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防控人员可享受哪些政策关爱?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的资金是否有保障?春耕生产能否有序开展?今天召开的第九次新闻发布会一一作了回答。
2月17日上午,我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九次新闻发布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国网十堰供电公司等单位,围绕“汇聚力量共克时艰”主题,就人社政策支撑、财政资金保障、电力供应、农业生产有序开展等问题,接受省、市新闻媒体记者提问。
十堰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宣传外事组主持李启东:
媒体朋友上午好!
疫情防控是大战,也是大考。各条战线和广大干群扛起责任、经受考验,大战中践行初心使命,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汇聚了的强大正能量。今天我们以“汇聚力量共克时艰”为主题,举办疫情防控第九场新闻发布会,就有关情况进行发布。
今天的发言人是市人社局副书记陈渊同志,市财政局总会计师王成进同志,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朱克梅同志,国网十堰供电公司副总经理、纪委书记曾中阳同志。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东风汽车报、十堰日报、十堰政府网、十堰广播电视台。
下面请记者就媒体关心的问题提问。
采取6项措施为企业减负
一线防疫人员可享受5项政策关爱
楚天都市报记者关前裕、十堰晚报记者罗伟:疫情发生以来,十堰人社部门是如何减轻企业负担、服务企业发展的?出台了哪些关爱一线防疫人员的政策?提供了哪些便民服务?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副书记陈渊:疫情发生以来,市人社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坚决扛起疫情防控政治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采取“返、补、贷、缓”等6项措施
全力服务企业
一是认真开展稳岗返还。
二是及时发放就业补贴。
对春节期间(1月24日至2020年2月13日)开工生产、配送疫情防控急需物资的企业中新吸纳人员,按2000元/人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目前,我局已与市经信局等部门对接,掌握了生产、配送急需物资的重点企业名单,下一步核准人员身份后,即着手发放就业补贴。对全市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及时下发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1175万元(其中市城区723万元),用于稳定就业岗位、开展培训等。
三是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和创业补贴扶持力度。
四是积极开展线上招聘。
暂停举办现场招聘会,组织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加大线上招聘力度,推行视频招聘、远程面试,动态发布岗位信息,实施“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的线上春风行动。畅通用工信息供需对接机制,缓解企业用工难。截至2月16日,全市共发布11场十堰市2020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网络招聘会,共有1058家企业入驻,提供就业岗位72918个,总浏览量突破10万人次。
五是加强企业用工指导服务。
六是缓缴社会保险费。
因受疫情影响,造成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确实无力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中小微企业,申请缓缴一定期限的社会保险费的,按现行规定经批准后,可缓缴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缓缴期一般不超过6个月,最长不超过12个月。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缓缴期满后,企业足额补缴缓缴的社会保险费,不影响参保人员个人权益。缓缴期间达到退休年龄的人员,单位和本人需要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允许“退一缴一”。
5项政策关爱一线防疫人员
二是开展及时奖励。
对在疫情防控中作出贡献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集体特别是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集体,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规定》有关规定开展及时奖励。对在疫情防控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在全国、省、市表彰等项目评选时,优先予以表彰奖励,优先推荐申报。
三是开辟人才补充绿色通道。
四是畅通人才评价通道。
对在防疫一线表现特别突出、作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结合其一贯表现,在职称晋升或岗位晋级时,可打破规定条件限制,实行单独认定、特设岗位聘任,不占本单位结构比例数额。其防治工作取得的成效、宣传报道等,可作为晋职晋级的重要业绩成果。
五是加强工伤保障。
足不出户可找工作
“不见面”可办理社保业务
疫情防控期间,市人社局提供了4方面便民服务:
一是强化公共就业服务。
二是做好养老保险经办服务。
对有法定时限要求的行政复议、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社保申报等人社业务及时与当事人做好沟通,延期办理,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四是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持续做好人社支持工作。
确保患者不因担心费用问题不敢就诊
确保各地不因资金问题
影响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
十堰市广播电视台记者杜可飞:财政部要求优先保障疫情防控资金,我市是如何统筹保障的?另外请介绍捐助资金的拨付进度情况。
市财政局总会计师王成进:对于广西援堰医疗队的保障,市财政局提前做好了准备,与定点酒店提前对接安排,落实好援堰工作队的食宿安排,联系专门消杀人员对酒店进行消杀,配备了防护物资,并要求酒店做好日常的房间的消毒和卫生工作。对于安排到县市区的医疗队,我们安排专人,联系、督导县(市)区财政局做好援堰医疗队食宿等生活保障工作,要求县(市)区财政局根据地方疫情指挥部统一安排,联系定点协议酒店,安排医疗队的住宿和就餐,援堰医疗队食宿等生活保障工作由财政支付。同时落实好外省援助医疗队员临时性工作补助和一次性慰问补助政策。
确保患者不因担心费用问题不敢就诊,确保各地不因资金问题影响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
疫情发生以来,财政部门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目的是做到两个确保,即确保患者不因担心费用问题不敢就诊,确保各地不因资金问题影响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
一、在资金保障方面:
通过向上争取和本级预算安排,统筹基本公共卫生补助资金、基本建设专项补助资金、社会保险基金、社会捐赠资金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所有市县区都已经落实疫情防控资金。截至2月16日下午5点,全市各级财政共筹集安排疫情防控资金18509万元,实际支出18042万元,接受捐赠资金25909万元,支出18921万元,主要用于医疗防控物资和设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支出。目前看,各地疫情防控经费是有保障的,财政部门将根据疫情发展态势和防控需要,继续做好经费保障工作。
二、在政策保障方面:
市财政局会同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医疗保障、经费保障、库款调度等多个财政支持措施。
一是政府“兜底”保障患者就医。财政部门对于所有确诊、疑似患者发生的医疗费用,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全额给予补助,保障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收治医院不因支付政策影响救治。
三、在资金支付与监督使用方面:
一是加快资金分配使用进度。按照“先调度再清算、先预拨后结算、谁使用谁付款”的原则,收到上级资金后,当日下达指标。建立实施疫情防控期间国库库款保障应急预案。安排人员24小时轮流值守,密切监测国库库款保障水平,及时预判和评估各县(市)区可能出现的资金保障困难,收集汇总全市应急资金需求,通过积极向上争取和本级调度,确保传染病区改扩建、医疗设备购置、医疗用品及防控物资购置、新冠肺炎病人治疗费等支出保障及时、充分。
二是落实疫情防控采购便利化政策,及时开通“绿色采购通道”,凡涉及防疫货物的政府采购项目,一律简化采购流程,各采购单位自行建立健全紧急采购内控机制,切实保障紧急防护物资和医用设备及时采购到位。
三是在采购和资金拨付的过程中引入审计监督环节,保证资金使用的合规性。据实结算项目支出,严禁超标准超范围发放补助,严禁超标准、超概算装修改造,严禁使用财政资金购置与疫情防控无关的设备、器材、交通工具,疫情防控专项资金和捐赠资金接受纪委和审计部门监督。
下一步,财政部门将继续落实各项保障政策,加大经费保障力度,真正做到政策落实到位、预算安排到位、资金拨付到位、监督管理到位,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更好支撑。
“谋”、“备”、“管”、“防”、“导”、“解”六项措施促春耕
十堰市广播电视台记者远方:一年之计在于春,请问疫情面前我们如何组织春耕生产的?农村还有存栏的家禽、家畜量,我市又是如何保障饲料运输和屠宰销售的?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朱克梅:春耕生产定全年,但是今年的春耕备耕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形势异常严峻,为保证决战脱贫攻坚不掉队,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春耕生产:
一是“谋”——精心谋划。
坚持提前谋划、科学谋划,拟定《全市春季农业生产指导意见》,下发《关于切实抓好当前春耕备耕工作的通知》,制定春播生产规划,细化工作措施,今年全市春播计划面积300万亩,其中玉米115万亩、水稻40万亩、新建特色产业基地3万亩。目前我们已将今年春耕生产任务分解到各地,指导各地有序推进春耕生产。
二是“备”——备足物资。
全面摸底掌握春耕生产物资需求,组织农资进村入户,搞好调剂调运。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确保农资质量和农业生产安全。初步统计全市已备各类农作物种子505.3万斤,占全市种子需求的72%左右。储备农地膜725吨,农药305吨,化肥9.5万吨,春耕所需农资储备基本满足生产需要。
三是“管”——加强田管。
加强小麦、油菜等在田作物和茶叶、食用菌、蔬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春季田间管理,引导农民和各类经营主体分时、分段有序下田,开展农业生产。据田间苗情调查,全市小麦81万亩,一、二类苗接近80%,油菜70.5万亩,一、二类苗接近80%,苗情普遍较好。
四是“防”——防灾防疫。
五是“导”——技术指导。
六是“解”——解决困难。
在这里也响应农业农村部倡议,再次提醒农民朋友们,要按照防疫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出门戴口罩,回家勤洗手。下地别扎堆,与人隔一米,尽量少唠嗑”。
据畜牧部门统计,截至目前,我市猪、牛、羊、蛋禽、肉禽存栏分别为70.17万头、19.5万头、84.6万头、275.45万羽、75.22万羽。
针对疫情防控期间一些地方出现的养殖饲料运不进、肉禽屠宰难、畜禽产品销售难的实际问题:
一是下发《关于维护畜牧业正常产销秩序、保障市场供应的通知》,要求各级畜牧部门主要从畅通运输通道和销售渠道、全力保障畜禽产品供给、认真组织春季畜牧业生产、着力抓好养殖环境治理、加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力度等方面维护我市畜牧业正常产销秩序,保障肉蛋奶市场供应。
二是及时协调有关方面落实省防控指挥部的有关政策和要求,积极协调交通运输部门落实“三不一优先”政策。开通养殖饲料等生产资料运输通道,积极与当地防控指挥部、饲料生产企业沟通、协调,帮助养殖场(户)解决饲料采购、运输问题,解养殖场(户)燃眉之急,保障了生猪养殖的饲料供应。
三是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肉禽销售难问题,及时向市政府提出解决肉鸡养殖大户定点屠宰建议。按照市政府领导要求,市农业农村局迅速组织协调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和张湾区、茅箭区农业农村部门,通过再次起用已停业的肉鸡屠宰点,帮助支持农户小批量宰杀、冷藏储存等措施,缓解农产品销售难问题,降低了畜禽疫病发生风险。
四是针对我市商超猪肉紧缺的问题,成立战“疫”时期猪肉市场供应专班,通过建立对接协调机制和采购协调机制;在城区周边选一至二家规模较大的生猪屠宰企业优先恢复生产;商超、屠宰企业、养殖场(户)自行对接等方式,正逐步解决商超猪肉紧缺的问题。
五是加强种畜禽生产企业监测调度,积极协调各地联防联控工作机制,逐步协调各县市区将规模较大的屠宰加工等企业列入复工复产重点企业名单,加快开工复产。
疫情防控期间
居民用户欠费不停电
十堰市广播电视台记者杜可飞:电力部门在保障医疗一线、保重点企业、服务民生上有哪些措施?
国网十堰供电公司副总经理、纪委书记曾中阳: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国网十堰供电公司把疫情防控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以最严肃的政治态度,不折不扣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司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供电服务无差错、员工防护做到位”。截至目前,供电服务保持零投诉,员工防护无感染。
在供电服务上
把普遍服务与重点服务结合起来
一是不计成本不惜代价,累计投入资金603万元(不完全统计),依据政策免收供电可靠性电费71.1万元,赶工奋战完善电源设施,如:市第一定点治疗医院(西苑医院)于1月28日、第二定点治疗医院于1月30日实现双电源运行。同时对县市区重点医院进一步完善电源建设,实施了集中隔离点新增电源工程。
目前,已累计投入发电车4台/次、应急发电机3台/次,这些充分展现了供电企业的责任担当。
在普遍服务上
一是服务企业,二是服务民生
在服务广大民生上,我们牢记“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疫情发生以来,各级干部、广大职工坚守岗位、尽心履责,公司所属17个党组织、52个党支部、2000余名党员、11支党员突击队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为用户提供了电力保障,以艰苦付出相伴人间万家灯火。
疫情防控期间,对居民用户采取欠费不停电措施。宣传引导广大居民通过“网上国网”办理电费查询、电费缴纳、过户、更名等用电业务。
总之,国网十堰供电公司将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司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在疫情防控阻击战发起全面总攻的关键时刻,把可能遇到的困难考虑得更细一些,把各项措施谋划得更实一些,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力量。(记者刘焕俊丁德)
十堰市总工会工作成果新闻发布会举行
2023年十堰市教联体建设及学位扩充工作新闻发布会举行
十堰2023年生态修复圆满完成“林长制”助力林业发展步入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