棍子朝毛驴的屁股上狠狠打了两下,顺便大喊一声:“驾!”谁知小毛驴像疯了一样,飞快地跑了起来,眼看几百米出去了,小毛驴丝毫没有减速的意思,我在车上有点慌了,怕这样跑下去出事故,就猛拉手中的缰绳,嘴里不停地喊:“吁——”“吁——”这时,前面一个老大爷看见这种情况,赶紧上前帮我拦住了小毛驴,使它停了下来,我心里的一块石头才算落了地。老大爷对我说:“牲口通人性,你得慢慢摸准它的脾气,学会使用它,你对它好,它也会对你好,才会听你的话。”我谢过这位老大爷后,时儿坐在车上、时儿下去牵驴,好不容易赶回了连队。
作为给养员,我掌管着一定的经费,虽然数额不多,但必须科学使用、节约开支、公开透明。为此,我每周依据伙食标准和连队经费状况,与炊事班一块订食谱,经司务长、连领导和经委会同意后公布出来,严格按食谱采购制作主副食品,不随意改变;每天坚持汇账,统计开支情况,然后向司务长报告;每月详细公布一次账目,收入开支情况一目了然,大家一看非常明白,做到了开支科学合理,花钱有根有据,账目记载规范,自觉接受官兵的监督。
1983年12月初,连队收到团政治处下发的《关于做好招生工作的通知》,给我们连分了一个司务长专业的指标,如果考上了,经过培训,就可以提升为司务长,成为军官。连队党支部研究后向团里推荐了我,经过政审和团党委研究,这个招生名额很幸运地落到了我的头上。12月底,按照连领导通知要求,我交接了有关工作,到师培训基地集中进行文化和专业知识补习。一个月后,我参加了招生考试,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政治、专业六科考了436分,超过了录取分数线。1984年2月10日,我怀揣《录取通知书》,到天津青光北京军区司务长专业教导大队报到,从此开始了预提干部培训。
在一年的给养员工作中,我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当好司务长的参谋助手,充分发挥“半个指导员”的作用,为改善连队官兵生活,保障出砖任务的完成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连队党支部推荐我为预提干部苗子,是对我工作的最好肯定,我为自己能有这样一段工作经历而倍感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