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α-氰基丙烯酸异丁酯组织粘合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瘢痕
doi:10.14033/j.cnki.cfmr.2021.01.026
文献标识码B
ApplicationofIsobutylɑ-cyanoacrylateTissueAdhesivein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CAOKuan./ChineseandForeignMedicalResearch,2021,19(1):70-72
[Keywords]Isohutyla-cyaneacrylatetissueadhesive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Scar
First-author'saddressTheAffiliatedHospitalofXuzhouMedicalUniversity,Xuzhou221006,China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是普外科常见的临床微创手术之一1.随着生活水平和审美水平的提高,对医疗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常规间断缝合,术后有切口愈合差、疼痛、瘢痕增生等问题,因而,在临床中如何改善切口愈合效果成为当下研究重点。研究发现,皮肤表面粘合使用α-氰基丙烯酸异丁酯组织粘合剂,可有效改善愈合质量,术后不用拆线,并可减少搬痕组织增生"。本研究将α-氰基丙烯酸异丁酯组织粘合剂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8月本院行LC的患者120例,其中男65例,女55例。纳人标准:(1)经临床影像被证实得胆囊结石,且无急性炎症;(2)年龄18~70岁;(3)无胆管结石;(4)胆囊壁<0.4cm,且无息肉。排除标准;急性胆囊炎、胆囊复杂性疾病、腹膜炎、肝硬化、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及上腹部手术史。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18~67岁,平均(53.63±4.28)岁;病程2个月-16年,平均(3.02±0.26)年;疾病类型:胆囊炎合并胆结石41例,胆囊结石19例。观察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18-69岁,平均(53.71±4.25)岁;病程3个月-17年,平均(3.06±0.27)年;疾病类型:胆囊炎合并胆结石43例,胆囊结石17例。两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术前告知患者和家属研究目的和方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两组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同一组医生团队实施,麻醉、术式、医疗器械相同,三孔法LC.仰卧位,取脐孔上缘上1cm的弧形切口,切口皮肤,穿刺针刺孔,并建立气腹。气腹成功后拔除穿刺针,置入10mmTrocar后进镜探查。在腹腔镜监视和引导下行第2孔和第3孔穿刺。游离显露胆囊三角,胆囊切除后自剑突下孔取出。
对照组予常規缝合技术:由内到外对腹膜、筋膜、皮下脂肪层及皮肤层进行缝合。皮下与皮下组织选择4号丝线间断褥式缝合。待术后7~9d切口愈合完全后拆除缝线。
观察组由内到外对腹膜、筋膜、皮下脂肪层进行缝合,通过厂家提供的专用医用胶涂抹器在切口创面皮肤均匀涂抹α-氰基丙烯酸异丁酯组织粘合剂[生产企业:泰科博曼(湖北)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商品名:美无痕医用胶],粘合皮肤组织。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2两组伤口愈合等级对比
观察组无患者出现乙级和丙级愈合,甲级愈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瘢痕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瘢痕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综上所述,α-氰基丙烯酸异丁酯组织粘合剂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切口合作用效果良好,操作简单,可在临床推广。
临床与实践Linchuangyushijian《中外医学研究》第19卷第1期(总第477期)2021年1月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