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合器是外科手术器械中的大品类产品,是医学上使用的替代切除与手工缝合的医疗器械,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钛钉对组织进行离断或吻合,类似于订书机。内(胸腹)腔镜专用缝合器,即各种腔内切割缝合器。这类缝合器共有6排缝钉,钉匣中有全新刀片,在钉合的同时刀片从中间切开组织,使两边各3排缝钉完成缝合、止血等功能。各种胸腔镜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便捷手术操作,最大程度保障腔镜手术操作的安全性。腔镜吻合器发展的历史悠久,在外科手术领域有极为广泛的作用,成为为微创手术领域的一个代表性的产品。
而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吻合器已经逐渐从第一代开放式手术用吻合器、第二代腔镜用吻合器步入第三代电动吻合器时代。
在开放式外科手术时代,手工缝合伤口应用普遍,开放吻合器提升了外科手术缝合切割的整体效率。但在微创外科的腔镜场景下,由于医生的手无法直接操作缝扎,应用腔镜吻合器进行缝合切割成为必要。腔镜吻合器主要用于术野狭小或是部位较深的手工操作困难的缝合和吻合。能够显著的提升手术的安全性,减少出血,提升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减小手术难度,方便外科手术的普及。总的来看,腔镜吻合器对于推动医疗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的腔镜吻合器也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手动腹腔镜吻合器,是通过手动来控制击发钉舱组件缝合组织,使用中需手动多次握紧击发手柄,使得吻合器的机械传动机构推动钉仓组件闭合成型,这就需要对医生的实际操作手法有一定的要求,操作不当会造成对缝合组织的牵拉撕扯。另一种是可重复性使用全电动智能腹腔镜吻合器,这种吻合器能够使医生通过手指触碰腔镜固定手柄上的按键来实现腹腔镜吻合器的所有运动,虽然这种电动吻合器操作上相比于手动吻合器简单、便捷,研究也表明电动吻合器能够更大程度上的减少术中出血,提升预后效果,切除也更为简单快捷。但电动吻合器消毒工艺和后续的维护成本也相对较高。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腔镜吻合器行业上游为钢铁等金属材料和生物医疗行业,下游为医疗卫生机构,腹腔镜吻合器行业处于中游位置。行业上游供给充分,竞争相对激烈,行业内企业原材料成本占比相对较低。同时行业下游需求具有较大的刚性,且随着医保覆盖与居民收入的提升,行业需求也在不断稳定增长,行业内企业成长相对稳健,企业盈利能力相对较高。
腔镜技术在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在经历了20年的发展历程之后,已从最初的单纯胆囊切除手术逐步发展到今日涉及胃肠、肝胆、胰腺、甲状腺、乳腺和腹壁外科等普外科几乎所有手术。目前,腹腔镜正处于专科化,规范化和进一步微创化的时代,随着手术技术、手术器械的不断发展与创新,腹腔镜技术将会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随着应用范围的拓宽,居民收入上升推动需求增加,我国的腔镜吻合器的需求量也保持高速稳定上升的态势。2018年我国腔镜吻合器行业消费量约146.3万个,同比2017年的115.8万个增长了26.34%,近几年我国腔镜吻合器行业消费量情况如下图所示:
同时,由于腔镜吻合器技术壁垒相对较高,全球供给格局相对稳定,市场价格相对平稳,随着需求量的上升,推动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18年我国腔镜吻合器市场规模为55亿元,较2017年的44亿元增长25.0%。
从国内市场来看,目前我国的开放吻合器市场国产与进口占比接近1:1,腔镜吻合器市场基本为外资厂商所垄断,国内生产企业少,且份额较低。国内主要腔镜吻合器品牌是派尔特、戴维医疗、乐普医疗等等企业。
2014年,我国国产腹腔镜吻合器规模为0.48亿元,进口腹腔镜吻合器规模为19.52亿元。2018年,我国国产腹腔镜吻合器规模为7.57亿元,进口腹腔镜吻合器规模为47.73亿元。目前我国腹腔镜吻合器市场以进口产品为主,2018年进口产品市场份额为86.2%,国产产品市场份额为13.8%。
从腹腔镜吻合器行业特点来看,由于行业下游主要是各级医院(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大型医院)且我国地域广阔,下游客户分布较广,腹腔镜吻合器作为一种高端耗材,行业内企业采用的销售模式主要为代理经销模式。一般而言,行业你且有企业向经销商进行买断式销售,再由经销商销售给终端用户。强生、美敦力、天津瑞奇、上海逸思、杭州天任等主要的腔镜吻合器生产企业均采用这一模式。
从产品的特点来看,吻合器产品属于三类医疗器械,前期的研发周期长,研发成本与临床试验成本高,国内企业往往需要跨越研发试制、获得审批到小规模量产、小规模到大规模量产三道难关。其中小规模到大规模量产是最大的难点,但也只有实现大规模量产,才能实现前期固定成本的摊销,降低产品的平均成本,给企业带来利润空间。
从质控工艺的角度来看,质控工艺提升能够促进产品稳定性和大规模量产的能力提高,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的竞争力。但质控工艺的提升最重要的是要完成小规模生产到量产的过程,需要摸索和积累足够的经验,需要足够的样本量,这一过程需要销售量提升的支持。而产品质量与用户认可程度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销售量,特别是腔镜吻合器对于产品本身的要求远远高于开放吻合器。两者似乎成为了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但总体而言,只有有了可靠技术的产品,才有机会在市场上取得一定销售,完成从小规模生产到量产的过程,才能实现国产产品占比迅速提升,完成进口替代。但由于国内的腔镜吻合器起步相对较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技术研发实力不足,因此限制了我国腔镜吻合器行业的发展。
同时,在国家政策的导向和国内医疗卫生机构装备的更新换代需求下,将给吻合器行业带来广阔的市场。随着微创手术的普及以及患者数量增加,以腔镜吻合器为主的微创手术器械每年随着手术量会有较为稳定的增长,且未来有望实现进口替代,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而且我国二、三线医院微创手术比例比较低,因此我国微创手术仍有较大发展空间。随着地县级医院吻合器的推广普及和保险覆盖人群比例的提高,国家鼓励一般疾病的手术尽量在县级医院层面得到解决,促使腔镜吻合器市场在基层放量,腔镜吻合器市场将迎来高速发展。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