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发出《兽用普通内服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兽药溶出指导原则)后,兽药的溶出便已提上日程。今天小编就此指导原则来和《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以下简称:人用药品溶出指导原则)做一个对比,看看它们有何区别:
1、两份“指导原则”的作用差异
从作用来看,两份“指导原则”的描述是一致的。
兽药溶出指导原则(“概述”部分截取)
人用药品溶出指导原则(“背景”部分截取)
2、生物主体的差异
3、溶出标准建立
建立体外溶出度标准的目的是保证药品批次间质量的一致性,并提示可能的体内生物利用度问题。溶出方法的建立,首先需要明确溶出度控制方法的选择,对单点检测和两点检测,两个指导原则都是分别对应快速溶出的高溶解性制剂以及水溶性差,且缓慢溶解的制剂做出了相同的规定,这两种方法侧重反应制剂的溶出特性以及质量控制。
人用药品溶出指导原则中的两种溶出控制方法
兽药溶出指导原则中的三种溶出控制方法
不同的是,兽药溶出指导原则将多点检测独立出来作为第三个方法“溶出曲线”,意在突出一致性评价及生物等效性豁免的研究。而这两项研究,尤其是一致性评价,在近些年中的实际应用情况看来,有各种不确定性,影响了这项工作的开展,而兽药溶出指导原则的这一举措其实是为了进一步规范一致性评价而做的铺垫。
选好了适合的溶出方法,那么下一步就是建立标准。对于新化合物制剂(新药)溶出度标准的建立、特例-两点溶出试验、图或效应面法等绝大多数项目,两份指导原则的内容是一致的,唯独在仿制药溶出标准的建立上,由于兽药溶出在国内并没有药典/法规参考,故其只能通过参照国外药典/法规的方式进行标准建立。
上面说了那么多,很多人可能最关心的还是溶出试验的主体部分,那么我们下面就谈谈:
溶出试验条件
1
仪器和方法
对于溶出仪的生产商和使用者来说,仪器上任何参数的细微改动都会对其造成很大的麻烦,他们自然希望兽药和溶出可以共用一套溶出仪。而兽药溶出指导原则也确实考虑到了这一点,篮法和桨法作为目前最常用的溶出度测定方法,具有装置简单、耐用及标准化的特点,适用于大部分内服固体制剂的特点。为此,兽药溶出指导原则也推荐使用相同的仪器和方法。
2
溶出参数
溶出方法中,温度和转速的设定主要参考肠胃环境温度以及蠕动情况,两个指导原则对于溶出参数的设置是一致的:
所有普通内服制剂的溶出试验均应在37±0.5℃的条件下进行。
3
溶出介质
溶出介质的作用是尽可能模拟受体生理条件,这样可以从药品体内行为的角度,更好地理解体外溶出数据。对于兽药和人用药品溶出介质种类上的选择,两者都是选择了盐酸溶液、醋酸盐缓冲液以及磷酸盐缓冲液。
虽然缓冲液种类以及配制方法一致,但是因为兽类种类繁多,内环境与人体差异较大,所以兽药溶出在溶出介质pH的选择上会有一些差异:
规定
模拟胃液pH
模拟肠液体pH
pH范围
兽药溶出
1.2
7.5
1.2~7.5
(一般不超过8.0)
人药溶出
6.8
1.2~6.8
不过这一点差异,在实际操作中也只是表现在溶出介质配制过程中添加的0.2mol/L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稍有增加而已,并不会增加工作量。
总结:
《兽用普通内服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实际脱胎于《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两者内容基本一致,只是兽药溶出指导原则根据兽药的特点,以及法规现状,对某些描述性的内容进行了补充和说明。客户在开展兽药溶出的时候,可以沿用或者参照常规口服固体制剂溶出试验的仪器、方法及参数,而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不同动物的特异性,针对不同动物用药的溶出试验,需要选择合适pH的溶出介质。
作者:于睿
排版:赵林
审核:赵桂芝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内容,欢迎联系月旭科技销售人员或拨打400-810-6969服务热线,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