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马已有近50万年历史。与此同时,它们得以发展出一些相当有意思的怪癖及特性。马的历史起源于北美,随后因陆地发展传至欧亚地区。虽然最终绝种于北美,但其依然在东欧及中亚地区得以蓬勃发展,并延续自己的新征程。
人类与马的协作塑造了历史进程,而马也同样被人类所影响。但倘若人类在马的物种进化中不及时实行干预,许多奇形异种的马将得以无限制发育发展。
除了照片中各类荒诞怪异的马,你会了解,我们都熟悉和喜爱的品种有着不为人知且更为迷人的特点。
马的眼睛最大
马有着陆地哺乳动物最大的眼睛,直径约2英寸,实际上相当于一个人体积大小的9倍。
正如许多猎物,马的眼睛位于其头部两侧,因而使得他们具有广阔的视野。他们几乎可以达到眼球的360度,视野盲区只有身体的正前方及正后方。
马大多使用单眼视力,这意味着两只眼睛分开使用。因此,一匹马可以看到并处理发生在她身上不同侧面的不同的事物。
然而当正视前方时,马也会使用双眼视力,这样能聚焦在它眼前事物身上。马还能抬高她的头医以增加双眼视线范围,以此获得更好的聚焦在远距离事物上。
但马不能同时使用单眼视力及双眼视力,而是切换视线,通过改变头的方位去对准物体。
马可以通过眼睛做很多事情,但有些事儿不能单凭直觉去完成。究竟是什么呢?答案在下张图里。
马不能呕吐
从物理学上讲,马是不能呕吐的。这种机制对许多物种包括人类的生存是有害的。呕吐能够消除一切损害你胃部的有害物质,或帮助你减重期间减轻体重,甚至可以挽救你的生命。那么,是什么使得马丧失了呕吐的能力呢?
据兽医JoeBertone在《马属》一文中指出,“马的下食道括约肌肌肉比其他动物强壮得多,这使得它几乎不可能打开来自胃部的压力阀,食物由食道进入胃的角度比其他动物低得多,所以当胃扩张,与气体混合,多抗压力阀的形式使得它更紧密地闭合。并且,肋笼内位于深中,马胃不易通过腹部肌肉挤压作用使其工作。最后,马没有呕吐中枢。马的呕吐反射极弱—换言之,控制其他动物呕吐的神经中枢如果存在的话,马是没有的。
马不能呕原因是有点模糊。虽然人类和几乎所有其他脊椎动物都可以呕吐,但马(包括大多数老鼠和兔子)不能。这种马的功能缺失进化原因目前并不肯定,但有一种说法是,在逃避捕食者疾驰运行时他们不会呕吐,因为其身体背部的往复运动能止吐。
马的近亲是犀牛
世界上只有一个幸存的马家族分支,就是雅科仕。这一分支不仅包括雅科仕caballus,驯养的马,也包括普氏野马、斑马、驴和野驴。
但也有几个令人惊讶的马亲属——一些目前可能很少见的物种。
据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记载,“马属于有着一些奇怪脚趾的哺乳动物群。这个被称为perissodactyls的群体,大部分成员已灭绝,但目前仍存活着几个品种,其中包括犀牛和貘——马最亲密的家属。相比牛、猪、山羊,马与早已灭种的perissodactyls关系更亲密些。”
阿拉伯马与其它品种不同
这个品种向来以优雅、速度和耐力著名。阿拉伯马被认为是最古老的驯化马品种之一,并且对中东地区的文化和沙漠部落的生活都至关重要。经典著作包括《黑神驹》和《王者之风》都记录过这类独具特色、古老而传奇的品种。
然而,阿拉伯马能脱颖而出不仅仅是因为家族悠久的历史及特别好看的外形,其实是阿拉伯马的生理构造有别于其他品种的马。
阿拉伯马相比其它马品种具有更高的骨质密度,以及还少一节腰椎的更短背部。此外,阿拉伯马少一对肋,其肋部设置更宽。
众所周知,阿拉伯马总是高耸着它们的尾巴,就像一面旗帜。这也可能是相比其它马品种,它因少有两节尾椎骨而显得更为意气风发。
pony马、微型马只是排序相同
马、pony马……微型马?有何不同?你可能知道,无论小马还是微型马都属于迷你版典型马,但是什么让两者之间彼此不同?
好吧。微型马是小马,但小马不是矮马。在马的族谱里它们曾引发一些混乱与争议。但可以确定的是:任何矮于有着14.2英寸掌及58英寸高肩的马,都被认为是一匹小马。微型马通常是34-38英寸高,这使他们区别于小马类型。
然而,微型马被许多爱好者认为属于马的不同品种——就像法拉贝拉,一类依然拥有一般马品种身型与比例的马。另一方面,pony与一般马相比,有着较短的腿、更欣长身形及更为粗壮的整体构造。设得兰矮种马、冰岛小马、达特穆尔小马是典型的小马案例。
所以你能说微型马就是小马吗?是的,反正对有些人而言是这样。但若真如此,估计微型马注册官会给你个白眼,虽然从科学上而言你是对的。但你不能胡乱称呼任何小马为微型马,因为成就矮马品种的因素有很多。
但有一点可以减少判别的误差:看牙齿!继续往下看,找出为什么不同马有不同数量的牙齿。
牙齿透露真相
透过马的牙齿可以知道许多疯狂的事情哦。就整体而言,马的牙齿透露信息会更多。
对初学者而言,公马和母马有着不同数量的牙齿。如若有完整数量,公马应是44颗,而母马则是36-40颗。所以,如果你曾亲眼目睹一整颗马的头骨,便可通过计算牙齿来分辨公母。所以在马圈甚至有着“礼轻情谊重”的说法(下面会具体解释)。
公马特征可依据前凸在门齿及臼齿之间的犬齿来辨别。两个在上面,两个在下部,这也被称为战斗齿,因公马作为母马牧群领导者需要不断地撕咬战斗而得名。
马有时也可以具有所谓的“狼牙”,你更能根据牙齿的长度来辨别马的年龄。
密苏里大学曾指出:“由鉴定牙齿来辨别马的年代这门艺术极为久远,它甚至发展到可以精确判别年轻马的具体年龄。马的年龄超过10-14岁后辨别年代的误差会随之增加。马厩的动物往往看上去会比实际年龄小,因为相比那些放牧及沙尘地带的马匹而言,它们会显得更为陈旧。
“礼轻情谊重”的说法又是从何而来?这是因为,当马成为日常人们互赠礼品的寻常物件时,送一颗代表其年龄及健康状况的牙齿比单送一匹马显得更为体贴稳妥。但是现在我们都知道了,一匹马的所有一切都镌刻在牙齿上,就欣然接受这份礼物吧!
唯一剩下真正的野生马并不“野”
世界各地不少马匹被称为野马。而美国西部的野马也许是众人皆知的。但我们所讲的野生马,从野生的埃克斯穆尔小马到卡马格湿地的“野”马是从科学的角度概括而言。历史更迭了几十年甚至几世纪,他们自顾自生存繁育后代,并不受显著的人类影响。
那么,历史上还保真正的野马吗?令人惊讶的是,没有!
有一单一亚种马仍是完全野生的,从未被人类驯化过。濒临灭绝的普氏原羚马原产于蒙古大草原。去年我们注意到这种马并记录如下:“普氏野马属雅科仕ferus的一个亚种马,被认为是马的近亲,也是斑马和野驴的近亲。区别普氏野马品种及马的祖先的差异产生于120,000年至240,000年之间。
普氏野马艰难存活却仍然处于绝种的危机边缘。失去最后这样一批野马种将会是一场重大悲剧,因为它们是被人类驯化前,马与历史唯一的连接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