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真菌药物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抗真菌药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键词:抗真菌药;多烯类;三唑类;棘白菌素类

1多烯类药物

2三唑类

3棘白菌素类

4小结

新的抗真菌药物的开发和临床应用,为治疗深部真菌感染提供有力的保证,相信对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将会有很大的改观。

参考文献

[1]VerduynLunelFM,MeisJF,VossA.Nosocomialfungalinfections:candidemia[J].DiagnMicrobiolInfectDis,1999,34:213

[2]KullbergBJ,OudeLashotAM.Epidemiologyofopportunisticinvasivemycoses[J].EurJMedRes,2002,7:183

[3]EllisM.Invasivefungalinfections:evolvingchallengesfordiagnosisandtherapeutics[J].MolImmunol,2001,38:947

[4]刘正印,王爱霞,盛瑞媛,等.从99例败血症看院内感染的新动向[J].中华内科杂志,1998,37(5):323

[5]刘正印,盛瑞媛,李旭丽,等.院内真菌感染149例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3,83(5):399

[6]MckinseyDS.Makingbestuseofthenewerantifungaldrugs[J].InfectMed,2003,20:392

[7]CarrilloMunozAJ,QuindosG,TurC,etal.Invitroantifungalactivityofliposomalnystatinincomparisonwithnystatin,amphotericinBcholesterylsulfate,liposomalamphotericinB,amphotericinBlipidcomplex,amphotericinBdesoxycholate,fluconazole,anditraconazole[J].JAntimicrobChemother,1999,44:397

[8]NgAW,WasanKM,LopezBerestetinG.Developmentposomalpolyeneantibiotics:anhistoricalperspective[J].JPharmSci,2003,6:67

[9]汪复.抗深部真菌感染药物临床进展[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3,3:310

[10]HitchcockCA,PyeGW,OliverGP,etal.UK109,496:anovel,widespectrumtriazolderivativeforthetreatmentoffungalinfection:antifungalactivityandselectivityinvitro[C].WashingtonDC.MicrobiologyAsf.35thIntersciencesconferenceonantimicrobialagentsandchemotherapy,1995

关键词:念珠菌;抗真菌药;药敏试验

念珠菌属一共含有163种菌种,存在于正常人的皮肤、呼吸道、消化道以及泌尿生殖道等部位,是人体的正常菌群,属于条件致病菌。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宠物饲养量不断增多,皮肤真菌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且病原菌感染的类型、致病病菌等,也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1]。对此,本文选择最常用的M27-A2法进行对比,选择的药物为目前应用较多的氟康唑以及伊曲康唑,从念珠菌对两种抗真菌药的敏感性以及耐药性的差异,为临床念珠菌病(candidiasis)发现耐药菌株以及治疗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所用40株受试菌株,均来自于2013年1月~2014年11月我院皮肤科患者送检的标本临床分离株。按常规方法及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联合进行菌株鉴定。以沙氏培养基4℃冰箱保存。质控菌株采用CLSI推荐的质控株。所选药物均由厂家直接提供,所有药物均在有效期内。

1.2方法根据CLSL/NCCLS推荐的酵母微量稀释法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参考方案M27-A2[2]严格进行操作,对分离的念珠菌进行氟康唑、伊曲康唑敏感性试验,方法如下。

1.2.1药液的配置实验前,分别将配置好的贮存的药液取出,置35℃温箱孵化解冻。然后用稀释液RPMI-1640(内含1%葡萄糖)进行倍比稀释,三种药液的配置如下:①氟康唑:取药液先作1∶9稀释,得到10倍终浓度(128μg/ml),然后将药液以2倍梯度倍比稀释,得到10个梯度实验浓度的药液。氟康唑的终质量浓度范围在0.125~64μg/ml。②伊曲康唑:取药液先作1∶9稀释,得到10倍终浓度(160μg/ml),再次作1∶9稀释,得到10倍终浓度(16μg/ml),然后将药液以2倍梯度倍比稀释,得到10个梯度实验浓度的药液。伊曲康唑的终质量浓度范围为0.0313~16μg/ml。

1.2.2受试药敏板的制备①在无菌96微孔板中用加样枪每行从第2~12孔每孔分别加入配置好的(1~5)×103CFU/ml二倍终浓度菌悬液100μl;②从第2~11孔,每孔加入药液100μl,第1、2、3行的药液分别为氟康唑、伊曲康唑,浓度按配置好的浓度范围由高到低;③第12孔加不含药的RPMI1640液基100μl(作阳性对照);④第1孔加入不含药的RPMI1640液基200μl(作阴性对照)。

1.2.3质控药敏板的制备方法同受试药敏板。质控株MIC结果稳定,质控株包含在每一次药敏试验中。

1.2.4培养将制备好的药敏板加盖后置35℃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孵育,培养48h,进行结果判定。

1.3结果判定评分标准:与生长对照孔相比肉眼观察完全透明或未见生长为0分;雾状混浊为1分(念珠菌80%生长受抑制);浊度明显降低为2分(念珠菌50%生长受抑制);浊度轻度下降为3分;浊度未降低为4分。遇有团块、颗粒形成时用吸打、混悬器等技术分离混匀。本试验对Itraconazole、Fluconazole采取评分1分(即80%生长受抑制,肉眼观察为雾状混浊)为判定终点基准MIC。当药物的MIC值超过或低于测定范围时,按以下方法进行统计:当MIC值高于最高浓度64μg/ml或16μg/ml时,按≥64μg/ml或≥8μg/ml计算,记为耐药;当MIC值为最低浓度以下时,则按≤0.03μg/ml或≤0.0125μg/ml计算,记为敏感。

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对两种药敏试验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2结果

对于念珠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本研究现采用M27-A2方案对临床应用较早、价格相对低的氟康唑与近些年应用较广的伊曲康唑作对比分析。念珠菌对两种药的敏感性实验结果,见表1。

用SPSS对其进行χ2检验,χ2=0.600,P=0.438,P>0.05,表明两种药物对念珠菌的敏感性无明显差异,对念珠菌而言两者都是很好的抗菌药物。这与有些文献报道不符,考虑可能为样本量小或地区念珠菌敏感性差异有关。

3讨论

近几年,由于念珠菌感染的发病率和耐药率逐年增多,甚至较少见的头癣也时常见到,它主要通过人与人、人与患病动物相互接触而引发[4]。为了提高对真菌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临床微生物实验室需密切配合临床,做好真菌的常规检验的同时,应积极开创和改进真菌药敏试验方法,氟康唑、伊曲康唑对念珠菌均具有较好的敏感性,本实验结果显示两者无明显差异,因氟康唑价格相对低廉,且对念珠菌的抗菌作用较好,仍可作为念珠菌感染的主要治疗药物。此外,临床医生也应提高对药物敏感性测定的重要性认识,应用药敏试验,选择敏感的药物,减少耐药菌的出现。

参考文献:

[1]王迎林,陆祖萍,项彤,等.宁波地区浅部真菌病3637例致病菌的菌种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26(10):900-901.

[2]王端礼.医学真菌学实验室检验指南[M].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3-104.

【关键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合理用药

AnalysisofirrationaluseofantibacterialdrugsintheoutpatientdepartmentZHOUYu-ruiPengxiCounty,People'sHospital,Sichuan629100,China

【Keywords】Antibacterialdrugs;Conditionofservice;Rationaluse

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数量最多,范围最广的一大类药物。抗菌药物临床应用70多年来给人类防治感染性疾病带来了很大的益处,但同时也发现抗菌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毒副作用、过敏反应等一系列问题。虽然新的、强力广谱抗菌药物不断开发上市,但人类与细菌性感染的斗争却日趋激烈。因此,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合理用药对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减轻社会医疗负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统计分析四川省蓬溪县人民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以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使抗菌药物的使用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的目的。

1.1一般资料对本院2013年1~6月的门诊处方,按每月随机抽取2d处方的方式,共抽取处方5784张,处方样本覆盖本院门诊各科。

1.2方法对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进行统计,并根据药品说明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新编药物学》以及其他文献资料,对其中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处方进行系统分类和统计分类。

所抽取的5784张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共1706张,占总处方数的29.5%,在使用的29种抗菌药物中排前10位的,β-内酰胺类占了5种。抗菌药物二联处方272张,占抗菌药物总处方数的15.9%,三联处方7张,占抗菌药物总处方数的0.4%。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处方157张,占抗菌药物处方总数的9.2%。不合理情况主要集中在重复用药、用法用量不合理以及联合用药不合理等几个方面。具体情况见表1。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菌药物医院内使用率为30%,本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9.5%,说明本院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不合理应用情况,门诊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157例,占抗菌药物处方总数的9.2%。其中,重复用药次数最多,为92次,占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病例的58.6%,值得重视。本文结果显示,本院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用药指征不明确缺乏细菌感染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头孢克肟用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是指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介质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疾病。只需对症及抗过敏治疗,无须使用抗菌药物。

3.2选药不合理治疗细菌性感染疾病,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

头孢噻肟钠用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扁桃体炎的致病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对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第三代头孢菌素的疗效不及第一代和第二代头孢菌素以及青霉素钠。根据应用抗生素的原则:安全、有效,尽量用窄谱、低档抗生素,急性扁桃体炎不宜选用头孢噻肟钠。

3.3用法用量不合理用法用量不合理,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还有可能产生耐药性。

3.4联合用药不合理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会减少药物吸收,降低其疗效,甚至产生拮抗作用,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氯雷他定合用罗红霉素:氯雷他定经肝脏CYP450酶代谢,因此抑制肝药酶活性的药物,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真菌药酮康唑等,可减缓本品的代谢[2],增加本品的血药浓度,有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增加。

3.5重复用药重复用药极易引起细菌耐药性增高[3],引发药源性疾病。

本院重复用药92例,其中不同医生为同一患者开具相同药物6例;同一药物不同剂型同时使用3例,如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合用阿奇霉素肠溶片;同类药物同时使用83例。主要是两种β-内酰胺类药物同时使用,如头孢克肟合用美洛西林;还有两种大环内酯类同时使用的情况,如罗红霉素合用阿奇霉素。

综上所述,本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总体趋于合理,不合理应用情况存在。随着医学多学科的日益细化,不合理用药随时可能会增加[4],为确保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经济,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药物治疗学思想,加强医院对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加强ADR监测,积极开展药物警戒;同时要加强医师、药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规范和约束医务人员的不合理用药行为,充分发挥药师在防范不合理用药中的作用,不断提高药学服务质量,尽量减少和避免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发生。

[1]葛建国.临床不合理用药实例评析.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38.

[2]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第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79.

【关键词】门诊处方;抗菌药物;合理;分析

抗菌药物是医院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之一,但近年来,抗菌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滥用现象[1],这不仅给临床上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后果,也为患者增添了痛苦。有报道称[2],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抗菌药物滥用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医院的抗菌药用量占总用药量的36%,而每年因滥用抗菌药物死亡的患者高达8万人。为了对我院的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有初步的了解,笔者随机抽取了门诊处方共6000张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的门诊处方共6000张进行研究分析,要求所抽取的处方涵盖医院的所有门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1抗菌药物使用概况如表1所示,所抽查的共6000张处方中,抗菌药物处方为2345张,占抽查的处方总数的39.08%,其中单用抗菌药处方2063张,占抗菌药处方的87.97%;二联抗菌药209张,占抗菌药物处方的8.91%;三联抗菌药65张,占2.77%;四联抗菌药8张,占0.34%。

2.2抗菌药物剂型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所抽查到的抗菌药物处方中,以口服抗菌药物为最多,共1642张,占开具的抗菌药物总处方的70.03%,抽查处方总数的27.38%;静脉抗菌药物处方次之,共463张,占抗菌药物处方数的19.74%,抽查处方总数的7.72%;此外还用外用、雾化等其他类型的抗菌药物处方240张,占抗菌药处方数的10.23%,抽查处方数的4.00%。

2.3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如表3所示,抗菌药物的使用中,以头孢菌素类为最多,约占33.31%,其次为氟喹诺酮类(28.17%),再次为大环内酯类(17.98%)以及青霉素类(15.73%),此外还有氨基糖苷类(1.59%)、硝基咪唑类(1.33%)、四环素类(1.03%)及其它类型的抗菌药(0.85%)。

2.4抗菌药物应用科室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儿科抗菌药物使用比例最多,占抗菌药处方的35.22%,其次为内科,占23.96%,再次为外科,占20.09%,五官科次之,占9.51%,妇产科占6.74%,皮肤科最少,占3.24%,见表4。

2.5抗菌药物处方不合理使用情况统计得知,抗菌药不合理使用情况总,无指征用药者最多,共36张,占1.54%,其次为给药方案不当者31张(1.32%),此外,含有重复给药(0.72%)、药理作用拮抗(0.51%)和溶媒错误(0.13%),见表5。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得知,所抽查的6000张处方中,应用抗菌药物的处方共2345张,占39.08%,其中,单用抗菌药处方占抗菌药处方的87.97%,二联用抗菌处方占8.91%,三联及四联用抗菌药处方比例分别为2.77%和0.34%;口服抗菌药物处方最多占抗菌药物处方的70.03%,头孢菌素类药物和氟喹诺酮类临床应用频率较高,分别为33.31%和28.17%;用药科室中以儿科和内科应用抗菌药的频次最高,分别为35.22%和23.96%。抗菌药物使用存在无指征用药、给药方案不当、药理作用拮抗和溶媒错误以及重复用药等问题。

总之,我院的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上合理,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作为医院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培训和教育,以最大程度的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1]崔兰贵,张磊,朱铁梁,等.抗菌药物滥用与医院感染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2(19):2010.

关键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合理用药

1.1资料随机抽取我院2003年4~12月的西药门诊处方4500张,从中筛选出含抗菌药物处方(包括抗细菌、真菌、病毒)946张,占21%。

1.2方法根据调查分析目的,分别统计分析:①抗菌药物的使用率;②抗菌药物的合理情况。

2.1抗菌药物使用基本情况: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21%,头孢菌素类使用率最高,占处方总数的8.3%;其次为青霉素类,占处方总数的6.8%;再次为大环内酯类,占处方总数的5.9%。使用一种抗菌药物的处方占抗菌药物处方总数的21.3%,二联以上使用率为9.2%。

2.2抗菌药物联用情况:在946张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中,有890张使用一种抗菌药物,占94.1%,其余的56张处方为二联以上使用,占5.9%。但同一患者口服和注射分别开药方,所用抗菌物搭配不合理者仍占很大比例。另外,抗菌药物与抗病毒药物联用处方有361张,占抗菌药物处方的38.2%。

2.3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在946张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中,有276张属于不合理使用,占抗菌药物处方的29.2%。不合理使用情况下见表。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1%,因我院以精神科为主,大多以精神病例处方为主,所以这个比例还是相当大的。调查结果显示头孢菌素类使用率最高

(8.3%),这是因为头孢菌素类抗菌谱广,不良反应小,品种多,选择范围广,适合口服,尤其适于门诊轻症患者。由此可见,我院门诊用药品种选择大部分是合理的。

为防止抗菌药物滥用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和耐药菌的产生,治疗中要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抗菌药物儿科临床合理应用指导意见》,制定安全、有效、合理、经济的给药方案,同时,要充分发挥药师的作用,开展处方点评和不合理用药干预,指导、监督临床合理用药。

关键词: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抗菌药物是临床用以控制严重感染不可缺少的一类药物,在儿科的使用相当广泛,科学、合理、有效地使用能救治大量的患儿,若应用不当甚至滥用,轻者延误病情,重者危急患儿生命。为使抗菌药物在治疗中充分发挥作用,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笔者就我院儿科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1.1一般资料随机抽查2014年7~12月我院儿科门诊处方,对其中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处方中,抗菌药物处方(29.73%),涉及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类复方制剂、林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磺胺类及其他各类抗菌药物32种。

2.1抗菌药物处方分类及比例抗菌药物处方中,口服用药处方占(50.35%),注射用药处方占(49.41%),局部用药处方占(1.82%)(如一张抗菌药物处方应用2种给药途径,则统计2次)。单用处方(66.45%),二联用药处方(33.55%),无三联及以上用药处方。

2.2抗菌药物处方涉及抗菌药物类别及比例头孢菌素类药物处方比例最高,占50.24%,其次是β-内酰胺类复方制剂,占18.74%。

2.3DDDs前十位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头孢米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药物利用指数DUI>1.0。

3.1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原因分析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为29.73%,高于卫生部2014年5月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中"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5%"的规定。儿科门诊大多数是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外伤、肺部感染、发热(原因待查)等病种。90%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和发热由病毒感染引起,不到10%为细菌感染或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对于单纯病毒感染,治疗应以抗病毒、对症处理为主,不需应用抗菌药物。然而,由于门诊患儿多为急性期发病,病情多变,有时亦会并发或继发细菌感染,医生常凭经验用药,而未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加上部分家长不了解规范治疗过程,不愿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而急于使病情好转,要求医生预防性应用广谱抗菌药物、频繁更换或中断抗菌药物等,这些都大大增加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综上所述,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加以注意,确保临床用药安全、经济、有效,并不断学习、总结使抗菌药在使用上逐步达到科学化、规范化及合理化。

【关键词】抗菌药物;门诊;合理用药;调查分析

抗菌药物是我国临床应用最多、最广泛的药物,在对各种感染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不能合理使用,不但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还会导致耐药菌的产生、二重感染和人体器官损害等不良后果。我院是一所县级综合性医院,门诊的就诊量在逐年增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也成为受到重视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我院2012年门诊抗菌药物处方进行调查、分析,为掌握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从我院2012年1至12月份的门诊处方中,每月随机抽取其中一天的全天门诊处方,12个月共抽取12天的门诊全天处方,总计5760张。对处方进行回顾性调查,将抗菌药物的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以及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等情况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并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评价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

3.1合理用药情况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在抽取的5760张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处方1933张,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3.56%,符合我国《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规定的≤50%的标准[1],但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菌药物应用率低于30%的目标相比[2]差距还较大,因此还需严格控制。

由表1可知,单用抗菌药物处方1848张,占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的95.60%,遵循了“对于可用单一药物治疗的感染,就不用2种药物治疗,不需联合用药。”含2种抗菌药物处方85张,占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的1.48%,《指导原则》中指出: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混合感染等,可采用2种抗菌药物联用,但不建议采用三联用药。抗菌药物的多种联合使用,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本次调查中无三联用药情况。单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占很大比例,说明我院门诊医生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指征,这也符合门诊患者病情相对较轻的用药特点。

3.2.2无指征用药如骨折、骨质增生、类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糖尿病及病毒引起的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均使用抗菌药物。

3.2.3重复用药同类或抗菌谱重叠的药物合用从治疗意义上讲不必要,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造成资源浪费,还增加了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产生,如阿莫西林钠+头孢噻肟钠。

3.2.4联合用药不当抗菌药物与微生态制剂联用,微生态制剂对多种抗生素敏感,前者的存在可使后者灭活,如阿莫西林片+双歧杆菌。杀菌剂与抑菌剂的联用,后者抑制细菌生长,阻碍了前者的杀菌作用,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

3.2.5溶媒选择不当因为药物与溶媒的相溶性及溶媒的用量,会影响治疗效果。如泮托拉唑钠在酸性环境中会发生变色、沉淀,5%-10%葡萄糖注射液显酸性,不能作为泮托拉唑钠的溶媒,只能选择生理盐水做溶媒。溶媒剂量过小,会造成药物溶液浓度过高,对血管刺激大,还可能会析出不溶性沉淀物堵塞血管。剂量过大,则使输液过程延长,某些药物在液过程容易发生降解,降低疗效。

综上所述,我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因此,医院应进一步加强对医生进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面的教育、培训。同时,要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开展处方点评和不合理用药干预、指导、监督临床合理用药。

【关键词】门诊处方;抗菌药物;管理;分析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不仅增加患者经济负担,而且还会导致病原菌耐药性和医院感染的增加。我院通过对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后,加强管理采取了系列措施,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随机抽取我院2007年(管理前)及2009年(管理后)门诊(包括急诊)每季度两天的处方,各4886张、5783张,对比分析两组处方抗菌药物应用情况。

1.2方法:

1.2.2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标准: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原则》进行合理性评价。

1.2.3资料分析:使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并转入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

管理前后门诊处方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抗菌药物管理前后使用率、用药途径、使用类型及联合用药情况,都有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3.1管理前后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经过医院加强门诊抗菌药物管理,采取系列措施后,管理后2009年明显比管理前2007年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降低,由36.12%下降到29.43%;抗菌药物使用的途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静脉输液比例下降、口服给药比例上升、肌肉注射减少;使用类型管理前排前顺序是头孢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管理后排序则是青霉素类、头孢类、喹诺酮类;管理后联合用药情况明显减少:一种抗菌药物应用比例增加,≥2种联合用药比例下降。从结果显示,加强抗菌药物用药管理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较管理前得到明显改善。

[1]马海燕,潘立敏,赵冰,等.我院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做法与体会.中华医院管理杂志[J],2010,26(11):852-853.

【关键词】抗菌药物;处方点评

3.1书写不规范《处方管理办法》规定“药品剂量与数量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剂量应当使用法定剂量单位:重量以克(g)、毫克(mg)、微克(μg)、纳克(ng)为单位;容量以升(L)、毫升(ml)为单位;国际单位(IU)、单位(U);中药饮片以克(g)为单位”[3]。部分抗菌处方用“袋”、“瓶”,“片”及“粒”;不利于审核剂量。

3.2给药途径静脉滴注的抗菌药物占36.45%,基本做到能口服就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4]。

3.4遴选的药物不适宜涉及到的药品为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为第三代头孢菌素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抗菌谱广,对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克雷伯菌属和沙门菌属等肠杆菌科细菌等革兰阴性菌有强大的活性。而此次点评的处方中诊断为溃疡性口腔炎即给予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静脉滴注有待商榷。成人口服抗感染开具儿童用颗粒剂亦属剂型选用不合适。

3.5超过3~7d用量按照《处方管理办法》急诊3d、门诊7d用量,适当延长用药天数未注明原因,过长运用抗菌药物易造成二重感染或耐药。

3.6配伍禁忌据文献[6]报道,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会与泮托拉唑等药混合后出现变色现象,临床联合输液时需注意理化、药理、药动学及药效学等配伍禁忌。

3.7预防给药泌尿外科门诊包皮环切术等,均在术后给药,未在术前给药。存在部分遴选限制级抗菌药物作为预防给药现象[7]。

3.8越级使用抗菌药物限制类抗菌药物在本院使用比例高,占44.17%。本院采取电子信息方式授予不同职称临床医师相应级别抗菌药物处方权限,杜绝越级使用抗菌药物[8]。

通过对6月份6个临床科室医师抗菌药处方点评分析,主要是诊断书写不全(未体现细菌感染),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仍居多,各科室可结合相应点评及法规制度进行整改,同时药师在执行配方前对其进行审核把关,对不合理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及时进行干预,必要时联合医院行政处罚管理,点评结果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以进一步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

[1]卫生部.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S].卫办医政发[2011]56号,2011.

[2]卫生部.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S].卫医管发[2010]28号,2010.

[3]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S].卫生部令第53号,2007.

[4]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卫医发[2004]285号,2004.

[5]林善华.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及其进展[J].医药前沿,2011,1(23):27.

[6]阮贤妹,刘云春.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与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存在配伍禁忌[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5):148.

[7]严鑫.我院2009年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1):45-46.

关键词儿科门诊抗菌药合理用药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007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08年11~12月儿科门诊处方6450张,统计抗菌药物在本次调查中的数量、品种,包括口服抗菌药、静脉滴注用抗菌药的单用与联用、抗菌药与抗病毒药的合用。

结果

在6450张被调查处方中,抗菌药处方3705张,抗菌占被调查处方的57.4%。口服抗菌药用药情况,见表1;静脉输液用抗菌药用药情况,见表2。

讨论

本次调查中儿科抗菌药使用率57.4%,明显偏高,对此应该引起重视:①严格掌握抗菌药使用的适应证。对于治疗性用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强调:“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或“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方为应用抗菌药的指征。“诊断不能成立,以及病毒感染者”均无指征。②尽早确定致病原,针对性选择抗菌药。不根据细菌培养选择相应敏感抗菌药,或选药不当,或频繁更换抗菌药,会造成抗菌药疗效不佳,甚至引起患儿体内菌群失调,发生二重感染等严重后果。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同时也造成医院耐药菌株的生成。

儿科静脉滴注用抗菌药占抗菌药总数的59.8%,输液频率较高。形成这种原因主要有两方面:①儿科患者就诊时,由于病情急,口服给药困难;②家长心情急切,一些患者家长主动要求输液,认为输液比口服起效快。抗菌药用药应“根据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制定抗菌药治疗方案”,包括轻症感染可口服,口服应选择生物利用度高的品种。重度感染先给予静脉给药,病情好转后改为口服。本次调查没有发现儿童肌肉注射抗菌药现象(儿童须避免肌肉注射给药,以防局部瘢痕形成,影响步行)。

抗菌药静脉联用现象,特别是β-内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抗菌药合用较为普

遍。β-内酰胺类为繁殖期杀菌剂,大环内酯类为快速抑菌剂,二者联合有发生拮抗的可能,因后者迅速抑制细菌生长,使之处于静止状态,从而减弱前者杀菌作用。临床上必须合用时,可间隔给药,使两组药物的峰浓度先后出现以减少拮抗的可能。

抗菌药与抗病毒药合用,占静脉输液用抗菌药的43.7%。调查发现诊断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在给予抗菌药的同时,又给予抗病毒药物,反映了预防用药的不合理性。事实上,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占90%以上,予以对症治疗即可痊愈,不须用抗菌药物。仅少数诊断为细菌性感染并发或继发细菌感染,方有指征使用抗生素治疗。

1曾影,杨敏,刘晓琦.我院门诊合理用药国际指标调研及分析.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6):737.

THE END
1.食用真菌的品种,三级综合医院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不超过()品种...1、食用真菌的品种 举出两种不错的食用菇的品种、形态、营养价值、产地、生活环境等信息,见下图(市场价格则因时因地而异,须随时询查)——。 2、3级综合医院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不超过( )品种 D。 3、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不超过5个品种。() https://jun.nongdiantong.com/article/t3/478383
2.自考大专05747临床医学总论复习资料复习资料(2)体液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肠梗阻、烧伤、腹腔感染,丧失液体与细胞外液成分相同。 2.临床表现 (1)缺水表现:尿少、厌食、乏力、恶心、黏膜干燥、眼球下陷、不口渴。 (2)休克表现:缺水大于体重5%时出现,大于6%~7%时严重。 (3)常伴代谢性酸中毒。 http://whylxy.mdgs-edu.com/fxzl/1961.html
1.抗真菌的口服药有哪些抗真菌药物是一种用于治疗由真菌引起的感染的药物,包括系统性抗真菌药(口服)和局部抗真菌药。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抗真菌口服药物,但请记住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必须先咨询医生: 唑类药物(Systemic antifungals): 伊曲康唑(Crestor, Lipexplain) 氟康唑(Fluconazole, Diflucan) ...https://www.hengkangyuan.cn/detail/001044hUiDusIlHD.html
2.深部抗真菌药有哪些39降网深部抗真菌药物有氟胞嘧啶片、注射用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分散片等。 1、氟胞嘧啶片 氟胞嘧啶片是一种嘧啶类抗真菌药物,可以用于治疗隐球菌、球孢子菌等引起的真菌感染。对念珠菌属、球孢子菌属、孢子丝菌属等均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2、注射用两性霉素B ...https://askar.39.net/a/230715/w393wy1.html
3.壹生资讯1. 抗深部真菌药物分类 常用的深部抗真菌药物包括多烯类、三唑类、棘白菌素类及嘧啶类等(表1)。多烯类药物包括两性霉素B及其各种制剂。嘧啶类药物代表为5-氟胞嘧啶。目前在我国使用的棘白菌素类药物主要是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唑类抗深部真菌药物包括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艾沙康唑。氟康唑...https://www.cmtopdr.com/post/detail/1626aa62-9813-4ad9-a451-4fa7b72a5512
4.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不超过()个品种。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不超过 () 个品种。 A. 2 B. 3 C. 4 D. 5 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如何制作自己的在线小题库 > 手机使用 参考答案: D 复制 纠错 参考解析: 5 AI解析 重新生成https://www.shuashuati.com/ti/8bf162ab3e074bd0976f0be8a7f257d1.html
5.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不超过5个品种。()更多“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不超过5个品种。()”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三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50种。()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不得超过()种,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 药物使用率不得超过()%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得超过()% 。 https://www.educity.cn/souti/3473F608.html
6.常见的抗真菌药物有哪些类别和品种即问即答抗真菌药物包括唑类、多烯类、棘白菌素类、嘧啶类、丙烯胺类等。常见的有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 B、氟胞嘧啶、特比萘芬等。 1.唑类:如氟康唑,对念珠菌和隐球菌感染有较好疗效。 2.多烯类:两性霉素 B 是其代表,常用于深部真菌感染。 3.棘白菌素类:卡泊芬净在治疗念珠菌血症和侵袭性曲霉菌病方面效果...https://www.familydoctor.com.cn/q/5904767.html
7.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4.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 5.由于药物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少,如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联合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时,前者的剂量可适当减少,从而减少其毒性反应。联合用药时宜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抗菌作用的药物联合,如青霉素类、头孢菌...https://www.tj-fch.com/system/2013/06/12/001603677.shtml
8.抗菌药物管理(精选十篇)三、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目录,严格限定抗菌药物品种数为35种,并严格执行“一品两规”,头霉素类2 个品规,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1个品规,注射剂型7 个品规,碳青霉烯类1个品规,氟喹诺酮类口服剂型1个品规,注射剂型2 个品规,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1个品种,均符合相关规定。因特殊感染患者...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307xcdq.html
9.医师抗菌药物培训资料10篇(全文)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及医师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权的资格 一、三级医院购进抗菌药物品种不得超过50种,二级医院不得超过35种。同时,抗菌药物还将被分为非限定使用、限定使用与特殊使用三个级别。 二、医疗机构应当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级。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9zrvtvi4.html
10.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2014年度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省政府文件87.六种抗真菌药物治疗妊娠与非妊娠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祁文瑾,石一复,李红宾,李娟清,许妙玲,李白鸾,肖虹 88.云南省艾滋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系统临床特征及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云南省传染病专科医院 ...https://www.yn.gov.cn/zwgk/zfgb/2015/2015d4q/szfwj/201503/t20150305_142937.html
11.哪些抗真菌药物属于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960化工网问答哪些抗真菌药物属于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我院抗真菌药物有克霉唑片(凯妮汀)、氟康唑胶囊、氟康唑注射液、伏立康唑胶囊、伏立康唑注射液、伊曲康唑胶囊、伊曲康唑口服液、伊曲康唑注射液、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脂质体、特比萘芬片、特比萘芬霜、卡泊芬净。多谢帮助! https://www.chem960.com/ask/q-94552fb685da471aa8f53b44392ad484
12.抗真菌药物在海洋馆内的应用常见抗真菌药物分类图 抗真菌药大致分为两性霉素类、氟胞嘧啶、吡咯类、棘白菌素类和其它抗真菌药物。 抗真菌感染治疗在临床上属于难点,临床医生面临的最大困难在于诊断。在海洋馆内,抗真菌药物的使用多局限于经验性治疗和预防用药。常见的如企鹅呼吸道真菌感染的预防和经验性治疗,鲸豚类呼吸道真菌超标治疗,以及长期...https://www.jianshu.com/p/0e34901abf03
13.抗真菌药物1 抗真菌药物开发概况 真菌可引起皮肤、粘膜、皮下组织和内脏的感染,其中表皮、毛发和指甲等的真菌感染称为浅表真菌病,而皮下组织和内脏的真菌感染称为深部真菌病。浅表真菌病的致病菌主要有表皮癣菌、小孢子菌、毛癣菌等,其传染性强,是一类常见病和多发病,约占真菌病患者数的90%以上。深部真菌病的致病菌可...https://www.dxy.cn/bbs/topic/3806828?keywords=%E6%8B%89%E8%AF%BA%E5%BA%B7%E5%94%91
14.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测试题及答案(精选5份)7、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该类手术切口属于__类切口。 8、《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不得超过__种,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得超过__,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得超过__。 https://www.ruiwen.com/shiti/2001993.html
15.卫生室基本药物自查报告(通用8篇)(5)医院一般不使用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注射剂型不超过2个品种;作为一所基层乡镇卫生院,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总共不超过4个品种,不得使用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 (6)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30...https://www.fwsir.com/Article/html/Article_20230409130744_2676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