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历史经验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学历史教学的教育目的对这种借鉴进行了细化,新课程大纲提出了明确的教育目的:进行爱国主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际主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优秀品德和革命传统,优秀道德情操,坚持真理献身科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社会发展等教育。因此,充分利用历史,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思想教育,从而使学生从历史中学习到各种优秀品质,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正确的社会发展观,是我们历史教育的终极意义。
二、必须要使学生体会到历史课堂的有趣性
同时再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分析寻找电影中所存在的与历史教材和知识体系相矛盾的细节,更进一步的加深了历史知识,在趣味中巩固所学。同时小说是学生中普及率非常高的一类书籍。
2.采用各种方法来帮助学生准确记忆历史史实。面对应试的压力,历史课所以让学生感到困难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历史史实的记忆问题。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际,太多的历史史实需要记忆。有意识的采用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记忆就成为活跃课堂的必要措施。让历史课堂不再是枯燥的说教,不再是历史教材的朗读和简单重复,不再是一部死记硬背的单调工作,使我们作为史学工作者的责任。要让历史课堂变得有趣起来,改变世人对历史极其庸俗的偏见,使广大中学生知史、懂史、乐史、学史,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如鸦片输入是什么情形,我是这样讲的,“1840年以前的中国,从沿海直至内地的大小城镇,贩卖和吸食鸦片的烟馆,象毒菌似的孽长起来,掀起每个烟馆的门帘,朝里一望,只是烟雾弥漫,一些面如死灰,而泛起青色的吸毒者,横卧榻上,手握烟枪,对着一盏鬼火一样的烟灯,双肩耸起,吱吱地狂吸着,由于吸毒者一般都是晚间过瘾,长夜不眠,白日错睡,因而群众称他们是“大烟鬼”。东南沿海的一些小圩集,十几家、二十几家店铺里,烟馆常占半数以上。在清朝的军营里,人们也可以看到,一些士兵随身带着两杆枪——一杆钢枪枪尖生锈,一杆烟枪却油的发亮。中国的白花花的银子,滴水似的流到了伶仃洋外的英国船上”。一个比喻,多么贴切,一个镜头,多么突出,一个绰号,多么生动,两个数的比较,两杆枪的对照,又是何等具有深刻,廖廖数语,再现了烟毒泛滥的场景。
三、必须要使学生感受到到历史课堂的人文性。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脱离社会现实、脱离社会需要、脱离学生实际的不足,其主要表现就是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人生的指导,注重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制约了历史学科价值功能的充分实现.
新课程改革后的教材如果以历史地图为主,采用古今对照的形式,集中反映教科书要求掌握的历史地理知识、历史人物,地域风情、历史文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地图、图片、照片,就能更加形象地表现历史也就更能体现了现代教育“创新性、人文性”等新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全机强度;静力/疲劳;试验室设计;工艺设计
飞机结构强度试验是保证飞机结构完整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新机研制过程中,为了验证设计分析方法、检验制造工艺、保证试飞和使用安全,我国现行的军机强度规范及民用航空规章均对飞机结构(含结构部件)的强度试验作了明确的要求。在飞机研制过程中,普遍采用“积木式”验证策略[1]。即从材料和元件的性能测试开始,逐级对典型细节、组件、部件结构和全尺寸结构的设计和分析进行充分的试验验证。全机静力/疲劳试验位机“积木式”验证的顶端,其布局及设计参数直接影响着整个试验室的试验能力。
1全机静力/疲劳试验设备配置
飞机结构强度试验流程主要包括试验策划、试验设计、试验安装、调试与试验、试验总结等。对于全机级静力/疲劳试验来说,具体到试验实施过程,可总结为载荷施加、试验件支持与约束、试控制、试验测量、试验监控等。
全机级静力/疲劳试验所使用的主要设备有协调加载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油泵及油路管网系统、气泵及气路管网系统、加载执行机构、测量传感器、综合承载框架、试验指挥系统及试验现场监视系统等[2]。
2试验室设计
全机静力/疲劳试验室不仅需要满足试验的硬性需求(如地面资源的有效性和空间的需求),更应该充分考虑试验所必须的柔性需求(如试验室的可扩展性、兼容性等)。试验室实际上提供的是一种试验的平台,因此如何合理的对试验室进行布局并确定合适的试验室设计参数将成为整个试验室成功的关键。
2.1试验室工艺布局
试验设备决定了试验室的工艺布局,因此,根据全机静力/疲劳试验的设备配置,可将全机静力/疲劳试验室主要分为试验大厅、动力站、测控间三大部分。其中,加载执行机构、测量传感器、综合承载框架与被试飞机相连,是试验的主体,位于试验大厅;油泵及气泵布置于动力站,油路管网及气路管网沿着大厅内的地沟输送至加载系统;测控机房及测控间布置试验所需的协调加载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等测控设备,通过地沟传送试验测控数据;同时,试验指挥系统及试验现场监视系统也布置于试验大厅内,信号终端引入测控间。
此外,与试验相配套的液压维护房间及试验后为被试机型进行强度评估的无损检测房间也通常位于试验室的附楼内。
2.2试验大厅尺寸设计分析
由于加载执行机构、测量传感器直接固定在综合支持夹具上,液压管路、气压管路通过专用支架或管道引入、引出,夹具尺寸一般为对应被试机型外廓外延4~5m;夹具与地轨连接一般采用跨轨固定形式,以分散单轨承载,因此地轨外沿需在夹具的宽度和长度方向预留2~3m;同时考虑到试验大厅地沟的布置及安全距离,试验大厅轴线距离需在地轨铺设距离上外扩5.5~6.5m之间,以满足承力地板基础、厂房柱子基础以及地沟的安置。若试验室要考虑多架飞机并行试验的需求,则飞机之间还需留有5m左右间隙以满足试验所需大型工装运输以及模拟突风条件下机翼横向加载所需试验空间。
全机静力/疲劳试验一般将飞机整体支持于距地面3~4m处,在机腹下方留出试验加载空间;考虑飞机机翼末端的最大变形量、加载杠杆高度和加载执行机构的长度,由此得出试验大厅的高度。
2.3承力地轨及承力墙设计
承力地轨的原理是利用自身的强度和刚度平衡抵消飞机试验件外加载荷。虽然,承力地轨任意一点均可能成为试验载荷的加载点,其设计加载能力体现了试验室试验能力及飞机飞行载荷等参数。承力地板的承载能力通常由试验加载载荷及试验加载点所确定,地轨开槽尺寸由试验用螺栓尺寸决定,示意图如图1所示。
承力墙主要用于进行机翼、前机身或后机身等大部件的静强度试验,其原理是利用承力墙的强度和刚性平衡试验时的外加载荷。为实现试验载荷与承力墙所受弯矩之间的平衡,需将承力墙与承力地板或地面进行刚性连接,将承力墙根部的弯矩转化为承力墙前后对地板产生的拉力和压力,并将其与试验件载荷施加时对地板产生的反作用力进行载荷平衡和弯矩平衡。
承力墙由多根承力柱组成,主要载荷指标单位为弯矩,其最大承载弯矩和弯矩承载点均由试验载荷及试验件尺寸进行确定,而承力墙的高度一般受到试验件大小及不同方向的变形量影响,示意图如图2所示。
2.4地沟设计
地沟是全机静力/疲劳试验室的血管及经络,负责将试验室液压系统、空压系统以及测控系统组成的复杂管路及线路有序的连接在一起,将液压油及压缩空气输送到厂房的各个指定位置,并将测控电缆从测控间连接到试验大厅的末端设备。
地沟尺寸主要由试验室内液压系统、空压系统以及测控系统的管路数决定,同时需考虑人员操作及检修的位置,侧壁预留预埋件;此外,地沟底部需设置缓坡及集油坑,以满足废油或漏油的处理。地沟剖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
3总结
本文通过介绍全机静力/疲劳试验的设备配置,总结了该类试验室的工艺布局、设计的过程及要点,包括试验基础能力设计分析(面积、高度及承力设施)、试验室地沟设计分析(液压系统、空压系统、测控系统)等。
参考文献
笔者有幸跟随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王翘楚教授临床学习,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受益匪浅。兹将其2011年8月~10月就诊2次以上的173例失眠症临床观察整理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2诊断辨证标准
1.2.1诊断依据参照《实用内科学》、《精神病学》和《内科疾病诊断标准》有关失眠症的诊断标准:①睡眠障碍:包括难以入睡,久不能眠,或间断多醒,整夜多梦,似睡非睡或早醒,醒后不能再入睡,或通宵难眠。②上述睡眠障碍至少每周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③白天出现精神疲惫不振,或头晕脑胀,心慌心烦等症状,影响工作学习或社会活动能力。
1.2.2症状分型
1.2.2.1起始型经常性睡眠不足,卧床难眠,需1h以上方能入睡。
1.2.2.2间断型睡中间断两次以上,且多梦烦扰,睡不安宁。
1.2.2.3终点型早醒于希醒来之前,提早1h以上,醒后不能再入睡。
1.2.2.4彻夜型通宵不能入睡。
1.2.3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南》,结合本院临床实践中筛选形成并通过上海市卫生局成果鉴定的失眠最常见的6个主要证型:肝阳上亢,肝郁化火,肝郁瘀阻,肝郁犯胃,肝郁犯肺,肝亢肾虚。
2治疗方法
根据王翘楚教授从肝论治理论,以平肝潜阳、活血安神为治疗原则,采用中药柴胡龙牡汤治疗,基本方:柴胡、煅龙骨、天麻、钩藤、葛根、川芎、郁金、菖蒲、赤白芍、丹参、合欢皮、远志等,并随症加减。每日1剂煎服,服药期间,对服西医安眠药有依赖者,采取递减方法,逐步停服。
2.1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活血安神,采用基本方柴胡龙牡汤加桑叶(桑白皮)、白蒺藜、怀牛膝、石决明、随症加减:头痛加白芷;颈强加蔓荆子。
2.2肝郁犯胃疏肝和胃、活血清热安神,采用基本方柴胡龙牡汤加乌贼骨、锻瓦楞子、蒲公英、八月扎。随症加减:嗳气频作加旋覆花、代赭石、苏梗;恶心欲呕加制半夏、姜竹茹;腹痛腹泻加川连、木香、肉豆蔻;瘀热较重者,则改用红藤、紫花地丁;虚寒者用附片、干姜等;脘痛加延胡索;纳呆酌加生麦芽、焦山楂、神曲等。
2.3肝郁瘀阻疏肝解郁、活血安神,采用基本方柴胡龙牡汤加丹参、桃仁、红花等。
2.4肮亢肾虚平肝益肾、活血安神,采用基本方柴胡龙牡汤加仙灵脾、地骨皮、制首乌、山萸肉、补骨脂;尿频尿急或失控加金樱子、菟丝子、黄芪等;月经量少加当归、熟地等。
2.5肝郁犯肺疏肝清热,化痰止咳润肺,活血安神,采用基本方加旱菜、鱼腥草、苏子、葶苈子、莱菔子等。
2.6肝亢犯心平肝潜阳、养心活血安神,采用基本方柴胡龙牡汤加淮小麦、甘草、苦参、蝉衣、僵蚕;心胸痹阻加瓜蒌皮、薤白、麦冬、五味子等。
疗程:连续服药2周以上为1疗程。
4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2治疗结果本组173例,临床痊愈3例,显效100例,有效67例,无效3例。
5讨论
在世界范围内,大约有1/3的人都遭受过各种睡眠的困扰,其中有约1/3患者为重度睡眠障碍。我国的失眠流行病学研究显示,43.4%的成年人曾不同程度地受失眠困扰,其中以女性多见(是男性的2倍)。本研究观察病例中男性39例,占22.5%,女性144例,占77.5%。年龄以青壮年为主,本研究中30~39岁43例,占24.9%;40~49岁37例,占21.4%;50~59岁36例,占20.8%。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许多失眠的患者是由精神心理因素诱发,如惊吓、情志不悦,精神过劳等,与古代文献记载亦有诸多不同。从以上173例失眠者发病因素统计数据分析来看,其中因精神心理因素诱发失眠的占居46.2%以上,这很值得临床医生重视。
失眠合并其他系统疾病者也相当多见,本研究中为110例,占63.58%,说明单纯失眠症是少数。
在正值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之际,为了为加强思想教育,坚定青年理想信念,要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并通过演讲、问答等形式,使同学们相互交流自己关于和无私精神以及当代青年现状的认识,加深对和自身的理解,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同时也为同学提供展现自己青春风采锻炼个人表达交流的能力。政治学系07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同学于4月27日下午2:00齐聚博学南楼a202,举办纪念主题演讲活动,共话“五四”精神。
在接下来的相互交流阶段,同学们展开讨论,即可发表和补充个人观点,也可就不同意见展开相互辩驳。此过程中,同学们都慷慨激昂,激情澎拜。
最后,由主持人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宣布活动结束。
本次演讲互动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通过本次活动,我班同学在重温基础上加深了对五四精神的理解,对于加强大家的爱国、自由、民主、科学精神具有巨大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同学们认清身为当代大学生所具有的历史使命和责任,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促进祖国发展。
本学期,我们历史组围绕教研组计划和历史学科“一科一案”落实教研活动,现将本学期的教研活动做一个简单总结。
一、围绕主题,落实常规,突出特色,加强教研组建设
(一)落实教学常规,优化教研效益
1、强化理论学习,注重师德建设:开学时先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尤其是新高考改革理念和学科素养方面的学习。加强师德教育理论、教育法及国家有关教育政策的学习,在教育教学总严格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履行教师职责,为人师表。
2、注重经验积累,开展专题讲座:围绕课堂教学开展专题讲座,本学期围绕今年高考高三两位教师进行专题讲座。
3、分类别听评课,推进听课效益:以徒弟和师傅为抓手,以备课组长和老师为主体,以教研组长和老师教师为辅助开展了各类听评课活动,有助于教师相互取长补短。
4、注重学情,各有侧重:高一注重培养学生历史学习习惯,夯实基础,突破学考;高二一轮复习,构建体系培养历史思维品质;高三抓好复习关键,打造高效课堂,整理好高考真题,高效训练,学法指导。
5、参与远程教研,弥补资源短缺。参与自治区高中历史“基于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中小学课堂教学方式变革的探索与实践”活动,共听了三节优质课和两场专题讲座,让我们看到了教育先进学校老师课堂教学设计的睿智和新颖,也感受到了老师自身素质对高效课堂的重要性。
(二)突出主题教研,彰显学科特色
1、凝练课堂模式,有效推广示范。在上学期分年级探索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本学期我们进行了总结提升,通过组内示范课、汇报课进行推广示范。高一:情境导入——情景教学——升华主题——课堂小结——课堂练习。高二:情境导入——基础回顾——主干梳理——高考热身——课堂小结。高三:情境导入——(单元体系构建)——主干梳理——重难点突破(横向、纵向关联)——强化高考真题——小结归纳。
3、以活动为载体,突出学科功能。开展“建党一百周年献礼”活动:2021年5月12日我们组在风雨操场开展“铭记党史筑梦”历史红色经典演绎大赛。本次活动以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为主线,以经典演绎为形式,分为屈辱篇、探索篇、屹立篇、富国篇、强国篇五个篇章来演绎历史、弘扬红色文化,丰富学生党史学习形式,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树立红色文化意识,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发挥历史学科对学生人格和心灵塑造的作用。
4、借力2.0培训,加快技术融合课堂:督促信息化技能培训和运用,针对重难点或者党史教育进行制作微课,公开课、钉钉课、录播课教师都会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作为支撑,鼓励青年教师使用其他类型的技术教学。比如我组青年教师王妮媛在本次经典演绎就充分使用了格式工厂、迅雷下载等手段帮助我们完成视频剪辑、字幕呈现,消音、去水印等多种需求,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5、收集整理四史,录制党史微课。充分发挥历史学科自身优势,收集党史丰富史料,并针对党史教育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微课。
二、注重专业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自主成长。
3、开展“红色活动”,强化育人功能:加强老师红色教育意识,在组内集体学习“学习强国”中的“党史故事”、“红色映象、“文献纪录片”等资源,促进教师红色素材的积累和中国近现代史教学能力的提升。
4、注重以校为本,提升科研能力:以校本课程和研究性学习课题为突破口,加强校本教研力度;依托自治区教学论文大赛,促进教师教学经验积累,强化科研意识、创新意识,努力实现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
5、申报了地区级课题,撰写了申报材料。
三、优化课堂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1、发挥集体力量,优化备课方案:加强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落实集体备课,通过教师间的合作探究,解决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高整体的备课质量和教学质量。
2、以模式为突破,开展课例研讨:围绕“教学模式”组织教师结合《我的模式我的课》进行交流讨论并结合总结出来的课堂模式进行高一教学课例的讨论,不断探索国语授课形势下历史学考课堂新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3、注重学习过程,落实笔记作业:三个年级的学生都要求做好笔记,养成听课就要动笔做记录、做批注的好习惯。教师按要求跟进学生作业批改和讲解。
4、遵循学科特点,注重学法指导:各位老师给自己所带班级学生分别进行了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
四、发挥援疆教师资源优势,引领本地教师转变教学理念。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0月~2008年10月发生药液静脉外渗患儿53例,根据临床症状把组织损伤分为轻、中、重度。①轻度:注射部位疼痛,局部肿胀面积≤2cm;②中度:注射部位疼痛难忍,局部肿胀面积2~4cm;③重度:局部肿胀面积在4cm以上,皮肤由苍白转为暗红。其中轻度23例,中度17例,重度13例;男24例,女29例;1岁以内11例,1~3岁20例,3~6岁22例。
方法:将50%硫酸镁溶液10ml加热至50℃,浸湿4块10cm×10cm纱布,根据肿胀面积折叠调整纱布大小,均匀外敷在肿胀皮肤表面,5分钟后,纱布温度下降,可再次加热外敷,直到纱布完全冷却,每2小时重复上述方法1次。
结果
临床观察发现,23例轻度患儿2小时内肿胀消退,17例中度患儿4~5小时内肿胀消退,11例重度患儿6小时内肿胀消退,2例患儿8~10小时内消退。
讨论
本方法主要是利用50%硫酸镁溶液的高渗作用消炎去肿,加用湿热纱布包裹,可使局部皮肤保持一定温度,促进毛细血管扩张和血液的回流,使局部肿胀消退,达到缓解肿痛之目的。
注意事项:⑴应注意,热敷措施必须在药液外渗后12小时内进行,如果药液外渗后>12小时,注射部位皮肤暗红,已产生局部出血,若此时热敷,使局部组织温度增高,代谢加快,耗氧增加,会加速组织坏死,故不能热敷。⑵积极预防静脉输液外渗:①提高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力求一针见血,穿刺时避开关节,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好针头,采用保护性约束,已发生外渗者不在此处远端再做穿刺,同一静脉尽量避免多次反复穿刺。②选择合适静脉,正确地选择静脉,有计划地使用静脉,一般由远端到近端。
患儿及家长心理护理:一旦发现病人药液外渗,应及时给予家长安慰解释工作,避免产生恐惧,焦虑的情绪影响患儿。尤其是女患儿,他们一般比较脆弱,对疼痛较敏感,情绪容易变化,要对他们解释清楚目的、方法,使他们积极配合治疗。当病人有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临床治疗时,对疾病的康复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方法采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治疗小儿输液外渗53例效果明显,并且简单方便,成本低廉,无不良反应,解决临床药液外渗对输液工作带来不便的困扰。但是,在临床工作中,面对患者对医疗服务、治疗水平越来越高的要求,从专业理论、操作技巧、新知识等方面有重点地对护士开展继续教育,有十分重要意义。静脉治疗是一种有创性介入治疗,操作中任何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一定要积极预防和处理静脉输液外渗,防止发生护患纠纷。
1卢人玉,彭玉.静脉输液护理存在的问题及举证责任倒置的思考[J].现代护理,2002,8(11):865-866.
[关键词]腹腔镜;胆道镜;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护理
胆总管结石在胆道结石中占有很大比例,对患有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行开放性胆道切开取石术创伤大,加上合并胆囊结石的病症,则治疗难度加大,尤其是传统手术的复发率高,且预后不佳,在治疗后常常会出现并发症。所以目前临床上对于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常常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进行联合治疗[1]。腹腔镜手术具有伤口小、恢复快、出院早等优点,容易被患者接受。本院对2010年12月~2012年6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患者特点实施了阶段性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2月~2012年6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40例,所有患者中年龄最大78岁,最小61岁,平均66.2岁。其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所有患者均有反复右上腹痛病史,经超声检查证实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其中合并心脑血管疾病11例,糖尿病3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6例,其他疾病5例;其中有一种合并症者12例,两种及以上合并症者6例。本组所有患者均在确诊的情况下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方法。
1.2护理方法
1.2.2术后护理腹腔镜手术以后,要让患者进行CO2气腹,此时患者腹内压力可能会有所升高,导致膈肌上升,以至于胸内压的不断升高,肺部的顺应性不断地降低,致使肺部的呼吸功能也会降低。腹腔镜手术多采用气管插管行全身麻醉,所以手术以后,呼吸道易于感染,且容易出现肺部的并发症,对于此类患者,在手术后要进行常规的吸氧,大约24h后。麻醉效果结束前,应使患者采用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反流到气管中,导致患者窒息。手术后应每天对引流物进行观察,如发现引流量过多时及时报告管床医生,进行及时的对症处理,因为引流量过多会导致一些并发症如肠胃的麻痹、心律失常等问题的发生。因此要对引流管进行检查,确认有无不通畅或松脱等现象发生。护理人员每天都要对患者的各项生命指征进行检查,特别是腹腔镜手术后患者腹部的恢复情况,如腹部的疼痛、胀气等,一旦发生,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而且要定时对引流袋进行更换,以防止因引流物质过多而逆流入胆管内引起感染。引流管的位置要设置好,应低于引流口位置。
2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1]阳康丽.老年住院病人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1Z):96-97.
[2]黎介寿.腹腔镜手术对生理功能的影响[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2,2(1):1-3.
[3]KhooDE,WalshCJ,CoxMR,etal.Laparoscopiccommonbileductexploration:evolutionofanewtechnique[J].BrJSurg,1996,83(1):34-38.
[4]IshikawaY,Asuwan,IshilT,etal.Collagenalterationinvascularremodelingbahemodynamicfactors[J].VirchowsArch,2004,37(2):138-148.
[5]刘文斌,田云鸿,张成荣,等.高龄高危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12例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6,3(30):44-45.
[6]胡三元.腹腔镜外科学[M].2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11-146.
[7]张秉武,赵向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56例手术体会[J].临床误诊误治,2010,23(9):844-845.
[8]舒柏荣,赵红炜,陆显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8例报告[J].现代医院,2007,7(Z1):13-14.
[9]陈业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嵌顿性胆囊炎58例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8):36-37.
一、历史教育的功能
两宋历史教育实现了这两种功能:
1、社会功能
宋仁宗时,欧阳修撰著《新五代史》、《新唐书》,着重于总结历史盛衰,分析经验教训。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的司马光强调帝王要认真学习历史,以史为鉴,从历史中吸取经验。《资治通鉴》以极其丰富的历史事实证明了史学对于政治的重要性,说明了政治统治的存在、巩固与发展都离不开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资治通鉴》一书很好地凸显了史学的经世致用功能,因此得到了统治者的高度赞扬。
2、育人功能
两宋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是通过侧重儿童教育实现的,使儿童从小就在历史的熏陶下,养成人格,形成良好的道德和行为规范。而对儿童的历史教育从数量众多、形式多样和体裁完备的蒙学历史读物中得到体现,如《小学》、《童蒙须知》、《三字经》、《叙古千字文》、《十七史蒙求》等等。
其中,《三字经》以高度简洁的文字浓缩中国历史沿革,和谐的韵律展示历史变迁以及适合且易于儿童记忆等优点成为古代蒙学中最受欢迎、影响最大的儿童启蒙读物。另外,它所宣扬的重教重学、尊师爱友、孝敬父母、刻苦勤学等精神,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极为有利,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是目前我们应该继承和大力发扬的。深入挖掘以《三字经》为代表的两宋启蒙历史读物对于我们理解这一时期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增添裨益。
综上所述,两宋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与育人功能都是辅政治统治之功,扬道德伦理之势[2]。所以,当时的最高统治者都牢牢把住历史教育这一关,使之既能达到维护其统治的理想目标,又能实现对民众传统道德教育的追求。
二、历史教育的影响
1、维护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
封建社会里,培养封建道德意识、纲常伦理的等级道德是那个时代教育的中心内容,更是历史教育的主要任务。宋朝以来,理学发展,教育史上出现了包括朱熹在内的理学家们也大都成为重视修史、治史的史学家,因此从这方面编纂的教材不少,这类教材是专门为培养封建道德观念和封建社会里修身处世的态度而编写的教材。总之,历史学家的治史和编纂历史蒙学读物的行为宣扬了封建伦理思想,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维护了整个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
2、促进了历史教育的通俗化和大众化。
两宋时期,由于学校和知识分子的提倡,历史教育走向了社会深层,蒙学历史读物的大量出现和讲史活动的盛行,使一般民众都能接收到历史教育,从而促进了历史教育的通俗化与大众化,有力推动了当时历史教育的发展。
根据上述,两宋时期,蒙学历史读物在历史教育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不仅是少年儿童了解历史的启蒙读物,而且也是流传甚广的极具社会性的历史通俗读物,由于蒙学历史读物具有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短小精悍、生动活泼等优点,也为识字不多、文化程度较低的一般民众所接收,成为"市井百姓借以粗知历史文化知识的读物",[3]对于历史知识的传播和促进历史教育的大众化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另外,被称为"俗讲"[4]的讲史活动在北宋盛行从一定意义上说明了史学对大众文化的影响。南宋时期的讲史更盛于北宋,当史学通过讲史人和社会大众结合起来的时候,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活力,从而产生了更加广泛的社会影响和社会作用。
3、弘扬和培育了民族精神。
"教育是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而历史教育则是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切入点,这是因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长期浸润、积淀的实在结果"。[5]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它深深植根于悠悠五千年的历史沃土上,根深蒂固、博大精深。只有深刻理解和把握民族的悠远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树立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才能真正谈得上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两宋的治史行为,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伦常道德,也有一些内容灌输给学生的一种消极思想,这些正是统治阶级的麻醉剂。但是,这种主观目的所带来的客观结果是向人们传授了中国传统历史知识,也促进了历史教育的通俗化与大众化,在此基础上就弘扬和培育了民族精神,使人们从中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化传统,努力从中汲取营养,使历史教育真正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素质教育,使人们具备了一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1]何立新.从两宋蒙学教材看中国古代历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2]赵亚夫.中国历史教育学.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3]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北京:北京出版社
【关键词】考试;考试学理论;改革发展
一、考试在中国的发展
“考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若以原始社会末期甄选帝君为中国人事考试的发端,其历史便可追溯到遥远的五帝时代,距今已是四千余年。历史上国家社会在甄选人才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总结及传承,但一直以来,时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考试”这个古老的话题,由于理论没能形成体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阶段中,竟没有形成一门完善的学科。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廖平胜先生首先提出考试学概念,并在前人基础上,总结经验,探索创新,开创了中国考试学这门适应现代社会人事考试制度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学科。“任何一门学科的产生与发展,都有赖于人类生产和生活客观需求这一巨大原动力的推动”,正是由于现代中国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国家社会对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人才的大量需求,中国陈旧的考试制度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国家社会甄选人才的需要。这种客观的社会需求促进了考试学理论的发展与创新,“考试学”这门学科就应运而生了。读研究生以来,有幸拜读廖平胜先生的《考试学》,这本书以科学的考试学理论指导着整个国家社会的考试改革与发展,为社会发展中各个领域的人才甄选活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中国古代社会的考试理论与制度,适应于当时的社会发展与需求,为当时国家社会的人才甄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曾经辉煌的考选制度为后世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以至于现代化人事考试改革还沉腐于过往而难有革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的科学管理,国家职能的正常发挥,日益依赖于素质精良的优秀管理人才去实现,这就需要科学合理的考试制度去甄选优秀人才,从而更好地促进国家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所以,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试制度,实施科学的人事改革,就需要科学的考试学理论为基础。归根结底,没有科学的考试学理论指导,就不能有成功的考试实践;缺乏理论根基的考试机构,也就不能有顽强的生命力。
二、考试学理论对考试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性
三、结语
“在我国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竭力倡导以人才发展为本源的科学发展观的现阶段,如何从科学发展的高度,以考试是一门科学的视野,去反观中国考试的历史经验教训,透视现行考试的利弊得失,创新我国的考试制度,使之更好的服务于人才强国大业,已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所以,科学的考试学理论的创立,不仅揭示了考试学的客观规律性,指导着考试的改革与发展。更为中国现代化发展中对人才的甄选活动提供科学的手段,对国家社会各个领域对人才的征用提供科学的尺度,为中国的人才强国大业做出积极贡献。同时又能使不同的人才发挥出不同的作用,在社会工作中做到“人尽其用”,从而防止人力资源的浪费。但这门年轻的学科仍然需要更多人的努力研究,随着国家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作为服务于国家社会人才甄选的考试学理论,也当顺应国家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创新理论。
[1]廖平胜.中国人事考试制度的职能、困境与选择[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88(6).
[2]廖平胜.考试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1.
2007年投资宏观调控的最重要任务之一依然是合理控制投资规模,实现投资的适度增长,同样的问题再一次摆在我们面前。
对此,人们往往从优化的角度考虑,希望能直接从理论推导上或从实践经验的总结中找到一个最优区间,然后以此作为调控的目标。然而,不论是从理论研究还是从历史经验总结的角度看,尽管经济学家们付出了不少努力,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但由于这个问题极其复杂,至今还是没有得到什么可真正付诸政策指导实践的成果。
按这样的方法去间接定义投资总量的“合理”与“适度”与否,人们可能还不大习惯。因为作为一种衡量标准,它毕竟与传统的数量型指标不同,不像我们所熟悉的通货膨胀水平约束目标或医学上的体温标准及血压标准那样直接和简明。特别是在这样的调控框架下,由于投资总量的形成是由一系列长短期因素共同决定的,其“合理”或“适度”的增长态势也必然会随着形势的变化起伏不定,有较大的弹性,而且很有可能在某个时期出现“令人不安”的“高速”增长甚至“超高速”增长,那该怎么办?其实仔细想一想,如果我们真能免于通货膨胀的干扰,能享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碧水蓝天,各项宝贵的自然资源能获得合理地利用,劳动者安全保护等约束条件均能得以实现,在这种条件下形成的投资总量,即使其规模比我们想象的合理值要大,增长速度比我们想象的适度值要快,又有什么不可以接受呢?在这样的一系列约束条件下,投资规模“失控”又能“失”到哪里去呢?
应特别强调的是,这些约束条件或政策目标的确定,应决定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而不是投资总量调控的要求,即独立于投资总量变动态势。不管投资总量的变化态势如何,这些约束条件或政策目标都不应轻易改变。虽然在近年来的投资宏观调控中,我们一直强调要严把信贷和土地两道闸门,但我们认为从本质上说那主要是针对通货膨胀和确保粮食安全的,而突出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则更是体现可持续发展原则的长期战略方针。如果把这些约束条件的设立与投资总量态势变化相联系,随投资总量态势变化而变化,投资增长快的时候就紧一点,投资增长慢的时候就搞一点通货膨胀,土地控制、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以至于劳动安全保护标准也放松一点,显然有违科学发展观的原则。更进一步分析,如果把这些约束条件的设立与投资总量态势变化相联系,随投资总量态势变化而变化,则人们还是会问,到底什么是“合理”和“适度”,到底应当在什么样的投资总量态势下采取调整措施呢?这样,我们又不得不面临寻找最优值和不知何为最优值、但又要使投资总量达到“合理”、“适度”水平的挑战,实际上再一次回到了本文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