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河南省公安厅制定《河南公安机关服务企业十项措施》《河南公安机关2022年便民利民服务十项措施》(以下简称“双十条”),目的是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及对公安机关执法的满意度。“双十条”中有哪些便民利企措施?
便民利民服务十项措施
新生儿出生入户登记“全省通办”
在河南省内出生并取得出生医学证明,父母双方户籍均在河南且同民族、婚内生育,随父或随母在河南省家庭户内申报出生登记的新生儿,材料齐全的,其父、母可在省内任意公安户籍派出所申请办理新生儿入户登记。
无犯罪记录证明可异地开具
采用“户籍地+居住地+委托他人”模式,为群众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并提供无犯罪记录证明“跨省通办”服务,满足群众日常工作生活需要。
下放金融机构安全防范设施建设审批验收权限
支持金融企业发展,将金融机构营业场所、金库安全防范设施建设方案审批和工程验收权限由省辖市公安机关下放至县级公安机关,省辖市公安机关依法做好监管指导。
保安服务行政许可容缺办理
持续优化外国人在豫居留管理服务,推动实现外国人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一窗通办、并联办理”。对涉及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等建设的外企工作人员,工作类居留许可签发时限由15个工作日缩短至5个工作日。
网上可查、复制交通事故证据材料
优化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流程,对适用一般程序处理的交通事故,当事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死亡事故当事人近亲属及其代理人)在收到事故认定书或者事故证明后,可通过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交管12123”APP查阅、复制事故证据材料,方便当事人加快处理交通事故。
开交通罚款票据不用跑银行了
城市配送货车电子通行码网上办
优化城市配送货车通行证管理,依托“交管12123”App,实现网上申请、网上发放电子通行码,提升通行证核发效率,为城市配送货车便捷通行提供保障。
私家车上牌不需要居住证
机动车所有人在户籍地以外办理小型、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注册登记的,一律免予提交居住地公安机关核发的居住证明或者居住登记证明。
公安网上预约开锁
依托河南公安“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开通行政法律文书查询、开锁预约等应用功能,为企业和群众在线办理公安政务服务事项提供更多优质服务。
服务企业十项措施
涉企警情快速处置
重点打击涉企违法犯罪
充分发挥“雷霆行动”精准打击、规模打击的优势,针对侵害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组织系列打击行动,重点打击欺行霸市、强迫交易、暴力讨债、恶意阻工、敲诈勒索、侵犯知识产权、合同诈骗、职务侵占、串通投标等涉企违法犯罪行为。
建立健全重大涉企案件挂牌督办机制,落实领导包案、专案侦办、限期破案等机制,快侦快破案件,全力追赃挽损,最大限度减少企业损失。
对涉企经营类刑事案全流程监管
重点围绕“立而不侦、压案不查、逐利执法、滥用强制措施”等执法问题,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涉企案件从受理至侦查终结的全流程精准分析、风险预警、审核审批和依法监管。
禁止滥用公安行政权力干预企业生产经营
支持企业自觉合法合规经营,禁止滥用公安行政权力干预企业生产经营,严禁频繁、多头执法扰企,不得随意执法和选择性监管,切实防止对市场行为的不当干预。
多渠道监督涉企执法办案
开展涉企矛盾纠纷排查
依托“一村(格)一警”“三四五工程”和“六防六促”专项行动,组织开展涉企矛盾纠纷排查,及时排查化解因征地拆迁、破产重组、欠薪讨薪和安全事故等引发的矛盾纠纷。
开辟“助企服务绿色通道”
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整合治安、户政、出入境、交管等各项业务,开辟“助企服务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服务;对企业有居住证、身份证、出入境业务办理需求50人次以上的,公安机关提供“集中上门”服务,对有紧急需求的企业、重点项目等提供“上门办”“加急办”服务。
向企业推送风险预警信息
依托省、市两级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和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向企业推送防范投融资和电信网络诈骗等风险预警信息,提醒防范风险。
组建“公安公职律师企业服务队”
省、市、县公安机关依托自身法律人才资源,组建“公安公职律师企业服务队”,为企业在市场交易、企业管理、经营创新等活动中,提供刑事法律咨询和风险隐患提示服务,促进企业依法经营、防范风险、健全管理、依法维权,帮助企业增强预防犯罪和风险化解意识。
企业是否满意网上可评价
依托“河南警民通”App,设置企业满意度评价模块,每年组织开展企业对公安机关优化营商环境满意度调查,收集意见建议,及时整改、回应企业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