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中,由于肺不张形成和呼气末肺容积的减少,阻碍氧合,致使静脉血掺杂。与非肥胖病人相比,肥胖病人的手术麻醉期间肺不张区域更大,同时存在更多的呼吸道关闭及肺血流通气量的损害。
可以采用不同的手段来抵消肥胖在手术期间对呼吸功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保持氧合在可以接受的水平,比如头高脚低位、持续正压通气/呼气末正压通气的使用、肺复张后呼气末正压通气。
现在的观点认为,对病人频繁使用高浓度吸入氧是存在风险的,甚至导致氧合降低。全麻苏醒期使用纯氧可致使肺不张的情况。研究试验如下假说:预给氧中持续正压通气,并在麻醉苏醒期降低吸入气中的氧浓度分数,有利于提升腔镜手术肥胖病人的氧合程度。
该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研究共纳入40位肥胖病人。纳入标准为:体重指数35-50kg/m2,ASA分级I或II,年龄24~49岁,腹腔镜胃旁路术手术等。而存在缺血性心脏病史、慢阻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预期面罩通气或插管困难、手术失血超出500ml等情况则予以排除。
手术麻醉过程中,对所有的病人使用吸入气氧浓度分数为0.4的容量控制呼吸模式,以及10cmH2O的持续正压通气。拔管前的麻醉苏醒期,对照组使用1.0的吸入气氧浓度分数,而干预组则被分为两个亚组,给予的吸入气氧浓度分数分别为1.0和0.31。研究通过手术前后估量静脉血掺杂,来评估氧合效果。
每组预给氧前的静脉血掺杂中值约为8%。经过麻醉诱导插管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的静脉血掺杂中值分别为8.2%和13.2%。CO2气腹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的静脉血掺杂中值分别为8.4%和9.9%。手术后一个小时,给予吸入气氧浓度分数1.0的麻醉苏醒期病人发生氧合降低,而0.31组别则未发生此情况。
综上,预充氧及麻醉诱导时给予10cmH2O的持续正压通气,插管后随即呼气末正压通气,有利于维持病人麻醉期间良好的氧合。麻醉苏醒期的术后氧合则取决于吸入气氧浓度分数的大小,高浓度的吸入氧可能会损害病人的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