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万物萌生,人体之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一方面万物复苏,阳气生发,细菌、病毒、霉菌等活跃,另一方面气温变化不定,乍暖还寒且多风。流感、流脑、猩红热、麻疹等传染性疾病都在春季高发。
江苏省中医院呼吸科主任中医师孙子凯分析,早春时节,气候仍然寒冷、干燥,直接影响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全身抗病能力也随之下降,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乘机而入,侵袭人体,特别易引发呼吸道疾病。首先要防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流感、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根据中医“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所以春季当养肝,更当养肺,要强“肺气”,这样百病才不生。怎样养肺强“肺气”?
一、补养结合
1、补益正气
春天气候温暖多风,非常适合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生存与传播,故多发流行性传染病,因此也要吃些能补充人体正气,增强抵抗力的药物。特别是对久病将愈、病后体虚、手术后气血亏虚的人,老人、儿童体质虚者更为必要。春天进补,应注意季节特点,根据各地区不同气候,合理选用温、热、凉、平和、益气、利血、养阳、补阴等调养脏腑的方药。通常,对无病及个人体质情况差异不大者,北方进补,宜选辛、甘之品,兼以温补,如人参、熟地、当归、黄芪等,用以帮助春阳升发,保护阳气。南方气候暖湿,常春雨绵绵,宜兼顾健脾利湿之品,如党参、茯苓、白术、苡仁等。春暖花开后,则可进凉补之品,如玉竹、生地、沙参等。
2、以药养肝
春季,是肝阳上亢,肝病易发的季节。以药养肝是春季药养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应在有经验的中医师指导下进行。常用养肝明目中药有:枸杞子、菊花、苍术、白蒺藜等。养肝荣筋类有:肉苁蓉、木瓜、菟丝子、枸杞子、牛膝等。柔肝理气和血类有:地骨皮、柴胡、白芍、川楝、地黄、黄精、枸杞子等。
3、防风除湿
4、清热生津
尽管早春天气较冷,但感风寒之邪严入里可化热,再加上冬季由于过食温热之品,人体内多有郁热积蓄。此外,晚春之时,风温邪气开始流行,因此,对不少人来说,春季还需服用能够清热的药,由于热能耗损津液,造成津液不足,故在服用清热药时,还宜选用能生津的中药。
常用中药
人参党参黄芪黄精防风薏苡仁白术肉苁蓉枸杞子山茱萸女贞子白芍
板蓝根芦根石斛麦冬玉竹胖大海
二、春季养肺要点
1、重视防风御寒,增减衣服
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风性善行数变”,“春多风病”,“春来不可背寒,寒则伤肺”。因此,要遵循“春捂秋冻”的规律,注意防寒、防风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和体质情况,适时增减衣服,防风御寒,以顺应骤变,敛阴护阳,防病保健。
2、合理调摄饮食,减酸宜甘
中医素有“当春之时,食以减酸为甘,以养脾扶阳”之说。因此,春季的饮食以健脾壮阳为主调摄,在日常膳食中应多吃些鸡、鱼、肉、蛋、豆制品以及新鲜蔬菜、水果、干果等富含高蛋白、高维生素、高微量元素、高糖和温软、易消化的食物,禁食生冷之品,以增加营养、扶助阳气,使之兴旺。
3、改变居室环境,以利养阳
室内要经常打扫,保持清洁整齐,物品放置有序,还可养花、种草、养鱼,这不仅能绿化、美化、净化居室,还可调节室内空气环境。门窗要常开,使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新鲜,这对防病保健大有裨益。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养志除疲,以利“春夏养阳”。
4、积极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古人云:“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正是万物萌发,草长花开的大好时光,也是开展体育锻炼的黄金季节。因此,要“早卧早起,广步于庭”,或郊游览胜,或登高踏青、或练拳做操,或散步慢跑,这些适应时令特点的活动,既能使人体气血通畅,郁滞疏散,防病于未然,又可畅达心胸,怡情养性,增强体质。
5、避开花粉,谨防过敏
过敏体质者要注意避开花粉等过敏原,外出最好戴口罩。
6、调节情绪,怡情养性
春天宜酌情增加一些饮食,诸如绿茶、咖啡、香蕉、巧克力等,这些食品能兴奋神经系统,消除疲劳,防止“春困”和情绪低沉。另外,处事不要过激,力求心平气和,情绪安定。养鱼、赏花、垂钓等都可调节情绪,怡情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