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在蒲城县荆姚镇卤阳村王耀红的小毛驴养殖场,饲养员正将麸皮拌进青储草中,一点点倒入食槽内搅散。很快,一头头毛色灰亮的小毛驴聚拢过来吃着草料,甩着尾巴一派悠闲。“这些小毛驴吃的是卤阳湖周边碱性土壤生长的草,肉不膻还香。养它们主要是供自家店里,这样能确保食材新鲜健康。”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当天上午不到7时,在蒲城县解放路上的小毛驴泡馍馆,从事餐饮行业逾30年的王耀红早早来到后厨,盯着厨师煮肉吊汤。煮肉需要怎样的火候,调料一味味如何调配,辣子怎么炸才香而不辣……每一道工序,他都仔细看着,叮嘱着。“我们有养殖基地,食材好,再加上用心制作,店里生意还不错,经常一天都得用掉一头驴。”王耀红边忙手头的活边说。
47岁的王耀红是地道的蒲城人,因经营着小毛驴泡馍馆,被熟人戏称为“毛驴”“驴哥”“驴总”。从十几岁独自闯天津到进京担任某大酒店大厨,从回家搞养殖到创业开驴肉馆,朋友觉得他干啥啥像样。“哪有谁会一帆风顺,但只要你拿出谈恋爱的劲头干事业,拿出对对象的上心程度对待所做的事,再难的事都能成。”王耀红玩笑般地讲述他的创业秘诀。
学烹饪技艺傍身
王耀红出身农家,1992年初中毕业后,被父母送到渭南一所技校学习烹饪技艺。毕业后他没有选择就近就业,而是背着装有被褥的蛇皮袋,只身来到天津,在天津美术学院食堂找到了一份工作。“我觉得就业是一方面,主要还是该去更广阔的天地学东西、长见识。”王耀红这样描述自己当年的选择。
创业路并非坦途
“刚回到老家也不知道能干啥,看别人种西瓜不错,咱也跟着种。但没有经验,后期管理没跟上,瓜烂在了地里;后来发现养猪收益不错,我又开始养猪。”他说,“那会儿有人笑话我说,你以前给人做饭,现在咋成了猪倌……不管别人咋说,我觉得认准的事吃再多苦也要干下去。”
为了养好猪,王耀红自学养殖方面的知识,给猪制作营养餐。母猪生产,他在猪圈旁守上一天一夜是常事。虽然尽了十分力,但养殖业不可控风险比较大,王耀红最终决定放弃,重新用自己擅长的技艺去打拼。
无论做餐饮还是其他,如果走别人走过的路,要做得很成功都会很难。就在王耀红踌躇之际,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西安市阎良区看到了一家驴肉馆。
“你悟性高、技术好,自己开家店完全没问题。”驴肉馆老板的一句话让王耀红受到极大触动,萌生了在蒲城做驴肉饮食的想法。
开驴肉泡馍店做特色美食
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可行,他走遍了蒲城县城乃至各个乡镇,品尝了有名的各家羊肉泡馍,并通过查询《县志》,发现家乡周边曾有养殖毛驴的历史,而且吃卤阳湖周边水草的小毛驴肉质更加鲜香。“天上龙肉地上驴肉,如果把驴肉做成泡馍,味道应该差不了。”
2007年,王耀红在蒲城县城开起了第一家驴肉泡馍馆,起名“小毛驴泡馍”,正式开启自己的创业路。“刚开始生意不错,为了推广宣传,我还推出了很多活动,包括凭优惠券每碗可立减5元且不限同行人次,给出租车司机只收5元优先就餐等。”但令王耀红没想到的是,半年以后,生意却淡了下来,资金周转也出现了问题。最后没有办法,只好把店转让了。
“失败一方面是人们对新事物的新鲜感逐渐衰退,另一方面是店里产品过于繁杂、制作质量时好时坏。”他边反思这次失败的创业经历边寻找原因。
“店关了后,我经常遇到很多吃过驴肉泡馍的出租车司机老远喊我‘驴哥’,说有时候还会惦记驴肉泡馍的味道。”看着这些忠实顾客,他下决心重整旗鼓再出发。
以前的失败让王耀红逐渐明白,做厨师和做经营者不一样,所以,在生意稳定后,他边盯着后厨规范操作,边走进顾客中间倾听评价和建议。“在2017年我将店搬到了解放路后,每天早上6点多就有顾客来就餐,每天店里卖出的泡馍要用光一头驴的肉。”王耀红说着,笑逐颜开。
为了让驴肉泡馍走出蒲城,他成立了陕西宝驹轩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自建养殖场养殖关中驴作为原材料;通过直营+加盟的方式,小毛驴驴肉泡馍已覆盖西安、韩城、大荔、合阳等地的多家连锁店。
说起未来打算,王耀红信心满满。“明年我准备把店搬到面积更大的新址,从目前比较单一的驴肉泡馍拓展到精心制作全驴宴。全产业链发展后,让更多人吃到和龙肉齐名的驴肉美食。”说起以后发展方向的同时,他希望能给更多人带来更多就业机会,带动更多人通过养殖小毛驴鼓起腰包,让小毛驴成为大家的“致富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