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1.11.17
兽医学知识点
1疾病:是集体与内外环境致病因素互相作用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斗争过程,并表现生命活动的障碍,经济价值降低;分为四个时期:潜伏期,前驱期,明显期,转归期(死亡,痊愈)。疾病发生的外阴: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营养性致病因素。
变态反应:被某些抗原所致敏的动物,再次接触该抗原时,可以发生对机体有损害的免疫反应。自家免疫疾病:在某些条件下,机体对自身组织产生免疫反应,也能破坏自身的正常组织以造成疾病(马传染性贫血病、鸡的神经性马立克氏病)。
2充血:器官或组织内含血量增多称充血;A型充血:(潮红充血)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与局部组织的小动脉毛细血管,使发生扩张,流血量增多引起组织器官含血量增多。V型充血:(淤血,发绀)局部组织或器官动脉输入量正常,静脉回流量受阻,引起静脉血液含量增多。
3缺血:局部组织器官动脉血液完全断绝或不足,使局部血液含量全无或小于正常。
4出血:血液流出血管外;破裂性出血:血管壁收到机械损伤,炎症溃疡肿瘤等,血管壁病理变化(A,V);渗出性出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加大,常见淤血出血,严重中毒疾病,维生素严重缺乏引起的坏血症(点状、斑状、出血性浸润)。
5血栓形成:在活体血管内,血液凝结成块的过程,所形成的血凝块称为血栓。
栓死:血液中不易溶解的异常物质随血液运行至其他血管而阻塞官腔的过程,血液中不易溶解的物质称栓子。
梗死:组织或器官血液供应不足或断绝,局部缺乏引起的现象,主要是动脉阻塞。
6萎缩:机体正常发育的组织器官由于实质细胞的数量和体积减少导致其本身体积缩小称萎缩;分类:减数萎缩,单纯萎缩,复位萎缩
7变性:机体发生物质代谢障碍时,随着组织细胞发生物理性质改变时,而在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称变型;分类:实质变性,颗粒变性,脂肪变性,水泡变性,透明变性,淀粉变性。
8炎症:之机体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受到损伤时,所产生的防御生理过程,包括变质,生出,增生。类型:实质性炎症,粘液性炎症,浆液性炎症,纤维素性炎症,化脓性炎症,复合性炎症,增生性(慢性)炎症。生物学意义:
有利:炎症渗出:使组织得到更多的营养和抗体。大量白细胞(WBC)有利于组织修复。发热,提高机体抵抗力
不利:炎症渗出物妨碍组织修复。压迫心脑。损害器官。过速产生休克。过热过久,破坏酶的系统。
9发热:是指热源作用,引起体温调节中枢机能改变,使体温调节定点上而把体温调节到高于正常水平。生物学意义:
有利:中度发热对机体有利,增强吞噬细胞的能力,加速抗体形成,提高白细胞酶的活性,加强肝脏解毒能力。
10黄疸:大量胆红素蓄积在体内,是皮肤黏膜浆膜和实质器官染成黄色。分类:溶血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实质性黄疸。临床表现:……
11败血症:微生物入侵机体后,突破防御机构,进入血循环,并在血液中持久存在和散布到各器官组织内,使机体处于严重中毒状态。病变特征:尸僵不全和腐尸现象,全身性出血,血液凝固不全,脾脏肿大,淋巴结炎,心脏变性变软,肾脏肿胀水肿。
12药物:用于诊断治疗预防动物疾病踢到动物生产的物质。药物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
药物了有利于抗病作用称为治疗作用;药物产生和治疗五官审制度还集体的作用称不良反应。副作用,毒害作用,过敏反应,继发反应,蓄积作用。
13D50:半数动物中毒死亡的用量;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转化、排泄、清除。
15磺胺药的抗菌机理:细菌不能直接利用外界环境中的叶酸,而是利用对氨基苯甲酸(PABA)二氢蝶啶和氨基酸(谷氨酸),在二氢叶酸合成酶作用下合成二氢叶酸在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下生成四氢叶酸。磺胺药的结构与PABA相似,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抑制二氢叶酸的合成,最后使核酸合成受阻,影响蛋白质的合成,首次用药,剂量加倍,必须深部肌肉注射,防止中毒(口服小苏打).抗菌增效剂:三甲氧苄氨嘧啶(tmp),二氧苄氨嘧啶(DVD)。抗菌机理: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活性,不能还原成四氢叶酸,阻断叶酸代谢影响和蛋白的合成,是细菌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与磺胺合用,双阻断了叶酸代谢,增加了抗菌效力。
16抗生素作用机理: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增加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阻碍蛋白质的合成,影响核酸的合成。常用抗生素有:青霉素类(B-内酰胺结构),大环酯类抗生素(阻碍蛋白质合成),头孢菌素类,林可胺类。
17氨基苷类抗生素特点:有共同的结构,抗菌谱广,作用机理是抑制菌体蛋白质合成,内服难吸收,稳定,可用于肠道感染全身感染必须肌肉注射,细菌对本类药易产生抗药性,对肾脏第八对神经有损害,疾病后期慎用。
18杀虫药:(敌百虫,敌敌喂,皮蝇磷,倍硫磷,蝇毒磷),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使乙酰胆分解减少,大量乙酰胆碱使虫体肌肉兴奋,强直收缩死亡。
19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共同作用:影响代谢,加速蛋白质分解,增加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合成,抗炎作用,抗毒素作用,抗休克作用,抗过敏作用。
20抑胆碱水解药:(硫酸新斯的明)猪3~5mg/头,牛4~20/头,马4~10mg/头,治疗牛前胃迟缓,马胃肠松缓,牛子宫收缩无力,膀胱弛缓,牛不食
21抗胆碱药:(阿托品)治疗胃肠剧烈痉挛,腹痛,0.02~0.05mg/kg;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0.5~1mg/kg
22肾上腺素药:对血管作用强,是血压升高,心跳加速;局部止血;平滑肌舒张,平喘。
23瘤胃兴奋药:加强瘤胃蠕动,促进反刍。泻药:用于便秘,排除场内腐败毒物等。
24止泻药:肠道抗菌消炎药,收敛药,吸附药,口服补盐液(ORS)
25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抗菌消炎药,祛痰药,镇咳药,平喘药
26诊断的基本程序:调差病史---综合分析全部症状资料,做出初诊---实施防治,观察经过,验证和完善诊断。
27方法学:问诊或流行病学调查,物理学检查,特殊检查方法。
28急性消瘦----肠胃炎,传染病---大量脱水
29共济失调:四肢运动配合不协调,呈醉酒状,见于脑,脊髓炎症等疾病,鸡VB1缺乏,新城疫,出现观星状。盲目运动:绕柱打转或圆圈运动,脑充血,出血发病,跛行,外科病。
30正常家畜体温:猪(38~39.5),水牛(36.5~38.5),黄牛奶牛(37.5~39.5)禽(40~42)
31心动频率:水牛(30~50),兔(80~140),黄牛奶牛(50~80),猪(60~80),禽(100~200)
32呼吸频率:水牛(10~50),黄牛奶牛(10~30),猪(18~30)
33外科病的共同症状:红,肿,热,痛,机能障碍。脓肿:任何组织和器官内,形成外有脓肿膜包裹,内有浓汁的脓腔(蓄脓)
病因:继发感染(细菌),错注成漏注刺激物,某些传染病的局部症状(链球菌病,副猪病,结核病);症状:开始肿胀(热)---变软—破溃;治疗:早起促进炎性吸收,促进脓肿成熟,手术治疗。
34蜂窝织炎:在疏松结缔组织内发生急性弥漫性化脓性蜂窝织炎症。症状:局部大面积肿胀,热痛出现机能障碍有的出现全身症状.治疗:局部治疗,结合全身治疗。
35疝(hernia):指腹腔的内脏(肠腔0从天然孔道或病例孔道掉入皮下或其他解剖腔内;常见:脐疝,阴囊疝,会阴疝,内疝等
36跛行:四肢运动障碍综合症。原因:四肢不有疼痛性疾病,四支部慢性炎症引起机械障碍,四支部肌肉萎缩,神经麻痹,动脉栓塞,四支部邻近部位损伤炎症,全身疾病。
37蹄叶炎:蹄壁的真皮乳头层和血管曾弥漫性浆液性,无菌性炎症。
38猪链球菌SS2型感染特点:高热,急性死亡;多发生于架子猪;7~10月份易大面积流行;表现形式多样。
急性败血型发病特点:颈部,耳廓,腹下及四肢下端呈紫红色;肝脏大面积增大,紫色,严重淤血并有出血斑;肺出血,出血,水肿;脾脏明显肿大,有的可大到1~3倍,呈暗红色或蓝色;胸主动脉浆膜弥散性出血;长淋巴结出血出血;肾内出血。
脑膜炎型发病特点:抽搐四肢划动;脑膜充血出血水肿;
关节炎型发病特点:猪仔患重度的关节炎而不能站立,附关节炎重大,跛行;关节囊内外有黄色胶样液体;关节肿胀,切开可见浓汁。
心内膜炎型:心肌柔软,右心室扩张,心耳,心冠沟和有心室内胸腔有出血斑点;心瓣上有椰菜花样赘生物。
39副猪嗜血杆菌病灵床症状:发热,食欲不振,厌食消瘦,被毛粗乱,反应迟钝;咳嗽,呼吸困难,疼痛(尖叫推断);关节肿胀,跛行,颤抖,共济失调;应用抗菌素治疗,效果明显。病理变化:腹膜心包膜和胸膜有浆液性和化脓性纤维蛋白渗出物。
40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蓝耳病)临床病状:
普通型:发热或不发热,厌食,流感样症状,皮肤发红,繁殖障碍
高致病型:发热,呼吸困难,呕吐,耳,后臂,腹下发紫,神经症
41传染病总论自己看
42大肠杆菌病临床表现:
黄痢型(1~3d):潜伏期短,生后12h以内即可发病,长的仅1~3d;排出黄色浆状粪便,内含凝乳小片,很快消瘦,昏迷而死;剖检尺体脱水严重,皮下常有水肿,肠道膨胀,有大量黄色液状内容物和气体,肠粘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肠系膜淋巴结有弥漫性小出血点。
白痢型(7~10d):突然发生腹泻,排除乳白色或灰色的浆状,糊状的粪便,味腥臭,性黏腻;病程2~3d,长的一周左右,能自行康复,死亡的很少;剖检尺体外表苍白,消瘦,肠黏膜有卡他性炎症变化,肠系膜淋巴结轻度肿胀。
猪水肿病:小猪的一种肠毒血症,特征为胃壁和其他某些部位发生水肿;发病率不高;发于断奶仔猪,小至数日龄,大至四月龄也常有发生;体况健壮,生长快的仔猪易于发病;其发生似与饲料和饲养方法的改变气候的改变有关。
43猪圆环病毒病:PMWS(仔猪断奶后多系统瘦弱综合症),PDNS(皮炎肾炎综合症),PRDC(呼吸道疾病综合症)
消瘦黄疸型圆环病毒病:由PCV-2和PPV引起,主要发生于七周龄以后的猪;患猪主要症状以日渐消瘦,成为僵猪,出现黄疸,胃溃疡及拉换色有其样颜色稀粪,最后均死亡。
呼吸型:特征病变:弥漫性间质性肺炎,肉眼见肺组织质地变实,呈灰红色,重量明显增加,非常类似川崎病的“胰样变”,肺组织病变:本质为肺泡间结缔组织发生炎症,肺泡空间的不断缩小,淋巴结肿大。
呼吸道疾病综合症:主要发于13周龄以上的中大肥猪,主要由蓝耳病病毒,PCV-2,猪肺炎支原体三种病原引起。
猪皮炎肾病综合症:免疫介导的水泡性病,影响皮肤和肾;临床:皮肤发生圆形突起,脾脏肿大,肝脏萎缩,花瓣肾。
44猪瘟(HCV):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特征:发病急,高热稽留和细小血管壁变性。引起全身发性小点出血,脾梗死。
45口蹄疫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偶蹄兽:奶牛,牦牛,水牛,猪,绵羊,山羊,骆驼。
传染源:潜伏期可排毒,发病期排毒量最多,恢复期排毒量最少;分泌物和排泄物多为水疱夜,水疱皮,奶,尿,唾液,粪便;绵羊是本病的“贮存器”;猪是“扩大器”;牛是“指示器”
流行特点:流行迅速,多呈大流行的方式,呈跳跃式传播流行;无严格季节性,但其流行有明显的季节规律;有周期性(3~5Y)
症状:牛:体温升高到40~41oc,唇内面,齿龈,舌面和颊部粘膜发生蚕豆至核桃大的水疱。猪:体温升高至40~41,口粘膜,鼻镜,乳房,水疱或糜烂;蹄冠,蹄叉,蹄踵出现局部发红,水疱,糜烂。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废绝。
46猪伪狂犬病: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特征:体温升高,新生仔猪神经症状,还可侵害消化系统成,成年猪隐性感染,妊娠母猪感染流产,死胎及呼吸道症状,无奇痒,公猪表现繁殖障碍和呼吸道系统临诊症状。
47生产瘫痪(乳热症):是母畜分娩后(产后一到三天)突然发生的以昏迷和瘫痪为特征的一种严重代谢性疾病。治疗:向乳房送入清洁空气(送风送每个乳区注入青霉素10Wiu,链霉素0.25g)适用于典型病例,对非典型病例和复发病例无效。
48胎衣不下的治疗:牵引一可挂轻物,但不能挂一重物,防止子宫内翻及脱出;促进子宫收缩;高渗盐水法;防止胎衣腐败及子宫感染,等待胎衣排出;手术剥离法。
49乳房炎的治疗:无抗奶与抗生素应用;替代抗生素的药物研制;全身治疗;局部治疗;
50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有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肠道疾病,引起两周龄以为仔猪呕吐,严重腹泻和高死亡率为特征。
症状:潜伏期很短15~18h有的2~3d;传播迅速,数日内蔓延全群;表现呕吐和水泻,粪便黄绿色或灰白色,其中夹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冰柱极度口渴,明显脱水,体重迅速减轻,日龄越小,病程越短病死率越高;两周龄内仔猪死亡率高,随日龄的增加,死亡率降低;五周龄以上症状轻,很少死亡。
51传染性法氏囊病: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广发病率高,病程短。主要症状:腹泻,颤抖,极度虚弱并可死亡,腿肌胸肌出血,肌肠和肌胃交界处浆状出血是具有特征性的病理变化。临床症状:潜伏期2~3d;最初发现有些鸡啄自己的泄殖腔;病鸡羽毛蓬松,采食减少,精神萎顿,随即出现腹泻,排除白色黏稠或水样稀粪,泄殖腔周围的羽毛被粪便污染;严重的病鸡头垂地,闭眼呈昏睡状态;后期体温低于正常,严重脱水,极度虚弱,最后死亡。
52马立克氏病(MD):是最常见的一种鸡淋巴组织增生性传染病,以外周神经和包括虹膜皮肤在内的各种器官和组织的单核细胞浸润为特征。症状:特征症状是肢体的非对称进行性不全麻痹,继而发展为完全麻痹,臂神经损伤时,翅受累麻痹下垂,坐股神经受损,“劈叉”姿态。
53新城疫(ND):是由病毒引起鸡和多种禽类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强毒感染易感呈败血症经过,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下痢,神经紊乱,粘膜和浆膜出血。
54鸭病毒性肝炎(DVH);是有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的急性传染病。症状: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多发于3~4d内;初发病时精神萎靡,缩颈,翅下垂。
55禽流感:由禽流感病毒AIV感染家禽后引起各种综合征,从无临诊症状感染到呼吸道疾病和产蛋下降,到死亡率接近100%的严重全身性疾病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