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王亚松老师,主任医师,教授,中医世家。从医30年,精研古典针法、灸法及本草经方,独创“腾雀灸法”及“灵龟经络推”,擅长针、药、灸结合治疗“妇、儿、内”各科疑难杂症,尤以灸法治疗不孕症颇具经验,已有134位艾灸宝宝问世。现为中医学会会员、针灸学会会员、北京清华大学TTS(经皮给药系统的缩写)专业委员会委员、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现坐诊天津市长江医院国医堂,并拥有自己的艾灸工作室,患者追随者众。
先天的元气和精气加上后天的食物所化水谷精气和呼吸的清气构成正气也叫真气,《黄帝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些正气其实就是能量,我今天讲的便是能量与脏腑的关系。根据临床出现的一些症状,可简单的进行辨证。如出现手脚凉、呼吸道问题,可基本判定是上焦的能量问题;食欲差,吃得多但不胖,大便异常,便溏是中焦问题;小便异常就是下焦问题了。
小女孩,7岁,便秘5年,面色白,四季脚冷。5年内所有通便药都吃,都没能改变。辨证,看着是实证,其实是能量不足,真虚假实,无力推动大便。一个乌梅加五克干姜煮水,服用后,孩子大便了。
同身寸只适应于四肢,腹部穴位长短不一,故不可取。古代腹部取穴用腹寸法。在神阙和曲骨之间连线,划四线,分五段,每一段为一寸,如此便可确定穴位。任脉上穴位起自会阴穴,上面有一个曲骨穴,曲骨穴上一寸便是中极穴,再上一寸是关元穴,再上一寸是石门穴,再上一寸是阴交穴,阴交和石门中间为气海。
在胸骨的剑突处到神阙二分之一为中脘穴,中脘到神阙二分之一为下腕穴,中脘到下腕二分之一为为建里穴,中脘穴到剑突二分之一为巨阙穴,中脘到巨阙二分之一为上脘穴。巨阙到剑突二分之一为鸠尾穴。两锁骨中间为天突穴,天突到鸠尾二分之一为玉堂穴,玉堂下一寸为膻中穴。
3.【任脉经上的穴位应用】
3.1关元穴
季节性哮喘,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灸此穴效果极好,女性灸此穴可美容,面色也会很好相当于一周去一次美容院。
是胎儿期直接接收母亲气血的一个穴位,灸此穴可强壮身体,从解剖学角度讲,脐疗是不经过肠胃的很好给药点,此处可用隔盐灸,盐应该选用青盐,颜色发青的盐,不是普通的加碘盐,这种盐炒过后发红。然后在盐上放姜片,在冬天灸此穴效果最好。主治小孩尿床,三五岁还在尿,若效果不明显将盐换成中药桑螵蛸打成的细分。从药店买10克左右用盐炒一下,并且一定用铁锅炒,灸完后可取下姜片用纱布包裹暖一晚。糖尿病后期和肠胃阳气虚者,常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也可灸此穴。
将中脘穴及其上一寸的上脘穴、下一寸的建里穴,和旁开各二寸胃经上的两个梁门穴,共五个穴位同时隔姜灸,此即为著名梅花灸,通治一切寒虚胃病(舌不红,苔色不偏黄,不腻),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等一切虚寒胃病都有效。
此穴不主张灸,可点按,或针刺。点揉可使患者开心,因此又被称作开心穴,还可治乳腺增生。方法是用拇指按住皮肤并带动皮肤随拇指小范围上下移动。每晚睡前长按此穴可令自己心情愉悦。
可针可灸,非专业人士尽量不要针刺。即使施灸最好用悬灸,灸之前应先引气。
古书记载石门穴禁针禁灸,因为可绝育。计划生育初期的课题研究,最终结果证明此穴并无绝育作用。后来找到了真的绝育穴,就是在石门和关元兩穴连线的中点。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治不孕灸关元穴很容易灸到此穴,遂一直不效者大有人在。
在尾骨尖和肛门之间连线的中点,取此穴位时需要(病人)胸膝卧位,针刺时沿着脊椎骨与皮肤呈30度角的方向斜刺。关于进针的深浅得气,个人认为不是固定不变的,因为每个人的腠理肌肤,高矮胖瘦都不一样,所以不能机械地理解为这个穴位一寸,那个穴位寸半。长强穴进针深度以酸胀并向肛门周围放射为宜。也可以灸治疗痔疮,内痔外痔均可。痔疮看起来是一派热象,其实是标热本寒,是下焦寒气聚集过盛才出现的一种状态。如果同时伴有脱肛,可同时配合灸百会穴。
至阳穴往上也就是第6胸椎棘突下,灸这个穴是治疗因心气不足导致的睡眠不踏实,做噩梦。它还有一个特殊的作用,治疗诸如哮喘、功能性咳喘等所致的气喘不得卧。
第三胸椎棘突下,这个穴位是一个强壮穴,有增加我们正气的功能,也就是常灸它可以预防感冒,预防常见的流行病。这个穴位专门针对孩子有个灸法就叫“身柱灸”。可以让孩子多吃饭,长高个。成年人尤其是中老年人,灸身柱可预防钙流失。如果小孩子有积食,也可以灸胃仓穴和这个穴。
第7颈椎下,第1胸椎上凹陷中。一是可以治疗发热,尤其是外感发热,要先刺后灸。用三棱针,微微出一点血。还可以治疗中医里讲的“眩懋”,要用梅花针轻扣皮肤但不能出血,然后加火罐,同时配合悬灸百会穴,效果很好。
问:【失眠多年,肠胃功能差,气血两虚,虚不受补,补药,膏方,汤剂吃了都没有什么效果,这种情况如何治疗?】
答:中药中除去一少部分有靶向效用的药物外,绝大多数药物都需要中焦脾胃的运化功能,这运化的过程本就涉及到了能量的消耗,如果脾胃功能本就不好了,注意不要过多进补药物,增加本就羸弱的脾胃负担。此时可以用灸法灸足三里和中脘,此外配合三毛灸,并且注意饮食规律和节制,减少负责消化的器官负担,这本身就是一种补。
问:【现在流行冬泳、夜跑和健身,但中医学养生观点认为冬季应该是冬藏,对于这个问题老师怎么看?】
答:这个问题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待,首先应该结合每个人自身的体质,假如本身就是纯阳体质的人就适合冬泳等,假如自身体质不合适就不要苛求自己。其次,关于夜跑和健身,如果自身一直以来都有跑步健身的长期运动习惯,可以在冬天在适度的情况下继续保持,如果平时本来没有这样的习惯不要急于求成的要求自己,至于冬季运动的度,我认为只要“微微似汗欲出”就可以了,每个人“微微似汗欲出“的指标都不一样,所以在此体现了,中医学三因制宜中的因人制宜。
问:【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喜欢吃蛋白粉等保健食品,喜欢远离自然的室外跑步,转向健身房运动,不少中医学者认为这是不对的,但是实际上我们看到这样做的不少朋友都有了健康的身体,良好的气色,老师对这种现象怎么看?】
问:【老师介绍的隔姜灸效果很好,可是我自己实验的灸两壮就会疼痛难忍,皮肤红起泡,请老师帮我分析一下吧。】
答:有三个原因导致这个情况,第一是使用的姜片过薄,水分含量太高,你的机体对姜汁反映比较敏感。第二是艾柱过大,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标准,以一个跳棋子的大小为佳。如果以上两者都不是,那么恭喜你,可能是你的机体对这个灸法的正常反应,继续灸下去。
问:【排灸如何换算壮数?】
答:壮数只是针对艾柱灸而言,排灸(以多个艾条同时灸)为后世发明,排灸不需要也无法计算壮数,每个人在灸的过程中最舒适的状态,即为最佳。临床实践中,排灸一条经时大约十几分钟就可达到最佳状态了。
问:【我在灸法实践中为什么会在手心灸的过程中有强烈的得气感,其他部位没有?】
答:手部的劳宫穴本身就是得气感觉比较强烈的穴位,所以会有这种强烈的感觉,其他穴位只要方法正确,继续灸也会有这种感觉。
问:【我的外婆是胃糜烂,灸什么穴位比较好?】
答:介于您外婆的状态是溃疡引起,并且大便还是成行的,可以灸中脘,膏肓,脾俞,胃俞这组穴,灸前面的中脘穴时不灸后,灸后面的膏肓、脾俞、胃俞等穴时,不灸前面的中脘穴。每天灸,阴历单日灸前面的穴位,双数日灸后面的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