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精子形成的过程;男性尿道的分部、三个狭窄和两个弯曲的位置和临床意义。卵泡发育及排卵的过程;输卵管的形态、位置及分部;子宫的形态、位置、毗邻及固定装置。
熟悉睾丸和卵巢的位置、形态;精索的位置和组成;前列腺的形态、位置、毗邻及临床意义。子宫壁的组织结构;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及其与卵巢周期性变化的关系。
了解附睾、精囊腺和尿道球腺的位置和形态;阴囊的层次;阴道的位置、毗邻和形态;乳房的位置、形态和结构;会阴的结构。
生殖系统(reproductivesystem)有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男、女性生殖系统都可分为内生殖器和外生殖器两部分。内生殖器多位于盆腔内,由生殖腺、输送管道和附属腺体所组成;外生殖器则露于体表,为交接器官。
生殖系统的功能是产生生殖细胞、分泌性激素、维持第二性征及繁殖后代。
第一节男性生殖系统
男性内生殖器由生殖腺(睾丸)、输精管道(附睾、输精管、射精管和男性尿道)和附属腺体(精囊、前列腺和尿道球腺)等组成(图7-1)。外生殖器包括阴囊和阴茎。
一、男性内生殖器
(一)睾丸
1.睾丸的位置和形态睾丸(testis)位于阴囊内,左右各一(图7-2)。睾丸呈扁椭圆形,表面光滑,分内、外两面,前、后两缘和上、下两端。前缘游离;后缘有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出入,并与附睾和输精管睾丸部相连。内侧面较平坦而邻阴囊隔;外侧面较隆凸,与阴囊壁相贴。上端覆盖附睾头;下端游离。睾丸随着性成熟迅速生长,老年人的睾丸由于性功能的衰退而萎缩变小。睾丸和附睾的外面包有浆膜即睾丸鞘膜,由壁腹膜突出而成。睾丸鞘膜分壁层和脏层,两层于睾丸后缘处相互移行,其间的间隙称鞘膜腔,内有少量浆液。鞘膜的精索部分于出生前闭锁,形成鞘韧带。
2.睾丸的组织结构睾丸表面包有一层坚韧的纤维膜,称白膜。白膜在睾丸后缘增厚并伸入睾丸内形成睾丸纵隔。从纵隔发出许多结缔组织小隔,将睾丸实质分成100~200个锥状睾丸小叶。每个睾丸小叶内含有1~4条细长弯曲的生精小管,其上皮能产生精子。生精小管之间的结缔组织为睾丸间质。生精小管汇合成精直小管,进入睾丸纵隔内交织成睾丸网。从睾丸网发出12~15条睾丸输出小管,出睾丸后缘的上部进入附睾(图7-3)。
图7-1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
图7-2睾丸及附睾
(1)生精小管生精小管主要由生精上皮构成。生精上皮由支持细胞和5~8层生精细胞组成。上皮外基膜明显(图7-4)。
①生精细胞:包括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图7-5)。自青春期开始,在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生精细胞不断增殖分化,形成精子,生精小管管壁内可见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精细胞,从精原细胞至形成精子的过程称精子发生。
精原细胞紧贴生精上皮基膜,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2μm。核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质深染。精原细胞分为A、B两型。其中A型精原细胞保持干细胞状态,B型精原细胞经过数次分裂,分化为初级精母细胞。
图7-3睾丸和附睾的结构模式图
图7-4生精小管与睾丸间质
初级精母细胞位于精原细胞近腔侧,体积较大,核型为46,XY(4nDNA)。细胞经过DNA复制后,进行第一次成熟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精子细胞位于近腔面,直径约8μm,核大而圆,染色质致密。精子细胞不再分裂,经过复杂的形态变化演变为精子。
精子形似蝌蚪,可分为头部和尾部两部分。精子头部由精子细胞的细胞核浓缩而成,其前2/3有顶体覆盖,顶体内含顶体酶,在受精时,顶体释放顶体酶,溶解卵细胞外面的结构后,精子进入卵细胞使其受精。精子尾部细长,为运动装置,电镜下可分为颈段、中段、主段和末段四部分(图7-6)。
②支持细胞:不规则锥体状,基部紧贴基膜,顶部伸达管腔,在光镜下轮廓不清,核卵圆形,染色浅,核仁明显。支持细胞有支持和营养各级生精细胞的功能。
图7-5精子形成模式图
图7-6精子的结构
(2)睾丸间质生精小管之间的睾丸间质为疏松结缔组织,富含血管和淋巴管。其中含有睾丸间质细胞,细胞体积较大,圆形或多边形,核圆、居中,胞质嗜酸性。其功能是分泌雄激素,促进精子发生和性器官发育及维持男性第二性特征。
(二)附睾
附睾(epididymis)呈新月形,紧贴睾丸的上端和后缘。上端膨大为附睾头,中部为附睾体,下端为附睾尾。附睾尾向内上弯曲移行为输精管。睾丸输出小管进入附睾后,弯曲盘绕形成膨大的附睾头,汇合成一条附睾管。附睾管盘曲成附睾体和附睾尾。附睾管的末端续于输精管(图7-2、图7-3)。
附睾除暂时储存精子外,其分泌的液体还能供给精子营养并促进精子进一步成熟。
(三)输精管和射精管
输精管(ductusdeferens)为附睾管的直接延续,长度平均为31~32cm,管壁较厚,呈较硬的圆索状结构。输精管行程较长,可分为四部:①睾丸部位于睾丸后缘,沿附睾内侧上行至附睾头;②精索部介于睾丸上端与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之间,此部位置表浅,在体表易于触及,输精管结扎术常在此部进行;③腹股沟部位于腹股沟管内;④盆部为最长的一段,自腹股沟管深环(腹环)起,沿盆侧壁行向后下,经输尿管末端前方行至膀胱底的后面,在此两侧逐渐接近并扩大成输精管壶腹。壶腹末端变细,与精囊的排泄管汇合成射精管(图7-1、图7-7)。
射精管(ejaculatoryduct)长约2cm,穿前列腺实质,开口于尿道的前列腺部。
精索(spermaticcord)是一对柔韧的圆索状结构,由腹股沟管腹环,经腹股沟管,延至睾丸上端。精索的主要结构是输精管、睾丸动脉和蔓状静脉丛,此外还有输精管动静脉、神经丛、淋巴管和鞘韧带等。自浅环以下,精索表面包有三层被膜,从内向外为精索内筋膜、提睾肌和精索外筋膜。
(四)附属腺体
1.精囊精囊(seminalvesicle)又称精囊腺,为一对长椭圆形的囊状器官,位于膀胱底的后方,输精管壶腹的外侧,其排泄管与输精管末端合成射精管。精囊分泌的液体组成精液的一部分(图7-7)。
图7-7前列腺、精囊腺及尿道球腺后面观
2.前列腺前列腺(prostate)是不成对的实质性器官,由腺组织和平滑肌组织构成。前列腺表面包有筋膜鞘,称前列腺囊。前列腺的分泌物是精液的主要成分(图7-7)。
(1)位置与形态前列腺位于膀胱颈与尿生殖膈之间,形似栗子,质硬而呈灰红色。上端宽大,称前列腺底,邻接膀胱颈;下端尖细,称前列腺尖,与尿生殖膈相邻;底与尖之间的部分称前列腺体。前列腺后面较平坦,在正中线上有一纵行浅沟,称前列腺沟,活体直肠指诊可扪及此沟。尿道于腺底穿入,由腺尖穿出。近底的后缘处,有一对射精管穿入,开口于尿道前列腺部的后壁上。
(2)分叶前列腺可分五个叶,即前叶、中叶、后叶和左、右两侧叶。前叶很小,位于尿道前方;中叶呈楔形,位于尿道与射精管之间;两侧叶紧贴尿道的侧壁;后叶位于两侧叶的后方(图7-8)。
知识链接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增生又称前列腺肥大,是老年男性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亦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之一。直肠指诊为前列腺增生最简易和必须进行的检查方法,前列腺增生时,其质地较硬,表面光滑,前列腺沟变浅或消失。
图7-8前列腺的分叶
3.尿道球腺尿道球腺(bulbourethralgland)是一对豌豆大小的球形腺体,位于会阴深横肌内。尿道球腺的排泄管细长,开口于尿道球部(图7-7)。
精液由输精管道及附属腺体,特别是前列腺和精囊的分泌物组成,内含大量精子,呈乳白色,弱嗜碱性,适于精子生存和活动。成人一次射精2~5mL,含精子2亿~5亿个。
二、男性外生殖器
(一)阴囊
阴囊(scrotum)为一皮肤囊袋,位于阴茎的后下方。阴囊皮肤薄而柔软,有少量阴毛,色素沉着明显。阴囊壁由皮肤和肉膜组成。肉膜(dartoscoat)是阴囊的浅筋膜,含有平滑肌。平滑肌可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反射性舒缩,以调节阴囊内的温度,有利于精子的发育。肉膜在正中线向深部发出阴囊中隔,将阴囊腔分为左、右两部,分别容纳两侧的睾丸和附睾(图7-9)。
图7-9阴囊结构及其内容模式图
(二)阴茎
阴茎(penis)可分为头、体和根三部分(图7-10)。后端为阴茎根,附于耻骨下支和坐骨支。中部为阴茎体,呈圆柱形。阴茎前端的膨大部分为阴茎头,头的尖端有呈矢状位的尿道外口,头后缩细的部分为阴茎颈。
阴茎由两个阴茎海绵体和一个尿道海绵体组成(图7-11),外面包以筋膜和皮肤。尿道海绵体(cavernousbodyofurethra)位于阴茎海绵体的腹侧,尿道贯穿其全长。中部呈圆柱形,前端膨大为阴茎头,后端膨大,称尿道球(bulbofurethra),位于两阴茎脚之间,固定在尿生殖膈的下面。阴茎海绵体(cavernousbodyofpenis)为两端细的圆柱体,左、右各一,位于阴茎的背侧。左、右两者紧密结合,向前延伸,尖端变细,嵌入阴茎头后面的凹陷内。阴茎海绵体的后端左、右分离,称阴茎脚,分别附于两侧的耻骨下支和坐骨支。三个海绵体外面共同包有阴茎深、浅筋膜和皮肤。阴茎皮肤自颈处向前反折游离,形成包绕阴茎头的双层环形皮肤皱襞,称阴茎包皮(prepuceofpenis)。阴茎头腹侧中线上,连于尿道外口下端与包皮之间的皮肤皱襞,称包皮系带(frenulumofprepuce)。
图7-10阴茎
图7-11阴茎海绵体
包皮过长与包茎
正常人成年男性包皮只包被阴茎颈和少部分阴茎头,大部分阴茎头显露于外。如包皮盖住整个阴茎头和尿道外口,且能够上翻显露尿道外口和阴茎头,称包皮过长。如包皮口过小,不能上翻显露阴茎头则称为包茎。包皮过长者和包茎者都应在儿童时期尽早手术切除过长的包皮,以免诱发炎症甚至肿瘤。
三、男性尿道
男性尿道(maleurethra)起自膀胱的尿道内口,止于尿道外口,长16~22cm,管径平均为0.5~0.7cm,全长分为前列腺部、膜部和海绵体部(图7-12)。前列腺部是从尿道内口开始,穿经前列腺实质的部分,此部有射精管和前列腺排泄管的开口。膜部是穿经尿生殖膈的部分,此部短而狭窄。海绵体部是通过尿道海绵体的部分,此部长而弯曲,粗细不等。临床上将前列腺部和膜部合称后尿道,将海绵体部称为前尿道。
图7-12男性盆腔正中矢状切面
尿道在行径中粗细不一,有三个“狭窄”、三个“扩大”和两个“弯曲”。三个狭窄分别是尿道内口、膜部和尿道外口。三个扩大是前列腺部、尿道球部和舟状窝。两个弯曲分别为耻骨下弯和耻骨前弯。耻骨下弯在耻骨联合下方,凹向前上,位于尿道前列腺部、膜部和海绵体部的起始部,此弯曲恒定无变化;耻骨前弯在耻骨联合的前下方,凹向后下,位于阴茎根和体之间,如将阴茎向上提起,此弯曲可以消失,便于向尿道插入导尿管或检查器械。
第二节女性生殖系统
女性内生殖器由生殖腺(卵巢)、输卵管道(输卵管、子宫、阴道)和附属腺(前庭大腺)组成。外生殖器即女阴(图7-13)。
一、女性内生殖器
(一)卵巢
卵巢是女性的生殖腺,具有排卵和分泌女性激素的功能。
1.卵巢的位置和形态卵巢(ovary)位于盆侧壁的卵巢窝内,即髂内、外动脉起始部间的夹角处(图7-13、图7-14),为扁卵圆形的实质性器官,左、右各一。卵巢分内、外侧两面,上、下两端及前、后两缘。内侧面朝向盆腔,外侧面贴于盆腔侧壁。上端邻接输卵管伞,下端指向子宫。后缘游离,前缘有卵巢系膜连于子宫阔韧带。卵巢借上端的卵巢悬韧带连于盆腔侧壁,该韧带内也有神经和血管;下端借卵巢固有韧带连于子宫底。
卵巢的大小和形态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幼儿的卵巢较小,表面光滑。成年后卵巢增大,由于每次排卵均在卵巢表面留有瘢痕而显得凹凸不平。更年期后卵巢萎缩变小。
图7-13女性盆腔正中矢状切面
图7-14女性内生殖器
2.卵巢的组织结构卵巢表面覆盖一层单层扁平上皮或单层立方上皮,上皮深面为一薄层致密结缔组织,即白膜。卵巢外周部分为皮质,中央为髓质。皮质较厚,含有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黄体和退变的闭锁卵泡;髓质为疏松结缔组织,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
1)卵泡发育卵泡由位于中央的一个卵母细胞和周围的多个卵泡细胞构成。卵泡发育经过四个阶段: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成熟卵泡(图7-15)。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合称为生长卵泡。
(1)原始卵泡位于皮质浅层,体积小,数量最多。中央有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周围为单层扁平的卵泡细胞。
(2)初级卵泡(primaryfollicle)为开始生长到出现卵泡腔之前的卵泡。初级卵泡的主要变化:①卵泡细胞生长,由单层扁平上皮变为单层立方或柱状上皮,由单层变为多层,此时的卵泡细胞称颗粒细胞;②初级卵母细胞体积增大,但仍然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前期;③在卵母细胞表面和卵泡细胞之间出现一层较厚的均匀的嗜酸性膜,称透明带,它是初级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共同分泌的物质;④初级卵母细胞周围的结缔组织逐渐分化成卵泡膜,但与周围的结缔组织无明显分界。
(3)次级卵泡(secondaryfollicle)的主要变化①卵泡腔的形成,颗粒细胞之间出现一些腔隙,开始时大小不等,最后融合成一个较大的卵泡腔,其内充满卵泡液,对卵细胞有营养作用;②卵丘的形成,由于卵泡液不断增多,卵泡腔不断扩大,将初级卵母细胞及周围的一些颗粒细胞挤到卵泡腔的一侧,形成凸入卵泡腔的丘状隆起,称卵丘;③放射冠的形成,紧靠透明带表面的一层颗粒细胞,增大变成柱状,呈放射状排列,这层细胞称放射冠;④颗粒层的形成,除初级卵母细胞周围的卵泡细胞外,其余的卵泡细胞密集,层数增多构成卵泡壁,称颗粒层;⑤卵泡膜的形成,随着卵泡的增大,卵泡膜更加明显,可分内、外两层。
图7-15卵泡发育模式图
(4)成熟卵泡为卵泡发育的最后阶段,体积增大,向卵巢表面突出,此时卵泡细胞数目不再增多,主要是卵泡液的增多。在排卵前36~48h,初级卵母细胞完成第一次成熟分裂,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第一极体。第一极体很小,位于次级卵母细胞和透明带之间的空隙内。
3)黄体排卵后,残留的颗粒细胞连同卵泡膜和血管一起向卵泡腔内塌陷,在垂体分泌的黄体生成素的作用下,逐渐演化成富含血管的内分泌细胞团,新鲜时呈黄色,称为黄体(图7-16)。黄体可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孕激素有促进子宫内膜增生、子宫腺分泌和乳腺发育等功能;雌激素可促进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维持女性的第二性征和正常的性功能。
黄体的发育取决于排出的卵是否受精。若未受精,黄体仅维持两周即退化,称月经黄体。若受精,可维持6个月,称妊娠黄体。两种黄体最终都退化,逐渐被结缔组织所取代,形成瘢痕组织,称为白体。
图7-16卵巢的结构模式图
4)闭锁卵泡青春期开始时,两侧卵巢约有4万个原始卵泡。进入青春期后,在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作用下,原始卵泡陆续开始发育,但每个月一般仅有一个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女性一生排卵400~500个,其余99%的卵泡在发育不同阶段先后退化,退化后的卵泡称闭锁卵泡。
(二)输卵管
输卵管(uterinetuba)为一对细长弯曲的肌性管道,长10~12cm,连于子宫底两侧,大部分包在子宫阔韧带上缘内。输卵管全长由外侧向内侧可分为四部分(图7-14)。
(1)输卵管漏斗部为输卵管的外侧端,形似漏斗,漏斗中央有输卵管腹腔口,与腹膜腔相通。口的周缘有许多指状突起,称输卵管伞,是手术时识别输卵管的重要标志。
(2)输卵管壶腹部位于漏斗部的内侧,管径粗而弯曲,呈壶腹状,约占输卵管全长的2/3,一般在此部位受精。
(3)输卵管峡部贴近子宫壁,短、细而直,管腔狭窄,输卵管结扎术多在此处进行。
(4)输卵管子宫部位于子宫壁内的部分,以输卵管子宫口通子宫腔。
输卵管结扎
输卵管结扎是常见的女性绝育手术。术中必须迅速准确地寻找输卵管。可沿子宫角向外侧寻找输卵管,确定输卵管的标志是输卵管伞。寻找输卵管时,必须与卵巢固有韧带和子宫圆韧带区分,前者连于卵巢与子宫之间,后者则在子宫阔韧带前层内,并走向前外侧。
(三)子宫
1.子宫的形态和分部成人子宫(uterus)呈前后略扁的倒置梨形,可分为底、体、颈三部分。子宫底(fundusofuterus)为两侧输卵管子宫口以上的部分,下部变细呈圆柱状称子宫颈(neckofuterus),底和颈之间的部分称子宫体(bodyofuterus)。子宫颈又分突入阴道内的子宫颈阴道部和其上方的子宫颈阴道上部两部分。子宫体与子宫颈阴道上部之间的稍细部分,称子宫峡(isthmusofuterus),长约1cm。在非妊娠期此部不明显,在妊娠期子宫峡逐渐扩张伸长至7~11cm,形成子宫下段,产科常在此部进行剖宫取胎(图7-14)。
子宫内腔狭窄,分为上、下两部。上部位于子宫体内,称子宫腔;下部在子宫颈内,称子宫颈管。子宫腔的冠状切面呈三角形,底在上,其两侧角有输卵管子宫口;尖在下,通向子宫颈管。子宫颈管上口通子宫腔;下口称子宫口,通向阴道。
2.子宫的位置子宫位于盆腔中部,在膀胱与直肠之间。成年女性的子宫,呈轻度前倾前屈位。前倾是指子宫向前倾倒,子宫长轴与阴道之间形成向前开放的钝角;前屈是指子宫颈与体之间形成的一个向前开放的夹角(图7-17)。子宫上端位于骨盆上口平面以下,子宫下端不低于坐骨棘。
图7-17子宫前倾、前屈位示意图
3.子宫的固定装置维持子宫正常位置的韧带如下(图7-14、图7-18)。
图7-18女性盆底的韧带
(1)子宫阔韧带子宫前、后面的脏腹膜在子宫外侧缘移行为双层腹膜皱襞,向外延伸到骨盆侧壁,为子宫阔韧带。其内包裹卵巢、输卵管、子宫圆韧带、血管、神经和淋巴管等。子宫阔韧带的作用是防止子宫向两侧移位。
(2)子宫圆韧带是一对长条形的圆索,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构成。起自子宫侧缘输卵管子宫口的前下方,沿子宫阔韧带两层之间,穿经腹股沟管,止于阴阜和大阴唇皮下,其作用是维持子宫前倾位。
(3)子宫主韧带由结缔组织和平滑肌构成,位于子宫阔韧带下部,自子宫颈两侧连至骨盆侧壁,其主要作用是固定子宫颈,防止子宫脱垂。
(4)骶子宫韧带由结缔组织和平滑肌构成,起自子宫颈后面,向后绕过直肠,附着于骶骨前面。此韧带牵引子宫颈向后上,有维持子宫前屈的作用。
除上述韧带外,盆底肌和子宫周围的结缔组织对子宫的固定也起很大作用。
4.子宫壁的组织结构子宫为肌性器官,由外向内分为外膜、肌层和内膜三层(图7-19)。
图7-19子宫壁
(1)外膜子宫的外膜于底部和体部为浆膜,其余部分为纤维膜。
(2)肌层肌层甚厚,由成束的平滑肌纤维组成,各层间肌纤维互相交织。妊娠时肌纤维增生肥大,分娩后平滑肌纤维可逐渐变小,恢复原状。
(3)内膜子宫内膜由上皮和固有层组成。子宫内膜可分为功能层和基底层。功能层位于浅层,自青春期起在卵巢激素的作用下发生周期性剥脱和出血;基底层位于深层,较薄,不参与月经形成,能增生修复功能层。
①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有分泌细胞和纤毛细胞两种细胞,以分泌细胞为主。在子宫颈外口移行为复层扁平上皮,交界处是肿瘤的好发部位。
②固有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有子宫腺、丰富的血管。内膜上皮向固有层内陷形成许多单管腺,称子宫腺。子宫动脉进入子宫壁后,有较多的分支进入内膜,在基底层发出短而直的小动脉。分支到功能层时,小动脉呈螺旋状,称螺旋动脉。此动脉一直走向内膜浅表,形成毛细血管网和较大的窦状毛细血管。螺旋动脉可随月经周期而变化。
5.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及其与卵巢周期性变化的关系如图7-20所示。
从青春期开始,子宫内膜功能层在卵巢分泌激素的影响下,出现周期性变化,每28天左右发生一次内膜剥脱、出血、修复和增生,称为月经周期。每个月经周期一般是从月经第一天起至下次月经来潮前一天止。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一般分为三期,即月经期、增生期和分泌期。
(1)月经期月经周期的第1~4天为月经期。此时卵巢的黄体退化,体内孕激素和雌激素含量骤然下降,螺旋动脉先持续痉挛使子宫内膜功能层缺血缺氧,引起组织坏死;继而由于坏死组织的刺激作用,螺旋动脉突然扩张,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血液与坏死的内膜组织等一起剥落并经阴道排出,即为月经,故此期称月经期。
(2)增生期月经周期的第5~14天为增生期。此期的卵巢有若干卵泡生长,在卵泡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发生增生性变化,子宫内膜逐渐增厚,螺旋动脉伸长并盘曲成螺旋状,子宫腺增长并弯曲。
(3)分泌期月经周期的第15~28天为分泌期。此期卵巢已经排卵,黄体形成。在黄体分泌的孕激素和雌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继续增厚,故又称黄体期。若未受精,黄体退化,孕激素和雌激素水平下降,内膜脱落转入月经期。
图7-20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及其与卵巢周期性变化的关系
(四)阴道
阴道(vagina)为前、后略扁的肌性管道,连接子宫和外生殖器,是女性的交接器官。阴道上端围绕子宫颈阴道部,形成一个环形间隙,称阴道穹。阴道穹分为前部、后部和两个侧部,其中后部最深。阴道后穹与直肠子宫陷凹相邻,仅隔一层腹膜和阴道壁,临床上可经阴道穹后部,向直肠子宫陷凹穿刺抽取其内的积液做诊断。阴道的下端开口于阴道前庭,称阴道口,处女的阴道口周缘有环形或半月形的处女膜。阴道前方邻膀胱底和尿道,后方邻直肠。阴道具有较大的伸展性,分娩时高度扩张,是胎儿娩出的通道。
(五)前庭大腺
前庭大腺(greatervestibulargland)相当于男性的尿道球腺,形如豌豆,位于阴道口的两侧,前庭球后端的后方,导管开口于阴道前庭。
二、女性外生殖器
女性外生殖器又称女阴,包括如下结构(图7-21)。
图7-21女阴
(1)阴阜为耻骨联合前方的皮肤隆起,皮下脂肪丰富,皮肤生有阴毛。
(2)大阴唇位于阴道口和尿道口两侧的两对纵长皮肤皱襞。
(3)小阴唇小阴唇位于大阴唇内侧,较大阴唇薄、小而光滑。
(4)阴道前庭位于两侧小阴唇之间,在此区内,前有尿道外口,后有阴道口。
(5)阴蒂阴蒂为海绵状结构,位于尿道外口的前面,表面覆以阴蒂包皮。
(6)前庭球相当于男性的尿道海绵体,呈蹄铁形,可分为中间部和两个外侧部;外侧部较大,位于大阴唇皮下;中间部细小,位于尿道外口与阴蒂体之间的皮下。
第三节乳房
乳房(breast)为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人的乳房为成对器官,男性的不发育,女性乳房于青春期后开始生长发育,妊娠和哺乳期的乳房有分泌活动。
一、乳房的位置
乳房位于胸前部,在胸大肌及其筋膜的表面,上起自第2~3肋,下至第6~7肋,内侧至胸骨旁线,外侧可达腋中线。未授乳女性的乳头约平第4肋间隙或第5肋。
二、乳房的形态
成年未产妇的乳房呈半球形,紧张而富有弹性,乳房的中央有乳头,其顶端有输乳管的开口。乳头周围颜色较深的环形区域称乳晕,其深面有乳晕腺,可分泌脂性物质润滑乳头(图7-22)。
妊娠后期和哺乳期乳腺增生,乳房明显增大。停止哺乳以后,乳腺萎缩变小。老年女性乳房萎缩更加明显。
三、乳房的结构
乳房由皮肤、乳腺、脂肪组织和纤维组织构成。脂肪组织主要位于皮下,纤维组织包绕乳腺,并有纤维隔伸入乳腺之间,将乳腺分为15~20个乳腺叶。每一乳腺叶有一排泄管,称输乳管。输乳管在近乳头处膨大,称输乳管窦,其末端变细开口于乳头。由于乳腺叶和输乳管围绕乳头呈放射状排列,乳房手术时应尽量做放射状切口,以减少对乳腺叶和输乳管的损伤。乳房皮肤与乳腺深面的胸筋膜之间,连有许多纤维组织小束,称乳房悬韧带(Cooperligament),对乳房起固定作用(图7-23)。
图7-22乳房
图7-23女性乳房的矢状切面
知识链接称“酒窝征”)。如果癌细胞侵蚀乳房内的淋巴管,淋巴回流受阻,癌肿表面皮肤会呈橘皮状外观,癌肿表面还可见皮下静脉曲张。
乳腺癌早期症状
若乳房内触及蚕豆大小的肿块,较硬,可活动,应尽早确诊是否患有乳腺癌。早期乳腺癌的癌细胞可侵蚀乳房悬韧带,使其变短,牵拉皮肤,使乳房皮肤有轻度的凹陷(临床上
第四节会阴
会阴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临床上常将肛门与外生殖器之间的区域称为会阴,这是狭义的会阴,又称产科会阴,妇女分娩时应注意保护此区,以免造成会阴撕裂。广义的会阴是指盆膈以下封闭骨盆下口的全部软组织。其境界呈菱形,与骨盆下口一致,前方为耻骨联合下缘,后方为尾骨尖,两侧界为耻骨下支、坐骨支、坐骨结节和骶结节韧带。两侧坐骨结节前缘的连线将会阴分为前部的尿生殖三角(尿生殖区)和后部的肛门三角(肛区)两个区。前者在男性有尿道通过,女性则有尿道和阴道通过;后者有肛管通过(图7-24)。
图7-24会阴
小结
生殖系统包括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男、女性生殖系统都可分为内生殖器和外生殖器两部分。
男性生殖系统的内生殖器由睾丸、附睾、输精管、射精管和男性尿道、精囊、前列腺和尿道球腺组成;外生殖器包括阴囊和阴茎。其中睾丸的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激素;附睾储存精子并促进精子进一步成熟;输精管、射精管和尿道的主要功能是输送精子;精囊、前列腺和尿道球腺分泌液体参与精液的组成。此外,男性尿道分为前列腺部、膜部和海绵体部三部分,有三个“狭窄”、三个“扩大”和两个“弯曲”,兼有排尿和排精的作用。
女性生殖系统的内生殖器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前庭大腺组成;外生殖器即女阴,包括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道前庭、阴蒂和前庭球。其中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子和分泌女性激素;输卵管、子宫和阴道为输卵管道。此外,子宫为受精卵着床、发育的主要器官;阴道为排出月经和娩出胎儿的管道。受激素的影响,女性的乳房发育体现了第二性征。
会阴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会阴专指产科会阴,是肛门与外生殖器之间的狭窄区域;广义的会阴指封闭骨盆下口的所有软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