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叶大鹰提醒人们出门买盐、吃饭的时候,应当注意亚铁氰化钾。
事实上,这是一个老谣言了。
说起这个谣言,反谣言中心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名叫慕盛学的民间学者。他这几年别的事情没干,就死磕国家卫健委了,一直要求后者公开食盐过量添加亚铁氰化钾的安全试验报告。
标题是不是很耸动。
查询其他资料也可以知到,大量吞入碘化油可引起碘中毒。
到此,我们就可以得知慕盛学其人的科学认知水平了。
至于加碘盐是不是应该被一体适用地推广到全国各地,这方面的政策早已被检讨过了,现在的市面上也都有无碘盐的选择了,所以本文不再赘述。
回到亚铁氰化钾的身上,这是慕盛学瞄向食盐领域的又一块靶子。
崔永元支持过这个民间学者:
2018年,某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帖称,自己虚弱的肾脏因为对食盐中的添加剂亚铁氰化钾过敏,导致肾功能受损。
澎湃新闻和果壳网上阵辟谣,质疑网贴内容不实,结果因为过于匆忙,援引的内容出现细节上的错误,就被崔永元猛踩了;但是大的方向是没有问题的。
据信可能是慕盛学的微博账号
亚铁氰化钾可不可以作为添加剂,目前国标允许的添加量安不安全。
我们直接来看结论,@科学辟谣6月3日发布的辟谣内容:
亚铁氰化钾是合法食品添加剂,加到食盐里是为了防止结块。目前,我国出台的国家标准(GB2760)规定,食盐中添加亚铁氰化钾等抗结剂不得超过10mg/KG,按此标准就意味着安全性有保障,没有肾毒性。
实际上,国外也将亚铁氰化钾作为抗结剂使用。
比如,欧盟用亚铁氰化钾/钠/钙,美国用亚铁氰化钠,限量基本和中国一样;日本用亚铁氰化钾/钠/钙,但是限量值是中国的2倍。因此,只要是在正规渠道购买的食盐产品,基本都可以保障食用安全性。
据查询,@科学辟谣是由中国科协、国家卫健委、应急管理部和市场监管总局等部委主办,中国网信办指导,全国学会、权威媒体、社会机构和科技工作者共同打造的辟谣平台。
一、亚铁氰化钾是食用添加剂
二、食盐中为什么要加亚铁氰化钾
三、“亚铁氰化钾”和“氰化钾”不是一回事
四、亚铁氰化钾加热会不会分解出氰化钾
五、只要剂量足,万物皆有毒
六、不要见到化学名就望文生义
反谣言中心特别欣赏这个角度——只要剂量足,万物皆可毒:
我们按氰化钾的LD50为5mg/kg,以一个50kg体重的人为例,氰化钾中毒致死量为250mg。再把食盐中添加亚铁氰化钾的量按最大10mg/kg计算,同时将亚铁氰化钾生成氰化钾的转化率定为100%(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约需食用40kg食盐才能使人中毒。
另有调查表明,我国居民食盐的平均摄入量约为10-12g/天,虽高于推荐的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的范围,但相比亚铁氰化钾可能转变为氰化钾而引起的危害,可以忽略不计。
回到慕盛学的质疑点,或者说是想要问的问题上,国家卫健委对于亚铁氰化钾有没有做过安全性评估实验,尤其是动物有毒实验。
这个问题,反谣言中心无权代替国家卫健委进行回答。
但是按照惯例,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中国可以不再单独做动物有毒实验,对于新发现的、没有获得应用的食品添加剂则是要做动物有毒实验。中国社会,过去或是现在,可能的确是出现了不少的食安问题,但是集中在企业、个人的非法添加,国家行为的添加有毒有害物质从未出现过。
最后,反谣言中心提醒:不要随意地把个人对食安问题的担忧,牵引到对国家部门的质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