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宦官群体中,不乏贪恶之徒。他们有的钟情于擅权揽政、祸乱朝纲,有的热衷于结党营私、制造冤案,有的致力于聚敛钱财、丰裕自我。唐代是中国古代宦官最为活跃的朝代之一。清代史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评价唐代宦官道:“立君、弑君、废君,有同儿戏,实古来未有之变也。”可见与其他朝代的同行不同,唐代宦官格外喜活跃,格外有胆量,也格外能折腾。唐代宦官,尤其是染指军政权力之宦官,几乎皆具有冷面残酷的特征。他们当中,有一个人,堪称宦官中的“杀人魔王”,此人便是杨思勖。
杨思勖堪为唐代权宦的祖宗,唐代宦官与军事权力发生牵连,便始自杨氏。杨思勖本姓苏,因拜唐廷一杨姓宦官为义父,故改姓杨。被阉割后,杨思勖在义父的关照下,服务于内侍省。内侍省为唐代的宦官机构,其成员皆由阉割之后的宦官充任。
唐中宗第二次登基后,以第三子李重俊为皇太子(节愍太子),继续重用武氏族人武三思等。据《旧唐书·节愍太子传》记载:“时武三思得幸中宫,深忌重俊。”节愍太子忍无可忍,终于率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矫制发兵,杀武三思。节愍太子还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了嫡母韦皇后。节愍太子发兵时,时为宫闱令的杨思勖正侍奉唐中宗于城楼上,杨思勖请命出城参与平叛,“请拒其先锋”。中宗应允。思勖英勇善战,亲自斩杀了李多祚的女婿野呼利。节愍太子、李多祚等反叛被平定以后,杨思勖因功被中宗拜为银青光禄大夫,行内常侍。
唐睿宗让位给李隆基后,李隆基变为了唐玄宗。在唐玄宗时代,杨思勖一直充当皇帝的左膀右臂,替他奔走效劳,分忧解难。在杨思勖一次次地平叛斗争中,他逐渐成长为唐玄宗朝的一名酷吏,其冷酷无情之程度,空前绝后,堪比武周时代之周兴、来俊臣。
开元初年,安南首领梅玄成叛乱朝廷,自称“黑帝”。玄宗令杨思勖率兵征讨。杨思勖到达南方岭表之后,招募兵马十余万人,出其不意地进击“黑帝”梅玄成。梅玄成“遽闻兵至,惶惑计无所擒”,轻易便被杨思勖擒获。思勖命斩杀梅玄成,并决定斩草除根,以绝后患,竟把梅氏所有党羽统统杀害,“积尸为京观而还”。把叛军尸体堆积成山,杨思勖的冷面由此可见。
开元十二年,五溪首领覃行璋叛乱朝廷,唐玄宗复命平叛高手杨思勖率兵讨伐。杨思勖不负圣望,生擒覃行璋。杨思勖又命令唐军斩杀覃行璋的部众三万余人,制造了空前的“大屠杀”。叛乱朝廷者,除首恶外,其他人在骨子里未必皆有叛心,纵使决意对抗朝廷,在其遭俘后也未尝没有悔过之心,因此杨思勖对叛者格杀勿论,显然过于严酷。但唐玄宗却认可杨思勖的作为,不但未曾劝阻,还给予其封赏——加封辅国大将军。此后,唐玄宗又封杨思勖为骠骑大将军,爵虢国公。
平覃行璋两年以后,杨思勖又有了大开杀戒的机缘。邕州贼帅梁大海拥数州之众反叛,思勖再次受命征讨。他不仅生擒梁大海等主要叛军首领,而且又斩杀其余党两万余级,复积尸为京观而还。
开元十六年,泷州首领陈行范、何游鲁、冯璘等聚徒作乱,攻陷四十余座城池。陈行范自立为皇帝,何游鲁自称定国大将军,冯璘自封南越王,三人联手割据岭表,形成唐帝国内部实力非凡的割据政权。唐玄宗获悉此消息后,大为震怒,再次派他的得力干将杨思勖前去征伐。大概杨思勖是有天神相助,每次平叛,他总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此次亦不例外。唐军擒获何游鲁、冯璘后将他们二人斩杀,而陈行范则潜窜至了深州。思勖穷追不舍,聚众围攻,终于将陈行范擒杀。杨思勖再行杀戮,这次他斩杀叛军俘虏六万余人,开创了一项新的个人屠杀纪录。
据《旧唐书·杨思勖传》所载,“思勖性刚决,所得俘囚,多生剥其面,或嫠发际,掣去头皮,将士已下,望风慑惮,莫敢仰视,故所至立功。”杨思勖对待俘虏囚徒之态度,简直令人毛骨悚然。其恐怖残酷之程度,历代宦官中几乎无出其右者。内给事牛仙童出使幽州,接受了张守珪的贿赂,唐玄宗知道牛仙童这一贪腐行为后,大怒,他命杨思勖杀掉受贿者牛仙童。杨思勖先把牛仙童绑在架子上数日,后又挖出其心脏,截断其四肢,最后又把牛仙童的肉给吃了。如此杀人法,近乎凌迟。因此,杨思勖无疑乃一十足的酷吏。
酷吏的存在,不在于其本身是无情的人,而在于其背后站有酷君。
几次平叛后的大屠杀以及对待罪人的残忍,我们不难看出,杨思勖乃唐玄宗朝受到格外器重的宦官酷吏。作为一名宦官,他不仅能够封公拜将,领兵作战,而且还能屡战屡胜,肆行杀戮,毫无疑问,最高统治者唐玄宗为其幕后的最大保护伞。纵然杨思勖是出于对皇帝的一片忠心,甚至我们可以为其唱高调,认为其有功于肃清吏治,有功于国家安宁,但其毫无人情味的野蛮屠戮,灭绝人性般的对待同类,也令我们很难情愿地为其歌功颂德。而一直纵容杨思勖以冷酷无情对待罪人的唐玄宗,无疑也是一个带着酷君帽子的帝王。若无酷君的幕后支持,是不会有酷吏的放纵横行的。因此,唐玄宗亦是一位残酷无情之君,他去“仁君”远矣!
御用冷面杀手杨思勖以八十余岁高龄善终,未曾遭遇报复式的非正常死亡,算是这位宦官将军兼宦官酷吏的最大幸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