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狗是忠义、勇敢而又聪明的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狗成为人的得力助手。
①专门训练军犬、警犬,把狗用于军事、案件侦破等方面
②它的嗅觉细胞数量是人的24倍,可以分辨大约两万种不同的气味
③比如牧民的狗,为了保护羊群,敢于同恶狼猛斗
④人们充分利用狗的这种特殊的天赋
⑤狗可以听到10万赫兹以上的声音
⑥代替主人做一些危险的事
A.③②①⑥④⑤B.③⑥⑤②④①C.⑤④①③②⑥D.⑤②④⑥①③
高二年级语文科参考答案
1B
B项的有效信息是第⑤段“呼吁在全世界范围内无条件禁止一切有可能导致无法预知后果的基因重组研究”。显然,选项说法过于绝对,范围扩大了。
2B
3D
4D(克:遵守)
5B(A②是对母亲去世的伤心。C①是不拘礼法。D①是对母亲去世的伤心,②是与孙登之间的交往。)
6B(“免除罪行”错,原文没有说阮籍获罪,而是“借醉酒避免招徕罪过”。)
7(1)钟会屡次拿时事问题询问阮籍,想借着阮籍回答的对错与否给他加罪,阮籍都因喝得酩酊大醉而免于获罪。(大意1分,“数”1分,第一个“以”1分,“因”1分,“致”1分,)
(2)嵇喜弟弟嵇康听到后,就带着酒挟着琴去,阮籍大为高兴,就用青眼看他。因此崇礼守法的人痛恨他如仇敌。(大意1分,“乃”1分,“赍”1分,“由是”1分,“若”1分,“疾“1分。)
8、“解行舟”;“人已远”(4分)
9、前者写红叶青山的美景是反面衬托朋友的留恋之情;后者描写满天风雨是正面衬托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6分)10略
11、DE(对一个只得2分,全对得5分)
12、现在住在破旧的出租屋里先有意“严寒”一下,将来在城里住高楼大厦时,幸福感会更强(3分),意在教育孩子生活中应先苦后甜(3分)。
14、参考答案:小说描写普通一家人的琐碎生活,感觉很真实,是一篇不错的作品。小说的“矛盾”焦点落在缺少20元钱的房租上。后来这20元钱暂时不用交了,于是一家人充满了欢快。琐碎的故事中透露着一种可怜和可叹,当然,他们也不乏希望,他们的心里也有彩虹。这种乐观的生活态度,难能可贵。这就是生活的现实,这就是普通人的欢乐和痛苦。(学生另组织答案也可以,但是要有观点,有分析,语言通顺,8分)
15、BC(对一个只得2分,全对得5分)
16、这些描述和具体数字突出了地势的险峻和地理环境的恶劣(2分),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是对人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考验,而陈复礼却能在短短的两三个月中连续奔赴这些地方进行创作,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表现陈复礼为摄影艺术不顾一切的献身精神和永不休止的创作精神(2分)。另外,分析2分。
17、①奔“捷径”,搞“集锦”式摄影(2分);②实地拍摄,追求画意(2分);③走向生活--写实之路(2分)。
18、①家庭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农村自然风光和民间艺术的熏陶;②生活磨难的激发;③良师的教诲,名家的影响;④长期的刻苦努力,不满现状的求索精神;⑤浓郁的艺术氛围,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⑥不寻常的生活经历。(以上任选4个要点均可,但一定要结合要点展开分析)
19、B20、B21、C(甚嚣尘上:现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贬义。耳提面命:形容师长恳切的教导,褒义。良莠不齐:好人和坏人掺杂在一起。不表示学习成绩参差不齐。“空穴来风”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22、C(A项“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暗换主语造成搭配不当,B项成分残缺,缺谓语”开展学雷锋活动”,D项语序混乱,将“为期两天”提至“论坛期间”前作定语。)
23.B
[解析]首先确定③应该作为首句,可以衔接“狗勇敢而又聪明”,是作为“勇敢而又聪明”的例子。而⑤不能首句的原因是⑤句对全文来说,话题转换太唐突。因此排除C和D,“这种天赋”明显是指狗的听觉与嗅觉,并且“人们充分利用狗的这种特殊天赋”应该还有下文,所以④不能做结语,进而排除A。
[思路分析]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如本题也可以这样思考:③⑥照应前文“忠义、勇敢”,⑤②照应前文“聪明”;注意指示代词指代的内容,④中的“狗的这种特殊的天赋”指代的就是前文③⑥⑤②的内容;①照应后文“狗成为人的得力助手”)做到话题一致、中心一致、色调一致,使句序合理,衔接与呼应自然;注意用排除法
24、①“赴”改为“莅临”(1分)②“光顾”改为“参加”(1分)③“写作”改为“写作水平”(1分)④补充:地点在学校报告厅(其他合适地方也对)(2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阮籍,字嗣宗,是陈留尉氏人。际籍容貌奇异,志气豪放,傲然独得,放任不羁。博览群书,尤其喜爱《庄子》《老子》。(他)喜欢喝酒,能放声高歌,并且善于弹琴。当他得意时,就忘记了自我形体的存在。当时多数人都说他是个痴呆人。
阮籍本来有济世之志,正当魏晋之际天下大乱,名士很少保全的人,阮籍因此不参与世事,借酣饮以为常。文帝当初想替武帝向阮籍请示联结姻亲,阮籍大醉六十天,让文帝始终没有开口的机会而只好作罢。钟会屡次拿时事问题询问阮籍,想借着阮籍回答的对错与否罗织他的罪责,阮籍都因喝得酩酊大醉而免于获罪。
阮籍曾在苏门山遇到孙登,就和他商讨自古以来静神导气的方术,孙登全不应对,阮籍就长啸而同,走到半山腰,听到像风呜叫的声音,响彻山谷,是孙登的啸声。就回去作了《大人先生传》,人概是:“世人所说的君子,只知道学习法度,只懂得遵守礼教。手执玉圭,严格遵守法度。行为想受到现实的检验,言语想成为将来的规矩。小时候被乡党称赞,长大了有好名声在邻国。往上想图谋为三公,往下不失为九州牧守。唯独看不到就像一群虱子钻在裤子里,逃进裤缝里,躲匿在破絮中,自认为是找到了好的住宅。行走不敢离开缝边,动作不敢跑出裤裆,又自以为得到了行动的准则。但一旦火烧起来,烧邑灭都,群虱在裤子中跑不出来全部被烧死。君子处在国内和虱子处在裤子中又有什么分别呢!”从这里可以石山阮籍的胸怀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