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医学发展史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超声医学发展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判断良恶性肿瘤的可靠方法

新型微泡造影剂为六氟化硫惰性气体,四分钟经呼吸道排出80%,八分钟全部排出,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不足万分之一。

介入超声能做些什么

所谓介入超声,是在超声实时引导下的各种介入性操作,使超声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看图说话”。我们知道各种疾病的最终诊断是病理结果,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通过直径一毫米左右的细针,在1~2秒内快速获取病变的组织条,使很多影像学难以诊断的疾病轻松得到病理结果。

由于微创成为本世纪医学发展的主流趋势,因此各种介入治疗方法应运而生。在超声的动态实时引导下的微波、射频、超声聚焦刀、激光及冷冻等多种不用开刀、微创治疗肿瘤的方法已迅速兴起,并日渐成熟,已成为越来越多的肿瘤治疗的首选方法。

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重庆市404000

【摘要】近年来消化内镜的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尤其是国外消化内镜的应用非常的广泛,国内目前消化内镜的应用处于快速增长期。未来,相当一部分领域之中将会得到应用,起到不错的效果。

关键词消化内镜;现状;趋势

1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概况

20世纪80年代,Dimagno和Green首次将超声内镜应用于临床,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经过20多年发展,EUS检查已成为消化道肿瘤的重要影像诊断学方法。临床应用当中,消化超声内镜可分为超声胃镜和超声肠镜,超声胃镜同时可查食管与十二指肠。消化超声内镜按扫描方式可以分为扇型扫描式、二维的线阵式和三维超声扫描,彩色多普勒超声内镜主要用于探查血管。常规的超声内镜是把内镜成像探头放置于电子内镜端部,外面加配水囊,注入无气水后可直接探查,这一类型的探头超声频率为7.5~20MHz,直径约10mm。另一类超声探头更为微小,直径仅1.8-2.4mm,为微型超声探头,超声频率为7.5~30MHz,这类的探头不仅比较小,而且分辨率较高,易通过狭窄部位,检查的范围更为多,可伸入胆管、胰管等小管道检查。

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光电、信息、材料等方面的技术不断的融入到内镜技术之中,电子内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的、应用于不同领域的高分辨内镜,例如:放大电子内镜、高分辨电子内镜、近红外线电子内镜等。随着上述这些内镜技术的应用和实践,交叉学科各种新技术也融入其中,比如内镜与组织化学、细胞荧光等技术相结合,又使得内镜发展到更高的一个层面,例如: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放大色素内镜、小肠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和胰胆管电子内镜等,这些内镜的临床应用,不仅观察范围和分辨率不断扩大和提高,还可以直接在病变处取组织活检,临床应用和治疗效率、效果大大提升。

2消化内镜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2.1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1994年Wilk在一项专利中首次提出NOTES的概念。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是一种经人体空腔脏器的自然开口(口腔、食管、胃、结(直)肠、阴道、膀胱)进入体内(腹腔、胸腔等)、穿越管壁进行诊疗的全新理念的手术方法。主要应用于包括腹腔探查、胃肠及肠肠吻合、阑尾切除、胆囊切除、子宫部分切除、肾切除、胰腺尾部切除术等。目前,NOTES技术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专家期望值非常的高,有学者认为NOTES将会成为既开腹手术和腹腔镜之后的第三代手术方式。

2.2小肠疾病的内镜诊疗

2.3消化系统疾病的内镜筛查

消化系统疾病的内镜治疗在临床应用比较广泛,上世纪70年代,我国部分医院就开始通过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胆道、胰腺等疾病。但是,消化系统疾病的内镜筛查工作并不是得到大规模的普及,众所周知,多数食管癌、胃癌和结、直肠癌均有逐渐演变过程,且早起患者自身并不容易发现,因此,对这些疾病进行早期内镜筛查和内镜监测显得非常必要。在这一点上,欧美和日本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以结、直肠癌为例,欧美和日本这些国家这一类的疾病是非常常见的,因此欧美各国为提高对其的早期诊疗率,相继采用了乙状结肠镜、粪隐血试验和全结肠镜等筛查手段。2012年《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上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所有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息肉(腺瘤型或非腺瘤型)患者,后来接受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患者的死亡率下降了53%[1]。一项德国的病例对照研究同样也表明,筛查、监测或诊断性结肠镜检查可以降低结、直肠癌风险达10年之久[2]。相比之下,我国同样也是消化道肿瘤高发地区,消化系统疾病的内镜筛查显得刻不容缓。

2.4消化道早癌的微创治疗

消化道早癌的内镜诊疗主要以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SD)为代表,20世纪80年代EMR技术出现,源于一次切除大块黏膜的概念。ESD强调在内镜直视下逐步分离黏膜层与固有肌层之间的组织,最终将病变黏膜完整切除。消化道早癌的微创治疗虽为微创,但创伤也不可避免。以食管ESD为例,穿孔、出血以及术后狭窄仍有一定的发生率。但是,作为目前消化道早癌重要的治疗手段,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引入,微创治疗的应用将更为广泛。

参考文献

[1]常晓华,何英,李春明.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研究-从动物实验到临床实践[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02).

[2]纪莉莎,李静,杨金环.不同黏膜下注射液对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的影响[J].齐鲁医学杂志,2012(06).

作者简介

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engineering,BME)是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一门独立的边缘科学,现代医疗器械则是这一新兴学科的产品形式。它是工程技术向医学科学渗透的必然结果。20世纪50年代以来,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现代文明流行病开始威胁人类健康。因此,医学科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不是以定性观察、现象归纳为方法学特征的医学本身所能解决的,它必须和以定量观测、系统分析为方法学特征的工程科学相结合,并综合运用各种已有的和正在发展的高新技术,才有可能逐步解决这些问题。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应运而生。当前生物医学工程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支柱,是21世纪最具有潜在发展优势的领先科技之一[1]。

1、什么是生物医学工程?

1.1含义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个新兴的多学科交叉领域,其内涵是:工程科学的原理和方法与生命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相结合以认识生命运动的“定量”规律,并用以维持、改善、促进人的健康。“生物医学工程”这个词汇蕴含了三个专业领域的相互影响: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生物医学工程是综合生命科学和工程技术的理论、方法、手段,研究人类及其他生命现象结构功能的理、工、医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是多种工程技术学科向生命科学渗透和相互交叉的结果,并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支柱。生物医学工程是应用基础科学,主要服务于人类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及保健、康复等方面;生物医学工程的主要研究任务是利用工程技术手段解决医学诊断、治疗和信息化管理等问题,为医学提供高技术含量的现代医疗装备。

1.2内容与领域

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内容可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基础研究,包括生物力学、生物控制、生物效应、生物系统的质量和能量传递、生物医学信息的提取与处理、生物材料学、生物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各种物理因子的生物效应等;应用研究,直接为医学服务,包括生物医学信号检测与传感技术,生物医学信息处理技术,医学成像与图像处理技术,人工器官、医用制品和仪器,康复与治疗工程技术等。后者是医学工程研究领域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它的成果直接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效果最明显、最迅速,所以特别受医学工程人员和医生的重视。

2课程安排

根据我国《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生物医学工程高技术专项将按照当代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方向,重点发展医疗影像设备、医疗监护系统及设备、肿瘤物理治疗设备等11大类产品,强化新型医用植入器械和人工器官、数字化与智能化医疗装备、可生物降解医用高分子及药物控释载体、医疗监护和远程诊疗系统等领域的创新能力。针对这一方向,我们将设定14次课,分别介绍各项技术产品或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让学生对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有个整体的了解和认识。课程设置如下[2]:

1.生物医学工程概况:介绍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概况、发展历程、学科内容、工程分支,以及国内外高校建设发展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情况。

2.组织工程学: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原理,吸收现代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材料与工程学等学科的科研精华,在体内或体外构建组织和器官,以维持、修复、再生或改善损伤组织和器官功能,是继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之后,生命科学发展史上又一新的里程碑,标志着医学将走出器官移植的范畴,步入制造组织和器官的新时代。目前组织工程已经成为再生医学研究和发展的核心与主要方向。

3.生物材料学:研究与生物体(特别是人体)组织、血液、体液相接触或作用时,不凝血、不溶血、不引起细胞突变、畸变和癌变,不引起免疫排异和过敏反应,无毒、无不良反应的特殊功能材料。许多重点院校和科研单位都成立了相应的研究机构,从事生物材料及制品的开发研究,在天然高分子和合成高分子、无机和金属生物材料研究方面均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果。

4.人工器官:主要研究人体组织与器官的再生、修复与替代。人工器官在临床上的应用,挽救了不少垂危的生命,为临床医学的发展开拓了新途径。目前人工器官的研究和应用已基本遍及人体全身。

5.生物传感器技术:使用固定化的生物分子结合换能器,用来侦测生物体内或体外的环境化学物质或与之起特异互作用后产生响应的技术。目前,生物传感器正朝着以下几个方面发展:①向高性能、微型化、一体化方向发展;②生化检测的智能化系统;③仿生生物学的发展。

6.生物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对生物体在细胞、器官和整体等各层面的参数及其相互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并用计算机求解该模型以分析和预测各种条件下生物系统运行的机制和状态。研究领域涵盖生物力学、复杂生物医学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等领域,主要采用计算力学、图形图像分析和数学建模等方法,对生物医学中的科学问题进行计算机建模和分析。

7.生物医学信号检测与处理技术:生物医学信号的检测与处理几乎成为了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共同的研究方向。从生物体中获取各种生物医学信息,并将其转换为易于检测和处理的电信号。

8.医学成像与图像处理技术:研究如何将人体有关生理、病理的信息提取出来并显示为直观的图像、图形方式,或对已有的医学图像进行分析处理,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能性,也为临床诊断引入了新的概念。

9.数字化X射线影像技术及设备:数字化X射线影像技术现已成为临床诊断的最主要手段。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直接数字化平面X射线影像技术;数字化X射线三维影像技术;低剂量CT、容积CT等。

10.磁共振影像技术及设备:磁共振影像是检测人体解剖、生理和心理信息的多因素、多层面和多对比度成像设备。

11.核医学成像技术及设备:核医学成像是对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的体内生化过程成像的装备,是目前能够在临床应用的最主要的分子成像手段。涉及的关键技术:单光子断层成像(SPECT)技术和系统、正电子发射(PET)影像技术和系统、PET与CT融合技术等。

12.数字化超声波成像技术及设备:超声成像设备在四大影像设备中使用最为广泛。目前重点发展技术包括:多波束成像技术、谐波成像技术、多角度复合成像技术、三维成像技术、电容式微机械超声换能器、彩色超声成像设备系统、数字黑白超声影像设备等。#p#分页标题#e#

13.医学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可运载肿瘤标志物分子的特异性抗体、肿瘤治疗药物以及造影剂等新的高效药物(基因)载体;发展纳米尺度的显微探针成像技术;发展用于组织再生修复的纳米生物材料;建立用于纳米材料健康与安全评价的技术与方法,都是当前重点发展方向。

14.康复工程技术:重点发展假肢仿生智能控制技术、低成本假肢矫形、适应不同功能障碍者工作和学习的环境控制系统与远程交流、认知功能康复、人工电子耳蜗汉语识别、电子助视、老年人室内安全监护等技术。

3教学模式的探索

针对课程本身的特点和学生认知的特点,设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课程的教学:

3.1多媒体教学

3.2优化课程内容,加强实践教学

??医生个人培训学习心得1

??来到新的环境,我即将踏上新的工作岗位,对我来说,这是人生中的一次转变,是从学生到医生的转变,更是从单纯的校园生活到社会生活的转变。对于一个新上岗的员工来说上岗之前有很多情况需要去熟悉,去适应,所幸医院给我们这些新的成员提供yqxw.bid/一次宝贵的培训机会。参加这次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

??在培训中,燕院长要求我们对待工作要勤奋、对待组织要敬业、对待上级要诚信、对待自己要自信。他剖析得非常透彻,发人深醒,不由地想起大学老师对我说的:作为医生,一定要手勤、口勤、眼勤、脑勤,要有细心、爱心、耐心、责任心、忠心,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更好得服务于病人。做任何事要做得最好很难,但我们要力求做得更好。

??我们医院一直坚持“服务第一、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的办院宗旨。今天的规模是几代医人的努力,今天我们能有机会在这样的医院工作是一个难得的机会,需要释放激情与创新,坚持走救死扶伤的道路。今年是医院服务质量管理年,我们作为新职工加入,力争起添砖加瓦的作用,为医院发展作更大的努力,

??通过为次岗前培训,我还认识到在医院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关系融洽,将有利于医嘱、护嘱的执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建立良好的工作与人际关系对我们个人专业素质的提高和服务质量,服务意识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做到微笑是最基本的,‘微笑可以给病人带来温暖、安慰和希望;同时医务人员还应对病人予以宽容,做到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为人着想,要好好用所学去实践,真心地关心他人,这样才能做一个受欢迎的人,才能更好的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

??医生个人培训学习心得2

??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流畅的工作流程科室合作紧密

??有时,心血管介入涉及多个科室,例如植入心脏除颤器、主动脉夹层支架置入等,涉及外科,麻醉科、影像科,则心血管医生与外科医生、麻醉科医生一道协同手术。外科医生严格的无菌医师,精细的血管缝合技术保证了手术的安全和完美。麻醉医生全面生命安全支持技术,保证了手术的高效、安全。有时一天一个导管室有10余台手术,护士医生分工明确,反应迅速,两台手术之间接台衔接紧凑,效率极高。

??术业有专攻顶尖技术立足世界

??医生个人培训学习心得3

目的观察肋骨骨折影像学在法医鉴定中的应用。方法观察肋骨骨折影像学在法医鉴定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分析肋骨骨折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优势及缺点,找出漏诊及误诊的根本原因,为法医鉴定提供有力依据。结果肋骨骨折影像学优势及缺点各异,及时找出漏诊误诊原因并及时进行纠正能有效保证检查的准确性,提高法医鉴定的可信度。结论影像学的三维重建技术能作为法医鉴定的主要方式之一,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及意义。

关键词:

肋骨骨折;影像学;法医鉴定

0引言

在法医鉴定中,常借助医学影像来观察人体内部情况,帮助了解案件发生的大概经过。而在法医鉴定案件中,肋骨骨折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损伤现象[1],医学影像能直接观察肋骨骨折是否发生、清晰观察到骨折的位置、形态、何时骨折及骨折的数量等,为法医鉴定受伤程度提供有力依据[2]。但错误的诊断及漏诊严重影响法医鉴定的结果,甚至影响刑事案件或民事案件的审判。笔者为了观察肋骨骨折影像学在法医鉴定中的应用,针对肋骨骨折影像学进行了观察分析,详细内容见下文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影像学发展史:自1895年发现X光后,临床中终于实现了不动刀即可得知人体体内器官变化的医学伟大成就,同时掀开了影像学的帷幕,经过经济及科技的不断发展,影像检验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着,从最初的X光-CT-MRI等,影像学的发展及壮大给临床诊断及治疗带来许多便利。目前,临床中主要影像学方式主要包括数字X线摄影、双能量减影、计算机断层扫描、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等。

1.2方法

1.3观察指标

分析肋骨骨折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优势及缺点,找出漏诊及误诊的根本原因。

2结果

3讨论

作者:张万伟周红亲单位:临汾市曲沃县公安局

[1]冀建华,李新奇,靳永胜,等.肋骨骨折影像学诊断与法医学鉴定[J].法律与医学杂志,2007,14(2):S7-S9.

[3]李跃辉,李富增,苏政,等.肋骨骨折的法医学鉴定[J].母婴世界,2015,15(8):387-388.

[4]赵晓波,高波.多层螺旋CT多种重建技术联合应用在肋骨不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26(5):940-942.

[5]朱建国.探讨法医活体损伤鉴定中的影像学检查判定[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03(8):2421-2421.

【关键词】射频透热;肿瘤热疗;中医药;药机合一;恶性肿瘤

1引言

恶性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目前治疗缺少理想方法。射频透热是一项治癌新技术,处于发展的前沿阶段,被国际医学界称为“绿色疗法”,“医学春天到来的标志”,是继手术、放疗、化疗和免疫疗法后的第五种疗法。其特点是对机体无损伤、无痛苦、无副作用,同时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我院是辽宁省癌症康复会指定的中医治疗康复中心,集科研、治疗、康复、于一体的全民所有制卫生事业单位,投巨资在东北地区首家引进中华医学会重点推广工程项目的高科技产品SR-1000射频热疗治疗机,与传统中医药治癌相结合,以药机合一新模式治疗恶性肿瘤。现将我们粗浅的临床体会结合有关资料,做一介绍。

2肿瘤热疗概念及发展

肿瘤热疗[HYPERTHEMIA]或称温热治癌,高热致癌,透热治癌等,是利用物理疗法,如高频电磁波、超声波、热水浴等,使组织加热,达到杀灭癌细胞的温度以治疗恶性肿瘤。例如舍透热治癌时,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同样吸收电磁波能量。但是由于肿瘤组织散热慢,使肿瘤组织肿瘤临近正常组织,加上癌细胞对高热敏感,因此高热能杀灭癌细胞,对正常组织无损伤、无副作用,这是高热治癌有别于放疗和化疗的独特优点。

早在100多年前有人意外发现高热能治愈恶性肿瘤。1866年BUSH首先报道1俐面部肉瘤患者,感染丹毒持续数日高热后,肿瘤逐渐缩小,2年后肿瘤完全消失。以后一直有人探索高热治癌。近30年,由于科技的进步,世界各国学者对此进行大量的基础实验和临床研究,取得初步的成果。我国于1978年开始应用此项新技术治疗恶性肿瘤。1985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正式承认热疗作为治癌手段之一。国际高热治癌学术交流会从1975年开始已经开过8届。我国从1980年开始召开了八次全国肿瘤热疗学术会议,取得可喜的效果。

3高热杀灭癌细胞的主要作用和机理

3.1高热杀癌的生物物理学基础

3.1.1肿瘤内血管有如下特点

3.1.1.1形态异常,呈线圈样扩张扭曲,易行成血栓或闭塞;

3.1.1.2毛细血管壁在高热、压力增高的情况下易破裂;

3.1.1.3毛细血管有大量窦状隙,温度升高血流量不增加;

3.1.1.4血管神经感受器不健全,对温度感受性差

3.1.2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的温度差

高热作用下肿瘤和周围正常组织吸收热量后温度升高,正常组织受热后,血管扩张,血流加快,能充分散热,温度升高不显著;肿瘤内血流缓慢,甚至出现血管闭塞,散热困难,热量积聚,肿瘤温度显著增高。其温度差可达5~10摄氏度,这个温度差保证射频透热可杀灭癌细胞而不损伤正常组织细胞(正常组织细胞安全界限为45度)。

3.1.3杀灭癌细胞的必须温度

多种肿瘤细胞致死温度临界点为42.5~43度。

3.2高热治癌作用机理

3.2.1抑制DNA,RNA和蛋白质合成;

3.2.2对细胞溶媒体的作用:高热使溶酶体活性升高加速癌细胞破坏;

3.2.3使细胞膜脂质和蛋白质发生变化,膜通透性增高,低分子蛋白外溢,导致细胞破坏;

3.2.4使细胞骨架散乱,细胞功能受损,导致细胞死亡;

3.2.5出现抑癌基因P53改变,诱发癌细胞呈程序性凋亡;

3.2.6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生长

4射频透热治疗恶性肿瘤疗效研究

4.1国外研究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院医学院(UCLA)的STORMFK发起组织美国多单位对晚期癌症病人进行五年试验(1977-1983)的综合研究,观察1170例均为晚期原发、复发、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经组织学检查确诊,用标准方法不能治愈。

评定标准;完全反应[CR]肿瘤各种征象完全消失

部分反应[PR]瘤体缩小75%

轻微反应[MR]瘤体缩小25%

病情稳定[S]无变化或肿瘤缩小25%

病情进展[P]肿瘤增大25%

1170例有960例至少完成一疗程,其中达到[CR+PR+MR[353例(37%),其中85例(24%)达到[CR],313例(33%)病情稳定[S],294例(30%)病情有进展。30%病人疼痛有改善,21%病人活动有改善,疗效令人满意。33%稍缩小或无变化,病情稳定。作者认为由于加温后肿瘤细胞被杀死,但间质仍保留,并为纤维组织代替,同时肿瘤血管血栓形成会阻止肿瘤坏死组织的吸收,因而肿瘤体积无显著变化,故可以认为正在增大的肿瘤停止生长,身体状况有所改善,治疗区未发生新病灶等现象是肿瘤病情稳定的重要标志。

4.2国内研究

A.射频透热综合治疗恶性肿瘤843例疗效观察

SR-1000深部肿瘤治疗协作组赵彼得执笔

为贯彻中华医学会关于“先科SR-1000型肿瘤射频热疗机”列入中华医学会重点推广工程的通知精神,加强临床应用研究,由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京肿瘤医院、总医院、总医院、南方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中加联合南通癌症研究中心、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医院等单位于1996-2000年先后采用国产SR-1000肿瘤射频热疗机电容式局部透热合并放疗或化疗(全身或腹腔化疗)或中药综合治疗晚期恶性肿瘤共843例,取得良好的疗效:

4.2.1病历资料

共收治843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其中有术后复发转移、手上无法切除的患者,也有放疗、化疗后复发转移的患者或对放疗抗拒、化疗耐药的患者,所有患者都很难以常规疗法进一步进行治疗。所有病例都经病理诊断。患者年龄14-84岁,男性565例,女性278例。病种包括;肺癌187例、食道癌50例、胃癌80例、大肠癌95例、肝癌134例、腹腔转移癌37例、癌性腹水79例、胰腺癌17例、膀胱癌15例、乳腺癌22例、骨软组织肉瘤16例、脑胶质瘤4例、其他癌62例、癌性疼痛45例。

4.2.2结果与讨论

843例晚期恶性肿瘤经射频局部透热综合治疗后,肿瘤消退(CR)156例,大部消退(PR)345例,总有效率(CR+PR)59.4%。其中几种常见恶性肿瘤的有效率分别为:肺癌58.3%、食道癌50%、胃癌47.5%、大肠癌54.7%、肝癌39.6%、腹腔转移癌70.3%、癌性腹水83.5%、乳腺癌81.8%(见表)。中加联合南通癌症研究中心采用射频局部透热结传统中医中药治疗晚期恶性肿瘤355例,有效率达51.3%,无毒副反应,发挥了射频局部透热与中医中药结合的独特优越性。

B.射频联合中药治疗晚期恶性肿瘤355例疗效报告

射频联合中医药治疗晚期恶性肿瘤,实为中加联合南通癌症研究中心的创举。这种“药机合一”的新模式,得到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的共同认可,并推而广之,纳入医疗保险。采用SR-1000型射频热疗机,与中药之活血化瘀,攻坚散结,扶正固本等方法的有机结合进行治疗。结果:355例中CR23例(6.5%);PR159例(44.8%);MR119例(33.5%);PD54例(15.2%),CR+PR为51.3%。结论:SR-1000型射频热疗机与中药联合治疗晚期实体瘤,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药机合一的治疗模式。优点是:无痛苦、无明显副作用、无创伤性,并可连续治疗,且适合各年龄群患者使用。对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痛苦、延长存活期作用肯定。为失去治疗条件的晚期患者提供了一种新治疗方法。

晚期患者呈现气滞血瘀,气血两亏,脏腑失调,治以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继以扶正固本,增强免疫功能,待正盛本固再施软坚散结以除癌瘤。晚期病人采用中药治疗有独特的内涵,如:人参、黄芪、阿胶、黄精、冬虫夏草、灵芝、女贞子、白术等,既是扶正固本的要药,又具有抑杀癌细胞的作用。射频与中药联合治疗肿瘤有互补作用。射频直接灭活癌细胞的同时,加速血流,改善微循环,有利于药物向肿瘤组织通达的作用。由于正常组织升温出汗伤津,此时中药养阴生津弥补其不足。射频对肿瘤细胞灭活后,会有一个溶解过程,常有不同程度的毒血症状。此时中药清热解毒,可减轻症状,有“机助药达,药助机成”之功,为中医药治癌特色展现了科学前景。

[摘要]尽管我省神经外科发展起步较慢,但是经过50多年努力,我省神经外科发展历史经历了起步、创业和发展以及全面提高的阶段,目前在临床、科研、教学、学术交流、学科学会建设等各方面事业全面发展。

[关键词]神经外科学科建设学科发展

回顾世界神经外科的起源,有证据显示大约在12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学者对颅骨进行尝试性的操作,中国神经外科发展的传说可追溯至公元前3世纪(AD222~280),神医华佗曾试图为魏王曹操行开颅手术以治疗头疾。神经外科学在医学中是最年轻、最复杂而又是发展最快的一门学科。随着解剖学、麻醉学的发展,手术显微镜的应用,国际间的技术交流,我国神经外科发展日渐成熟。但也很不平衡。我省神经外科发展起步较慢,1956年,福州神经精神病院在谢子康主任的主持下,施行了我省第一例脊髓肿瘤的切除术,宣告我省神经外科的发展拉开了序幕。

1福建省神经外科发展史

回顾过去50多年来,我省神经外科发展史经历了起步、创业和发展以及全面提高的阶段,主要表现如下:

1.1神经外科萌芽起步阶段

我省神经外科技术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福州神经精神病医院谢子康主任于1956年主持施行了我省第一例脊髓肿瘤的切除术,不久福州市第二医院郑遒光主任做了一例临床上诊断为小脑肿瘤的颅后窝减压术,这两例中枢神经系统手术宣告我省神经外科事业拉开了序幕。50年代末,郑遒光主任与福州中国协和医院程法平主任合作开展了一些脑肿瘤和脊髓肿瘤的摘除术,尽管当时由于病例少,缺乏经验,设备简陋,所以手术死亡率较高,这些萌芽阶段的手术仍为我省神经外科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1.2神经外科创业阶段

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关怀下,从50年代末开始各单位陆续选送人员外出培训。福建医学院附属合组医院送刘俊翰到上海华山医院进修,福州市神经精神病院选送黄克清到北京宣武医院(即现在的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进修,后又送陈锦峰到南京工人医院进修,厦门市立医院梁燕瑜和龙溪地区医院冯兆森也先后到北京宣武医院进修,以上人员均在学习期满后回原单位开展了神经外科工作,并在他们的带领下逐步形成了各所在单位的神经外科专业组。1959年底福建医学院附属合组医院率先开展了以脑外伤为主的一般手术。1960年,福建省神经精神病医院(原福州精神病院)正式成立了神经外科,有独立病房和专职医师7名,开展了脑肿瘤和脑外伤手术,厦门市立医院和龙溪地区医院也先后开展了神经外科的诊疗工作。由于受到“”的冲击,我省神经外科工作几乎处于瘫痪状态。

70年代初,黄克清、陈金雄到福建省立医院后立即开始组建神经外科,刘俊琛、陈锦峰先后调回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组建神经外科,全省各地也都增添了一些神经外科人员,使我省神经外科事业恢复了生机;从1972年起,省立医院先后为部队和地方举办了几期颅脑外科培训班,为全省各地市培训了大批的神经外科专业人员,使神经外科队伍逐步扩大。此时省内能够开展以脑外伤和脑肿瘤为主的一般手术,以及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和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全省地市级医院也开展了脑外伤的救治手术。许多地、市县医院都有了开颅器械并配有神经外科的专职或兼职医生,能处理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

1.3神经外科全面发展阶段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我省神经外科事业有了全面的发展。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省立医院和协和医院先后购进了颅脑CT扫描机,九十年代初协和医院进口了西门子的DSA,为诊断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了有利条件,促进了神经外科的发展和提高。全省各地市医院全面开展了神经外科手术,许多地市医院成立了神经外科或神经外科专业组,许多医院实行“走出去、请进来”方式推动本地神经外科的发展,一方面选派优秀外科骨干到北京天坛医院、上海华山医院等地学习进修;一方面引进人才,担任学科带头人,厦门中山医院引进了张俊卿、莆田市立医院引进了林秋泉、莆田县医院引进了林光畴后,使这几所医院的神经外科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省内不少单位和国内重点神经外科单位合作,邀请国内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到我省讲课、技术指导和专业人员互派学习等,有力地推进我省神经外科诊疗水平与学术水平的提高。部分的县市级医院也在此阶段开展了颅脑外伤手术工作,这些基层单位的开展神经外科为早期抢救危重病人担任重要角色,这些是我省神经外科全面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

2我省神经外科发展现状

近十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技术、新材料不断涌现,尤其是进入信息时代以来,由计算机辅助的先进仪器日新月异,以及在福建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三届委员会杨卫忠主任委员带领下,完成了地市级分会的建立和健全,加强国内外和全省神经外科学术交流,推动了我省神经外科走向成熟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

2.1临床治疗工作全面开展和提高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省地市级医院全面开展神经外科,许多单位都积累了大量临床资料和丰富的经验;所有的县级医院也都成立了神经外科或神经外科专业组,成为全省各地开展神经外科工作的前沿阵地,我省神经外科已经形成了系统的三级治疗网,全面开展中枢神经外科系统疾病的防治。

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成为近二十年来的新亮点,尤其是伽玛刀、神经导航、多功能高精密度的显微镜、神经内镜以及神经电生理监护系统等新设备在临床上的应用,推动神经外科事业的全面发展。

2.1.1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显微镜有良好的照明,清晰度高,术野内病变组织和邻近结构放大,加上配合使用双极电凝器、显微手术器械、激光刀、超声吸引等,使手术精确度和准确性更好,损伤邻近重要结构的机会减少,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提高,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死、残率明显降低。由于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具有上述优越性,很快受到神经外科医生重视,神经外科手术由肉眼下、眼镜式放大镜下手术,进入显微神经外科时代。上世纪90年代初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附属第一医院和福州总医院等单位神经外科引进了手术显微镜,有力地推动了我省神经外科显微手术工作。目前显微外科手术已经普及到我省、地市级乃到县级医院,应用范围也逐步扩大到几乎所有神经外科手术,如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血管重建手术、脑室内肿瘤、鞍区肿瘤、颅底肿瘤、以及过去认为属于手术的脑干肿瘤和脊髓内肿瘤等。目前,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已成为治疗神经外科疾病的主要手段,开展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范围和比例,已是衡量神经外科技术水平的主要条件之一。

2.1.2神经导航辅助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手术治疗

复杂的神经系统三维解剖结构及病灶精确定位一直是困扰神经外科手术的一大问题。神经导航系统把病人术前的影像资料与术中病人手术部位的实际位置通过高性能计算机紧密联系起来,由于它准确地显示了中枢神经系统三维解剖结构及病灶的空间位置及其毗邻,因此,神经导航系统不但可应用于包括活检在内的所有手术,而且还能够帮助手术者完成许多复杂而精细的操作,将正常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的不必要损伤减少到最低限度。厦门市中山医院、协和医院和福州总医院先后引进了神经导航系统,并开展了导航辅助下神经外科手术,据查新,截至2006年6月,协和医院杨卫忠教授已经开展了389例神经导航辅助下手术,报道例数全省最多,病种包括脑膜瘤、胶质瘤、神经鞘瘤、垂体腺瘤、转移瘤、颅咽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血管网织细胞瘤、生殖细胞瘤、颅内动静脉畸形和颅内动脉瘤等。299例脑肿瘤全切除279例,占93.3%;46例动脉瘤全部夹闭成功;44例脑AVM中全切除40例,4例次全切除,无手术死亡。

2.1.3脑血管疾病的综合治疗取得全面发展

脑血管病病情复杂,其破裂出血后危害甚大,再出血及脑血管痉挛是病人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脑血管病以高血压脑出血、脑动静畸形和颅内动脉瘤以及缺血性脑病为主。目前全省各地县医院基本开展了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根据病人情况、出血量多少和部位等情况采取不同手术治疗策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手术设备的不断改进,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案也从早期单纯扩大骨瓣血肿清除术和锥颅血肿清除术发展到现在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立体定向血肿清除、神经导航血肿清除、显微镜和内窥镜辅助手术清除血肿等多种手术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脑神经、血管以及重要结构的损伤,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目前省立医院、协和、附一、福州总医院和厦门、泉州和漳州等地市级医院已经全面开展了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杨卫忠教授在90年代中期就率先独立开展动脉瘤夹闭术,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德智教授应用了“锁孔”入路夹闭动脉瘤手术,目前我省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动脉瘤手术治疗经验。同时,对于动脉瘤介入治疗也取得较好的开展,各省级医院神经外科也相应成立了神经外科介入治疗组,这对于治疗颅内动脉瘤提供更多的选择。

2.1.4新设备应用,丰富了神经外科的治疗手段

2.2全省各地神经外科队伍不断扩大,技术力量不断增强

截至2005年10月,全省现有神经外科医师近400人,现有高级职称者达80余人。许多三级医院引进了学科带头人,如泉州市第一医院引进了神经外科专业田进军主任,厦门中山医院引进田新华主任、厦门市医院引进了王占祥主任和福建省人民医院引进李会忠主任和任新海主任,这些人才的引进为发展本地区神经外科事业提供了人才保证。许多青年医师也走出去,前往国内著名神经外科中心学习进修,回到原来单位成为神经外科技术骨干。近些年来有条件的单位还引进一些博士,为福建神经外科队伍注人了新鲜的血液。

协和、附一、总院、厦门市医院、厦门中山医院、莆田市医院等单位先后被列为福建医科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的授予点,目前拥有硕士生导师15位,近10年已经培养并毕业硕士研究生50余名;协和医院也是神经外科博士授予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作为唯一一名博士生导师,协和医院杨卫忠教授自行培养毕业博士研究生6名。这些人才培养,为我省神经外科事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2.3全省学术交流的开展和各地市学会的成立

经中华医学会福建分会批准,福建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于1991年12月正式成立,并召开第一次学术交流会,之后分别召开了第二次学术交流会(1993年,南平)、第三次学术交流会(1995年,莆田)和第四次学术交流会(1998年,厦门),同期还举行了华东六省一市神经外科学术会议,这些学术活动为我省神经外科同仁提供了基础理论、临床、科研、新技术、新进展以及护理等方面的经验交流。

2000年10月,福建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顺利进行第二届委员会换届选举,新一届委员会在杨卫忠主任委员带领下,团结全省神经外科同仁,开拓进取、全面开展我神经外科事业,并取得丰硕的成果。从2000年开始,每一年举行福建省神经外科高级研讨班,每二年举办福建省神经外科学术交流会和福建省神经外科新进展学习班,每个季度在福州地区举行神经外科病例讨论交流会,这些学术活动为全省神经外科大夫提供较好的交流平台,有力推动全省神经外科事业的发展。

2.4海峡两岸学术交流蓬勃发展

2007年10月11日~15日,福建省第九次神经外科学术会议暨第二届闽台神经外科学术交流会在泰宁大金湖畔胜利召开,台湾医事联盟理事长高明见教授再次率团参加本次第二届闽台神经外科交流会,来自全省各地275名神经外科医师与台湾宝岛的10名医学专家欢聚一堂,互相交流,共同探讨当前国际神经外科发展趋势和海峡两岸神经外科发展状况。台湾专家带来的当今世界神经外科最新理论,引起我省神经外科大夫高度重视,尤其高明见教授提出“性胞免疫法”,是目前治疗肿瘤的最新免疫疗法,而高振兴教授介绍的“神经脊柱外科新进展”,代表最前沿的学术研究新成果。会议期间,海峡两岸专家还对“锁孔”神经外科、微创神经外科等前沿学术研究进行广泛的交流。大会还决定第三届闽台神经外科交流会将于2008年10月在宝岛台湾举行。

2.5神经外科基础研究取得突破

1胆囊的功能

(1)储存和浓缩胆汁:肝脏每天大约分泌800~1000ml胆汁,胆囊能将如此多的胆汁浓缩并储存,是因为胆囊能够吸收原始稀薄的胆汁中的水分,浓缩胆汁为肝胆汁的30倍;(2)调节缓冲胆管内压力的作用;(3)具有复杂的化学和免疫功能:胆囊黏膜固有层分泌的免疫球蛋白(IgA),每天大约20ml,这种免疫球蛋白具有保护肠道黏膜不受(次级胆酸等)侵犯的作用[3-4]。

2胆囊结石形成原因

主要可分为胆固醇结石、混合性结石和胆色素结石。本病多见于成年人,女性多见,40岁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胆囊结石形成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年龄、性别、家族遗传史、肥胖、饮食习惯及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等,任何影响胆固醇浓度、胆汁酸浓度和造成胆汁淤积的因素都是导致结石形成的主要原因。胆石按照其化学组成成分的不同常可分为三类,(1)胆固醇结石:以胆固醇为主,由于胆汁胆固醇过饱和[5]、胆固醇结晶析出、在促核形成因素作用下聚集并逐渐形成结石。大多呈白黄色或黄色,形态和大小不一,呈多面体或圆形,质硬,表面光滑,80%胆固醇结石位于胆囊内。(2)胆色素结石:以胆色素为主,呈现棕黑色或棕褐色,形状不一,质松软,易碎,常为多发。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由黑色胆色素多聚体、各种钙盐和粘液糖蛋白组成,大多发生在胆囊内的结石;另有一种为棕色胆色素结石,多发生在胆管内的结石。(3)混合性结石:有胆红素、胆固醇、钙盐混合形成的结石。

3临床表现

4诊断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可以确诊胆囊结石,对于症状轻或无症状的可以通过B超检查以确定诊断,确诊率在96%以上。口服药物行胆囊造影,如提示为胆囊内充盈缺损,可协助诊断,也可以对胆囊功能进一步了解。

5胆囊结石治疗原则及新进展

5.1治疗原则

对于无症状的胆囊结石,一般认为不需立即行手术治疗,只需观察和随诊。对于有症状和并发症发生的胆囊结石均选择手术治疗:(1)胆囊内充满型结石;(2)瓷化胆囊或萎缩性胆囊;(3)结石直径大于2.5cm;(4)合并糖尿病;(5)有胆道疾病家族史;(6)同时合并胆囊息肉。

5.2胆囊结石的治疗

5.2.1保守治疗――口服药物溶石疗法对于一些无症状的、超声提示胆囊内单发的结石患者,可选用保守治疗。胆囊内不饱和胆汁具有一定溶解胆固醇的作用,降低胆汁中胆固醇的浓度,可以溶解胆石表面的胆固醇,使其体积变小以至溶解消失。临床上常用的口服药物:熊去氧胆酸(UDCA)和鹅去氧胆酸(CDCA)。这两种药物已证明CDCA和UDCA在剂量分别为15mg/(kgd)和8~13mg/(kgd)口服时能溶解胆固醇性结石,但对钙化性和色素性结石不起作用[6],并且对于那些结石比较大的、病史较长的患者治疗效果也不佳。据有关资料表明,仅不到30%的胆石症病例适合口服溶石治疗,其中约60%病例2年内胆石可完全消失[7]。

5.2.2胆囊切除术德国医生Langenbuch在1882年完成了首例胆囊切除手术,创作著名的“温床学说”[8]。此后,人们便尊其为治疗胆囊结石病的“金标准”,外科医生对于胆囊结石首选的治疗方式就是胆囊切除。目前的手术方式主要有开腹胆囊切除术(OC)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5.2.2.1开腹胆囊切除(OC)是目前基层医院的主要手术方式。开腹胆囊切除术适用于急性胆囊炎伴胆结石嵌顿,胆囊结石反复发作,胆囊化脓、坏疽、穿孔,胆囊萎缩,无功能胆囊,胆囊局部粘连伴水肿现象及怀疑有胆囊癌变的患者。OC能够根治胆囊结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但是OC具有所有开腹手术所产生的并发症,如术后切口感染、不愈合,粘连性肠梗阻等;手术本身可能出现的副损伤,如胆管损伤、术后出血、胆汁漏、腹膜炎等。

5.3保胆取石术

6展望

内镜微创治疗现在逐渐成为普外科手术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应用内镜技术微创取石术符合微创治疗理念,给大家提供了很多选择方向,手术的成功是建立在手术适应证、手术的时机能否严格的把握,以及手术的熟练操作上。同时也要清楚的认知手术的风险、存在的并发症,这些都需要通过临床不断的研究探索,并进一步考证其临床治疗和应用推广价值。从目前对于治疗胆囊结石的方法来看,关于保胆取石还是胆囊切除,仍存在一定的争议,众说纷纭,但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微创技术的不断更新,设备、器械的进一步完善,对于疾病的治疗是朝向有效治疗疾病,降低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避免损伤分方向发展的。

[1]谭家驹,孙增勤,甄作均.微创外科手术与麻醉[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5-6.

[2]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68.

[3]ChiangJY.Bileacids:regulationofsynthesis[J].JLipidRes,2009,50(10):1955-1966.

[4]AngelinB.Tellingtheliver(not)tomakebileacids:anewvoicefromthegut[J].CellMetab,2005,2(4):209-210.

[5]FuchsM,LammertF,WangDQ,etal.Sterolcarrierprotein2participatesinhypersecre-tionofbiliarycholesterolduringgallstoneformationingeneticallygallstonesusceptiblemice[J].BiochemJ,1998,336(Pt1):33-37.

[6]FrommH.Gallstonedissolutiontherapy[J].Gastroenterology,1986,91(3):1560.

[7]PoddaM.Effieaeyandsafetyofacom-binationofCDCAandUDCAforgallstonedissolution[J].Gastroenterology,1989,96(2):222.

[8]冉瑞图,王训颖.胆道疾病外科治疗发展//黄志强.当代胆道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5-18.

[9]褚延魁,鲁建国,高德明.微创保胆取石手术应思考的几个问题[J].中国普外科杂志,2010,19(2):184.

[10]陆振军,耿骁,王善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体会[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7,7(8):693-694.

[11]郑成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常见并发症分析及预防[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1,13(1):3-4.

[12]吴再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70-571.

[13]LivingstonEH,RegeRV.Anationwidestudyofconversionfromlaparoscopictoopencholecystectomy[J].AmJSurg,2004,188(3):205-211.

[14]乔鸥,金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8,13(4):343-344.

[15]张宝善.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J].中国内镜杂志,2002,8(7):1-4.

[16]张宝善.腹腔镜微创保胆取石新思维的讨论[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9,14(4):241-244.

[17]宋小怡,方哲平,吕尚东,等.微创保胆手术45例分析[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1,23(4):306-307.

[18]张禹.胆囊结石治疗新趋向[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9,16(1):4-5.

[19]ShiffmanML,SugermanHJ,KellumJM,etal.Gallstoneformationafterrapidweightloss:aprospectivestudyinpatientsundergoinggastricbypasssurger-Yfortreatmentofmorbidobesity[J].AmJGastroenterol,1991,86(8):1000-1005.

[20]ZHANGBS.Minimalinvasiveendoscopetreatcholecystlithiasiswithcholecystretention[J].ChinaJournalofEndoscopy,2002,8(7):1-4.

[21]TsaiCJ,LeitzmannMF,WillettWC,etal.Statinuseandtheriskofcholecystectomyinwomen[J].Gastroenterology,2009,136(5):1593-1600.

还有诸多在河北省境内、境外召开的学术会议,都不可或缺地浸润着傅向华教授勃发的激情和挥洒的汗水。谈及过往,傅向华教授抚了一下他那顶颇有学者风度的长发深沉地说:“我所做的这一切,目的只有一个――整合全国业界力量,让河北乃至华北地区的心脏病的‘防’与‘治’等各项工作根基更加稳固,水平逐步提升,真正成为防御疾病,捍卫民众健康的坚固‘长城’!”

于是,采访,就围绕着傅向华教授的这句铿锵宣言开始了……

邯郸长城会,近百场讲座异彩纷呈

傅向华教授继续介绍说:“本届会议精心设置了国家级心血管继续教育课程《经前臂桡/尺动脉微创化冠脉介入治疗》。组织建立了冠脉介入论坛分会场,讨论冠脉介入病例24例,涉及左主干病变、CTO病变、分叉病变、并发症、血栓病变等领域。由于学术气氛十分浓厚,代表的参会热情空前高涨,共完成讲座近百场。来自河北、山西、内蒙古、天津的10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历时3天的大会安排紧凑、内容新颖、会风端正、学术氛围活跃、会场秩序井然,深受与会专家和代表的好评。”

简要对“华北长城会”的历年情况做了回顾之后,傅向华教授说:“就刚刚闭幕的第五届会议而言,与会代表对大会组织工作,课程设置以及内容安排非常满意;与会的国内知名专家也对华北地区、尤其是河北省近年来心血管病防治事业取得的长足进步表示由衷的祝贺,一致认为华北长城心脏病学会议已经构建成华北乃至全国的心脏病年度品牌大会,具有广阔的学术平台和光明的前景!”

全力以赴,

让白求恩精神辉耀“最高水平盛会”

据记者了解,此外前不久的2012年的6月14日至17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办,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河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具体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在石家庄市隆重召开。这次会议是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每年举办的唯一重点会议,是代表着当今中国心血管病领域学术进步与发展的高水平学术盛会。

谈到这里,傅向华教授加重语气说:“石家庄是‘白求恩精神’和‘两个务必’重要论述的发祥地。70多年前,白求恩大夫在华北这片热土上树立了一个医生志愿者‘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医学人文楷模。白求恩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之魂的组成部分,也是医学界一面不朽的光辉旗帜。而且,医学人文理念也是‘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年会’一直坚持和倡导的;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更需要继续学习和发扬白求恩精神,勇于承担对患者和社会的责任,承担我们对生命的郑重承诺,共同努力开创中国心血管病防治工作的新局面!”

在采访中,傅向华教授对于会议承办过程的种种艰辛和劳累“不屑一提”,在记者的再三追问下,他才十分谦逊地说:“实际上,在今天看来,与白求恩精神相比,与‘两个务必’的要求相比,我们所做的这些工作,只不过是一名医者应尽的‘份内’之事,根本不值一提……”绕开这个话题,傅向华教授反而对这次学术盛会对河北乃至华北地区心血管病学的进一步发展所带来的契机而“津津乐道”。

傅向华教授诚挚地说:“能够有幸承办如此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实际上也是河北省近年来心血管病专业不断发展的一种体现。由于河北省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区和‘重灾区’,我们河北省也历来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本次大会的召开不仅是我省心血管病专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也是对我省近年来心血管病专业发展的高度评价,并将有力推动我省心血管病事业的发展……”

河北最早科室,创下多项“第一”

采访前记者了解到,现在以傅向华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始建于1958年(当时为心血管专业组),是河北省最早建立的心血管病专业科室,并与河北省心脑血管研究所组成院/所合一的、省内最大的心血管研究机构,是河北省唯一的卫生部评选的心血管内科专业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卫生部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救治项目首批定点单位和卫生部首批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作为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优先重点发展科室,自心血管内科建成以来,其门诊病人数量和住院病人数量始终位居河北省第一;同时还是河北省第一家获得心血管病专业硕士、博士授予权的教学培训单位,现为河北省“重中之重”学科,河北省教委重点学科,河北省卫生厅重点发展学科,卫生部首批冠脉介入培训基地,全国心血管病临床药理基地,国内最早开展临床路径的医院,美国心脏学院(ACC)继续教育中国医院基地和中华心血管杂志远程教育基地。

经过50余年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如今,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专业首席专家心血管病专业已经形成了由博士、硕士组成的完善的学科梯队和优秀的人才储备,组成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和河北省领先水平的一流心血管病医师队伍,每年完成各种心导管手术2000余例,总体水平和技术在河北省乃至华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提及学科建设情况,傅向华教授介绍说:“我们以河北医科大学雄厚的研究基础为依托,河北医大二院心血管内科已经建立了系列、稳定、连续的研究方向,建立了以临床研究和临床基础应用研究相结合的科研体系,多项研究在国内乃至世界居于领先地位。近年来,我中心承担各级科研课题60余项。近5年来,我中心累计发表SCI论著和摘要86篇;仅在2012年的世界心脏病大会上,我院就发表收录摘要40篇(其中以傅向华教授为第一作者的摘要28篇――记者注),分别位列参加投稿单位和投稿作者的第三位。近3年来,我们获得了河北省科技进步奖等奖项12项,另有多项厅局级奖励。”

谈及该科室的专业特色,傅向华教授介绍说:“我们领先开展了经前臂桡/尺动脉途径微创性冠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在省内建立第一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绿色通道,并在国内领先应用经桡/尺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在全国领先开展心室同步性研究、多点生理性起搏、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起搏治疗等临床研究和技术推广,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记者此前了解到,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名医辈出,提及这些,傅向华教授自豪地说:“我院著名心血管病老前辈都本洁教授是我国德高望重的心血管病专家,是我省心血管病学会第一任主任委员,为我国及我省的心血管医疗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崔炜教授系我院副院长,曾率先在国内开展肺动脉血栓碎击术、超声引导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压闭术,并在冠心病、瓣膜病、先心病及肾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方面具有较深造诣。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李拥军教授也是我院副院长,现担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青年委员,卫生部冠脉介入培训基地导师,是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擅长冠心病、心肌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对冠心病的经皮冠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治疗、阵发性室上速的射频消融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临时或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等有较深的研究。我院还有著名心血管病专家都军教授、心血管病专家和医学教育家郝玉明教授、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刘凡教授等专家、学者,均在各自的领域,在临床、教学、科研等方面,做出了诸多令业内瞩目的非凡成就……”

如数家珍般地把该院的学界翘楚简要介绍了一遍后,作为学科带头人的傅向华教授,却闭口不谈自己。记者理解为这是一位学者的谦逊和低调,但手中掌握的有关傅向华教授的资料之中,却详尽“暴露”了他在自己的学术领域所取得的累累成就。

采访到最后,傅向华教授只是发自内心地坦陈:“前面我说过了,河北省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区和‘重灾区’,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较高。针对这一现状,目前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作为河北省唯一的心血管病专业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单位,我们正在以自己的力量,与其他多家医疗单位积极参加卫生部中国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救治项目,并与华北地区兄弟单位加强合作,同时还以此为契机,深入开展心血管病的防控工作,为呵护河北省6900万人民的生命健康,呕心沥血,日夜奋进……”

THE END
1.北京医院腹腔镜术中超声探头采购项目公告为满足工作需求,我院拟采购1台腹腔镜术中超声探头,现对该项目相关要求公示如下: 一、参数要求: 1:整机要求: *技术要求:与科室现有超声主机匹配,可低温等离子灭菌。 1、 偏向角度,上/下90°,左/右90° 2、线阵 3、频率2-13MHz 4、前端工作长度≥36mm ...https://www.bjhmoh.cn/wap/content.php?id=25449&cat_id=18
2.日立超声无微不至—普外术中领域开放性手术术中超声探头 该类探头主要用于腹部开放性手术,与传统直立式探头不同,该类晶片位于缆线侧方,多为凸阵或xianz阵排列,在探头背侧设置手指槽,由于术中扫描可以避免腹壁和肠道气体的干扰,因此可以采用更高的帧频,以获得更好的分辨率,在各类腹部手术中都有广泛应用,并且将低机械指数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和实时组织...https://www.meipian.cn/1eobfkl8
3....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联合路院区手术室术中超声探头购置...6、项目主要内容:腹腔镜用电子线阵探头,品牌:富士,规格型号:UST-5550,数量:1台,单价:268000元。 7、询价小组成员:杨春雨、吕德增、周广民 8、中标单位:辽宁国祥利源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中标价:268000元;成交供应商地址: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许屯镇腰屯村移民新居1号楼2单元。 https://www.dmu-1.com/index-article-detail-id-9219
4.腹腔镜超声探头国械注准20163220287产品名称 腹腔镜超声探头 管理类别 第三类 型号规格 LAP7 结构及组成 腹腔镜超声探头,由声透镜、压电晶体、弯曲部、插入管、手柄、右控制拨杆、左控制拨杆、电缆线、匹配电路、连接器组成。 适用范围 配合S40 Exp\S40 Pro\S40\S35,S30 Exp\S30 Pro\S30\S25\M30,S22 Exp\S22 Pro\S22\S20Plus\M22,S20 Exp...https://m.vedeng.com/zhucezheng/gc/222059.html
5.2023年第三次医疗器械产品分类界定结果汇总检测资讯(三十四)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智能辅助软件:软件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使用,在手术中获取腹腔镜的视频影像后,采用深度学习算法模型对视频进行分析处理,可识别出手术过程中的出血事件、手术部位离断事件,并可对手术操作进行评分,预测手术时间,具有腔镜画面、手术阶段、手术器械的自动识别功能。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辅助...http://m.anytesting.com/news/1942951.html
6.腹腔镜超声在肝脏外科的应用专家共识中华肝胆外科杂志年月第卷第期指南与共识腹腔镜超声在肝脏外科的应用专家共识中国肝胆外科术中超声学院辨率越高但探查深度降低为方便观察临床应尽量将超声显示屏放在腹腔镜显示屏同侧必要时可降低手术间亮度扫描肝脏的常规腹部戳孔有剑突下左右上腹肋缘下脐平面上下水平线与左右侧腹直肌外侧缘交点等多个位置术者可根据...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917/6223242153002104.shtm
7.我院麻醉科首例TAP神经阻滞运用于剖宫产手术2、后路法:探头往后移,直至看见腰方肌在腹横肌浅面,侧腹壁肌肉与腰方肌之间注药。 根据手术部位选择最佳TAP阻滞入路以达到最佳阻滞效果 ?肋缘下法:比较适合上腹部手术 ?腋中线法:适用于腹股沟疝修补术、开腹阑尾切除术、腹腔镜肠切除术、经耻骨前列腺切除术、腹腔镜肾切除术、剖宫产及腹腔镜妇科手术 ...http://abzrmyy.com/News/View.asp?ID=168
1.腹腔镜及机器人辅助外科专业探头——BK术中超声探头介绍BK超声,BK术中超声,BK,术中超声,凸阵探头,双平面术中探头,腔内三平面探头,BK8666-RF,BK8815,BK8816,BK8824,BK8826,BK8862,BK8863,BK8809,BK2052,BK1202主机,BK2202主机http://www.dododo.com.cn/sys-nd/34.html
2.超声腹腔镜探头及术中探头单一来源采购公示拟采购的货物或服务的说明:超声腹腔镜探头及术中探头,2把。 拟采购的货物或服务的预算金额:人民币80万元 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的原因及说明:医院拟在目前正在使用的富士胶片医疗健康株式会社生产的ARIETTA 70彩超上增配两把术中超声探头,用于肝胆外科腹腔镜下超声扫查定位病灶组织,以及开胸后直接贴于肝脏表面扫查进行...https://www.xmzsh.com/page-views-m33-v11820.html
3.普外科BK术中超声硬性腹腔镜探头项目采购实行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的...3、拟采购的货物或服务的说明:采购BK术中超声硬性腹腔镜探头(探头型号8666-RF)一个,另有一损坏探头采用以旧换新方案 4、拟采购的货物或服务的预算金额:50万元 5、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的原因及说明:我院普外科BK术中超声,因开展新业务,需要新增术中硬性腹腔镜探头(探头型号8666-RF)一个;另外科室原来术中硬性腹...https://m.xysdyrmyygw.com/tech_news_djgz_gongshi/2023/0200049510010367.htm
4.腹腔镜专用超声探头引导下行肝囊肿开窗引流术腹腔镜下行肝囊肿开窗引流术已成为治疗肝囊肿的首先方法,其手术时间短,病人恢复快,痛苦少已被大多数外科同道接受,甚至在基层医院也广泛开展。然而随着手术病例数的增加暴露了不少弊端。遗漏深部或隐蔽部位的囊肿;担心损伤血管或胆管开窗不够大,导致囊肿引流手术失败。我科采用腹腔镜专用超声探头可以明确囊肿部位及和周围...https://m.haodf.com/neirong/wenzhang/21644.html
5.超声内镜范文8篇(全文)张烁副教授介绍,经超声内镜引导下的腹腔神经节阻滞术给晚期癌性疼痛患者带来了福音,该技术是应用线阵超声内镜将药物注射于腹腔神经节区域,可以有效缓解胰腺等腹腔脏器晚期肿瘤引起的剧烈腹痛,是安全、高效、经济的镇痛方案。神经丛阻滞术也可经CT引导以及外科手术术中进行。与CT引导相比,超声内镜引导下神经丛阻滞术有其...https://www.99xueshu.com/w/ikey72uyr2j5.html
6.外科医生的第三只眼——术中超声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的应用...完善术前检查经科室讨论拟定在腹腔镜下行标准的左半肝切除手术,在术中应用腹腔镜下超声定位,先检查全肝,然后分别标记肿瘤病灶范围、中肝静脉、肝脏预切线,在低中心静脉压和间断全肝阻断的完成精准的左半肝切除术,病灶肝脏切除后再次术中超声未见病灶残留,中肝静脉显示正常,残肝血供正常,手术历时5小时,术后病人恢复...https://www.cdslyyy.com/doc_newdetails_wkysddszyszcszfqjxgqcszdyy.html
7.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日立”术中超声腹腔镜探头项目单一来源...项目名称:“日立”术中超声腹腔镜探头? 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的原因及说明:目前院内使用数字化彩色超声波诊断装置主机为富士日立品牌,因科室业务开展需要,需添加同品牌专用腹腔镜超声探头一套。? ...https://zdwfy.com/NewsDetail-18595.html
8.精准定位,微创切除!我院肝胆外科成功实施腹腔镜下术中超声定位...术中,在超声医学科主任王俊玲指导下,应用腔镜超声探头进行定位。全肝检查后,标记出肿瘤切线,根据切线位置,实现肝内肿瘤的精准切除。病灶肝脏切除后,医生再次为刘先生进行超声检查,未发现病灶残留,且中肝静脉显影良好,残肝血供正常。在腹腔镜及术中超声的帮助下,手术仅用时一个多小时就圆满完成。术后,刘先生恢复状况...https://www.dzrmyy.cn/trend/18232.html
9.腹腔镜超声探头5.腹腔镜超声探头参考信息中涉的配件品牌生产批次不同生产厂家存在更新或替换的可能性,具体实物为准。 官方微信 价格说明 腹腔镜超声探头在寰熙网如展示标价的,具体的成交价格可能因商品参加活动等情况发生变化,也可能随着购买数量不同或所选规格不同而发生变化,如用户与寰熙线下达成协议,以线下协议的结算价格为准。https://www.huanxiyl.com/tantou/208818.html
10.腹腔镜肝脏切除操作指南学系新闻12. 术中腹腔镜超声探查 建议术中常规使用腹腔镜超声探查: ①定位肿瘤的位置及边界,避免肿瘤不全切除;②明确肿瘤毗邻肝内血管及胆道的走向和关系, 减少出现镜下难以控制大出血的风险; ③病灶切除后探查有无肿瘤残留及余肝血液供应情况(肝静脉是否通畅)。 https://www.trhos.com/Html/News/Articles/290.html
11.科室盘点技术点兵黔西南州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二病区(图文...超声乳化吸引刀(CUSA) 术中B超 科室现有超声刀、Ligarsure、电子胆道镜、精细手术器械等常规设备外,还拥切肝利器超声乳化吸引刀(CUSA)、术中超声(双平面术中超声探头)、3D成像术前规划系统、吲哚箐绿(ICG)清除率检测仪等前沿的特色设备。 3D成像系统 https://www.qxnzrmyy.com/detail/4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