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坛与中国画艺术——驴唇不对马嘴当代文化

早些年读过一些金庸的书,对江湖这个概念的印象颇深,昆仑派、天山派等等,武林中人互相拉帮结派而又门户森严。最近,我发现我们的中国画坛也时兴起这一套来了。

上世纪80年代我讨伐当代中国画,称之为穷途末路,“武林”中人不信这个邪,纷纷口诛笔伐,把我批得体无完肤。说实话,我倒乐意让事实来证明我是错的,毕竟都是华夏子孙,龙的传人嘛。但是我错在哪里呢?若干年过去了,眼下连我那时批评的刘海粟、李可染这等人物都没有了,对和错总得有个依据是吧。

吴昌硕桃宴酒坛图轴

在一次和朋友的闲聊中,朋友说,眼下中国画坛的大多数所谓画家,不管他的名气有多大,实质不过是民间艺人。我得赶紧解释,对民间艺人,我和朋友皆无轻慢之意,只是将其看做为拥有固定本事挣饭吃的手艺人,里面有一些不错的人才,能把糖人捏得活灵活现,能把紫砂茶壶做得珠圆玉润……民间艺人是靠传承吃饭,是靠手艺的精益求精,与画画比较,毕竟是不同的。一个出色的优秀的画家,最主要是体现在精神层面上,体现在创造性上——而创造性则来自于对现存秩序的挑战和反抗,我相信,这样的老生常谈衡量出了事物的质的区别。

我不反对师承,但是特别反感那种将某某老师竖为旗帜的作派。综观中外画史,任何什么派都有一个自然形成的过程,其中拥有中坚人物或代表人物。但眼下的情况弄倒了。我在不少杂志上看到,陈平的一帮学生对其老师毫无节制的吹捧,看到贾又福的弟子们对老师的顶礼膜拜。这是两个例子,各地都有,大大小小的师生派别层出不穷,让我不免生疑:是老师喜欢做掌门人的感觉呢?还是那帮学生和弟子们想通过造神为自己谋福利?

要画好画,肯定与做掌门人不一样,更与通过某种手段谋福利无关。至于其中的原因,可能仍是中国画系统内部的问题,或者更确切一点说,是封闭的文化系统的通病。至少,我没有在当代艺术家那里看到这样的情况——通过师承来形成武林门派。当代社会要求艺术家开放、多元、明朗和独立,这样的艺术家与江湖习气是根本不沾边的。

吴昌硕真龙

当代艺术为何突然红得发紫

张晓刚《绿墙-书房2号》

中国当代艺术的发生和发展毫无疑问是“墙外”刺激和推动的结果,目前所有功成名就的人全是得到“墙外”肯定之后,才为“墙内”所看重。其实,这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因为从当时的社会生态看,本土的(文化)艺术是在完全缺乏自律的氛围下存在的,它与(文化)艺术正常的积累的节奏不发生联系。换句话说,那时的中国(文化)艺术是孤立的和封闭的,是与国际现状相隔绝的。

所谓的重要性和价值是比较出来的,同样,当代艺术为何突然走红,一定是比较的结果。人们可以有种种理由批评中国当代艺术存在的种种缺憾,可以把“墙外”的因素夸大成阴谋或灾难,但是严肃的批评家和艺术史家,包括富有眼光的收藏机构和收藏家,都不敢忽视当代艺术家所作出成就,不敢对这段艺术史的延续掉以轻心。如果让我选择眼下五个代表性的艺术家,我不会把票投给那些国画名家和弄传统艺术的人——用昆德拉的话说,他们是艺术史之外的。

吴昌硕菊花

“官位”值多少钱?

在很多事情上,我们都强调“国情”,例如,作家协会系统,美术家协会系统,还有很多,名义上是群众组织,实际却都成了地道的衙门式的机构,按行政级别靠,作协主席、美协主席具有部级或副部级之类地位。这个“国情”是独特的风景,在国际上难找到类比。

而中国又是特别看重官位,几千年的官本位传统深入人心。这里,我仅举美协系统为例,附带加上画院这一“国情”传统,看看里面的官员是否拥有某种特权,我指的是,他们是否因为身处“朝廷”而使自己的作品获得了附加值。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官位很容易转化为金钱,经济学上的“权力寻租”在艺术市场中完全可以不露任何痕迹得以完成。一般的局外人常常会产生错觉,认为能够在美术界当上主席、院长什么的,是因为他们的专业水平高,正如大学校长应该由德高望重的人来做,但这是老皇历了,以前确实是这样的。我敢说,现在的专业官员与德高望重风马牛不相及,甚至是相反的,这样的社会现实印证了这个“朝代”的官员制度问题,与历朝历代是相似的。在大多数单位中,我们是被非选拔出来的头头脑脑们领导着。由此,我们用不着再追究美协系统或画院系统的官员们,是因为专业水平高呢?还是其它原因?

其实原因轮不着我讲,有十岁以上的智商的人都会明了的。我只讲官位值多少钱?我在各地几乎都遇到同一种情况,美协主席(分会)和画院院长的画能卖大价钱,而他们的画的水准又是相当的低劣。记得很多年前,我参加某画院的交流活动,他们印了本大画册,我翻阅之后便直言,一级画师最差,二级画师第二差,三级画师里面倒是有些画得不错的。

前些年的国画拍卖里,我发现好些个拍出大价钱的专业官员的画,因为价钱大,我便多用些心思看看,怕冤枉人家。然而我相信我没有走眼,大几十万、上百万甚至几百万价钱的画,与几千块钱的画毫无区别,若硬要说有区别的话,只在作者的身份。

我要补充一句,算做是一个提醒:在作家圈里,在音乐家圈里,在艺术家圈里,在一切专业圈里,官位不值得称道,只有那些智质平庸、缺乏可能性的人才热衷于此,因为他们没有别的前途。当然了,我还赶紧再补充一句,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打击面太大,有些人在其“官位”并非本意,是时势造就的,他们在本质上仍然是艺术家。

驴唇不对马嘴

看到吴冠中老先生对画院的意见,深感老先生的诚实和正直。再看看我们的国家画院院长龙瑞理不直气不壮的反驳,觉得驴唇不对马嘴。我曾对很多同行和朋友说过,一百个吴冠中的对手加在一起,也抵不上吴冠中一个。我指的是,除老先生的创作实践外,他在不同时期发表的不同观点,皆能够切中要害,引起大家的反省和思考,也激起既得利益者的恐慌和鼓噪。

龙院长声称国家画院承担着宏扬民族艺术和落实国家重大题材创作的了不起的任务,帽子确实够大的,够吓人的,但这顶帽子是否只是一个幻觉呢?是否只是那些吃皇粮的人的自我吹嘘和自我标榜呢?这里,我摘录一段我在1998年发表的《体制中的画家》一文中的有关部分:

我想人们早已忘记画院存在的理由了,我的意思是,画院就其功能而言——如果国家愿意花钱扶持这门传统艺术的话,应该是集创作和研究于一身,应该是专家好手汇集之所。但是这一功能早已荡然无存,它既没有将中国画这门传统艺术发扬光大,也没有培育出第一流的画家。

一言以蔽之,画院对中国艺术事业没有产生应有的作用,相反它已成了保守和平庸的代名词,成了一群吃大锅饭的人固守既得利益的顽固堡垒。不妨将全国大大小小画院的创作进行一番检阅,一幅幅平庸无奇的作品会令有眼光的观众惊讶。

事实就是这样的,多少年来几乎见不到这些体制内的画家有什么突出的作为。像傅抱石、石鲁、李可染这些比较优秀的画家的成功,都不能计在画院功劳簿上,因为他们进入画院前早就奠定了自己的优势。另外我还要强调一点,当下的画院与其他一切多余的官衙一样,是以往整个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就如人体中的盲肠),说它多余是因为割去它丝毫不会对艺术的繁荣产生不良影响。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大方,养了如此之多的画家,而不过问这些画家为国家为社会做了些什么。

美术馆与菜市场

去年,我们市的晚报有一则消息,南京在短短的半年之内,涌现了二十多家民间美术馆,简直令人目瞪口呆。而到了今年,全国各地的美术馆热潮已成燎原之势,就我接受的各方的咨询,发现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的大商贾,纷纷卷入这股建造美术馆的热潮中。此种一哄而上的情景让我想到先前全民皆商:有人投点小钱炒股票,有人投大资金炒房产,小狗大狗一起叫,表面看确实是热闹非凡的。

二十多前,如果召开经济工作会议,在座的百分之百全是干国企的,而在今天,再召开这样的会议,与会者至少一半是民营企业老总。不妨延伸开来设想一下,二十年后,如果召开美术馆馆长会议,会不会有一半左右的在座者是非官方的呢?我的意思是,按照目前的泥沙俱下的态势判断,总会有一些真正落实的并在未来的图景中屹立不倒的民间美术馆——据我的观察,已经有良好的苗头呈现出来了。当然,这是一条充满荆棘和泥泞的路,在目前国家的税收制度,基金会制度和捐助制度等等都是空白或者极不健全的情况下,做民间美术馆与当时民营企业的起步一样,是非常非常艰辛的。

所以,那些打算把美术馆当做一块肥肉对待的人——认为可以在艺术品市场急剧升温的时候狠狠赚上一票,都是些急功近利和目光短浅的家伙,嚷嚷得再凶也白搭,也就是草台班戏而已。我想至少应该设置一个底线,譬如,对美术馆的性质、功能、作用和投入画出清晰的轮廓,对收藏、展示和研究都有比较热忱的愿望,以及在投入方面没有过多的后顾之忧,诸此因素,都已具备或者可以具备的情况下,考虑做起美术馆来,才基本上是靠谱的。美术馆不是菜市场——它有它的准入要求,拜托那些被幻觉和梦想弄晕了方向的人,清醒清醒再作决定,免得害人又害己。

失语的快感

另一个原因是,即使我主观上想说什么,也很难准确而完整表达出来,一方面是缺乏现实针对性,另一方面是没有论说的思想依据。记得前年我参加深圳美术馆举办的论坛,与会者大多是圈子里的熟面孔。我发现,诸位发言者几乎都对流行的国外理论权威如数家珍,凡谈到我们面临的现象,必找出对应的国外权威作为依据。最可笑的是,前一位发言者若提到某个新近出现的国外理论家,后一位发言者必定会不甘落后地跟着大谈这个新近出现的理论家的最新观点,以示自己是多么合潮流,多么不落伍。这是值得深思的,我当时是这样说的,中国知识分子已经失去思考能力了,除了鹦鹉学舌、人云亦云外,说不出一点自己的东西了,倘若再连一点现实的针对性也丧失殆尽,那就可悲之极端了。

我的失语症状让我获得快感,不是一种自虐狂的自我宣泄,恰恰相反,它使我得到进一步清理那种不切实际的幻觉,以及排除那种毫无来由的盲目性。古人说,知之为知,不知为知,是知也。我觉得至少应该有这样的自省能力:了解自身的欠缺,在这种前提下,才能够获得这个范围内的自由。所以,我说鲁迅是做得最好的,他给了我们坚定信心的启发,抓住现实的针对性,在各种限制和受压的缝隙中,保持清醒,然后发出自己的真实的声音。

市场的敏感和批评家的迟钝

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寄希望于批评家的眼光和公正,寄希望于批评家对艺术现状的准确判断,因为这是批评家的职责——他们吃这碗饭,当然理应如此。然而,眼下的批评家是否满足了人们的期待,是否恰如其分担负了自己的本分,却要打上大大的问号。上海的王南溟一锅端地痛斥批评家座台,话虽难听,不能不承认其中的几分真实性,而真实总比虚伪要可贵。

批评家为什么腰杆子硬不起来?这个问题的成分是非常复杂的,但概括地说,还是金钱的作用为第一。我在和一帮子所谓的著名批评家一起活动时,绕来绕去绕不开一个话题,付出和收入——这也难怪,批评家眼看着那帮和自己一块儿混出来的艺术家已腰缠万贯,阔绰得要命,心里有点不平衡,有点酸溜溜,实属正常。问题是不平衡和酸溜溜带来的后果却不那么令人容易接受,譬如,利用手中的笔开拓生财之道,譬如,不断东奔西颠赶场子捞好处费,譬如……诸如种种,他们心不在焉了,价值观变了,气也短了,所以变得越来越迟钝了。

我们曾被那种伪道学害得够惨,什么安贫守道,什么坚持信仰,批评家的七情六欲和人间烟火都得落实,而且标准还得水涨船高,所以,想多挣点钱,想奔小康中康大康,亦不是丢脸的事。但是,批评家手中的笔毕竟不是用来开掘金矿的,如果致富的念头实在狂热到了不可抑制的程度,干点别的也许效果更好。

市场经济的深入和广泛使得批评家找不到北,越来越多地失去了对艺术实践的影响力,把支配权乖乖地交给了市场本身。在批评家变得迟钝的同时,市场却开始敏感起来——因为涉及到巨大的投入,涉及到保值增值,涉及到从短线到长线的操作,涉及到从国内到国际的交流合作,必然地考验着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抬高了进入这个圈子的门槛。与前些年的盲目、无序和混乱相比,当下的市场确实是敏感起来了,由市场挑选和培育的艺术家成了一种新的风景——它建立在时尚风气的基础上,建立在艺术市场的从业人员和少数有钱人合谋的基础上,建立在单向度的霸道的基础上。所以,我得郑重其事地补充一句,批评家的迟钝和市场的敏感是阶段性,是金钱对艺术的暂时性的胜利,长远地看,艺术才是永恒女神,金钱呢?——以从前仁人志士的口吻说,金钱不过是粪土而已。

市场说了算?

1992年,一位画商走进一位艺术家的工作室,惊奇地发现眼前堆积了那么多的精彩之作,心中窃喜,却故意面无表情。艺术家则诚惶诚恐盯着画商的一举一动,生怕这位财神擦肩而过。最后,在艺术家千恩万谢下,画商以难以置信的低价把其作品全部搬走。请读者相信,这不是虚构,这位艺术家现在已是公认的大腕,作品早就成了市场的抢手货,价格之高令人咋舌。

是的,我们就是在这种潜移默化中慢慢适应环境的变化,从一门心思专注于艺术和学术转变为对日益蛮横的市场的唯命是从。关于市场对艺术和学术的有益或是有害不是我要谈论的话题,其中的因素太复杂了,关系到每个具体的不同的对象。我只是提问,在现今,市场上那些炙手可热的艺术家的及其作品,是不是可以作为艺术史研究的材料?因为,从国际上成熟的艺术市场看,市场是跟着艺术史走的,换句话说,凡能够进入并在艺术史占据地位的艺术家及作品,才值得收藏和投资。这里面起作用的环节很多,美术馆、博物馆、公共艺术机构和赞助制度,专家和收藏家等等,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联和相互制约的循环系统,金钱在其中只是一种标签,代表了某个艺术家或某件作品的价值和认知度。

有一次,我与国外一家著名博物馆的负责收藏的研究人员交谈,向其请教这方面的知识,她的一个观点让我记忆颇深,她说,最简便的办法是,收藏那些在以往艺术史上从未出现过的新图式、新材料、新手法之类作品,里面一定会出现未来的卓越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一定会进入艺术史。她还说,这一点上,画商有时候比专家更善于挖掘新人新作,其敏感度超过了艺术史家和批评家。联系到开头我说的故事,能够证明,市场永远不会决定艺术史的走向,但我们对艺术史的检索,有很多结论可以从市场的表现得到验证:艺术史不是孤立的,尤其在当代,它是在市场中获得养料的,两者的关系并无尖锐冲突。因此,我还得补充一句,真正的购买是对艺术史的购买,真正的收藏是对艺术史的收藏。

艺术害苦了多少人?

我没有统计过,全国有多少挣扎在生存线上的艺术家,以及更多的这样的后备军?就我身边的情况而言,许多立志要当艺术家并以此谋生的人正在经历“成名”前的苦难:生活拮据,心情黯淡,经常怨天尤人而又盼望出现奇迹。这是不难体谅的。艺术家在我们的时代不是稀缺资源,艺术与市场的关系又那么密不可分,大多数想当艺术家的人是奔着有名有利去的,目的性非常明确,一切与此无关的东西都变得无足轻重。

平心而论,任何人都应该争取过上好日子,艺术家并不例外。不过,古今中外的无数事例告诉我们,催动艺术家不断奋斗的力量不是过好日子的愿望,因为这样的愿望实在是太初级了一些,有许多其它办法可以达到。我不想在这儿做启蒙教育,讲述那些优秀艺术家的故事,我只打算直截了当说,为了过好日子来当艺术家的人趁早收手,下这样的赌注风险很大,到头来好日子没过上,艺术也没起色,多让人窝心啊!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大帮后起者把那些名利双收的艺术家当做刻意模仿的对象,或多或少带有消极色彩。一位不断与我谈论自身处境的学艺中年,挂在嘴边老是那几个人的名字:方力均、岳敏君、张晓刚……他大概常常做这样的比较,一旦时来运转,自己也会与那几个人一样,名气很响腰包很鼓。但是,我没法与他说,他的才智平平,艺术上毫无建树,名气响起来腰包鼓起来的可能性似乎太小了。

我想以这个例子说明一个道理,其实艺术是不害人的,害人的是艺术之外的东西。这么多人眼巴巴地等着靠艺术过好日子,艺术是佛么,会普渡众生么?我觉得如果剔除过于实际想法,艺术给人生的益处反倒会突现出来。马克思说,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人都是艺术家。博伊斯则把艺术的概念加以扩大,宣称现在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这样看来,艺术与人生不是一个实际的利益关系,而是通过艺术来挖掘和拓展人生的丰富性。当然啦,我不敢发挥得太玄乎了,空洞的大道理谁都会说。我还是善意地提议,那些吊在艺术这棵树上急切地盼望着过好日子的人,如果可能的话还是早点下来,干点别的也许更好。

有话直说

前不久,老友来访,不免谈论一些艺术方面的事,不料老友有心将我们的随意谈话录了音,并整理成文,我看了一遍,虽然了无新意,多是些老生常谈,但有的问题还是具有针对性。正好《当代美术家》杂志约稿,于是我征求了老友的意见,把我们的谈话加以修改和节选,发表出来,以供读者参考和批评——以下便是我们的谈话:

友:你指的好时光怎么理解?

李:若干年前——具体说,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批评家有一度是很风光很出彩的。他们几乎掌握着所谓的话语权,是某种价值指向的制定者,是是非得失的评判者,是貌似书写历史的一群思想和观念的精英。这显然与当时的社会状况相一致。因为改革开放初期,社会的价值指向尚不明确,很多事物处于尚未展开的雏形之中,需要有人批判、叫喊、推动等等,给了批评家用武之地,这是昙花一现的好时光。

友:这样的解说似乎难以服人,我倒觉得,是你们本身的问题,你不认为自己正在丧失曾经的斗志吗?请你不要生气,我听出来了,你是想把责任推到环境身上,但这是一种经不起驳斥的遁词。如果你保持当年的锐气,照样可以产生一定的影响,至少能够在众声喧哗中多一种清醒的声音。

友:这是你回避的理由吗?

李:不是,我是厌恶,对那些骨子里浸透利欲的人,谁来拯救?再说我也不愿扮演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角色,我没那么高尚,也没那个才力。

友:你还是有愤怒嘛,说明你仍然没有忘记你的身份。

李:愤怒有两面性,既能使人保持审视的能力,又会让人失去理智。我记得台湾的龙应台写过《中国人你为什么不会愤怒》一文,指的就是普遍的麻木和冷漠。当我们面对那么多的不义和肮脏,我们必须愤怒并表达自己的看法——当然啦,表达是因人而异的。正如我在台北,拜访龙应台,向她提到她和李敖在大陆有很多读者时,她面露的不屑表情,扔了一句:他怎么能和我比?我理解她的意思,一个不喜欢当众作秀的知识分子是不会对李敖抱有好感和敬意的。

友:你这么一说,我想到了陈丹青,有人称他是“老愤青”。

友:我觉得你稍有夸张之嫌。

李:你注意过现在那些名流的言论吗?

友:这和他们发布言论的渠道有关,我相信有些是言不由衷的。

李:这是事实。出版社和杂志的头头只需要做好两件事,一是牢记不能踩地雷,一是一脑子挣钱的念头,以至烂书烂杂志泛滥成灾,最终受害的是什么我想明眼人心里全都清楚。我记得康德说过,你可以沉默,但不要说违心话。做帮凶也好做帮闲也好,性质是差不多的。

友:或许这叫迂回战,明的不能说,就打哑语,这古代文人的老法。例如总是用大谈传统办法进行软抵抗。

李: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体制万能论,目前这方面的言论比较多,把西方的宪政、市场和选举奉为唯一的良药;体制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一本书上讲到钱伟长在旧清华和新清华的不同遭遇,钱先生曾感慨:蒋校长(蒋南翔)不是梅校长(梅贻琦)啊!我觉得钱先生可能回避了问题的实质。显然,在旧清华,蒋校长恐怕当个助教都困难,而在新清华,梅校长恐怕只能做个勤杂工,这是他们两个人背后的体制在起作用,是按体制要求来录用以及淘汰谁谁的;但宪政、市场和选举是万能的吗?说得远了,省略不谈亦可。

二是文化自大论,为中国古代的辉煌文化大唱赞歌,其实是典型的阿Q心态。什么黄帝纪元,什么穿汉服,什么回归传统等等。我弄不明白,会有这么多脑子进水的人在瞎起哄。你想想,假如现在满街走着穿汉服的人,那不是一群群的小丑么?而假如在美国的道路上奔驰着咱们中国品牌的汽车,欧洲人用着中国品牌的家电,日本人用着中国品牌的手机,情况又会是怎样呢?这是一种设想,并非对立,我相信,文化与科技是一致的。我有比较强烈的民族情绪,希望中国人都有民族自豪感,但我不是民族主义,周树人的弟弟说:凡民族主义必含有复古的思想在里面。复古是死路一条。

当代国画常年作品征稿

1、投稿内容:

*作者姓名、生活照片、简历。

*作品20-30幅,请标注作品名称、尺寸和创作年代。

2、投稿要求:

中国画,题材不限,手稿、写生、创作均可。

3、发送事项:

作品电子格式为JPG,大小在10MB以内,

4、投稿须知:

*我们不赞成一稿多投。本次活动只收取一定支持性费用(或赞助一件精心创作作品)。

傅申书画鉴定与艺术史十二讲士风悠长-陈乐民文心画事历代名画欣赏中国历代绘画电子图库

THE END
1.牛和驴比智商,一个比一个糟牛和驴比智商,一个比一个糟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今有搞笑配音 河南 0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给马匹剃毛,过程看着真解压,这是一项必要的工作! 搞笑世界界 60跟贴 打开APP 马儿临死前拼死一搏,没想到逃脱成功,聪明智商占领高地! 阿尔卡得生活 3跟贴 打开APP 外国进口的小矮马,身高八十公分左右,适合...https://m.163.com/v/video/VKG0IMJ0P.html
2.冷知识:孩子为何智商不如父母?游民星空社交美食:形容当代年轻人热衷于饭前拍照分享的仪式感,通过食物搭建沟通的桥梁,治疗聊天尴尬的症状,如果食物外形和味道足够奇特,则社交效果越好。 25%的人拥有「搭便车拇指」,就是大拇指上半部分可以向后弯曲90度。这是某种基因导致的。 大多数情况下,搭便车拇指不会疼痛,而且也对手的正常功能没有不利影响。 https://wap.gamersky.com/news/Content-1846245_2.html
3.傻大壮长的驴一样的东西体态雄健却有点搞笑的奇特生物探秘在自然界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神秘而奇特的生物。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形态各异的动物,它们的外表和习性引发我们的好奇与探讨。近期,一种被人称为“傻大壮长的驴一样的东西”的奇特生物广受关注。这种生物体型庞大,外http://www.shkang-qu.com/kanggl/1295310021.html
4.李运河上学记在线听精品儿童故事大全第53集,智商负数的两头犟驴 06:55 第54集,奇怪的回信 07:03 第55集,一对一互帮互助 06:45 第56集,和王老师组队 06:55 第57集,错误的仇恨 06:39 第58集,下大雪了 06:17 第59集,一起写回信 06:23 第60集,堆雪人 07:42 第61集,钓鱼 07:26 第62集,过年喽 07:31 第63集,胡...http://ilisten.idaddy.cn/share/show/14889
5.加什达,浓浓的乡土文化弟媳妇:加什达人一般叫其乳名,年岁稍长,赶上孩子叫尕娘。或者,在尕娘前加上“节的”二字。节(家)相当于“他”(指自己的孩子),“家的尕娘”,就是他孩子的“尕娘”之意,和普通话里的“他婶儿”是一样 。 妹妹:通常也叫其乳名,或者妹子。 https://www.meipian.cn/1owp5mke
1.傻大壮长的驴一样的东西古代民间寓意与文化探究什么是傻大壮长的驴一样的东西? 在古代中国,人们常用寓意和比喻来形容一些特定的物体或现象,这些比喻往往富含深刻的文化内涵。其中,“傻大壮长的驴一样的东西”就是这样一种寓意,它源自于民间对某种特定事物的形容。 傻大壮长的驴是什么样子? 我们首先要了解“傻大壮”的含义。在这里,“傻”并非指智力低下,而是...https://www.iuhcflxxm.cn/wen-zi-tou-xiang/748183.html
2.山西10个趣味智力题及答案人的智力需要不断的开发和训练,经常做些有趣的智力测试会适当提高人的智商。下文我给大家整理了十个趣味智力题,供参考! 趣味智力问答题10个 1. 一溜十仨缸,担二八斗糠,缸缸都装满,不许有剩糠。 问:每个缸平均装多少糠? 2. 鸡狗四十九,一百条腿地上走。 https://www.166hy.cn/shanxi/570.html
3.羊角的故事牧场上的老智者在一个清晨,牧场上突然出现了一只独特的羊。它的外表看起来很普通,但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它只有6颗牙齿。这让所有的人都感到好奇,它是不是真的很老呢?人们开始讨论这个问题,结果引出了许多关于年龄和成熟度的问题。 二、岁数与智慧 "六颗牙算不算老羊?" 这个问题似乎简单,却触及了深刻的话题。古人说,“年华...https://www.msv8oom8y.cn/xue-shu-bao-gao/349557.html
4.驴的智商相当于人几岁驴的智商是26,相当于是婴幼儿。驴,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马和驴同属马属,又名...https://iask.sina.com.cn/jxwd/6fS4RhKHAzm.html
5.18岁智商低的表现前不久,有位宝妈来信吐槽,她觉得自己不到7岁的孩子行为怪异,为此感到头痛。举个例子:孩子性格沉闷,听别人说话也不及时回答,总是要等到别人重复几遍、要生气时才反应过来;平时说话思想很发散,跟他沟通很辛苦,有种“驴唇不对马嘴”的感觉;而且孩子很敏感,如果大人说的话较重,他就无法忍受,让人觉得一个男孩子怎...https://blog.csdn.net/weixin_35969301/article/details/113037853
6.傻子的比驴大:戏谑与幽默中的生活智慧这个俗语还引导着我们去反思一些内心深处的预设观念。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习惯于用“聪明”与“愚笨”、“成功”与“失败”这样的标签去快速分类人和事物。生活不应该被这样简单的二分法所定义,因为每个人的生命轨迹都不同,成功的评价标准也自成一派。 在“傻子的比驴大”中,有一种反智主义的意味,这种反智并非支持愚...http://www.bjgn2011.com/content/8964321570.html
7.最新傻大壮:长着驴—样的东西智慧游戏网社会新闻笔趣阁」 | 教养造成的婚内危机笔趣,「孔雀翎」 | 孔雀翎章节列表 - 琴书堂,《你好,李焕英》免费在线观看高清完整版汉语普通话_2021喜,《老千2:神之手》在线观看_免费高清完整版西瓜视频_BD手机,《被C哭着爬走又被拉回来挺进H》谈初下载TXT , 被C哭着爬,已满18岁准备好卫生纸吗转入:青春的标志背后耐人...http://m.ningkao.com/v/video/20241115/4896071783.shtml
8.家长读本武汉市第七十九中学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教),贯穿于孩子的一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主要是“人之初”的教育,包括习惯、语言、技能、思想、态度、情绪的培养和引导,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比,还具有随意性和渗透性的特点,家长们不能像学校一样开辟专门的课堂,让小孩坐...https://www.wuhaneduyun.cn/index.php?r=space/school/theme/content/view&id=256147
9.请问一个人从小到大都是两岁的智商是什么病,听说是因...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请问一个人从小到大都是两岁的智商是什么病,听说是因为小时候发烧过一次就成这样了,还有救吗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解答一下这是什么病还可以医治吗_有问必答_寻医问药网https://3g.club.xywy.com/wenda/39077937.htm
10....几颗驴粪蛋,水平太低了吧,就这水平还有人捧臭脚,不夸你们智商...在观网上扯这些事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你能有点出息说点有水平的话出来吗?不要一撅尾巴就被别人猜出来能拉出几颗驴粪蛋,水平太低了吧,就这水平还有人捧臭脚,不夸你们智商都无话可说了。跟帖:1条浏览1217次 你这点水平,能有什么新观点出来吗?还是那一点认知障碍绕不过去而已,就这点水平,还好意思说别人理解不...https://m.hlgnet.com/bbs/1_26522027/
11.高三励志故事精选15篇当今20几岁的年轻人,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与上辈人三天两头搞运动、弟兄几个抢粥喝的年月相比,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动乱的和平年代。 不仅如此,因为是家中独苗,我们受到了来自父母和祖辈加倍的疼爱。可以这么说,在20岁之前,我们并没有真正地吃过什么大苦,也没有经过几个像样的大风大浪。 https://www.oh100.com/lizhi/3593017.html
12.因“驴妈妈”沟通失误,29人欧洲团经历4天3夜“机场游”浦江头条7月22日,澎湃新闻记者联系到驴妈妈旅游网相关负责人,其表示,该团是其自营团,确实是他们沟通失误,导致没有及时将入关名单发给当地海关。但具体怎么沟通失误,其并未告知。 此外,驴妈妈表示,第二批旅客,将在退全部20673元团费的基础上,将20%的额外补偿提高到20673元,同时,游客在莫斯科机场产生的餐饮、休息等费用全部...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55517
13.驴在山西地区的养殖历史大约在之后。秦朝前,内地人视驴为稀有...【单选题】10岁儿童的角膜内皮细胞的数量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使鱼、牛肉表面变红、发黏的菌属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角膜的营养主要来自于(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大肠菌群是反映食品被( )污染的指标。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下列关于角膜生理...https://www.shuashuati.com/ti/8812ed79653649919b93b67ad5475ac4.html
14.天才少年读后感(通用22篇)二十几岁的他因为一道数学难题被录取成为相当于大学毕业的正式员工。后来又在丑丫头罗拉的一句话中得知维克多是智商173的天才!当他变得快活明朗时,等待他的便是上任世界顶级智商俱乐部的主席了! 为什么智商高的人也会有17年的傻瓜人生?一根铁棒估计值一美元三十美分,如果将这个铁棒制成钉子会值三千两百五十美元,如果将...https://www.fwsir.com/xinde/html/xinde_20211222140448_1537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