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说大实话星球驻地球大使2019-11-0111:33
点击可以看大图,上图真实分辨率为七米,下图为分辨率为两米。
真相是什么呢?
再附一张图。
图中原作者注释文字:
最后,大家看看美国标注中国嫦娥四号,是怎么标注的,一般原则是不能破坏原图,而且要用高反差鲜明的颜色标注,而不是本案例那样,模仿车辙混淆视听,误导大众。
美国拍摄到的嫦娥四号图片
PS~~
因为回复网友超过了两千字发不出,同时有些疑问具有普遍性,所以贴在这里了:
首先,请尊重议题,讨论不要转移话题。
其次,所谓原图可能看清分辨车辙的说法,是错误的,原图一定不能分辨车辙。
原因如下,
一,公布的地点是美国阿波罗17号的登月遗迹,并不存在需要保密的理由。
遗迹造假与否,中国都没有意义掩饰,更何况,从嫦娥官方发布的这张7米分辨率相片来看,中国十分想承认美国载人登月,十分想把车辙标识出来,没有能力都硬标了出来,有能力又有什么理由要保密呢?1米精度图片都有,为什么还吃力拿7米分辨率的图片出来呢?在这张图片的内容上,保密说法不存在动机。
二,高分辨率原图被压缩失真说法有误导。
有人也说JPG素材里边的字体都是模糊的,看不清车辙是由于原图压缩导致。这些说法是误导,因为为了适应网络媒体,压缩、裁剪、更改压缩比更高的图片格式,的确在用。但是,这样的做的前提是不能破坏核心内容的传播。误导之处就在这里。
存储格式不同,文件大小差别很大,JPG和无损TIF差别就达几十上百倍,文件大小和清晰度在不同场合有不同需求,对于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JPG格式是足够用的,不影响传播效果,通俗说,想让你看什么都能看得见,嫦娥分辨率7米的遥感相机拍摄到的图片,一定不是原图,这点没错,但这张图片一定是满足核心内容没有缺失的,这是媒体人的工作标准,是硬性规定。
举个例子帮大家理解一下,玩单反相机的网友肯定有这样的经验,就是用单反帮朋友拍摄几张照片,最后发给朋友的常常是调好的JPG格式图,不会发单反相机里边的源文件,原因就是JPG够用,又十分适合邮件发送。道理就是这么简单,媒体人不会把能看见的车辙压缩到看不见,然后再用手自己标注一道车辙,观网小编也很多,大家也都有发微博发朋友圈的经验,这个道理是常识,并不难懂,难的只是有些人颠倒是非到不择理由。
所以说,原图能看得见车辙,网络媒体发布的时候,当事者小编一定会保证大家看到这个车辙。而大家看不到,的确是因为没有。
三,分辨率7米能看见什么?大家自己眼见为实。
我并不需要嫦娥二号那张图片,只要把黑白两色的线条,按照不同尺寸由大到小排列,有些线条低于一个像素点,我文中第一张图的PART1就是这个内容,大家可以亲眼看一看,讲真,我一开始以为低于一个像素会看不见,事实上,黑底白线条这种高对比度情况居然是可以看见的,但是,在迷彩服一样的非纯色底的月球表面,同时车辙颜色又和底色接近,实际是看不见的。无论肉眼还是借助工具放大增加锐度,都看不见了,主要是迷彩级别的底色干扰特别厉害。我通过实验得出的可以重复验证的结论就是,严谨地说,在这张7米分辨率的相片上,根本看不到车辙。拿到原片也看不到。因为我的单色底实验过程(图一)远比实际月表迷彩大图原片情况更有利于识别。通俗说,我实验方法等于在空旷干净的广场上找一个人,而原图大片等于在挤满人的广场上找一个人,难度差别就是这样,这个结论是可以重复验证的,原图大家拿不到,类似的图片到处都有,感兴趣可以用软件做这个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