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姑娘(现在应该不痛了)发布的部分内容丨小红书@阿璇
事情炸开后,一波网友在分析石墩墩治疗痛经的原理,另一波网友则大声疾呼,告诫不要随便坐被晒热的石墩墩,尤其是女性不要随便去坐,否则很容易得病。
听妇产科医生说句公道话:可以坐热石墩子缓解痛经,但是没必要。另外还要提醒男性,少坐在很热的石头上。
石墩墩不治痛经
“热”才治痛经
痛经姑娘偶然被石墩墩缓解痛经的体验,很可能并不是心理安慰。只不过该感谢的不是石墩墩本身,而是“热”。
赞美布洛芬,它是我不肯穿越回古代的重要原因丨站酷海洛
但这并不是因为热能驱寒,也并不意味着你的子宫“寒凉”。
如果没有器质性病变的话,痛经的本质是前列腺素导致子宫收缩过强,让肌肉相对缺血引发疼痛。我们推测热敷起效的原理是改善了局部的血流,缓解了子宫肌肉缺血缺氧的情况。
热敷对于缓解很多部位的疼痛都有效果丨站酷海洛
晒热的石墩能缓解痛经,大概也是因为相似的原理。所以不仅是热石墩墩,是个热的东西都能申请出战试试。
女性不能坐热石头?
反对派网友提出,女性坐太热的地方容易诱发感染,导致尿道炎、盆腔炎等,有的人还列举了身边的例子,听着非常渗人。
网友的反对意见,滑动查看更多丨微博截图
我们来逐个说下网友们提到的病。
1.盆腔炎和“尿淋”
先来说说盆腔炎和“尿淋”。它们的症状非常多,诊断还是要去医院。
以及“尿淋”,也就是淋球菌感染,也是通过性行为传播的,和坐热石头没啥关系。
再说了,就算热石头上有致病菌,咱也不是光屁股坐上面啊,至少也有内外两层布料隔着呢!
2.尿路感染
导致女性下泌尿道感染的元凶主要是粪便菌群中的大肠埃希菌。女性尿道口距离肛门更近,尿道也更短,这意味着尿道和膀胱更容易接触到来自粪便的菌群。夏天天热,人们汗多尿少,局部细菌繁殖也更多更快,导致女性尿道感染的情况在夏天也增加了不少。
标蓝的部位分别是男性尿道和女性尿道丨wikimediacommons/Wumingbai
然而,即使女性患尿道感染风险更高,也并没有高到坐热石头就会感染的程度。
比如大家担心坐热石头上会导致私处闷热,继而引发感染。可是,如果仅仅闷热就能导致感染,那么喜欢泡热水澡、穿连裤袜、穿紧身裤的人应该更容易反复发作尿道炎才对,毕竟坐热石头只是坐一会儿,穿紧身裤可是穿一天啊!
而且,反复发作的尿道感染和穿紧身裤之类的习惯,也并没有显著联系。让尿道感染反复发作的因素主要是性生活频率高、尿失禁、尿潴留、遗传因素等[5]。
还是那句话,尿路感染,怪不得石墩墩啊。
3.低温烫伤
还有说法是,坐热石头,屁股会长疮。这可能是坐太久带来的低温烫伤。
不过相信大家不会在石墩子上坐那么久的,毕竟室外热啊!难道还要大热天坐外面唠嗑一下午吗?
晚上的石墩子就随便你坐着趴着了丨微博@萌宠物星球
此外,女同胞们在安心坐热石墩墩之余,也要记得大声提醒男性亲友别坐,可能影响到精子质量的,知道不!
比坐热石墩墩更靠谱的方法
可以安心坐热石墩墩缓解痛经了,但是石墩墩不是哪里都有,热石墩墩更是春秋冬无处寻。在没有热石头可坐的时候,姑娘们要缓解痛经,还有别的办法啦。
我们明确知道原发性痛经(即没有器质性病变的痛经)的元凶是过多的前列腺素,所以可以直接抑制前列腺素的产生。
可以吃的药有两种:一种是包括布洛芬、萘普生在内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在产生前列腺素的过程中使绊子;另一种是有抑制排卵功能的激素类避孕药具,它也能减少体内的前列腺素。如果吃一种药效果不够好,有时候也可以两种方法一起用。
也有姑娘们不愿意吃药,更愿意采用喝热水、热敷等方式。这些方法要么疗效不确切,要么操作不方便,但如果这些方法对你管用的话,我也支持你抱个热水袋、贴个暖宝宝。至于外面的石墩子就算啦,再怎么好使,也有好多狗狗都爱在那里尿尿的。
参考文献
[1].CampbellMA,McGrathPJ.Useofmedicationbyadolescentsforthemanagementofmenstrualdiscomfort.ArchPediatrAdolescMed.1997Sep;151(9):905-13.doi:10.1001/archpedi.1997.02170460043007.PMID:9308868.
[2].AkinMD,WeingandKW,HengeholdDA,GoodaleMB,HinkleRT,SmithRP.Continuouslow-leveltopicalheatinthetreatmentofdysmenorrhea.ObstetGynecol.2001Mar;97(3):343-9.doi:10.1016/s0029-7844(00)01163-7.PMID:11239634.
[3].CurryA,WilliamsT,PennyML.PelvicInflammatoryDisease:Diagnosis,Management,andPrevention.AmFamPhysician.2019Sep15;100(6):357-364.PMID:31524362.
[4].FoxmanB.Urinarytractinfectionsyndromes:occurrence,recurrence,bacteriology,riskfactors,anddiseaseburden.InfectDisClinNorthAm.2014Mar;28(1):1-13.doi:10.1016/j.idc.2013.09.003.Epub2013Dec8.PMID:24484571.
[5].ScholesD,HootonTM,RobertsPL,StapletonAE,GuptaK,StammWE.Riskfactorsforrecurrenturinarytractinfectioninyoungwomen.JInfectDis.2000Oct;182(4):1177-82.doi:10.1086/315827.Epub2000Aug31.PMID:10979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