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2.08.27河北
戳孔位置
这种理想位置有时是不切实际的,那么另一种可接受的位置就是镜头从两器械的一侧观察术野。任何时候都不要把镜头摆在两器械的对面来观察术野,因为这时得到的画面是反的(镜像),而且不利于操作器械。此外,戳孔距离太近的话(<7cm)将导致器械之间互相打架,并且使阻挡镜头视野。
材料
1.缝线
图3持针器反折(A:器械插入戳卡鞘;B:距针尾至少5mm抓线;C:器械和针退入鞘中)
针的引入导线器,“Cobbler针”
Endoski针
远端为锥形半圆形,近端针直。针的轴的Endoski针弯曲部分长度的1.5倍。
针式直接插入“内滑装置”
3.持针器
持针
图4翻转缝针方向(A:辅助抓钳牵拉缝线使缝针在持针器钳嘴间转动;B:缝针已经调至反向)
体外打结
预制结(PreformedKnots)
图5A:预制套圈;B:套过抓持器械后,将蒂状物分离出来;C:套圈滑向适当位置并收紧
路德结(TheRoederKnot)
图6.路德结(A:缝合完成后两线尾退出戳卡并被助手的手指分离开来;B:完成半结;C:长线尾围着两线绕三圈,然后穿过做出的线圈;D:长线尾也可以再从初做出的线圈中插过)
方结(TheSquareKnots)
图7体外方结(A:带针的线尾从引入缝线的同一戳卡退出到体外;B:术者打半结时助手用手指分开线尾;C:第1个结用推结器推紧,第2个半结同方向打就成了滑结,反方向打就成了方结)
图8体外推结时将方结转变为滑结(A:方结;8:滑结;C:推滑结;D:转变为方结)
体内打结
图9体内打结(A:绕第1个圈;B:第1个半结;C:反方向绕第2个结;D:方结)
但有时在特定角度的戳卡下这种方法很难操作。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将线摆放在临近组织表面做成一个线圈(图10)。然后用抓钳拾起缝线交叉处,否则线圈仍将留在组织表面。第2把抓钳穿过线圈抓住短线尾完成打结。第2个半结也用同样的方法,但方向相反。这种技术在带深度感的三维腹腔镜下更容易完成。
图10琼斯插入结(A:组织表面缝合;B:缝线交叉;C:器械插过线圈抓住线尾;D:拉紧第1个半结,再用相同的办法打后继的半结,交叉缝线的方向要交替相反)
现在已经发明了专门用于体内缝合与打结的器械。EndoStitch(美国外科公司)是种半自动缝合设备,在缝合的过程中缝过组织后不需要第2把器械来接针。因为无需人工调整针在器械里夹持的位置,所以即使是没有大量腹腔镜手术经验的医生也很容易学会使用(图11)。
它广泛应用于泌尿外科、妇科及普外腹腔镜手术,尤其适用于困难入路的区域。EndoStitch的不足之处在于其使用的是一种短直针,难以确认缝合的深度。
邓迪挤塞结
可以在体外将线尾预制成一种特殊滑结用作连续缝合的起始,这样就无须用到体内打结。将线自身交叉并置于线环下方,便形成一个类似8字形的双环(图12)。再将线先后穿过两个环。留下1.5cm长的线尾,将该结经戳卡置入操作区域。
在完成第1针缝合后,将针线穿过该滑结的线圈。拉动缝线直至线圈紧贴组织。以与缝线相反方向拖拉线尾收拢邓迪结,从而挤紧该结。然后便可按照常规方式完成缝合。
图12邓迪挤塞结可用于连续缝合的起始(A:体外做结;B:拉动线尾调整线圈大小;C:将针穿过线圈)
阿伯丁结(TheAberdeenKnot)
阿伯丁结用于连续缝合的结束(图13)。穿过之前的缝线下方形成第1个线环。再穿过第1个线环形成第2个线环并拉紧第1个线环。将线尾穿过第2个线环收紧结。助手需要保持缝线的张力但又不能夹断缝线。这也许需要用到带橡皮套的无损伤器械来避免对缝线的损害。
图13阿伯丁结用于连续缝合的结束(A:第1个线环;B:第二个线环;C:拉紧线环;D:完成打结)
采用特殊的腔镜切割缝合器切除病变
创面连续缝合的效果
要点总结10条如下:
1.了解你操作的组织,选择合适的缝针、缝线以及技术;
2.决定戳卡位置前需先考虑如何缝合;
3.持针器与辅助抓钳之间夹角大约60~90度;
4.体内打结时缝线长度约8~12cm;
5.体外打结时缝线长度大于30cm;
6.不要抓线过紧,这会磨损缝线使其损失抗拉强度;
7.打方结而不是「空结」;
8.斜角镜头更好;
9.在进入手术室实际操作之前,先在盆腔训练模型上进行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