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1月25日星期一,欢迎光临本站
腹腔镜结肠切除手术:LaparoscopicColectomy(LC)
自1992年以来,我国的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有了飞跃性的发展,从原先只是在部分大型教学医院深度开展的这一术式迅速扩展到了基层医院,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医务工作者,他们很快走出了从事这一工作所必须经历的“学习曲线”区域,从当初的回顾性病例报告到现在的对照性研究,其研究的思维与方法已经基本与欧美发达国家接轨。同时,结合国情对这一手术的许多步骤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例如在肠系膜下血管的处理上、超低位直肠癌切除保肛以及内镜切割吻合器的使用上,都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随着医学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手术已经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其中,腹腔镜是外科医生攻克疾病时不可多得的利器,尤其是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攻坚上。
目前,许多结肠癌、肠梗阻等肠道疾病患者需要进行“腹腔镜下结肠切除手术”。那么,您对该手术了解多少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以左半结肠切除手术为例)来简单认识一下腹腔镜下结肠切除手术吧。
1.首先病情评估,设计切除范围。
2.建立气腹
然后,医生在肚脐旁边穿一个小孔,大约1厘米长左右。然后,将镜头放进去,看是否已穿进腹腔,若已穿进去,则开始接上充气装置,并往里面打入二氧化碳,其目的是让肚子鼓起来,以便进一步手术操作。
3.探查腹腔
建立气腹后,医生可以通过镜头在显示屏上看到腹腔脏器、组织等。接着陆续在病变肠子周围的皮肤上建立几个小孔(大约0.5-1cm长),作为辅助操作孔,医生们可以通过这些小孔放入各种器械,如钳子、吸引器等。
然后,医生在镜头下探查腹腔内各个脏器的大致情况,观察是否有异常,并寻找病变肠子的具体位置。若是肿瘤病变,还需考虑是否有远处转移。
4.分离并切除病变肠段
在腔镜下找到病变肠段后,先将肠子分离开来,形成游离状态,再根据病变性质考虑切除肠子的范围。若是肿瘤患者,则需在切除病变肠段之外再切除一部分正常的肠子。具体的操作步骤如如下几个小步骤所示:
4.1牵平展开乙状接肠系膜
4.2设计切割线
4.3打开内侧黄白交界线,进入左结肠后间隙
4.4向左侧,头侧充分拓展间隙
4.5达IMA根部,清淋巴,断血管。
4.6视情况打开血管鞘,高选择性离断血管。
4.7保留IMA主支,高选择离断左结肠和乙结肠动脉。
4.8根部断肠系膜下静脉
4.9上提展平横结肠系膜
4.9.1于胰腺下缘打开横结肠系膜,进入小网膜囊。
4.9.2显露中结肠血管根部,清淋巴,断左支。
4.9.3循外侧游离左半结肠
4.9.4循外侧游离脾曲
4.9.5向下游离乙结肠,直肠上段。
4.9.6断胃结肠韧带
5取出切除肠段
完整切除病变肠段后,一般在肚皮上开一条大约4-6cm左右长的小口子,缓慢将已切除的肠子提取出来。
6吻合断端,缝合切口。
游离脾曲,体外切除,吻合。
将病变肠段取出后,缝合切口,重新建立气腹。在腹腔镜下将两个肠子断端进行吻合,或者从取出肠子的切口中将断端提取出来直接做吻合,然后再将其放进腹腔,缝合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