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费难、诱导贷款、霸王条款、教师资格造假、虚假宣传……今年以来,在线教育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但一系列乱象接连曝光于媒体,也让这个产业站上了风口浪尖。《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尽管质疑和监督声音不断,但此前被反映的一些乱象至今依然以各种形式存在于在线教育市场的大小平台上,成为消费者维权“老大难”的新领域。
付钱容易退款难
以投诉量超过1700例的聚师网为例,有消费者称,他接受教学的实际内容跟销售承诺的根本就不一样,消费399元就是已经录好的几个视频;还有消费者称,在个人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该平台还劝说消费者使用“花呗”分期付款等方式购买课程。
针对消费者投诉的有关问题,《经济参考报》记者拨通了聚师网客服,询问课程不合适是否可以退费。客服表示,“由于担心学员拿到课程之后进行二次录播,因此不提供退费服务”,但同时向记者表示,“如果一次考试没有通过,可以免费升级课程进行重修”。
记者就此致函猿辅导,对方回应称,公开的“4亿”用户数据系猿辅导在线教育历年用户规模,均来自猿辅导在线教育后台数据系统。这是自2013年9月开始至今,7年间所有获取过公司旗下五款产品的教育服务累计的用户设备唯一ID加总去重后统计的结果。这4亿用户包括2至6岁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6至18岁中小学生及其家长,以及校内老师等不同的用户群体,包括但并不仅限于中小学生。
平台责任待压实
除了退款难和宣传争议外,培训机构和培训教师资质不足是另一个消费者集中反映的问题。
2019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了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该意见对很多此前被曝出的问题进行了明确限制,其中就包括从事学科知识培训的人员应当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应教师资格。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去年的文件出台后,很多平台都进行了整改,但是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好的整改效果,目前来看,大型平台的管理要求还是要优于小型平台。例如,大型平台的教师选择都要经过好几轮选拔和淘汰,但是由于一些现实限制,也确实有很多教师暂时是没有教师资格证的。
对于当前在线教育行业存在的一些乱象,专家建议还是要压实平台的责任。邱宝昌说,有关部门还是要加大对平台制定的平台规则、格式合同进行监督,发现不公平的格式条款应及时纠正、查处。此外,消费者保护组织根据消费者受损害的情况也可以支持消费者起诉或者提起公益诉讼。
张国华也建议,加大权威组织和协会的影响力,可以更好地规范有关平台的责任,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