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刀具的寿命即将结束时,机床用户希望提前知道这一事实,以提前准备新的刀具,而不至于刀具寿命结束加工出废件才去更换刀具。
由于刀具寿命大致是固定的,刀具制造商在实验室中相对理想的状态下基本可以测算出来。根据不同的工件材质、不同的切削深度和进给量,按每个刀刃连续加工15-20分钟进行计算,算出相应的线速度与进给速度的关系,即构成了相应的切削参数表。各刀具制造商的切削参数表通常也各不相同。
图1某知名刀具厂商切削参数表
但是刀具寿命真的是固定不变的吗,我们能否提高呢?刀具的寿命又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接下来小编就要和各位聊聊刀具寿命的那点事儿。
1、刀具寿命能否提高?
(1)刀具寿命大致是确定的,但能否进一步提高刀具寿命?
刀具寿命可以提高,但只能以牺牲线速度为前提。线速度越低,刀具寿命增加相应更明显。但线速度过低,可能导致加工表面产生振动,反而降低刀具寿命。
(2)提高刀具寿命有没有实际意义?
所以我们最需要做的事情是在保证刀具加工寿命正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提高工件加工数量。
2、影响刀具寿命的因素
不考虑刀具质量等自身原因,影响刀具寿命的因素主要为以下几点:
(1)线速度
(2)切深
切深对刀具寿命的影响没有线速度大。每种槽型都有一个比较大的切深范围。粗加工时,切深尽量加大,保证最大的余量去除率;精加工时,切深尽量小,保证工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但切深不能超过槽型的切削范围。如果切深过大,刀具无法承受切削力,导致刀具崩刃;如果切深过小,刀具只是在工件表面进行刮削和挤压,也可能导致后刀面磨损,从而降低刀具寿命。
(3)进给速度
相比较线速度和切深,进给对刀具寿命的影响较小,但对工件的表面质量影响很大。粗加工时,加大进给可以提高余量的去除率;精加工时,降低进给可以提高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在粗糙度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尽量加大进给,提高加工效率。
3、刀具寿命与加工工件件数的关系
在刀具寿命范围内,能否提高工件的加工数量?
4、刀具更换的条件
刀具更换的标准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1)刀具发生了磨耗。刀具在切削的过程中因为磨耗,基本的尺寸要求难以保证了,这个时候刀具必须更换。
(2)刀具的缺损。刀具的缺损是指发生缺口、崩断等问题。刀具一旦发生缺损必然会有不良或修理发生,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对刀具的缺损设定合适的检出装置如传感是非常必要的。
(3)品质不良。因为刀具品质不良而需要更换刀具。
5、影响刀具寿命和质量的因素
影响刀具寿命和质量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1)客观因素有如下几点:
a)刀具的材质、形状。
b)切削条件:切削厚度、切削速度。
c)产品的材质、硬度。
d)产品的品质要求: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
e)设备的刚性:动作的精度和刚性。
(2)主观因素有如下几点:
a)不遵守刀具的使用规范和保养规范:不遵守刀具使用规范和保养规范的主要表现是:进刀过快,使用错误的刀具类型,刀具没有拧紧等,这些因素导致刀具消耗过快。
b)不遵守刀具的定期更换规范:对于特定产品、特定种类的刀具而言,根据刀具寿命设定的更换周期是有要求的,但是在一般生产中,不遵守规范的不是特别多,有超长使用刀具的倾向。
6、延长刀具使用寿命的方法
刀具寿命是一定的,各刀具制造商会提供理想状态下的测试值,但是正常使用状态下比较难得达到理想状态,如何接近理想寿命,我们加工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日常保养,通过一些看似简单的工作将刀具的寿命延长:
a)生产现场,尤其是刀具夹持装置、工作台面、刀具存放场所等,进行彻底的清扫。
b)定期进行刀具精度的维护保养。
c)确认刀具与夹持装置的螺钉紧固。
d)安装与拆卸的时候,对泄露脏污及时进行清扫。
(2)把握与调整最佳切削条件:
a)设定良好的切削条件并给予维持。
b)通过振动分析等了解刀具切削状态,并适时进行调整,使刀具有良好的工作环境。
c)一旦刀具更换对尺寸必须进行调整,保证紧固条件和切削条件的适当。
(3)预测刀具寿命,采取相应的对策:
(4)做好刀具寿命管理管控记录表:
表1产品刀具寿命管控记录表
今天我们首先对刀具寿命进行了大体的介绍,通过对刀具寿命的了解,我们就能够进一步用好FANUC系统的刀具寿命管理功能了。
(待续)
●●●
本文转载来自【北京发那科】,仅供大家学习交流,如侵权请联系站长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