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外科成功为69岁的张女士完成腹腔镜下巨脾切除术,解除了困扰她多年病痛。
5年前,张女士因牙龈及皮下易出血,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三系减少,经进一步检查诊断为乙型肝炎肝硬化、脾大脾功能亢进,导致三系减少,予内科综合保守治疗。5年来,患者脾脏日渐肿大,脾功能亢进明显。从本次入院检查情况来看,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肿大脾脏。
入院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07*109/L,红细胞计数2.07*109/L,血红蛋白85g/L,血小板计数21*109/L,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腹部CT及B超:肝硬化改变,脾肿大约25*12*5cm,门静脉12mm,脾静脉9mm,盆腔少量积液。
胃镜:食管下段及胃底未见曲张静脉。
指导专家
虞正鑫
外科主任学科带头人
主任医师外科学硕士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普外科专委会委员,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直肠癌保肛专委会委员,无锡市医学会外科学专委会委员。
擅长:普外科疾病的微创手术,有数千例腹腔镜手术经验。
病例解说:
20+cm巨脾!
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
虞正鑫主任介绍:脾脏中不仅有脾动脉、门静脉两大血管,还有因肝硬化伴有交通支血管迂曲扩张,术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大出血,且脾脏本身就是人体内最脆弱的器官,受外力极易破裂,再加上张女士因肝硬化脾亢脾脏已肿大至20多公分长,属于巨大脾脏,手术要充分暴露,精细操作。
目前手术方式主要有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而肝硬化脾亢病人,巨脾切除手术及围手术期治疗难度还是较大的,手术多采用开腹手术。
腹腔镜手术只在腹壁上建四个孔(2个1.5cm,2个0.5cm),利用腹腔镜的高清放大作用,术野暴露清楚,解剖精准,具有出血少、微创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但技术要求高。
随着医生技术水平及医疗器械进步,腹腔镜手术的优势更明显。通过充分术前评估及准备,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此次选择了实施腹腔镜手术。
虞正鑫主任
手术常规采用四孔法,置入高清镜头及相应器械,精准解剖出脾动静脉,先结扎脾动脉主干减少入脾血流,再离断脾周韧带及其中交通支血管,脾脏充分游离后于脾门上直线切割闭合器,切除脾脏,放入取物袋中捣碎后经1.5cm孔取出。
手术用时3小时,出血约50ml,术后第一天即可下床活动,进食。一周后复查:白细胞计数11*109/L,红细胞计数3.8*109/L,血红蛋白111g/L,血小板计数241*109/L,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正常,顺利康复出院!
△腹腔镜手术采用四孔法△
我院普外科以微创手术及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治疗快速康复技术为特色,常规开展腹腔镜微创手术: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取石术、脾切除术、胃癌根治术、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股沟疝修补术、胸乳入路甲状腺手术、阑尾切除术、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肠粘连松解术等及其它未定型探查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