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性子宫切除术(RH)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也是妇科肿瘤医生的一项基本手术技能,其关键在于完整切除区域淋巴结和根治性子宫切除。但操作技巧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而影响患者的总体疗效和手术并发症。基于此,康迅网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林仲秋教授的“宫颈癌根治(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手术技巧”报告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林仲秋教授
子宫颈癌手术分型
1895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JohnGClark完成了第1例开腹子宫颈癌广泛切除术,切除了子宫、附件、宫旁组织及上段阴道,从而开创了手术治疗子宫颈癌的先河,后历经百余年,子宫颈癌手术治疗日趋完善。传统上,子宫颈癌手术术式可分为根治(广泛)性、改良根治(次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和较少应用的筋膜外子宫切除术。
应用最广泛的子宫颈癌手术分型是1974年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的M.StevenPiver、FelixRutledge和JulianP.Smith共同提出Piver-Rutledge-Smith分型,即熟知的Piver分型。该分型具体分为5种类型,Ⅰ型:筋膜外子宫切除术;Ⅱ型:改良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次广泛子宫切除术);Ⅲ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广泛子宫切除术);Ⅳ型:扩大根治性子宫切除术;Ⅴ型:部分盆腔脏器去除术。
Piver分型提出的背景是当时子宫颈癌初始手术治疗疗效存在较大的差异,因为缺乏规范的手术操作步骤、手术切除范围,导致术后难以对肿瘤学结局及手术并发症等进行评估。经过30年的应用,Piver分型被发现存在一定不足:(1)原文没有提及解剖学标志或者临床解剖学术语。(2)阴道切除较多(1/3~3/4不等)且阴道弹性较大。(3)没有考虑保留神经手术。(4)没有考虑膀胱宫颈韧带的切除。
由于Piver分型存在局限性,2008年,法国妇科专家Querleu和美国妇科专家Morrow共同发表了子宫颈癌根治性手术的Querleu-Morrow分型方法(简称QM分型),被视为子宫颈癌手术分类新的里程碑。QM分型将子宫颈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按切除范围不同分为A、B、C、D共4个大型,并在B、C、D型中分别设亚型(即B1、B2、C1、C2、D1、D2型),加上A型共7型。2010年捷克的Cibula对QM分型做了基于解剖学标志的三维解析,使妇科肿瘤医师更容易理解QM分型,极大地提高了QM分型的可操作性。2015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建议采用QM分型。2017年Querleu又对QM分型方法进行了重新定义和标准制定,目前已经被NCCN指南等多个国际指南所采纳。
经腹子宫切除术优势
作为宫颈癌治疗的经典手术之一,近年来经腹子宫切除术受到其他手术路径的挑战。在我国,妇科微创手术已经得到普及,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手术量增长迅速,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使用率也有所增加,而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比率略呈下降趋势。子宫切除术发展至当下,开腹手术与其他手术路径孰优孰劣的学术争鸣已趋平缓。但是,手术路径选择的终极目的在于哪个途径对患者更有效,经腹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具有很多其他术式无可比拟的优势。
经腹根治性子宫切除术优势:
适应证较广,巨块型也不畏惧;
泌尿道并发症较少;
有触觉、真实视觉;
不需要特殊器械;
复发少,生存率高;
并发症和中远期生活质量和腹腔镜没区别;
止血方便及时,热损伤较少;
切除范围易控制、不需过度游离;
治疗费用较低;
学习曲线较短。
总体上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微创手术虽然具有某些优势,但作为宫颈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标准途径仍具有突出优势。
主要手术步骤和顺序:打开直肠侧间隙→分离直肠阴道间隙→切断宫骶韧带→分离膀胱阴道间隙→打开输尿管隧道→切断主韧带→切除阴道旁组织切断缝合阴道。
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技巧
林仲秋教授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技巧浓缩为“八八口诀”。广大同道可结合下面的视频学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