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国内创新医疗器械篇创新医疗医疗器械强生微创手术牙科

从交易轮次看,资本进一步向早期阶段看齐,交易活跃在以北京、上海、深圳为核心的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具体地,2022年A轮及以前完成融资的交易数达173起(vs2021年,238起),占当年总交易数量的66.54%(vs2021年,58.33%),较上年明显集中,B轮融资交易量降至52起(vs2021年,106起),占当年总交易数量的20%(vs2021年,25.98%),较上年比例下降。此外,江苏、广东、上海、北京和浙江等五地合计完成了281起,占全国器械领域的86.97%。

关键词2:重磅交易明显下降,融资节奏放缓

与此同时,2022年重磅交易明显减少。根据牛氪资本统计,全年超5亿元重磅融资仅7起(vs2021年,25起),其中单笔超10亿元重磅交易仅2起(vs2021年,9起),为两家上市公司的非公开定增,即爱尔眼科(300015.SZ)和万东医疗(600055)分别融资35.35亿元、20.6亿元;非上市公司迅实科技单笔融资1亿美金,为全年创新医疗器械最大单笔融资金额。

从融资节奏看,全年融资节奏明显放缓,融资2轮及以上的企业下降明显。根据牛氪资本统计,2轮及以上企业涉及23家(vs2021年,82家),其中3轮共2家(vs2021年,11家),全年企业融资效率明显放缓。

目录

影像:政策利好,国产替代加速

医疗机器人:商业化落地加速,竞争格局初现

材料:再生医学受追捧,3D打印热点正当时

医美:颜值经济受追宠,光电设备寻突破

眼科:眼视科和眼外科刚性及消费需求强劲,国产玩家崛起

口腔:集采下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数字化是趋势

内窥镜:国产厂商奋勇争先,星辰大海

脑科学:冉冉升起,产业化任重道远

心血管介入

2022年,全年心血管介入交易数量和融资规模齐下降。根据牛氪资本统计,全年共完成私募融资47起(vs2021年,78起),较2021年下降39.74%,涉及交易金额52.67亿元。从TOP5融资规模看,对比前两年交易情况,单笔交易金额明显下降。其中,老牌电生理厂商锦江电子完成了3.5亿元的B轮融资,为2022年心血管介入单笔融资成交额第一。

集采效应加速产业转型创新,精准PCI诊疗是趋势

瓣膜市场回归理性,春归有期

根据牛氪资本统计,2022年瓣膜赛道发生11起融资事件(vs2021年,17起),资本趋于理性。近年来,瓣膜赛道技术的创新已经从TAVR(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扩展至二尖瓣、三尖瓣全方位的争夺,2020年-2022年,瓣膜市场私募融资交易分别为14起、17起、11起。自2021年6月阶段性高点后,港股介入心脏瓣膜板块已下跌77%(vs同期MSCI医药卫生指数下跌46%),心脏瓣膜“三剑客”(启明医疗、心通医疗、沛嘉医疗)均不过百亿港元,早已跌破发行价。尽管如此,2022年健世科技(9877.HK)上市后,迄今依然有近170亿港元市值,表明了投资人对具备全球Firstinclass的技术产品的肯定。此外,纽脉医疗2021年递表后仍未有新进展。

国内瓣膜渗透率仍低,商业化进程机遇与挑战并存

短期,瓣膜赛道在商业化进程和资本方面均承压,长期,即便考虑集采后行业仍有巨大成长空间。2022年上半年数据显示,瓣膜三剑客合计实现收入4.53亿,而2021年同期三家公司合计收入为3.34亿元,增速约为35%。此外,介入心脏瓣膜领域的竞争将随着新产品陆续推出而变得更为激烈,新进入的玩家若无独具一格的产品或难以搅局。

高分子瓣膜,下一个掘金高地?

尽管目前国内瓣膜厂商在商业化进程方面仍面临挑战,但为了解决生物瓣膜缺点,已有不少公司、科研院所开始研究高分子瓣膜,以解决机械瓣(生物相容性不足,易引发血栓)和生物瓣(寿命较短,易钙化,磨损和撕裂)的不足。目前,以国外公司Foldax研发的产品TRIA(高分子瓣)为代表,其手术瓣(SAVR)系列已经完成FIM研究,但其介入瓣(TAVR)系列目前还在早期,刚完成首期动物试验。国内已经有若干公司表示在开发高分子瓣,但公开信息显示只有沛嘉公布其实质性研究进展。根据最新资料,沛嘉的高分子瓣产品TaurusApex研发已进入临床前阶段,公司预计2023年1季度进入临床,2025年有望国内获批,有望成为全球第一家上市的高分子介入瓣膜产品。

作为瓣膜市场最前沿的探索方向,高分子瓣膜除了具备耐久性及生物兼容性,而且因为制造过程不需手工缝制而是采用激光进行裁剪封边,生产成本有望降低。高分子瓣膜或许成为一下个掘金高地。

心衰市场千亿整合,国产厂商寻突围

根据牛氪资本统计,2022年心衰私募融资交易数量10起(vs2021年,7起)。作为心衰器械领域的三大核心细分领域,介入式心脏导管泵(pVAD)赛道、体外膜肺氧结合治疗ECMO赛道、植入式心室辅助装置(人工心脏)赛道分别发生3起、4起、3起,未来将有更大的市场空间及更快的普及速度。

千亿级重磅交易开启,介入式心脏导管泵站上风口

2022年,在心衰领域掀起狂澜的重磅交易即强生作价166亿美金(约1208.48亿元人民币)收购全球介入心脏泵领域唯一领导者Abiomed。同软组织机器人领域的Intuitive目前在全球无人能敌的牢固地位一样,Abiomed旗下全球唯一获得FDA认证的Impella系列产品垄断了当下心脏泵市场,该系列产品2022年销售额已经达到9.85亿美元(预计到2028年能够实现超37亿美元销售额)。Impella作为Abiomed旗下一只硕大无比的现金奶牛,同样吸引着海内外无数后来者向其发起挑战,尽管短时期内仍难以改变这一现状。

“中国造”ECMO在路上

根据牛氪资本统计,2022年电生理私募融资交易数量14起(vs2021年,18起),较2021年减少22.22%。全球来看,电生理领域呈现出“市场大、壁垒高、产出高、玩家少”的典型状态。2022年8月,微创电生理登陆科创板,电生理领域继惠泰医疗后迎来又一个IPO,但首日破发。此外,康沣医疗已经提交招股书。

PFA或将重塑电生理未来格局

集采之下,电生理游戏规则大变,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市场格局看,目前国产产品主要集中在房间隔穿刺系统以及简单标测导管,难以打入规模最大的三维房颤消融市场,心脏电生理国产率市场占比不到10%。尽管如此,电生理产品在2022年被纳入省采重点品类,以福建省牵头27省开始电生理集采工作,2022年12月,心脏介入电生理耗材联盟集采落地,集采品种覆盖11个产品类别,整体结果温和,国产整体中标情况良好。

影像

政策利好,国产替代加速

上游:核心卡脖子元器件备受瞩目

中游:百花齐放,影像AI的商业模式待探索

医学影像设备可分为X成像、核磁共振成像、超声成像、核医学成像、光成像及热成像六大类,目前市场主流设备主要来自X成像、磁共振成像及超声成像领域。根据牛氪资本统计,2022年影像各细分赛道均有项目完成融资,其中超声和光成像分别完成了8起、5起。

此外,肩负对医疗领域“降本增效”价值重构任务的影像AI领域,全年也有8起融资项目。近年来,在政策、资本与技术驱动下,影像AI赛道融资火热。然而,在商业化路径方面,核心病例数据收集和商业模式探索尚不清晰等核心问题一直困扰着产业进程。鹰瞳科技-B(2251.HK)作为医疗“影像AI第一股”于2021年11月登陆港股后,市值一路下行,至今仅剩不足17亿港元。2021年向港交所递表的诸多影像AI公司科亚医疗、推想医疗、数坤科技等,其招股书于2022年3月份均已失效,至今未有结果。

医疗机器人

商业化进程加速,竞争格局初现

从融资轮次和融资节奏看,全年融资轮次向早期看齐,融资节奏明显放缓。统计数据显示,全年超亿元交易数量仅19起(vs2021年,56起),仅睿触科技完成2轮融资,分别于2月、6月完成近亿元A轮、数千万美元A+轮融资,相比2021年的6家多轮融资企业明显减少。

重磅交易明显减少,资本理性回归商业本质。与2021年相比,全年无单笔超5亿元融资事件(vs2021年,10起)。

政策利好逐步释放,手术机器人长期向好

2022年,随着各厂商产品注册证落地,国产手术机器人商业化拉开帷幕。

硬组织手术机器人:骨科手术机器人商业化进程提速

根据牛氪资本统计,全年硬组织(骨科、口腔和神外)手术机器人完成10起融资(vs2021年,31起)。从投资轮次来看,2022年硬组织机器人融资阶段主要集中在A轮及B轮。从募资TOP5来看,头部企业持续吸金,但重磅融资数量及规模下降。

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批量获批,骨科手术机器人商业化道路任重道远

作为硬组织机器人核心细分赛道,骨科机器人也是国内发展最早的赛道。从应用场景看,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和创伤复位领域手术机器人发展较为成熟,而骨折复位机器人的研发难度较大、研发进展相对缓慢。2022年,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厂商批量获批,和华瑞博HURWA、键嘉ARTHROBOT、微创机器人鸿鹄、元化智能科技的骨圣元化在2022年上半年均获批上市,天智航TiROBOTRecon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脊柱类铸正左航-300于2022年获批。至此,国内骨科手术机器人赛道中,脊柱类和关节置换类分别有6家(含国内天智航和鑫君特)、5家厂商(含国外史赛克MAKO)获批。

上市公司层面,天智航2020年7月上市后一路跌跌不休,迄今市值徘徊在60亿元,和华瑞博(HURWA)估值80亿至100亿人民币之间,正在筹备港股上市。二级市场市值低迷和一级市场高昂的估值背后,是骨科手术机器人商业化道路的思考。整体来看,骨科手术机器人市场未来市场空间发展潜力巨大。根据Frost&Sullivan预测,2026年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4.5亿美金,对应的全球骨科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46.9亿美金。然而,除了技术难题,商业化过程中医院付费能力、医生学习曲线,都使得骨科手术机器人商业化道路任重道远。天智航天矶作为最早获批(2016年)的国内脊柱手术机器人,自上市前2019年获得2.29亿元收入后收入下跌,预测2022年收入1.5-1.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减变动比率-3.86%-8.96%。

此外,伴随着诸多厂商获批上市,企业竞争也将愈发激烈。

口腔、神外等手术机器人继续探索商业化之路

口腔手术机器人方面,继柏惠维康旗下“瑞医博”于2021年4月获批国内首款口腔领域手术机器人后,舍成医疗“朗月”也于2022年9月获批上市。次月,直觉外科的风投IntuitiveVentures参与美国牙科手术机器人公司Neocis的最新一轮4000万美元融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具有精准、创伤小等优势,主要应用于癫痫、帕金森症、脑出血、颅内肿瘤等疾病治疗。目前国内神外手术机器人玩家主要有Medtech(捷迈邦美)、柏惠维康、华科精准和华志微创等厂商,2022年底,华科精准完成3亿元D轮融资,加速国产神外手术机器人商业化之路。此外,Renishaw旗下Neuromate立体定向机器人获证,也将进一步推动全球神外手术机器人的发展。

软组织手术机器人: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批量获证

2022年,软组织手术机器人融资数量和融资规模均呈现下降趋势。根据牛氪资本统计,全年该领域完成私募融资12起(vs2021年,25起),其中,单笔融资亿元量级的有7起;完成2轮及以上的仅有睿触科技(vs2021年,10家)。从细分赛道来看,腔镜、穿刺、(泛)血管介入、经自然腔道和经皮穿刺分别完成了3起、2起、3起、1起和2起。显然,随着腔镜手术机器人赛道的相对成熟,穿刺、(泛)血管介入、经皮穿刺等细分领域成为资本追捧的对象。

腔镜手术机器人批量获证,向达芬奇发起冲击

继2021年威高获批国产首款腹腔镜手术机器人后,2022年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略显热闹。微创机器人图迈、康多系统、精锋MP1000均于2022年先后获证,至此,国内腔镜手术机器人共5家厂商获得6张证书,向巨头达芬奇发起冲击。根据Frost&Sullivan预测,中国腔镜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2026年将达26亿美金,对应的全球市场规模180亿美金。随着国内大批厂商获证,作为目前国内外商业化最成熟的手术机器人赛道,国产腔镜机器人正式进入新一轮大时代。

泛血管介入、经自然腔道和经皮穿刺等领域手术机器人尚在研发试验中,值得期待

与腔镜手术机器人相比,目前软组织机器人其他细分尚处于相对早期阶段,多数厂商尚在研发试验中,整体商业化进程较慢。根据Frost&Sullivan预测,泛血管手术、经自然腔道手术和经皮穿刺手术2016年国内市场规模分别为1.8亿美金、1.3亿美金和2.6亿美金,对应的全球市场规模16.1亿美金、17.9亿美金和14.9亿美金。

目前全球仅有四款泛血管手术机器人获得FDA批准/CE认证,包括R-One(Robocath)、CorPath200/GRX(Siemens)、GenesisRMN(Stereotaxis),美敦力、强生、达芬奇是血管介入机器人的代表企业,垄断着该细分赛道。整体而言,中国泛血管手术机器人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则是微创机器人、奥朋医疗、爱博医疗、润迈德医疗等,其中微创机器人R-One预计2023年上半年获批。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目前国内主要参与方是微创机器人,旗下MonaLisa预计2023年上半年获批,微创机器人也在设计开发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

微创机器人是业内唯一一家覆盖5大主要手术机器人领域的企业---腔镜、骨科、泛血管、经自然腔道以及经皮穿刺手术。

材料

再生医学受追捧,3D打印热点正当时

作为前沿趋势赛道,3D打印技术在再生医学领域的应用进一步延伸。作为全球超高精密3D打印领军企业,重庆摩方精密是目前全球唯一可以生产最高精度达到2μm并实现工业化的3D打印系统提供商,提供了一种超高精密加工的颠覆性手段。截至2022年6月,摩方精密与全球33个国家,近1,200家科研机构以及工业企业建立了合作。本轮融资3亿元后,重庆摩方精密投后估值至30亿元。普利生以3D打印设备为核心,推出了隐形正畸牙套全套解决方案,涵盖隐形正畸中从3D打印和正畸用膜片材料到自动化压膜、切割的全产业链方案,打造隐形正畸全套加工制造流程体系。目前,这套方案已经成为国内隐形正畸企业的首要选择,市场占有率超过60%。

医美

颜值经济受追宠,光电设备寻突破

上游原料:胶原蛋白或是下一个医美单品

医美“三剑客”(华熙生物、昊海生科和爱美客)上市后曾引领上游原料厂商在2021年迎来巅峰一刻。一方面,国内玻尿酸产量、质量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且无论从原料端还是终端产品,华熙生物在前,令后来者望而却步;另一方面,考虑胶原蛋白,特别是重组胶原蛋白兼具美白、抗衰、乳白色、自然等特点,且根据资料,2017-2021年中国重组胶原蛋白CAGR高达63.0%,2021年市场规模108亿元,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是2021年的10倍,市场潜力巨大。亨瑞生物和创健医疗两家公司在2022年先后完成融资。

光电设备自主研发受追捧,国产突破值得期待

由于技术原理不同,光电类医美器械可分为激光类、强脉冲光类、射频类、超声类及冷冻溶脂类,功效覆盖祛痘、祛疤、嫩肤、脱毛、紧致提拉等多种皮肤问题的解决。由于国内光电类医美器械生产起步较晚,自主研发难度高,以收购或代理方式进行业务拓展成为近年趋势。资本助力下,自主研发的厂商愈发增多。根据牛氪资本统计,全年6家光电类企业完成7起私募融资交易,分别为吉奇海医疗、威迈医疗、南京佰福、芙迈蕾、雅光医疗和密尔医疗。

激光类器械竞争格局较为集中,国内企业市占率较高。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激光类医美器械市场CR4为75%,行业集中度较高。其中复锐医疗旗下飞顿占据32%市场份额,奇致激光以18%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市占率TOP8企业中,主打自研产品的国内企业仅奇致激光、半岛医疗、深圳GSD三家,国外企业技术优势较大。

随着国家对医美赛道的不断规范化,叠加资本的支持,国产光电设备自主研发技术突破值得期待。

眼科

眼视科和眼外科刚性及消费需求强劲

国产玩家崛起

2022年,眼科赛道完成私募融资33起(vs2021年,34起),对比2021年水平相当,依然保持细分赛道TOP10。我国人口屈光不正(近视、远视、老花、散光)、白内障、干眼、过敏性结膜炎等疾病患病率高,患者基数庞大,需求蓝海。

眼视光:矫正与防控需求广阔,近视防控药械掘金蓝海市场

我国青少年近视率高发,远超欧美发达国家,且近视现象低龄化趋势明显。2020年我国近视总人口接近7亿,其中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青少年近视形势严峻,防控市场潜力巨大,目前有效的近视防控的“三架马车”包括使用低浓度0.01%阿托品眼药水、佩戴角膜塑形镜、佩戴离焦镜片并配合户外运动,三种防控手段在国内渗透率快速提升。

角膜塑形镜现有渗透率低,集采加速国产替代

由于内资企业在角膜塑形镜领域起步较晚,目前外资企业占据主导优势,行业相对集中。数据显示,目前国内角膜塑形镜市场仅有12张获批产品注册证,为11家生产企业拥有,包括3家内资品牌(欧普康视、爱博医疗等)及8家进口品牌(含中国台湾品牌),2021年角膜塑形镜行业CR3达50%以上,其中欧普康视以22.33%的市场份额成为国内角膜塑形镜细分领域的龙头。此外,目前我国角膜塑形镜现有渗透率偏低,仅为1.26%,市场规模为20.92亿元,相比于美国3.5%的渗透率,中国OK镜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继河北省2022年10月首次对OK镜集采,试点后或向全国范围内推广,OK镜将迎来降价大潮,推动国产替代。对上游厂家来说,考虑OK镜的出厂价一般仅为终端价格的10%~20%,出厂价并不会有太大的波动,以降价换量升,更多影响的是中游的经销商和下游的眼科视光中心等。相比上游厂家争取集采“以价换量”,下游机构则未雨绸缪,进行多元化布局。

长远来看,对于国产厂商而言,其发展路径需要从技术(获取角膜塑形镜产品注册证)、市场营销渠道体系和多产品管线平台化布局等方面持续迭代,方能与外资企业一决高下。

屈光手术术式不断升级,ICL市场值得期待

屈光手术可有效恢复视力,满足患者摘镜需求。2021年,我国每千人近视手术量仅为0.7人,仅为美国的四分之一,远低于韩国、加拿大、欧洲等国。屈光手术不断迭代,从早期的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到准分子激光(PRK),然后发展到半飞秒激光(LASIK),再到全飞秒激光(SMILE)以及有晶体眼的人工晶体植入(ICL),趋向个性化、微创化。其中,ICL植入术是屈光手术的“天花板”,是屈光矫正的最新和最安全的技术之一。目前全球只有瑞士的STAARSURGICAL公司可以生产ICL晶体,国内则是昊海生科收购的杭州爱晶伦旗下依镜PRL,填补了国际上1800度到3000度的矫正空白,具备一定互补优势,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ICL竞品,而爱尔眼科利用自己的渠道优势将ICL带入了下沉市场。在可见的未来,基于行业需求广阔和渗透率提升,ICL市场空间将持续提高。

近视防控“神器”离焦软镜进入大众视野,或是下一个爆款?

2022年,离焦软镜作为防控“神器”进入大众视野,其本质是一款具备近视防控功能的日抛隐形眼镜。离焦软镜镜片自身采用“离焦环”设计延缓眼轴增长、控制近视加深的效果。同时由于佩戴简易、亲水性透氧性好、不涉及“角膜塑形后回弹”等特点,迅速走红。目前全球主要有美国库博MiSight和台湾的精能、精华及优你康等厂商,国内新晋厂商爆款蝶适DISC,后者在2022年底获LYFECapital洲嶺资本近亿元独家投资,爱博医疗于2022年4月在公开平台表示行将开发。

眼外科:诊疗设备受青睐,投早投小是趋势

技术攻关是难题,高端眼科诊断设备待突围

2022年,眼科诊断设备类共发生18起,主要为OCT设备和眼底相机。目前,国内眼科诊断设备领域的企业数量仍然较少,高端市场仍被进口厂商所把持,且国产格局相对零散。

人工晶体带量采购促国产替代,高端人工晶体寻突破

目前,我国人工晶体中高端为主,进口品牌主导绝大多数市场份额。数据显示,以中端人工晶体产品市场份额50%,低端人工晶体市场份额30%,高端人工晶体市场份额10%,基础人工晶体市场份额10%,估算人工晶体平均价格3115元,以手术率0.39%测算中国潜在市场空间25.66亿元。国内市场中,高端人工晶状体由外资企业主导,代表品牌有爱尔康、强生等;中端人工晶状体梯队由内外资企业共同组成,代表品牌有爱博诺德、卡尔蔡司等;低端人工晶状体主要是国产品牌,代表企业有爱锐、蕾明视康等。

未来人工晶状体将逐渐趋向于多焦点自然晶体等高端人工晶体方向迭代,考虑高端人工晶状体具有较高技术含量,核心技术开发难度较高,批件申请困难,如散光纠正型、预装、多焦点、蓝光过滤等各类高端屈光性人工晶状体,国产厂商需继续寻技术突破。

2022年11月,海思盖德发起的“MicroCOGO小梁网微支架引流系统”完成首例临床入组,实现了新一代国产微创青光眼术式(MinimallyInvasiveGlaucomaSurgery,MIGS)产品从“零到一”的突破,填补了我国在该产品领域的空白。青光眼是全球首位不可逆致盲眼病,迄今为止,降低眼压仍是唯一被证实控制青光眼进展的有效手段。近年来,MIGS因医生学习曲线低、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相应的并发症少,且不影响后续实施传统滤过性手术,在全球已有超百万人次青光眼患者使用该手术,正在成为国际青光眼治疗的主流手段之一。

此外,作为目前临床干眼治疗快捷有效方式之一的OPT强脉冲光治疗,与传统的IPL激光相比,其能量输出更均匀,安全性高,更有效和可控。OPT技术为解决睑板腺功能障碍(MGD)导致的干眼及眼表炎症提供了一种革命性的治疗方法。

口腔

集采下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数字化是趋势

种植集采落地,国产替代加速

集采促国产品牌集中度提升

2022年12月,陕西省牵头的16省省际联盟正式通知到集采结果公示,集采产品涵盖传统正畸托槽、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颊面管三类。集采结果上,传统正畸产品因成熟度高,定制化程度低,降价幅度较高,其中普通金属托槽、普通陶瓷托槽、自锁金属托槽产品的最高降幅均在80%以上。隐形正畸方面,进口替代亦比较成熟,国产品牌市占率超过六成,而集采最终招标结果也以国产品牌为主。

短期看,口腔行业受冲击,部分口腔医疗机构业务受到影响,但长期看,口腔医疗行业将迎来政策优化、资本加持、技术升级、消费升级和需求旺盛的发展机遇。目前,中国正畸治疗渗透率只有美国的1/6,患者基数为美国的4倍,增长潜力巨大,随着集采落地及更大范围的推广,正畸市场有望引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降本增效是必然,数字化口腔是趋势

内窥镜

国产厂商奋勇争先,星辰大海

内镜设备耗材化,一次性内镜受追捧

国产内镜起步较晚,目前在市场的竞争中相对弱势。从全球一次性使用医用内窥镜市场看,按产品销售收入计,两大市场从业者(即Ambu与波士顿科学)于2020年分别占57.3%及19.1%的市场份额,市场高度集中。据统计,适合使用一次性化的内窥镜镜种主要有胆道胰腺镜、胃肠镜、膀胱镜、支气管镜、鼻咽喉镜、宫腔镜等,涉及到消化科、泌尿科、呼吸科、妇科等多个科室场景,对应着一片巨大的蓝海。截止2022年4月,国内获批商业化的一次性内窥镜共有19款,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泌尿外科,其中包含12家国产企业,如瑞派医疗、普生医疗、幸福工场、新光维等。

国内硬镜市场外资主导,国产厂商奋勇争先

硬镜产业特征表现为集群,因其开放生态,即可以依靠产业链分工+上游的支持完成整机系统的集成进入市场,门槛低于软镜,入局企业相对软镜较多,但同质化竞争也倒逼硬镜相比软镜更快发展至4K、3D、特殊光(如荧光)、染色等多技术融合的高阶阶段,国产凭借新技术融合契机快速跟进甚至居上。相比软镜,硬镜领域CR3仅为64%,参与的企业相对也更多。德国卡尔史托斯、日本奥林巴斯、美国史赛克、德国狼牌等外资市占率达到8-9成;国产品牌迈瑞、欧谱曼迪、新光维、沈阳沈大、浙江天松等少数企业只有不足20%的份额。

软镜技术比例相对较高,市场由日资主导

软镜光学成像以及电子成像需要相互配合完成,生态相对封闭,且对柔软性、操控性高要求,供应链更为复杂,因此软镜从镜体到主机基本为整机厂商一体化实现,具有自主掌握上游供应链、排他性的特点,且发展趋向精细化。

数据显示,全球软镜领域,奥林巴斯占据65%的市场份额,宾得医疗和富士胶片分别占据14%的市场份额,三家日企占据全球软镜市场超90%的市场份额,其余厂商仅占有7%市场份额,市场竞争格局呈现寡头垄断的态势。目前开立、澳华等高清内窥镜产品,填补国产高清内窥镜的空白,带动国产内镜份额提升迅速,尽管占比还较小,但已属国产头部软镜公司。

脑科学

冉冉升起,产业化任重道远

脑科学赛道自2022年来不断吸引资本的目光。根据牛氪资本统计,2022年脑科学赛道完成私募融资12起,其中,脑起搏器厂商景昱医疗获得3亿元的D+轮融资,在美敦力、波科、雅培垄断的市场下,国产厂商逆流而上,引领医疗用侵入式脑机接口的前沿探索。阶梯医疗、脑虎科技和博睿康均获得数亿元C轮融资。阶梯医疗与脑虎科技同样也是本赛道内2家与本年度完成2轮融资的脑科学公司,侵入式脑机接口研发商脑虎科技分别于1月、12月完成9700万元天使轮、数亿元A轮融资,新一代植入式脑机接口底层技术研发商阶梯医疗分别于12月先后完成2轮融资,其中天使轮融资规模数千万元,由源来资本独家投资;A轮融资规模达数亿元,由奥博资本、元禾原点联合领投。

02

IPO风起云涌,浪潮迭起

历经2021年的上市热浪后,国内创新医疗器械类新增上市企业在2022年有收窄。根据牛氪资本统计,全年IPO新增上市(含北交所)公司21家(vs2021年,28家),较2021年减少17.86%;涉及募资总额约为267.11亿元(vs2021年,345.22亿元),募资规模较2021年下降22.63%。截止2022年12月底,尚有41家企业正排队等待上市,其中2家已过会(港通医疗、西山科技),3家已提交注册(安杰思、康力源、亚华电子)。

分板块来看,2022年创新医疗器械上市企业集中在港交所和创业板,分别为9家(vs2021年,10家)、7家(vs2021年,5家),合计占全年上市总数的76.19%;涉及募资金额分别为30.94亿元(vs2021年,157.68亿元)、98.33亿元(vs2021年,109.63亿元),合计占全年募资规模的48.40%。

科创板上市企业降至近3年最低,仅3家企业登陆科创板,其中,联影医疗创造了当年单笔最大规模融资,3家新增上市企业募集资金总额为133.23亿元,占全市场募集总额的46.81%。

此外,辰光医疗和倍益康作为2022年仅有的2家器械类企业登陆北交所,上市后表现平平。

港股

下行探至谷底,春归到时

2022年,登陆港股创新医疗器械有9家,与2021年的10家相当,包括3家18A上市和6家主板上市。尽管如此,历经了2021年港股疯狂后,整体市场开始持续下行,全年仅冠泽医疗在首日涨2.30倍,其他8家企业中开盘破发的有3家。发行上市后,仅巨子生物、健世科技和微创脑科学市值超百亿元港币。

从募资总额看,2022年整体融资规模较2021年下降明显。眼科公司高视医疗登陆港交所,募资总额达6.74亿港元,位列首位,其次是心泰医疗和巨子生物,募资总额分别为6.55亿港元和6.32亿港元。

A股

逆风而行

2022年,A股创新医疗器械集中于创业板,科创板仅3家企业上市

根据牛氪资本统计,2022年创新医疗器械登陆创业板和科创板分别为7家(vs2021年,5家)、3家(vs2021年,10家),涉及募资规模分别为98.33亿元(vs2021年,109.63亿元)和133.23亿元(vs2021年,73.71亿元)。

从TOP5募资总额来看,2022年创业板创新医疗器械的单笔募资规模较往年有所下降,科创板方面,除了联影医疗募资109.88一骑绝尘外,剩余两家募资金额为11.69、11.66亿元,与去年相当。

2022年创新医疗器械IPO事件重磅案例不断,表现靓丽

创业板方面,作为国内仅次于爱尔眼科营收规模的第二大眼科企业,华厦眼科募集金额达30.53亿元,是2022年创业板最大笔医疗器械IPO,上市后公司市值短期回调后持续上涨,一度接近500亿元。

对于投资机构而言,考虑防疫政策影响、地缘政治等诸多因素,2022年二级市场的回调再次传导到一级市场,不限于创新医疗器的整个医疗健康板块面临史无前例的估值体系调整和投资逻辑重塑。尽管2022年医疗板块的投资热情较前两年有所回调,监管部门逐渐提高上市标准,包括科创板和创业板等,二级市场进一步理性回归。考虑自2022年12月起,持续3年之久的新冠疫政策大调整,相信未来对于创新医疗器械领域的企业而言,那些真正具备创新力和商业落地的项目,依然值得市场期待。

03

兼并重组全球重磅不断,国内跨境收购频频

尽管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有迈瑞医疗这样的“器械一哥”,产品远销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市值超4000亿元跃居器械榜首,以及2022年刚上市不久的市值超1500亿元的联影医疗,但对于剩余近百家器械厂商而言,做强做大的道路仍需慢慢求索,兼并重组成为重要方式之一。

2022年,全球围绕电生理、医美等领域的重磅案例不断。

根据牛氪资本统计,2022年全球创新医疗器械领域兼并重组发生141起,交易集中于电生理、影像、材料、骨科、医美等赛道。其中,强生于当年12月宣布完成对人工心脏制造商Abiomed的166亿美元收购,以巩固其心血管设备业务,成为本年度创新医疗器械领域规模最大的收购事件,这也是强生连续第五年收购医疗器械标的。投资机构康桥资本主导财团作价2万亿韩元(15亿美元)收购韩国医美公司Hugel43.2%股权,震惊海内外医美市场。

产业资本频频出手,跨境收购不断。

2022年,国内创新医疗器械领域兼并重组发生27起,并购交易多聚焦于医美和心血管介入。除康桥资本主导收购韩国医美公司外;脑血管介入公司沃比医疗以5亿欧元的价格收购德国神经介入公司Phenox,交易规模位列2022年本土第二。毫无疑问,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神经介入领域已出现了一些区域性的集采试点,在尚无法确定何时启动国家层面的集采大环境下,神经介入领域本土企业开始发力行业整合。

与此同时,微创手术器械公司健适医疗以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TAVR(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领域的“引领者”杰成医疗,随着健适、美敦力加入,国内TAVR竞争已经从最初“三国杀”转变成“战国”,国内TAVR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同时TAVR植入量也大幅上升,2021年TAVR植入量约7000台。多地将TAVR纳入医保也将促进市场需求扩大,未来几年TAVR手术量将继续保持高增长。而医用敷料创业板上市企业稳健医疗(300888.SZ)分别以7.52亿元、7.28亿元、4.5亿元的大手笔收购医械领域的湖南平安医械、隆泰医疗55%的股份、桂林乳胶,多点布局创新医疗器械领域。

产业资本频频出手海内外标的,国内创新医疗器械公司在做强做大的路上,正当时!

THE END
1.犍为县人民医院手术室腹腔镜市场调研公告医院腹腔镜出现故障,腹腔镜使用时视线较暗,现对该配件进行市场调研,欢迎符合资质的供应商参加。 二、供应商参加本次市场调研须具备下列条件: 1.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 3.具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 ...https://quanzhou.chinamae.com/news/75001770fc56b89a1155bf4549f500f0.html
2.WOLF狼牌8968.403李逊镜维修硬镜维修硬性内窥镜维修硬性内窥镜维修种类 李逊镜维修 广州创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德国WOLF狼牌8968.403李逊镜维修,是一家的第三方WOLF狼牌经皮肾镜维修服务公司。维修类别:鼻窦镜维修、腹腔镜维修、经皮肾镜维修、李逊镜维修、关节镜、电切镜、宫腔镜、膀胱镜、耳镜、输尿管镜、椎间孔镜维修等; 德国R.Wolf狼牌输尿管硬镜维修案例 内...https://m.51sole.com/shop/chb200888/companyproductdetail_304196151.htm
3.wolf宫腔镜生产厂家狼牌招商代理正规狼牌代理,可开授权,可提供产品资质证明,需要订购代理请来电咨询。 名称:狼牌宫腔镜 WOLF hysteroscope规格型号:1.宫腔检查镜8974.402 2.7mm,30度宫腔检查镜8989.412 4毫米,30度宫腔检查镜8654.422 4毫米,30度宫腔检查镜8986.401 5mm,20度连续性冲洗宫腔检查镜8654.431 12度宫腔电切镜 科室 妇科.泌尿科 哪...https://m.ylqx.qgyyzs.net/ylqx/wx_mInfo.aspx?id=161582
4.产品中心德国狼牌内窥镜(Richard-wolf),包含R.WOLF狼牌腹腔镜、狼牌胸腔镜、狼牌宫腔镜、狼牌输尿管镜、狼牌电切镜、狼牌经皮肾镜、狼牌膀胱镜、狼牌关节镜、狼牌纤维胆道镜等产品。涉及德国狼牌内窥镜单晶片三晶片高清摄像系统、卤素或氙灯冷光源、气腹机、灌注泵等主机和器械销http://www.richard-wolf.cc/products/
5.广州市酣狼酒业有限公司(广州市海珠区石岗路19号137房邮政编码...广州市酣狼酒业有限公司在广东广州海珠区注册,至今已成立9年6个月1天,在法人向维的带领下,公司目前处于存续状态,如您需要广州市酣狼酒业有限公司的产品与服务,可到广州市海珠区石岗路19号137房来访,欢迎广大客户与公司合作洽谈业务,公司主要产品与服务见企业经营范围。 认领企业,免费发布招聘信息 申请更新/删除/...https://gongshang.mingluji.com/guangdong/name/%E5%B9%BF%E5%B7%9E%E5%B8%82%E9%85%A3%E7%8B%BC%E9%85%92%E4%B8%9A%E6%9C%89%E9%99%90%E5%85%AC%E5%8F%B8
6.利普刀,阴道镜,宫腔镜,血管闭合系统,高频电刀,电切镜,射频刀,leep...北京华康普美是专业的利普刀,阴道镜,宫腔镜,血管闭合系统,高频电刀,电切镜,射频刀,leep刀产品供应商,是美国飞尼思除烟型利普刀,德国狼牌宫腔镜,西班牙欧普阴道镜,美国bovie高频电刀厂家的优秀中国代理商,华康普美公司致力打造成为中国微创妇科手术设备及器械的引领者。https://www.hkpromed.com/
7.东莞市莞城医院宫腹腔镜系统采购项目中标(成交)结果公告合同包1(东莞市莞城医院宫腹腔镜系统采购项目): 货物类 六、评审专家(单一来源采购人员)名单: 评审委员会总人数:5 随机抽取专家名单: 梁馨云 陈占玲 徐敏涛 林鸿程 采购人代表名单: 邓勤梅 自行选定专家名单:/ 七、代理服务收费标准及金额: 代理服务费收费标准: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发改价格[2011]534号...http://www.dg.gov.cn/zwgk/zfxxgkml/zcjd/ywgz/zbcg/content/mpost_3650765.html
8.狼牌腹腔镜wolf腹腔镜北京康华科仪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地区专业代理、销售、维修德国R.WOLF腹腔镜(狼牌腹腔镜)。wolf腹腔镜的公司。是R.WOLF公司正式授权的国内一级代理商,总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长春桥路11号亿城中心C2座1102号。公司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集聚了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形成了一支http://www.kh-ky.cn/
9.2019年湖北省泌尿外科青年学组年会《激光在下尿路手术中的应用》——中部战区总医院沈国球教授 接下来由尹云炎教授、孔东波教授、朱涛教授进行主持。 武汉市中心医院郭永连教授为大家演示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余伟民教授为大家演示经皮肾镜碎石术。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艾星教授为大家演示腹腔镜下输尿管狭窄离断吻合术。 https://www.meipian.cn/237ymshv
10.德国狼牌内窥镜中国网站www.idaow.com德国狼牌内窥镜Richard-wolf,包含狼牌腹腔镜、狼牌胸腔镜、狼牌宫腔镜、狼牌输尿管镜、狼牌前列腺汽化电切镜、狼牌经皮肾镜、狼牌膀胱镜、狼牌关节镜、狼牌纤维胆道镜等产品。涉及德国狼牌内窥镜摄像系统、氙灯冷光源狼牌腹腔镜、狼牌输尿管镜等主机和器械销售维修 ...http://www.fwol.cn/gotoweb.php?id=5612891
11.医疗设备中标结果1 高清电子腹腔镜 狼牌 R.WOLF 德国狼牌 一套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2 手术台多功能C型臂 西门子 Ciosselect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一套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3 多功能手术床 好邦 DH-10G 玉林市好邦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一套 198000 198000 合计:贰佰捌拾伍万陆仟元整 中标人及中标金额: ...https://www.bidcenter.com.cn/newscontent-31275708-4.html
12.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第三人民医院医疗设备采购项目公开招标中标...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第三人民医院医疗设备采购项目公开招标中标公告 一、项目编号 5106032020000174 二、项目名称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第三人民医院医疗设备采购项目 三、中标(成交)信息 供应商名称: 国药控股德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供应商地址 四川省德阳市区祁连山路213号http://m.bidizhaobiao.com/info-105528729.html?companyId=27
1.德国狼牌官网richardwolf德国狼牌官网 | Richard_Wolf_德国狼牌是内窥镜领域的全方位服务提供商,为微创手术提供了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器械和系统解决方案,实现了单一来源,全套供应。https://www.richard-wolf.cn/
2.玻尿酸原液灌装机公司目前的核心产品有:玻尿酸灌装机、凝胶灌装机、妇科凝胶灌装机、水光针灌装机、胶原蛋白灌装机、植物蛋白灌装机、透明质酸灌装机、交联产品灌装机、高黏真空灌装机、全自动真空灌装机、预灌封注射器灌装机、高速预灌封灌装加塞机,预充式导管冲洗器灌装机、氯化钠预充导管灌装高速线,生理盐水预充导管灌装高速线,...https://www.auymhxao.cn/cai-dian/478865.html
3.德国狼牌内窥镜中国总代理德国狼牌内窥镜:德国狼牌内窥镜是一种高品质的内窥镜设备,以其精确、可靠和耐用的特点而闻名。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医学领域,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https://www.hanfeiyl.com/product-c529.html
4.德国狼牌内窥镜,中国陕西省,河南省,内蒙古总代理中南昊辉(北京)商贸有限公司是德国Richard Wolf厂家指定的陕西省、河南省、内蒙古总代理商及售后服务机构,负责德国“狼”牌各科室硬/软性内窥镜,手术器械及成像系统的销售,维护,维修。 公司组织机构完善,管理制度齐全,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 ...http://www.znhhmedical.com/
5.德国狼牌内窥镜一级代理商,经营销售各科内窥镜产品,狼牌输尿管内窥...服务范围:京市沃尔福贸易有限公司,是德国狼牌中国区一级代理商,全国免费热线:800-810-0289,经营销售德国r.wolf各科内窥镜产品,也是狼牌中国区指定授权维修中心,主要产品有狼牌输尿管镜,狼牌经皮肾镜,狼牌电切镜,狼牌腹腔镜,狼牌宫腔镜,狼牌纵膈镜,狼牌tem直肠镜。 https://www.300.cn/anliku/anli_3951674.html
6.广州云启供应R.WOLF狼牌5512.101摄像主机维修服务价格广州云启医疗设备维修服务有限坐落于广东省广州市珠村,通过周边发达的高速公路、铁路、水路及航空网与中国和世界的各主要城市相连。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区域优势得天独厚。广州云启是一家内窥镜服务商,我们具有精湛的技术和十多年工作经验的工程师。作为一家技术服务型我们坚持“以技术为资本,以客户为中心”的标准来严...https://www.china.cn/qtweixiujianzhuang/5061463818.html
7.廊坊市初壹科技有限公司大型的疝修补和腹壁外科手术解决方案供应商,1997年,巴德率先将现代无张力疝修补技术和产品引进中国,自此...可同时连接和控制多种模块,并可通过KARL STORZ集总控 查看详情 我要代理 德国STORZ腹腔镜26003BA 【...产品介绍:产品名称】纤维输尿管肾镜【产品品牌】德国狼牌【规格型号】8702.534、8703.534【产品说明】德国...https://www.qxw18.com/vip/chuyi/
8.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0医院肝胆外科简介科内拥有德国肝移植器械2套,美国强生超声刀1台,德国狼牌和美国施乐辉腹腔镜各1套,日本人工肝1套,美国人工呼吸机2台,日本胆道镜1套、美国第三代Endocare氩氦刀1台、日本东芝B超机1台,各种重症监护设备等,万元设备总价值1000万元。 一、肝移植外科 自70年代末开始肝移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并实施3例肝移植,1例在...https://m.cnkang.com/yyk/hospdeptintro/2802/29195/
9.腔镜胆囊切除范文12篇(全文)对照组患者行开腹胆囊切除术, 于患者右腹直肌做切口, 从切口处进腹探查, 结扎胆囊管近端, 切断胆囊动脉远端, 逆行剥除胆囊, 至胆囊三角部位, 明确胆囊管、胆总管和肝总管关系, 距离胆总管5 cm部位结扎胆囊管, 剪断胆囊管, 移除胆囊[4]。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 采用3孔法或4孔法, 置入手术...https://www.99xueshu.com/w/ikey7ntmgux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