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用中,模具冲芯各侧位置会有磨损量不一的现象发生,有些部位划痕较大,磨损较快,而有些部位则磨损较慢,特别是在细窄的长方模具上这种情况特别明显。该问题主要原因:(1)机床转塔设计或加工精度不能满足要求,特别是上下转盘的模具安装座的对中性不好。(2)模具的设计或加工精度不能满足要求。(3)模具凸模的导套精度不达标。(4)模具间隙过大或者过小。(5)由于长期使用磨损造成模具安装座或模具导套对中性不好。
1.3模具弹簧疲劳损坏
在使用和保养中,数控转塔冲床模具弹簧往往容易被忽略,不同的冲床设备和模具对应的弹簧规格也不同,不同的弹簧其性能和使用寿命不同,需要定期对弹簧进行相应的保养或更换。否则,容易导致模具带料问题或者造成损坏模具或导套等更大的损失。
2正确使用数控转塔冲床模具的技术要点
2.1保证最佳的模具间隙
模具间隙是指冲头进入下模中,两侧的间隙之和。模具间隙的选择取决于板厚、材质以及冲压工艺等,不同板厚或者材质应选用相应的模具间隙,间隙过小或者过大或者损坏模具或者影响冲孔质量。如果模具间隙选用的合适,就能够保证良好的冲孔质量,毛刺和塌陷减少,保持板料平整,有效防止带料,延长模具使用寿命。模具间隙的判定主要通过检查冲压废料的情况的办法。废料如果出现粗糙起伏的断裂面和较小的光亮面,就说明间隙过大。断裂面与光亮面形成的角度与间隙成正向比。间隙越大,隙冲孔时会形成卷边和断裂,甚至出现一个薄缘突起。
2.2消除和减少粘料的方法
2.3冲很多孔时防止板料变形的措施
如果在一张板上冲很多孔,板材就会出现变形现象。这是由于每次冲孔时,由于冲切应力的积累,孔周边的材料会向下变形,板料上表面出现拉应力,而下表面则出现压应力。当冲很少的孔时候,这种重切应力不会影响板材的质量,但当冲很多的孔时,板料上下表面的拉应力和压应力在某点上不断积累,就会致使材料不平整、变形。防止此类变形的方法是:改变孔的冲切顺序,隔孔冲切,然后返回冲切剩余的孔。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在同一方向顺序冲压时的应力累积,虽然这种冲切方法也会产生应力,但是它会相互抵消前后两组孔的应力,从而防止了板料的变形。
2.4尽量避免冲切过窄条料
当模具用于冲切宽度小于板材厚度的板料时,冲头会由于侧向力作用而弯曲变形,而令一侧,由于间隙过小会使磨损加剧,严重时会使下模刮伤,或者同时使上下模损坏。另外,剪切过窄条料时,板料往往不会被完全剪掉,而是会倾向弯入下模开口中,甚至会楔入冲模的侧面。避免这种磨具磨损的办法是,尽量避免步冲宽度过小的窄条板料,特别是小于2.5倍板材厚度的板料;如果无法避免窄料冲切,建议使用退料板或者使用全导向模具。
2.5不同材质板材应选用不同材质模具
冲头的表面硬化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镀钛、渗氮等,冲头的表面硬化层不仅是表面涂层,它是属于冲头基体的一部份,它是厚度为12μm~60μm的分子结构。通过表面硬化,在冲不锈钢板等特殊材料时模具的磨损会降低,但模具的表面硬化并不能延长其使用寿命,通过表面硬化的冲头,其保养的方法仍然是适当、及时刃磨以及按规程操作等常规方法。表面硬化的模具仍可按通常的方式刃磨。以下情况可使用表面硬化的冲头:冲软或粘性的材料(如铝);冲薄的研磨性材料(如玻璃环氧片);冲薄的硬质材料(如不锈钢);频繁地步冲;非正常的情况。
3冲床模具的保养知识
3.1冲床模具在使用中的保养
(1)模具要定期或者及时清理和油润:模具安装使用前应严格检查,清除脏物;在生产中定时对模具上下相应滑动部位和刃口上应多次加油或冲压油;生产结束后要对模具进行全面检查、全面的清檫,清檫完毕后应及时涂抹防锈油,并且封闭保存,确保模具的清洁、以便于今后的正常使用。
(2)在转盘上安装凸凹模时,要严格按照模具的安装程来进行安装,避免将凸凹模具的方向安装的不一致,对于那些具有安装方向要求的模具则要慎之又慎,避免因安装错误而出现事故。
(3)安装模具的操作工具应该使用较软的金属制成,如铝或铜等,如果操作工具硬度过高,安装过程中可能会因敲、砸等动作损坏模具。在运送过程中要保护好模具,轻拿轻放,避免刃口和导向损坏。更换模及刃模时,启动设备前后应注意安全,以防设备、模具、人身受损。
3.2冲床模具在使用后保养
(1)适时刃磨:冲床模具的刃口刃磨量是有限的,刃口磨损时应及时刃磨,如果继续使用,会使得刃口磨损加速,从而使得冲件质量下降,缩短模具的使用寿命。实践证明,把握适当的刃磨时机很重要,不要等到必须刃磨的时候才去刃磨,经常性的微量刃磨不单能减小冲裁力,保证良好的工件质量,而且可以加倍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另外掌握正确的刃磨方法也有助于模具使用寿命的提高。为防止模具因过热而开裂或者退火,刃磨时应加制造商要求的优质冷却液;刃磨后,需要用油石把刃口的毛刺去除,并把刃口打磨出半径为0.03mm~0.05mm的平整圆角,这样就可以防止刃口崩裂。另外,刃口面不能带有磁性,必须进行退磁处理,以防止堵料情况的发生;冲头去磁处理并喷上油,防止生锈。
[关键词]黄斑裂孔;内界膜充填;玻璃体切除术;23G
[Keywords]Macularhole;Internallimitingmembranefilling;Vitrectomy;23G
目前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已得到大家的公认,术后黄斑裂孔的闭合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1,2],但仍有少数病例黄斑裂孔无法闭合,其中主要原因是黄斑裂孔直径较大、残存内界膜牵拉等。有文献报道[3]巨大的黄斑裂孔即使剥除了内界膜后裂孔依然不会闭合,同时黄斑裂孔闭合失败后二次手术的成功率远较第一次手术成功率低。本文将黄斑裂孔术后2个月~1年未愈合的一组患者再次手术行内界膜(internallimitingmembrane,ILM)充填术,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集微创玻璃体切除及内界膜剥除术(internallimitingmembranepeeling,ILMP)后黄斑裂孔未闭合的病例16只眼,其中男6例(6只眼),女10例(10只眼),16只眼中包括硅油眼6例,硅油充填眼均是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患者。年龄45~72岁,平均(59.1±6.5)岁;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前指数~0.05者12只眼,0.05~0.1者2只眼,0.12~0.2者2只眼;16只眼黄斑裂孔孔径366~956μm,中位数为558.5μm,裂孔边缘卷缩呈囊样改变。椭圆体区断裂长度为100.0~4580.0μm,中位数为1574.5μm。所有患者均接受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加前置镜、间接检眼镜、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压检查。视力检查采用标准视力表。
1.2观察指标
本次手术前后采用ZIESSCIRRUSHDOCT4000测量椭圆体带断裂长度、黄斑裂孔底径、术后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比较术前及术后视力及视野检查的差异。
1.3手术方法
手术由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医师完成,采用标准23G经睫状体平坦部,行颞上、颞下及鼻上巩膜穿刺放置套管,行玻璃体切除,6只眼因晶状体混浊同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首先向外周扩大玻璃体切除范围,利用曲安奈德(TA)8只眼,靓蓝G(BBG)6只眼,自体血清(AB)2只眼滴注于后极部视网膜,剥离黄斑外周残存的内界膜,用视网膜镊平铺在黄斑裂孔上,边缘充填于裂孔神经上皮下(封三图5),再行玻璃体气/液交换,10%C3F8气体充填。拔出预置套管,闭合切口,结膜下甲强龙10mg注射。术后患者俯卧位10~15d。
1.4术后处理及随访
术后2周、1、2、3、6、12个月定期随访,行矫正视力检查以及裂隙灯显微镜加前置镜,间接检眼镜,A/B型超声,OCT,眼压检查。手术前后黄斑区OCT检查:取3D-Scan模式,扫描速度27000A/S,扫描范围6.0mm,测量深度2.3mm,轴向分辨率5μm,水平分辨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二配对样本非参数检验,P
2结果
术前黄斑裂孔底部最大直径范围366~956μm,中位数为558.5μm,椭圆体区断裂长度为100.0~4580.0μm,中位数为1574.5μm。至末次随访,16例黄斑裂孔均闭合,裂孔闭合率100%。根据OCT图像显示的黄斑裂孔闭合特征如下:16只眼充填区黄斑中心凹形态大体恢复,神经上皮层与其下方色素上皮层紧密相贴,椭圆体区断裂长度明显减小,中位数为331.5μm,术前术后测量数据见表1。采用二配对样本非参数Wilcoxon检验,在表2可以看出,Z=-3.926,P
3讨论
内界膜充填术是将内界膜撕除后填充于黄斑裂孔处,可以使黄斑裂孔闭合[8,11]。视网膜内界膜是存在于眼部的一层透明均质膜,其厚度为1~2μm,主要组成成分为Muller细胞基底膜、角质细胞以及玻璃体纤维,其无结构框架,虽然目前临床对其功能和作用机制尚未明确,但是临床普遍认为[12,13]视网膜内界膜对于视网膜功能具有影响。视网膜的内界膜是来自Muller细胞基底膜的一层10μm厚的透明膜。其主要成分是Ⅳ型胶原纤维,氨基葡萄糖,纤维粘连蛋白和层蛋白,是视网膜和玻璃体间的结构。OCT检查发现内界膜填塞后椭圆体带断裂长度减小(封三图6、图7)。患者的视功能也得到部分恢复,虽然黄斑裂孔处可由增生的组织修复,反射信号有所增强,并不显示正常的黄斑光感细胞组织结构,但增生组织可将裂孔周正常的黄斑组织向中收拢,使囊变消失,恢复一定的组织程序,这也是术后中心视野缺损及暗点变小的主要原因之一。
经过BBG染色的内界膜组织,提供良好的条件,便于辨认内界膜,可准确剥离和取材足够的内界膜移植片,手术时充填比较确切,同时也有利于术中气液交换时及术后辨认移植片是否移位。50%患者去除内界膜后视网膜表面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有小的不规则突起,这种改变可能是暂时的。在不易闭合的MH治疗中,采用染色的内界膜片来充填和覆盖黄斑裂孔,提高手术成功率[14]。
本组将游离的内界膜充填治疗黄斑裂孔术后裂孔未闭合患者后,多数患者手术后视觉功能得到有效保持和一定程度的提高,手术后椭圆体带较术前断裂长度减小但缺损无法完全恢复,推测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的患者本身存在视网膜脉络膜退行性病变,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后巩膜葡萄肿的长期存在,光感受器在双向牵拉力的作用下导致裂孔下方的光感受器发生不可逆性损伤甚至凋亡[15],这也是影响术后视力恢复得主要因素。总之,内界膜充填术可以治疗黄斑孔手术后裂孔未愈合的难愈合的黄斑裂孔,阻止黄斑裂孔继续扩大及病理性进展,具有保护黄斑区视觉功能的作用,是治疗难愈合的黄斑裂孔的一种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BeutelJ,DahmenG,ZieglerA,etal.Internallimitingmembranepeelingwithindocyaninegreenortrypanblueinmacularholesurgery:Arandomizedtrial[J].ArchOphthalmol,2007,125(3):326-332.
[2]AndoF,SasanoK,OhbaN,etal.Anatomicandvisualoutcomesafterindocyaninegreen-assistedpeelingoftheretinalinternallimitingmembraneinidiopathicmacularholesurgery[J].AmJOphthalmol,2004,137(4):606-614.
[3]HillenkampJ,KrausJ,FrammeC,etal.Retreatmentoffull-thicknessmacularhole:Predictivevalueof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J].BritishJournalofOphthalmology,2007,91(11):1445-1449.
[4]SpaideRF,CurcioCA.Anatomicalcorrelatestothebandsseenintheouterretinaby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Literaturereviewandmodel[J].Retina,2011,31(8):1609-1619.
[5]ThachAB,LopezPF,Snady-McloyLC,etal.Accidental.Nd:YAG.Laserinjurestothemacula[J].AmJOphthalmol,1995,119:767-773.
[6]杨治坤,邹绚,董方田.未愈合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新型手术方式:游离内界膜移植[J].协和医学杂志,2013,4(4):425-428.
[7]KuriyamaS,HayashiH,JingamiY,etal.Efficacyofinvertedinternallimitingmembraneflaptechniqueforthetreatmentofmacularholeinhighmyopia[J].AmJOphthalmol,2013,156(1):125-131.
[8]MichalewskaZ,MichalewskiJ,Dulczewska-CicheckaK,etal.Invertedinternallimitingmembraneflaptechniqueforsurgicalrepairofmyopicmacularholes[J].Retina,2014,34(4):664-669.
[9]TaniuchiS,HirakataA,ItohY,etal.Vitrectomywithorwithoutinternallimitingmembranepeelingforeachstageofmyopictractionmaculopathy[J].Retina,2013,33(10):2018-2025.
[10]MichalewslcaZ,MichalenskiJ,AdelmanRA,etal.Invertedinternallimitingmembraneflaptechniqueforlargemacularholes[J].Ophalmology,2010,117:2018-2025.
[11]戴虹,李永,龙立,等.光相干断层扫描在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病程进展中的应用[J].中华眼底病杂志,2005,21:79-82.
[12]傅小进.内界膜剥离在黄斑裂孔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预后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14,14(2):287-289.
[13]毛新帮,游志鹏,赵菊莲,等.25G玻璃体切割联合扩大内界膜剥离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3,31(6):735-737.
[14]ChangLK,KoizumiH,SpaideRF.Disruptionofthephotoreceptorinnersegmentoutersegmentjunctioneyeswithmacularholes[J].Retina,2008,28:969-975.
在工业生产中应用最多的就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还有就是工业上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这是工业革命最大的应用。在现代的工业中,钣金加工的自动化更是将这一革命发展更远。这使得前面的机械自动化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生产线,实现了工业制造的全机械化,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为工业的更快发展提供了一条新型的、科学的、进步的可持续发展的快速之路。
2钣金自动化加工中的冲床自动化
2.1数控自动化冲床的主体部分
2.2钣金加工自动化中用到的系统软件
在我国钣金自动化加工中,用到的系统软件主要是CNC软件来控制冲床的工作,这套软件由于操作简单、准确度高,被我国的钣金行业广泛的应用。这套软件不同于以往那些软件,这套软件是用一个个小软件来综合起来工作的,在其中的一个软件发生故障后,其他的软件还能保证冲床的其他功能的正常工作,在使用中,该软件还能升级进行更新等。在该软件中,最常用的术语也就几十条,对于那些钣金加工企业中的新手,操作起来只需要经过简单的操作。因此,这款软件对于那些文化程度低的员工来说意义重大。
2.3专用的模具
在钣金的自动化加工中,除了最重要的冲床,专用的模具也是不可缺少的。当然,这些模具也会根据不同的工位冲床有不同的类型和尺寸。在模具的安装上,人工安装只要第一步的基础安装,之后全是自动化的转换,大大的节省了人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这部分在钣金加工的自动化发展中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一方面,在以后会有很大发展的空间。
3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人们对产品生产周期的要求越来越短,尤其在小批量甚至单件生产方面,要求现代制造技术不仅要有较高的柔性,还要有更新的、更能满足市场要求迅速变化的生产模式。数控单元冲压模具快速成形技术,就是为适应此种状态而产生的。
2单元冲模快速成形的数字化编码
饭金件的形状可分割成一些简单的图形元素,然后合成所需图形。例如:矩形是4个直角的合成;波浪形是一些曲线的合成等。因此,对于一些精度要求较高的小批量甚至单件生产的饭金件,可以用一些通用件迅速组装成单元冲压模具,采用数控技术,使之快速成形。
将被加工饭金件看成一个可被分割的平面图形,对分割出来的简单图形元素进行数字化处理。即按其方位进行定位编码。如图1所示的非等距简单图形零件的数字化,缺口1,2,3,4的(Δx,Δy)均相等方孔5的(x,y)均等于2倍的(x,y)设现有通用冲头的宽等于x长等于y则按如图1所示进行编号。缺口1由位置((2,0)以及位置((3,0)合成缺口2,3,4同样由两个位置合成方孔由8个位置合成。如果采用矩形单元快速成形,可以获得如图2所示的二维编码,由于划分过细使得到的编码较长。
矩形单元二维编码如下:
对于等距简单图形零件如钥匙齿形的快速成形由于齿距相等河以进一步简化编码。
参数定义:
齿数—冲压的次数,现假使为5。
齿距—冲压时,Y方向的每次移动的距离。
级差值—冲压时X方向移动一个单位时的距离。
级差数—冲压时,X方向的移动单位。
当选定齿距和级差值后,钥匙的齿形加工位置可以转换为级差数最后齿形编码为一维数组((21321)。由以上可知数字化编码是单元冲模快速成形的关键,合适的编码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可以节省存储内存。
3快速成形的结构设计
目前,大部分中小型企业尚不具备购买高档数控冲床的经济实力,数控单元冲压模具可以直接安装在普通冲床上作为简易数控冲床来使用。
上模为凸模机构。光电头安装在上模板下方以检测凸模的起落。坯料的装夹要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设计。料板由步进电机控制丝杠分X,Y方向驱动。下模为凹模机构,直接安装在工作台上。
4快速成形的控制系统设计
4.1电机驱动及选用
步进电机是一种将电脉冲转化为角位移的执行机构。共有3种:永磁式、反应式和混合式。混合式集中了前二种的优点。从性价比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拟选用步进角1.8的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
驱动器的型号、种类较多,细分型为考虑对象。因为细分型可消除电机的低频振荡,可提高电机的输出转矩及分辨率。顾及速度和精度细分系数定为4。
4.2系统硬件设计
数控单元冲模是安装在曲轴式压力机上的,机床的冲压原理不变。需要控制的是两方面内容:首先要确定零点以及各工位点的位置;其次在上冲模往复动作的启停间被加工件的按编码所得的X,Y方向的快速进给送料运动以及这两个动作的协调。即实现冲压和送料动作的同步控制。
数控系统的人机界面采用键盘输入LED显示键盘具有数字键、设定、修改、查寻、X及Y方向的调整、执行等的功能键,可用来完成加工程序的输入、修改及对控制的操作和调整等。操作人员根据被加工件的形状在计算机上进行编码,自动生成加工程序通过串行口将加工程序下载给单片机并且保存在FLASHROM中。工模安装后手动调整零位。进入执行后单片机从FLASHROM中取得加工程序,并计算X,Y方向的步进距离后再将其转换成相应的步进脉冲数控制X,Y方向的步进电机的转动步数。当光电信号检测到上模位于开启位置时数控系统迅速将待加工件定位到加工位置,并且启动冲床上冲模下压,实现一次冲压。在冲床带动上冲模开启时数控系统迅速地将待加工件移动到下一加工位置等待下次冲压,直到完成加工停止冲床运动。
4.3系统软件设计
整个系统由上位机来管理。系统软件语言采用VisualBasic6.0编制其集成开发环境(IDE)集设计、修改、调试、生成等功能于一体,人机交互界面十分友好。它是功能强大的Windows环境下的编程语言简单易学可视化程度高。
系统软件结构采用模块化结构,共有5个功能模块:系统开机后进入Windows界面双击“数控单元冲模”图标,即弹出应用界面,可选择功能模块。
编辑模块用来完成用户对所设定的参数组进行操作的程序的编辑、修改、生成。参数设定模块将输入的参数组制成数据表,送入数据库以备程序的调用。运行管理模块负责程序的运行、中断。通信模块负责上、下位机之间的通信管理,就是将控制程序段及调用的参数组使用MSCOMM控件,通过RS232串行口送入单片机使单片机执行控制工作。查询模块。方便用户对已存文件的查看与调用。
单片机的程序也采用模块化结构,与上位机一样共有5个功能模块通过通信接口接受上位机的输入指令,控制X,Y方向步进电机的运动。也可以脱离上位机直接控制运行。
[关键词]眼外伤;硅油填充;前房硅油疝;瞳孔成形;角膜内皮丢失;高眼压
[Abstract]ObjectiveIrispupilplastytreatmentwasusedinpatientswithanteriorchambersiliconeoilherniaaftervitrectomyandsiliconeoiltamponadeinoculartrauma.Andtoobserveitsclinicalcurativeeffect.Methods23casesofaphakiceyeswiththepupildilatedandanteriorchambersiliconeherniaaftervitrectomyandsiliconeoiltamponadeinoculartraumaadmittedinourhospitalfromFebruary1st2013toMay1st2014werechosen.Irispupilplastywasusedinthesecases,andthepatientswereobserved3-12months.ResultsSiliconeoilwasnolongerintotheanteriorchamberin21cases,andeyeballremovalwasoperatedin2casesduetocornealendotheliumloss.Thepercentageofnormalintraocularpressureafteroperation(100.0%)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beforeoperation(65.2%)(P
[Keywords]Oculartrauma;Siliconeoiltamponade;Anteriorchambersiliconeoilhernia;Irispupilplasty;Cornealendotheliumloss;Highintraocularpressure
眼外玻璃体切割术后常因视网膜、脉络膜、睫状体损伤,需填充硅油,但眼外伤后节病变常合并前节损伤,致晶状体损伤,瞳孔散大,因患者俯卧位不到位,引起前房硅油疝[1]。本研究针对前房硅油疝,采用瞳孔成形手术使瞳孔缩小,并将前房硅油疝取出(或推入玻璃体腔内),观察术后前房是否再次出现硅油疝、眼压控制及角膜内皮数量的变化。
收集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眼外伤科2013年2月1日~2014年5月1日收治的眼外伤玻切硅油填充术后无晶状体眼合并瞳孔散大,出现前房硅油疝23例(23只眼),其中男20例,女3例,年龄9~69岁,术前观察瞳孔大小,最大宽径(垂直于最大瞳孔距离的最大宽度)为5.1~7.0mm,平均(5.9±0.6)mm,虹膜残留0.2~0.6mm,平均(0.3±0.1)mm,均无下方周切口;术前7例已出现角膜带状变性,8例并发高眼压,12例能够检测出角膜内皮数量。术后随诊3~12个月,平均(9.8±2.7)个月。本研究对象术前均接受裂隙灯显微镜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确诊,将存在窄房角等青光眼解剖因素导致的患者排除。
1.2方法
1.3效果评估
术后观察眼压是否得到控制、角膜透明度变化、前房反应及是否存在硅油疝等;随诊复查观察裂隙灯下前房是否出现硅油疝,非接触眼压计监测眼压,并测量角膜内皮计数。正常眼压范围为11~21mmHg,超过其范围称为高眼压。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P
2.1患者手术前后瞳孔宽径变化情况分析
23例术后3~12个月复诊,平均(9.8±2.7)个月,23例未出现虹膜缝合处撕裂、缝线松脱,瞳孔大小维持在最大宽径2.0~3.5mm,平均(2.9±0.4)mm,见表1。
其中21例硅油未再进入前房(91.4%),1例(4.3%)于术后2周后再次出现前房硅油疝,于2个月后因角膜内皮失代偿行眼球摘除,另1例(4.3%)因角膜内皮失代偿于术后4个月行眼球摘除;2例(8.7%)硅油再次进入前房患眼伴有持续低眼压(
2.2患者手术前后眼压变化情况比较
术前有8例高眼压患者,术后无高眼压患者,手术前后患者高眼压数据比较,差异显著(χ2=9.684,P=0.002),见表2。
2.3患者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变化情况比较
12例术前可计数出角膜内皮,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000个以上/mm2为4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1000~2000个/mm2为6例,2例为角膜内皮细胞计数1000个以下/mm2。其中1例出现角膜内皮失代偿,其术前角膜内皮计数为487/mm2,术后测不出。11例角膜内皮数量在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该11例患者术前角膜内皮密度均值为(701.7±211.6)个/mm2,术后为(696.2±209.9)个/mm2,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t=0.422,P=0.682),见表3。
硅油作为眼内填充物,在眼外伤玻切硅油填充术后,晶状体缺失及瞳孔散大病例中,由于患者俯卧位不到位,常出现前房硅油疝,硅油接触角膜内皮,并阻塞房角,引起眼压升高、角膜混浊等严重并发症[2]。国外一项报告无晶状体中49%硅油进入前房,而有研究则发现为11%[3]。
硅油进入前房后,硅油与房角相贴,阻塞房角,引起继发性青光眼,国内报道前房硅油疝引起继发性青光眼的几率为53%[4]。而本研究发现8例继发性青光眼占23只眼的34.8%,术后由于前房硅油疝解除,房角引流通畅后,眼压得以控制稳定。
在瞳孔缝合后,原有的周边虹膜内可形成微小“裂隙”,形成有效的“周切口”,并且房角增宽,较少发生关闭,从而可形成多个虹膜周切口,达到引流房水,维持前房压力稳定性,减少硅油进入前房的机会[12,13]。另有报道32%的玻璃体术后前房会出现轻-重度的纤维增殖[11],其中重度增殖者占12%,对于行虹膜周切口,术后易发生纤维增殖,引起虹膜周切口关闭。本研究中行虹膜瞳孔成形术,由于瞳孔缘系较为完整边缘,术中未过度刺激虹膜,故术后纤维增殖的发生机会小,而使得瞳孔成形术后形成的裂隙闭合可能性较小[14,15]。而下方虹膜切除(IPI)保持通畅的患者,硅油前移的发生率很低(3.1%)[3,10,11]。本研究中2例(8.7%)瞳孔成形术后硅油再进入前房,可能因患者严重视网膜缺失及睫状体膜增殖,引起睫状体功能衰竭,房水产生障碍或房水异常流出通道增加,使得前房房水压力平衡破坏,前房呈“负压”状态,导致硅油再次进入前房。
综上所述,瞳孔成形应用于眼外伤玻切术后前房硅油疝可较好阻止硅油再次进入前房,控制眼压,减少角膜内皮的丢失。
[1]罗丰年,张磊,陈静,等.虹膜修补瞳孔成形术的临床应用[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4,36(11):842-844.
[2]?BnsalE,EltutarK,K?Dz?DlayO,etal.Cataractsurgeryafterretinaldetachmentsurgerywitharruga'ssutures:Casereport[J].TurkJOphthalmol,2016,46(6):293-295.
[3]扬,张美芬.少儿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华眼科杂志,2014,50(10):772-776.
[4]肖博文,曹维,李俊岭,等.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联合瞳孔成形术[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4,36(7):511-514.
[5]杜颖华,崔月先,王红霞,等.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瞳孔成形术与眩光矫正2例[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36(8):873-877.
[6]CarpinetoP,Aharrh-GnamaA,CiciarelliV,etal.Subretinalfluidlevelsofsignal-transductionproteinsandapoptosismoleculesinmacula-offretinaldetachmentundergoingscleralbucklesurgery[J].InvestOphthalmolVisSci,2016,57(15):6895-6901.
[7]IwaseT,KobayashiM,YamamotoK,etal.Changesinbloodflowonopticnerveheadaftervitrectomyforrhegmatogenousretinaldetachment[J].InvestOphthalmolVisSci,2016,57(14):6223-6233.
[8]吕骄,赵培泉,张琦,等.经角巩膜缘入路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合并前房消失及角膜混浊的疗效观察[J].中华眼底病杂志,2014,30(1):50-53.
[9]FujikadoT,KameiM,SakaguchiH,etal.One-Yearoutcomeof49-channelsuprachoroidal-transretinalstimulationprosthesisinpatientswithadvancedretinitispigmentosa[J].InvestOphthalmolVisSci,2016,57(14):6147-6157.
[10]樊云葳,吴倩,于刚,等.提上睑肌离断联合EPTFE额肌悬吊术治疗儿童中重度下颌瞬目综合征的疗效[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16,18(8):493-497.
[11]BekermanI,SigalT,KimiagarI,etal.Diagnosticvalueofneuro-ophthalmologicalsignsincasesofChiariImalformation[J].ChildsNervSyst,2016,32(12):2423-2428.
[12]万光明,魏晓飞,梁申芝,等.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前房消失的临床观察[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6,38(5):353-355.
[13]黄红波,陈光胜.前房维持器在硅油填充眼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6,38(4):301-303.
[14]张瑞帆,刘三梅,钟捷.微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硅油取出术治疗玻切术后硅油填充眼合并白内障[J].国际眼科杂志,2014,14(7):1266-1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