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最牛养猪概念股”牧原股份交出了一季度成绩单,超40亿元的净利润,同比8倍的盈利增幅,在当前的上市公司业绩中,备显亮眼。
事实上,不仅是牧原股份,受益于去年下半年以来猪肉价格的持续上涨,资本市场上大多数的养猪概念股都处于上涨态势,营收和净利润普遍大幅增长。
正如养猪行业分析师冯永辉所言,在几乎所有行业都因新冠疫情影响,盈利能力下降的情况下,养猪行业仍然保持着十几块钱每斤的利润,成为最赚钱的行业之一。
养猪概念股如此涨势背后的逻辑是什么?目前,猪肉价格持续下降的背景下,全行业向上的态势能否持续?猪肉价格是否已经进入下行通道,还会继续降吗?能降到多少?会回到原来10块左右一斤的低点吗?
记者近期深入调查发现,关系到全体国人菜篮子和居民价格指数的猪肉价格走势背后,正在发生一些深刻的变化。
文丨吴丽华
1
肉价上涨的逻辑
猪肉价格创出历史新高,养猪龙头企业股价与利润齐飞,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养猪人都能赚到盆满钵满。
养了二十多年猪的广东人胡耀荣(化名)就没有享受到此次猪价上涨的红利。他告诉记者,2019年2月,由于遭受非洲猪瘟疫情,他养的1万多头猪全部“中招”,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
由于没有资金,他无力大规模复养,目前偌大的猪场,只有不到一百头猪,眼看着猪价上涨,利润可观,却很难从中分一杯羹。
“只能慢慢来,看能不能起来。”胡耀荣说。
胡耀荣的遭遇并非个案,他告诉记者,因为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当地不少生猪养殖企业没能撑到肉价上涨,因为遭遇疫情或担心疫情影响不计成本出货,生猪及能繁母猪存栏量大幅下降。
全国范围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说法。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猪肉产量、生猪存栏量分别下降21.3%和27.5%,当年6月,猪肉价格开始上涨。
事实上,更早之前,自2018年8月非洲猪瘟开始,此轮猪肉价格的上涨就已埋下伏笔。当时,短期内生猪迅速涌向市场,造成价格非理性下跌,本来在2018年上半年已经走出下跌通道的猪肉价格,仍然维持在低位。
2019年1月,全国生猪价格每公斤降到12元左右。按照业界计算生猪养殖盈亏的“猪粮比”,当时6比1的主粮比价,已经处于行业盈亏平衡的边缘。
这种随着供求变化形成的猪肉价格规律性涨跌被称为“猪周期”,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行业已经历了6轮“猪周期”。
本来新一轮“猪周期”从2015年3月开始到2018年5月就已结束,却被突发的猪瘟疫情打乱了节奏,短期内出现猪肉供应的快速变化,2019年下半年以来猪肉价格报复性上涨,形成了“最强猪周期”。
冯永辉告诉记者,无论是行业专家还是农业部门,都意识到降价只是暂时的,供应趋紧带来的价格飞涨迫在眉睫。2019年2月,农业农村部的新闻发布会上,专家明确提及,各地要注意扩大生猪存栏量,提防下半年肉价飙升。
但是,由于养猪行业的特点,这一过程变得势不可挡。数据显示,2018年12月,全国还有4.28亿头生猪存栏,到2019年9月,只剩3.09亿头,9个月里,减少了1.2亿头,能繁母猪也下降到2100万头。
业界普遍判断,猪肉供应的缺口在30%左右,今年一季度虽然生猪存量相比相比去年低点有所回落,但仍然只有3.2亿头,缺口仍然不小。供需失衡之下,反应到市场上,就是猪肉价格涨到了高点。
2
国家出手保供应
虽然各方一早就预见到,生猪生产一旦出现大幅下滑,猪肉价格将出现大幅上涨,但恢复供给、保猪价的过程,并没有想象中容易。
与此同时,恢复生猪生产成为首要任务,多数省份将生猪稳产保供的目标分解到市县,一些省份大力支持龙头企业扩产增养,建设高标准规模养殖场,增加产能的同时推动产业升级。不少地市级人民政府也出台了生猪稳产保供的政策措施。
效果很快显现。
2019年9月,能繁母猪存栏量开始止跌回升。11月,多项政策效果进一步显现,猪肉价格开始回落,到11月末,达到一个月以来的最低点,较10月29日下降31.36%。
但是,随后由于春节因素及新冠疫情影响,猪肉价格再次出现上涨。
不过,从2月第四周开始,猪价再次出现回落。农业农村部检监测数据显示,集贸市场猪肉价格已经从2月第3周高点时的每公斤59.64元下跌到第四周的均价52.11元,累计回落12.6%。与此同时,集贸市场生猪价格累计下降11.2%。
即便如此,接受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均认为,非洲疫情导致的猪头供应紧张局面仍未完全结束,猪肉价格趋势性下跌时机未到。
冯永辉认为,目前肉价回落的主要原因是需求减少。正常情况下,猪肉的需求有三分之一是在家庭以外发生的,但是新冠疫情影响下,餐饮业还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他们判断,目前猪肉的需求和正常情况下,至少相差20%。
这也是行业内大型生猪养殖企业普遍的判断。四川铁骑力士集团牧业事业部总裁李宗均对记者表示,新冠疫情对消费的抑制作用、传统的季节性因素以及禽类的替代作用,才是目前猪价下跌的原因。
此外,由于新冠疫情影响及对后市价格的乐观预期,一部分养殖企业采取压栏措施,导致近期一部分超大肥猪的出栏,也客观上造成供应有所增加。
不过,他告诉记者,由于价格已经出现下调态势,加上生猪生产流通逐渐恢复正常,超大肥猪造成的供给增加不具有可持续性。禽类的抑制效应,在前期肉价处于高点的过程中已经充分释放,随着疫情缓解消费回升、以及上述短期因素的消失,目前猪肉供应仍存在缺口,肉价并不具备持续下跌的基础。
3
供需矛盾仍然存在
事实上,目前对猪肉价格有决定性影响的供求因素,还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生猪的生长有固定的周期,这决定了它的供应恢复,比一般商品更长,很难在短期内出现改变。牧原的上述判断就源于此。猪肉供应的增加,首先是能繁母猪增加,然后才能产出更多的仔猪,仔猪量的增加,通过育肥长大,才能实现猪肉供应量的增加。
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数据显示,非洲猪瘟导致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一度下降超过40%。即使从2019年9月开始,能繁母猪止跌回升,今年截至今年3月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同比去年仍然下降了20%。
按照农业农村部去年底发布的《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规划,确保2019年底生猪生产止跌回升,2020年年底前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常年的水平,2021年恢复正常。
基于此,李宗均告诉记者,由于供应恢复是个较为长期的过程,今年8、9月份才能迎来本轮价格的拐点,在供应恢复正常水平的过程中,猪肉价格一直会维持一个相对高位的过程。
江西正邦养殖有限公司总裁助理罗小波也表示,非洲猪瘟疫情造成生猪供应紧张,预计2020年猪肉市场供需矛盾仍然较为突出,全年猪肉价格将高位运行。
4
难以指望“超低价”猪肉了
猪肉价格连续两个月高位回落,并没有影响行业扩产的积极性。
农业农村部检测数据显示,仔猪价格连续17周上涨,从1月第1周75.53元/公斤一路涨至4月第4周99.97元/公斤,累计涨幅达33.0%。往年市场千元仔猪就被视作天价,今年以来2000元一头仔猪的报价已经快要成为主流了。
与此同时,一季度母猪价格也出现了15%左右的上涨。按往年惯例,春节过后消费走低,猪价一般都会出现一波下行,仔猪和母猪通常会跟随生猪价格走势,今年却表现“反常”。
对此,畜牧产业分析师徐洪志分析,直接原因是各地采购仔猪和母猪力度空前,形成遍及全国的“抢猪大战”,而抢猪行为的背后,是利润的驱动。
据他测算,按照正常的生产水平,目前母猪年预期繁育利润超过20000元/头,仔猪繁育利润超过1200元/头。近期猪价略有回落,自繁育肥利润仍有2800元/头,专业育肥利润2000元/头,但相比去年同期仍然增长了5倍以上,乃至十几倍。
巨大的利润利润空间下,业内龙头公司纷纷加大投资,温氏、牧原、新希望等纷纷推出几十亿、上百亿规模的投资。
年报数据显示,2019年4季度,牧原单季度新增能繁+后备母猪超过70万头。与此同时,公司预计2020年出栏生猪1750-2000万头,同比增长增长71%至95%;2020年底能繁母猪大概率超过260万头,意味着2021年出栏量预期或上调到4000-5000万头级别。
李宗均则告诉记者,今年以来铁骑力士新建了6万头规模的种猪场,明年上半年就会有大规模仔猪,下半年就会有肥出栏,这部分新增产能,进入稳定运行期,每年将产出150万只仔猪。
这一背景下,一些中小养殖户因为遭遇疫情,短期内很难再次筹集资金复养,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优势变得明显。
虽然在疫情冲同样遭受重创,出现巨额亏损,但是随着猪肉价格的大幅上涨,大型企业迅速扭亏为赢,利润翻了好几倍,又活过来了。
在这个过程中,行业格局也发生了趋势性的变化,“以前规模化养殖占30%,散户养殖占70%,疫情之后,这个格局可能调了个个。”李宗均说。
他告诉记者,行业集中度提高前提下,养猪行业有望实现行业协会及监管部门通过数据检测对企业提出预警,进而起到调节猪肉供求关系的作用。
“那时,因为供求关系导致的猪肉价格暴涨暴跌可能就会减少,通过熨平猪周期,行业会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利润区间运行。”
这也意味着,随着成本和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大众的消费预期也要随之改变,猪肉价格想要再降回10元“超低价”时代,基本难以实现。
不过,冯永辉告诉记者,行业集中度提高也不会一蹴而就,历次“猪周期”都会淘汰一部分散户,每次行业集中度会提高5%左右。此次非洲猪瘟疫情叠加下的“猪周期”,因为对行业影响巨大,可能提高行业集中度10%左右,但也不会短期内形成欧美国家那种产业格局。
延伸阅读
养猪利润大涨,为什么他们还是不干了?
猪肉价格长期维持高位,龙头企业利润数倍增长之际,传统猪肉供应市场占据70%比例的中小企业及散户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
东部省份一位仔猪饲料企业负责人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由于担心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及资金实力不足等原因,周围一些中型猪企仍然处于观望状态,不敢轻易投资。甚至有一些企业,前期遭受非洲猪瘟出现损失,复养后再次遭遇非洲猪瘟疫情,致使无力再次投资。
“一些中小型企业、散户正在退出养猪行业。”他说。
养猪成本全面提升
河南养了十几年猪的吴志强在2019年中就集中出售了存栏的所有肥猪,没有遭遇非洲猪瘟带来的打击,但仍不敢轻易复养。
一方面非洲猪瘟疫情尚未结束,养猪企业“一夜回到解放前”的例子太多,不敢冒倾家荡产的风险;另一方面,防控非洲猪瘟所需的硬件投入加上2000元左右的仔猪成本,也让他觉得力不从心。
“按照原来500头规模的规模复养,每头2000元计算,仔猪成本就要100万元,再加上每头1000元左右的饲养成本,一旦遇到疫情,损失太大。”他说。
一位东北地区的母猪场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当地最明显的变化是本地买猪崽的人少了,现在猪场的种猪主要是外地大型养殖场批量购买,“原来每天都有人来买,有买几头的,也有买十头、二十头的。”他说。
一些散户退出生猪养殖市场背后,是行业门槛的抬升,养猪已经变成了一个重资产的行业。养猪行业分析师冯永辉甚至认为,这次疫情的影响,不只是门槛的提高,而是给中小散户竖起了一堵墙。
非洲猪瘟后,出于防疫防控的需求,购置新的设备、猪舍改造、清洗消杀等都需要增加投资。
四川铁骑力士集团牧业事业部总裁李宗均告诉记者,以改造2000头的母猪场为例,猪场的硬件设备投资大概需要投入300到1000万元,其中包括建立封闭式的围墙,与外界形成物理的切断,增加专用的中转台,投入相应的人员管理,建设专用的消洗中心,对人员、车辆进行清洗、消毒、杀菌,等等。
非洲猪瘟没有找到根本性解决方案背景下,猪企要想继续养殖,这部分投入基本上不可避免,如果不进行改造,防控疫情的难度很大。业界普遍的说法是,这部分投入反应到养殖成本上,每斤猪肉将增加1至2元。
广东的养猪人胡耀荣则对记者表示,因为非瘟疫情,原有猪场想要复养需要大量投入,而经历了疫情的损失,他已无力承担。
此外,饲料、人工等成本的增加,也同时推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目前饲料成本已经达到了2015年的以来的最高水平,大概上升了5%左右。
风险成本的影响更大了
目前市场情况下,成本的上升,相对于企业的利润空间而言,显然是小巫见大巫。近40元每公斤的毛猪出栏价格,相对于不足20元的生产成本,企业还有很大的利润空间。
悬在养猪企业头上的最大一把剑,实际上是非洲猪瘟带来的风险成本。
由于非洲猪瘟的破坏性大,发病快,传染性强,一家猪场一旦遭遇疫情,大概率全军覆没。风险成本变成更重要的考量因素,也成为这个行业最大的风险和恢复生产最大的瓶颈。
这种情况下,经营单个猪场的中小企业和散户,基本上是0和1的关系,也就是一旦遭遇非洲猪瘟,大概率收入为零,而躲过疫情,目前市场情况下,利润空间还是非常可观的。
所以前期遭遇过疫情的中小企业和散户,由于经历了损失或者担心风险,很大部分仍然处于观望状态,大型企业资金、技术等优势则体现出来。
单体经营的散户和中小企业,一旦遭遇风险面临的很可能是“一夜回到解放前”,但是规模化、连锁化经营的大型企业,大多是分散布局,有很多猪场,即使预留出30%的风险成本,在目前供求存在较大缺口,利润空间很大的情况下,仍然是迅速扩张的有利时机。
李宗均告诉记者,目前的情况是,大型企业迅速扩张,中小企业还在观望,而以前养殖规模在二三十头的散户群体,在这次疫情中基本消失了。大型企业,在成本提高、防疫门槛更高的行业背景下,规模化养殖的效率和规模优势也更明显地体现出来。
日本煤产量是5070万吨,中国只有2800万吨
日本石油储备169万吨,中国只有1.31万吨
铜产量日本是8.7万吨,中国只有700吨
飞机,日本每年可以造1580架,中国一架也造不了
大口径的火炮,日本每年可以生产了744门,中国连一门也造不了
坦克,日本一年就造了330辆坦克,中国一辆也造不了
汽车,日本一年造了9500辆,中国也是一辆造不了
军舰,日本当年生产的军舰是52400吨,中国还是一艘也造不了
口罩产能一个月翻12倍,为什么我们依然不是制造业强国?
前几天,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在答记者问时公布了一个数据:4月24日这一天,中国出口了10.6亿只口罩。
现在再来看,我们对于中国制造的想象力还是过于贫瘠了。据新华社消息,2月29日我国口罩日产量就已经达到1.16亿,是2月1日的12倍。
快速大幅扩产背后,许多企业通过技术改造直接转产口罩,比亚迪和上汽就快速研发生产了口罩机;全产业链提效动作也非常迅速,中石化紧急上马10条熔喷布生产线……
疫情之下,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制造业对于一个国家有多么重要。
许多人也开始关心,中国制造,现在到底处于什么水平?今天我们就比较一下各个国家的数据,跟大家一起感受感受。
01
受益于第四次世界产业转移
中国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
02
虽然是制造业大国
但中国在产业链上的地位还需要增强
03
这个时代,人人都在赚钱,但不是人人都值钱。
真的,大部分人忙忙碌碌,却分文不值。
为什么不值钱呢?
这就好比淘宝兴起之后,绝大部分产品的价格都被拉低了,为什么呢?因为产品的同质化太严重了。大部分产品都是千篇一律的,凭什么你能卖的贵?
同理,绝大部分人之所以命比纸薄,是因为人与人的同质化太严重了……
绝大多数人一生最大的悲剧就是,从进入学校到离开学校的这20几年里,没有一个老师能启发他们如何认识自己:我的性格如何?我有什么优缺点?我适合做什么?
也很少有家长去有意识的启发孩子能够更加深刻的认识自己,这些长者们完全忽视了我们的内在动能和潜能,导致我们长大之后千篇一律。
这就是很多人的悲剧,我们含辛茹苦的读了20几年的书,本以为自己满腹经纶,时刻准备大干一场,到了社会上之后才发现自己只不过是资质平平、平庸无奇的泛泛之辈。
如今,人与人之间已经严重趋同、严重同质化。我们的天赋、个性早就被磨平了,产品同质化最多导致产能过剩,而人的同质化导致整个社会都乱了章法:没有兴趣、没有特长、无论做什么都是一拥而上、趋之若鹜。
如果你问一个小朋友,你喜欢什么?他可能会很快的回答上来:
我喜欢画画,我喜欢唱歌,我喜欢跳舞等等。
但如果你这样问一个成年人,他肯定会半天回答不上来。
因为小孩子做一件事之前,很少考虑做这件事有什么好处,如果喜欢就去做了,可成年人在做一件事之前,首先就会考虑,这件事有用吗?
于是,对于成年来人来说,他的生命都被那些应该做的、有用的事填充得满满的,这就是成年人的世界,他们眼里只有利害,没有对错,没有情感。他们斤斤计较,每一个行为都讲究回报,他们睚呲必报,每一个付出都讲究性价比。他们已经被算计纠缠的敏感多疑,被欲望压抑的愁眉苦脸,整日焦虑不堪。
当然,若干年之后,现在的这些小孩子也会变成“无兴趣、无爱好、无特长”的三无成年人,他们没有特别喜欢的事物,对什么都谈不上有多大的兴趣。他们对当下的生活并不满意,却并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干什么。他们找不出一个词语来形容自己所过的生活。
因此,这就是绝大部分人的宿命:“我们都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
但是未来真的不一样了,因为有了互联网,热爱,才是未来的第一生产力!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互联网使社会的分工和细化进一步强化,在信息高效对接的帮助之下,人与人的协作效率越来越高,合作成本也越来越低,行业开始越来越细分,人的分工也越来越精细。我们只需专注自己擅长的某一领域,其它方面自然会有人来协助你。
于是,你的长处决定了你的价值,以前我们都拼命补短板,今后我们都在补长处。在未来的大生产里,你贡献的是你的长处,而你的短处可以隐藏起来。大家各尽其才、各取所需。
显然,在这种状态之下,你的热情才是你身上最重要的东西。你的热爱和兴趣,决定了你终生为什么而奋斗,决定你所处的社会位置,乃至决定你人生的意义。
以前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是看它被打磨的成本是多少,不需要你有要多想法,只需要你很容易被管理和使用,这个时候人只不过是大机器上的一个零部件。
而现在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是看他的个性和特长究竟有多出众,太需要你有自己想法了,甚至你要能超越框架的束缚,善于各种创新。
而这种想法和创新,靠什么?靠的是一个人的热爱!
只有热爱,只有爱,才能激发一个人的潜能!
举个例子,即使李白如果做了官,他总有一天还是会脱靴辱骂高力士,他最终还是会浪荡江湖。因为他就是一个充满浪漫主义情怀的人,他的天赋和才能都在写诗上。
你可能会说,爱好又不能当饭吃,人早晚还是会面对现实。是的,李白在唐朝只是一个流浪诗人,回到自己热钱的写诗领域之后,他除了有名之外,一没钱二没地位。
时代不一样了,兴趣也能当饭吃了!
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爱好”会变的实用,越来越多的兴趣会变的值钱。
未来,我们只需专注于将某一方面做到极致,就可以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
未来你是谁,要比你做的事更重要。越稀缺、越有特长的人或企业越有价值,无可取代即等同于无限价值。
未来,人会越来越贵,人才越来越稀缺,“人”正在成为最关键的资本,人才的稀缺性将推动了个体身价的上涨。
未来,人力资源正在向人力资本转化,并崛起为第一生产生力。人才,正在超越了土地和一切资源,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我们终于发现:这个时代最好的机会其实就是“发掘自我”,最好的投资是自我投资,这是一个令人多么兴奋的结论!
泰德拉尔曾在五年前提出:“一个世纪后,废奴八小时工作制将成为基本人权”。
而在互联网时代,这种变化这根本不需要一个世纪,当下就已经开始!
互联网是一个人性回归的时代,我们需要坦诚的面对自己内心:我究竟是谁?我可以做什么?当每个人呢都去发自内心的去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社会的组成结构一定能发生重大变化。经济的本质是创造,而人是创造的第一要素。人要各归其位,经济才有动力。
或许有人说,我不擅长读书,不会写作,不会那些高大上的脑力活,只会干一些体力活,杂事儿。
其实这和什么工作没有关系,关键看你对这份工作有没有情有独钟!
5
未来是一个怎么样的时代?
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每个人都能各尽其才,各司其职,您的才华和创造力再也不被琐碎的生活摧残。不管你是想劈柴喂马、面朝大海,还是想周游列国、世外桃源,不管你是想以悠悠岁月立一技之长,还是想宠辱不惊看尽人间花开花落,都可以凭借兴趣和才华过上你所向往的生活。
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传统组织会在转型过程中遭受撕裂一般的剧痛,一部分人会因为适应不了这种变化而忿忿不平,他们会因为被沦落为泛泛之辈而倍感失落,这个时代很美好也会残酷:你若不能创造价值,就没有存在价值。
最后再送给大家几句话:
1、未来最好的投资,是自我投资
2、短板理论失效,长版理论诞生
3、一定要成为某细分市场的佼佼者
3、兴趣之上、情怀之上、理想之上
4、别人浮躁你淡定,别人喧哗你思考
5、适合你的事,只要开始干都不晚
7、今后不缺内容和产品,只缺经典
转自:Python进击者
作者:kuls
在国内,比较火的就是下面这几个下载源:
我使用的是清华大学的下载源,因为速度很快,而且每五分钟就会更新一次。所以非常的可靠。
这里我会介绍mac/Linux/windows系统的修改方式(mac和Linux是一样的)
其中some-package就是你所需要安装的第三方库。上面的网址一定要正确,一字不漏!
修改~/.pip/pip.conf,根据个人使用经验,有些朋友没有这个文件,甚至没有这个目录,这个时候我们先创建这个目录然后创建这个文件进行编写:
1.创建目录mkdir~/.pip2.创建并编辑文件vim~/.pip/pip.conf
将文件中的内容填写或者修改为下面的内容:
index-url指的是你需要更换的下载源,上面已经提供了很多的下载源了,可以直接填进去。
填写后按ESC,输入wq!,保存退出。
此时我们去使用pip下载东西,使用的是清华源了。
Windows的临时使用和mac是同样的方法。
这样就OK了!
有一些朋友是直接在pycharm的环境下安装库的,这样也有一定的好处就是不会导致电脑的环境比较混乱。那如何修改pycharm的下载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