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历史上,从来不缺所谓的神童,这些人虽然年纪轻轻,但是却懂得很多道理,甚至比成年人还厉害,因此被称为神童,而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四个最为著名的神童,其中三个都英年早逝,而唯一活下来的那个却成了世人的笑柄。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方仲永
神童之方仲永
相信很多人看过王安石的《伤仲永》,里面描述的就是神童方仲永,他从小就非常聪明,在五岁的时候就能写得一首好诗,连当地的那些秀才对方仲永也是十分的佩服,都自叹不如,据说,还有人愿意花重金去购买他的诗,这听起来是多么励志的故事啊,可是由于社会对他的压榨,等到方仲永到是十二岁的时候,他的诗歌已经没有了原先的亮点,慢慢的就没有人看他的诗了,于是到了他二十岁的时候,他就回家务农了,成了社会上的笑话。
曹冲
神童之曹冲
曹冲称象说的就是这个人,他的爹就是三国时期的曹操,在他五六岁的时候就知道将大象放在舟船上进行称量,据说,曹操本来想将帝位传给曹冲,可是在曹冲十三岁的时候,却突然病死了,不由得让人感到惋惜。
甘罗
神童之甘罗
这个神童非比一般,他号称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谋臣,他在十二岁的时候就是丞相,在他十二岁的时候出使赵国,结果为秦国拿下了五座城池,这一举措,立刻轰动了世界,不过他也在立下了这一功勋后,突然离开了人世。
项囊
神童之项囊
这个人可以说是神童的代名词,他就是项囊,并且他还是孔子的师傅,在他七岁的时候,孔子就拜他为师傅,于是导致他的名声大振,许多国家的人都来拜访他,不仅如此,很多人来请他出山,可是都被拒绝了,最后在他十二岁的时候,却在自己的住处被烧死了。
所谓神童,就是指才赋出众的儿童,在诗文、音乐或某些技艺上的表现较同年龄的小朋友优越。在我国古代,人们喜欢把那些幼而敏慧,少而老成的幼儿同一般幼儿区别开来,把他们称之为神童,以给予特别重视。自古以来,神童的故事就源源不断,中国历史上的神童也是层次不穷。下面我们不妨来看看,小编认为中国历史上才华出众的五位神童代表。
第五位神童———孔融,孔子之后
古代的五大神童,最后一位估计很多人连名字都不认识
一个“孔融让梨”的故事,使得这位神童成为了在民间知名度最高的,人们都赞,孔融懂礼貌。可是,同样是这位孔融,曾在10岁那年去拜望当时的大名士李膺。那么小的孩子,连人家的门槛迈着都困难,自然被门人拦着了,轰这个不懂事的小屁孩走。
孔融昂然说道:“我跟你家老爷,那交情深了去了,是通家之好。去给我禀告。”门人一瞅,这么个小屁孩,居然神态自若,口气这么大,也不敢怠慢。连忙禀告给了李膺。结果,李膺出来瞅了半天孔融,也不认识着孩子是谁家的,当然要问,为啥说谎啊。
第四位神童——曹冲,王气逼人的神童
在三国神童之中,名气最大的无疑就是曹冲了。曹冲,曹操之子。曹冲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天赋,理解能力很强,到5,6岁其才智便达到成人水平,留有曹冲称象的典故。
曹冲无疑是个天才,大概正因如此,才得到了曹操的喜爱,年纪很小,就被曹操选为继承人。可惜他仅仅活到十三岁就患急病死去了。曹冲得了重病时,曹操曾亲自为他向天请求保全生命。到了曹冲死去时,曹操极为哀痛。曹丕宽解安慰曹操,曹操说:“这是我的不幸,却是你们的幸运啊。”
第三位神童———甘罗,12岁为丞相
甘罗战国时楚国人,从小聪明过人,是著名的少年政治家。他祖父甘茂,是秦国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担任秦国的左丞相。“相门出才子”,甘茂受到别人的排挤,被迫逃离秦国,不久就死于魏国。甘罗小小年纪,就投奔到秦国丞相吕不韦的门下,做他的才客。
当时秦国企图联燕攻赵,打算派大臣张唐出使燕国,张唐却借故推辞。吕不韦无计可施,甘罗自告奋勇,愿去劝说张唐赴任。甘罗驱车去见张唐,说:“当年武安君白起就因为不服从应侯范雎的命令去攻打赵国,被应侯撵出咸阳,死在杜邮。现在文信侯的权力比应侯大得多,你违抗他的命令,看来你的死期不远了!”一席话吓得张唐乖乖答应出使燕国。
甘罗又征得吕不韦的同意,按照秦国扩大河间郡的意图到赵国去进行游说,甘罗满载而归,秦国不费一兵一卒而得河间之地,秦王就封12岁的甘罗为上卿,并把当年封给甘茂的土地赏给他。由于当时丞相和上卿的官阶差不多,民间因此演绎出甘罗12岁为丞相的说法。
第二的神童诸葛恪,少有才名、才略博达
这位诸葛神童,是诸葛亮他哥哥诸葛瑾的儿子,神童之名满江东。
一次孙权在宴会上,命人牵来一头驴,在驴脸上写上“诸葛子瑜”四个字,嘲弄诸葛瑾的大长脸。自然满堂大笑。诸葛瑾羞得不要不要的。结果,诸葛恪取来笔,在后面又加上了两个字,变成了“诸葛子瑜之驴”。立时,满堂惊叹。
第一神童———项橐,七岁为圣人师的神童
对这位,估计大家都很眼生,谁?没听说过啊。据史料记载,项氏家族的老祖宗叫姬叔度。春秋时期的神童,是这位十二岁拜相的甘罗,亲口说出了项橐。
项橐tuó:七岁为圣人师的神童江湖生平:曾被大圣人孔子叩拜为师。《三字经》记述:“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后世尊孔子为圣人,这小项橐也便因之被尊为“圣公”。
据说他和孔子之间发生了“车让城”与“城让车”之辩等。据说那天,孔子周游列国,马车被几个小孩子在道路上,筑起的土城给挡住了。孔子让小孩赶紧躲开,你们的土城,挡住了我马车。项橐走了出来,说:自古都是车让城,哪有推倒了城,让车通过的道理?把孔子噎得一愣一愣的。
孔子无言以答。被一个七岁的小屁孩难住了。所以孔子就拜了项橐当老师。这个故事,是真是假,就不知道了。反正我知道是甘罗说出了,项橐七岁成为了孔子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