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类的骨科器材包括植入物和手术耗材两大类。
二、脊柱疾病流行病学研究
脊柱为人体内最为重要的骨组织结构,承担支撑躯干、保护内脏及脊髓和驱动身体运动的功能。脊柱疾病种类众多,多发病主要有脊柱侧弯、儿童先天脊柱畸形、成人退变性脊柱畸形、退变性脊柱滑脱、退变性椎间盘和坐骨神经疾病、脊柱骨折、脊柱肿瘤、脊柱感染,颈椎病和老年脊柱疾病如退变性椎管狭窄和骨质酥松型压缩性骨折等等,给病患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痛苦和负担。临床上,脊柱疾病主要分为退变性脊柱疾病、脊柱创伤和肿瘤、脊柱畸形。
1、退变性脊柱疾病
脊柱根据其结构特点与位置,分为颈椎、胸椎、腰椎、骶椎。无论是脊柱的何种节段,良好的椎间盘与两侧椎板关节突是脊柱保证活动性的重要前提。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上述关节由于异常应力分布、无菌性炎症、外源性损伤等因素,其正常结构发生改变,引起脊柱退变性疾病发生。而伴随着相应结构不断退变,突出的椎间盘,增生的后纵韧带与黄韧带进一步压迫脊髓与神经根,从而导致脊柱退变性疾病不断恶化以及相应临床症状的发生。目前退变性脊柱疾病已经成为脊柱疾病中的最常见病种。
腰椎间盘突出总体人群患病率为11.6%,男性患病率为12.5%,女性患病率为10.7%。腰椎间盘突出发病年龄呈明显年轻化表现,15-24岁腰椎间盘突出检出率为2.8%,25-39岁检出率可达13.9%,40-54岁检出率达13.7%,大于或等于55岁检出率达12.8%。卫健委数据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疾病患者出院人数近几年快速增长,2017年出院人数高达73万人,增长率为12.7%,其中县级医院的出院人数占比持续提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腰椎间盘突出治疗需求的快速提升,尤其是基层的需求。
2、脊柱创伤和肿瘤
脊柱创伤主要包括压缩性骨折、爆裂性骨折和腰椎峡部裂造成的椎体滑脱。
压缩性骨折是骨质疏松性骨折中最常见的类型,系由于脊柱骨骼压缩而发生的骨折,大多数压缩性骨折发生在骨质减弱的椎骨中且多发生在老年人中,这种情况是由骨质疏松症或其他骨质减弱性疾病导致的。当骨骼退化到一定程度时,骨骼就会发生骨折,这时骨骼在日常活动中不能再支撑脊柱。外伤爆裂性骨折主要为高空坠落导致,且多会造成神经的损伤。
腰椎峡部裂造成的椎体滑脱多出现于青少年由于过度屈伸运动造成的脊柱后方峡部断裂。
脊柱肿瘤是指发生于脊柱的原发性及继发性肿瘤。原发性脊柱肿瘤的总体发生率约为0.4%。绝大多数青少年脊柱肿瘤为良性,而中青年患者恶性肿瘤可能性大。治疗上一般通过切除肿瘤组织后通过内固定系统重建脊柱承载功能。
3、脊柱畸形
脊柱畸形主要是指脊柱的冠状位、矢状位或轴向位偏离正常的位置,发生形态异常的表现。脊柱畸形根据位置可以分为颈椎,胸椎和腰椎畸形。根据形态学可以分为前凸,侧凸和后凸畸形。根据脊柱畸形的原因考虑,可以分为特发性、先天性、神经肌肉型、间质性、创伤性等原因。
治疗上,脊柱畸形主要通过专用脊柱矫形固定内固定系统进行校正。
4、骨科疾病病人规模
此外,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开发布的首个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症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问题尤甚,50岁以上女性患病率达32.1%,远高于同龄男性的6%,而65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更是达到了51.6%,而骨质疏松是导致脊柱骨折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来看,中国老龄化持续加重,2018年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2.5亿,预计2035年将超过4亿。老年人作为椎体骨折的高发人群,椎体骨折患者将伴随老年人口增长而持续增加,预计2020年中国椎体压缩骨折新发病人数量将达到250万人,2025年中国椎体压缩骨折新发病人数量将超过300万,2035年将超过400万。
三、需求侧分析
根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数据,2013年至2018年,按收入计算,中国骨科植入耗材市场规模由人民币117亿元增长至人民币25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7.14%;预计2023年增长至505亿元,2019-2023年复合增长率在14.19%左右。
2013至2018年,我国脊柱植入耗材市场的销售收入由33亿元增长至73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7.36%,高于骨科植入耗材的整体增速,是增长最快的骨科医疗器械细分市场。
以2018年的73亿元为基数,预计至2023年脊柱类植入器械市场销售额将达到146亿元,五年复合增长率为14.9%。
四、供给侧分析
1、竞争格局
根据南方医药研究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脊柱植入类耗材市场前6名企业的市场份额如下表所示:
2、主要厂家介绍
(3)天津正天
天津正天是纳通医疗集团旗下专业从事骨科医疗器械研制、生产、经营和服务的综合性公司。天津正天成立于1995年,前身为天津市华北医疗器械厂,其产品线涵盖了骨科创伤、脊柱及关节等领域。
相对于保守治疗和传统开放性手术,PKP/PVP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可适用于高龄患者、手术创伤小和恢复快等,目前已逐渐成为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主要方式。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是指通过椎弓根或椎弓根外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以达到增加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缓解疼痛,甚至部分恢复椎体高度为目的的一种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是PVP技术的改良与发展,采用经皮穿刺椎体内气囊扩张的方法使椎体复位,在椎体内部形成空间,减小注入骨水泥所需的推力,而且使骨水泥置于其内不易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