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胰腺癌如果能够被及时发现并治疗,其治愈率会显著提高。
因为在肿瘤处于较小的阶段,没有发生远处转移和广泛的局部浸润时,通过手术切除等根治性治疗手段,有可能完全清除肿瘤细胞。不符合外科手术切除的患者,也可以接受化疗等非手术治疗。
但是,胰腺癌的“早诊早治”真的太难了。
早期胰腺癌通常体积较小,常常表现为胰腺实质内的低回声结节或者胰管的微小扩张等改变,常规影像学检查可能难以察觉。并且因为病灶深藏在胰腺内,获取病理结果的难度较大。
而肿瘤医生需要病理结果来明确诊断,进而设计治疗方案,特别是通过标本的基因检测来指导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型治疗方案的药物选择。
前一阵,刘阿姨在当地医院检查出胰腺长有肿物,CT显示肿瘤已经包裹住了血管,压迫了胆总管,已经不适合再手术切除了。
医生推荐刘阿姨尽快接受其他非手术治疗以控制病情发展。但是,要设计出准确的治疗方案,需要病理结果。
胰腺“隐居”于腹腔深处,周围被胃、十二指肠、肾这些器官围着,获取病理结果难度较大。
超声内镜是将内镜和超声相结合的消化道检查技术。
如果把胃肠道比喻成一个走廊,胃镜、肠镜可以很直观地观察走廊里的结构和布置,比如墙壁颜色、装饰品等等。而超声内镜则可以帮助医生透过墙壁观察墙体内部及外部的装置,包括安装在墙内的电线、水管,以及隔壁房间摆放的物品等等。
超声内镜下穿刺术是指在超声内镜实时引导下,使用专用穿刺针对消化道及其周围病灶进行穿刺抽吸,以获取组织细胞学诊断样本的一种技术。
它不同于体表超声引导下和CT引导下的穿刺,此技术大大缩短了超声探头与病灶的距离,不但可以穿刺体表超声不能显示的病灶,而且穿刺经过的正常组织和器官较少,创伤小,肿瘤因为穿刺而转移的风险更小,是目前诊断胰腺癌、纵膈肿瘤和粘膜下肿瘤有效的方法之一。
它也被认为是最困难的穿刺活检之一。因为胰腺为腹膜后器官,不同于胃肠道活检轻松,胰腺癌的诊断往往需要在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路径上需经过胃或肝脏,周围解剖结构复杂,风险较腹腔内器官穿刺高。
胡静主任与内镜室马秀围护士长组队搭档,术中熟练地密切配合,仔细操作超声胃镜,经口插入内镜后分部扫查。在十二指肠扫查到胰腺头部肿物,测量病灶的大小,通过弹性成像观察肿瘤的软硬度,并通过多普勒确定病变及周围血管情况,明确穿刺路径,避开血管。在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超声内镜活检腔送入穿刺针,出外鞘管、出针,穿刺针进入肿物内部后撤针芯,安装负压注射器,穿刺活检组织,最终顺利获取胰腺病变组织。这项病理结果为刘阿姨的明确诊断和下一步治疗方案提供了最重要依据。
在家人相伴和鼓励、医护人员的技术保驾护航下,刘阿姨正式开启了她的抗癌之路。
医生说:
01
技术原理
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是在内镜超声的引导下,将穿刺细针通过内镜管道穿刺入目标组织,以获取目标的细胞和组织用于病理学诊断。病理学诊断是肿瘤诊断的金标准,该技术能够实现对目标病灶性质的准确判断。
02
技术特点
高精尖技术:作为一项高精尖的新技术,具有穿刺路径短、邻近脏器损伤少、安全准确、成功率高等优点。
实时监控:在超声设备的实时监控与引导下,进针、针道及取材部位等关键信息得以清晰显示,这有助于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得整个操作过程简单、精确且安全,对患者的创伤小,出血量也极低。
适用广泛:不仅可用于胰腺、肝脏及消化道等部位的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还可用于其他如甲状腺、肺部等部位的病变诊断。
满足多种需求: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粗细的穿刺针进行多次取材和穿刺活检,不仅能满足病理学诊断的要求,还能满足免疫组化、电镜检查以及基因检测的需求。
03
操作步骤
术前准备:包括患者病情的全面评估、术前沟通、缜密的术前准备等。
超声定位:使用超声内镜对目标病灶进行准确定位,并设计穿刺路径。
穿刺活检:在超声内镜的引导下,将穿刺细针通过内镜管道穿刺入目标组织,进行抽吸活检或切割活检。
标本处理:将获取的标本立即涂片、固定,并送至病理科进行病理学检查。
04
临床应用
胰腺占位病变:在不可切除病变准备接受放化疗之前,或者潜在可切除病变准备进行新辅助放化疗之前,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可以帮助明确病变性质。对于胰腺囊性病变,当其他检查无法确定病变性质时,也可考虑采用此技术。
消化道上皮下肿瘤:对于长径≥2厘米的肿瘤,如果需要手术切除但存在高手术风险,或者肿瘤不可切除时,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可以帮助进行鉴别诊断。
消化道毗邻组织病变:对于消化道毗邻组织中的占位性病变或淋巴结肿大,当病变性质不明且可能影响治疗策略时,可采用此技术。
05
注意事项
禁忌症:出血倾向、肝及腹腔内包囊虫病、肝海绵状血管瘤等患者不宜进行此项检查。
并发症:虽然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的并发症较少,但仍需注意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等,并及时进行处理。
消化内科(范西路)胡静专家团队
胡静:消化内科(范西路)主任,主任医师。河北省中西医结合消化内镜学会ERCP学组副组长,石家庄市内镜质量与管理控制中心副主委,石家庄市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
团队擅长:食管、胃肠、肝胆胰等消化系统常见病和疑难危重病的诊治。重点开展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消化道恶性肿瘤、肝外胆管梗阻、肝硬化等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内镜检查及内镜下治疗为科室特色,常规开展电子胃镜、结肠镜、胶囊内镜、小肠镜检查及消化道息肉电凝电切及氩离子凝固术、EMR术、消化道早癌ESD术、急诊胃镜下止血、消化道异物取出术、消化道狭窄内镜下扩张及支架置入术、空肠营养管置入术、食管静脉曲张套扎、硬化术;胃底静脉曲张组织粘合剂栓塞术、超声内镜检查术、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术;其中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胆管取石术、胆胰支架置入术为特色技术。
消化内科(建华)郭争荣专家团队
常丽丽:消化内科大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生导师,石家庄市胃肠病学重点学科带头人。
郭争荣:消化内科(建华)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消化分会内镜协作组委员,河北省消化内镜学分会食管学组委员,河北省中西医学会消化内镜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中西医学会ERCP学组委员,河北省预防医学会内镜质量与控制委员会常委。
团队擅长:各类消化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其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炎症性肠病、功能性胃肠病、急慢性肝病等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广泛开展上消化道粘膜下隆起病变和消化道早癌的超声内镜检查、胃肠动力检查、食管狭窄扩张术及食管支架置入术、消化道异物取出术、胃石症内镜下碎石术、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胃底静脉曲张套扎及组织粘合胶注射术、食道胃肠息肉切除术、消化道粘膜下肿物、消化道早癌内镜下黏膜肿物剥离术、胃肠道良恶性狭窄内镜治疗术、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胆管结石或胰管结石取石术、巨大胆管结石碎石术、胰腺癌、梗阻性黄疸胆管支架或胰管支架置入术、阑尾炎的内镜下治疗,痔的内镜下套扎治疗等。
消化内科(方北)刘红芬专家团队
刘红芬:消化内科(方北)副主任(主持工作),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理事会理事,肝病分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健康科普分会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常务委员。
团队擅长:胃肠疾病:胃炎、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便秘、胃肠动力疾病、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治。各种胃肠息肉的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早癌的精查放大内镜检查,早癌及粘膜下肿物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超声胃镜检查,胶囊内镜检查。肝脏疾病:各种肝损伤及肝硬化的药物治疗及出血内镜下治疗术,肝衰竭人工肝治疗。胰腺炎及胆囊炎的诊断及治疗、胆管结石——内镜下治疗。内痔内镜下治疗,阑尾炎内镜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