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长不高,7岁女孩每月打抑制针

女儿丫丫的胸部开始微微隆起时还不到8岁。

那是在2019年夏天,英子忽然发现丫丫开始出现乳房发育的征兆,当时,丫丫的身高是131厘米,体重56斤。

英子带她到温州一家儿童医院检查,查性激素激发的项目,最终诊断出中枢性性早熟。

性早熟不是最可怕的,真正令家长担忧的是过早发育的性特征和骨龄,会导致孩子身高增长速度放缓,影响成年后的形象和社会竞争力。

在医生的建议下,英子最终决定给女儿注射抑制针。

小剂量1.88毫克一针,单价是1140元人民币。医生告诉她:“一年内在控制发育的情况下,可以长5厘米就算有效果。”

“抑制针”,是一种针对中枢性性早熟(CPP)的人工合成多肽类药物,通过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活动和性激素分泌,减缓儿童骨龄发育,改善成年身高。

5月7日,一则“9岁女孩打性抑制针半年花十万”的新闻登上热搜,有经验的家长一眼就看得出,这则新闻里的“半年十万”,“一定是加了生长激素同时注射的”。

英子说,在她们“圈子”里,这叫做“双打”,只打抑制针就叫“单打”,前者更考验家庭的财力和胆量。

预测骨龄只能长到147厘米后,田瑾开始给8岁女儿注射抑制针,至今已有半年多,平均下来每个月花费1200元人民币。女儿很懂事,不会抗拒打针,“她知道这是一种病,而且(她)班里也有其他同学在打。”

不过,田瑾认为自己与其他焦虑的家长不一样:“想从160长到165是美容,可我们是在治病啊!”

苦恼的母亲们

不知是不是压力和环境的原因,2020年疫情爆发后那个春天,武汉的田瑾发现,当时7岁的女儿忽然“变大了”一号——不仅长胖、微微长高,还长了胸。

田瑾带女儿去省妇幼医院,查出骨龄11岁。当时,女儿的身高132厘米,不算矮,也不胖,不到30公斤,但检查结果证实了她的猜想:中枢性性早熟。

根据父母身高测算,孩子的遗传身高本可以达到158厘米,但省妇幼医生告诉她们,因为骨龄提前发育,未来身高也许最多147厘米。

“不到150的女孩,除非特别优秀,否则在社会上会很难。但我们只是普通人。”田瑾认为,不干预不行了,她不想让自己后悔,更不能让女儿将来怪罪她。

她还有另一个重要担忧——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果三年级(按照2022年计算)就来月经,怕她在班里被同学取笑,也怕她照顾不好自己。”

于是,2020年底,在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下,田瑾决定给女儿打抑制针,半年后加服可乐宝林片(一种促生长激素药),同时补充维生素E。

田瑾记录的女儿身高变化表

做激发测试确认性早熟、测骨龄并预测身高,这是每个为孩子身高焦虑的母亲来到医院后最先面对的两道步骤,也是确认一个孩子是否需要抑制针的关键依据。

据2021年青岛大学医学院与附属医院骨科的联合研究,近10年来,青少年骨骺闭合平均提前2-3年,女性比男性普遍提前1-3年,而骨骺闭合提前,就意味着“用原来的骨龄评估系统得到的结果会比生理年龄大”,这也是为什么,不少家长带孩子到医院测骨龄会得出提前发育的结论。

不过,相对于男孩,“性早熟”特征在未成年的女孩身上显影较著,比如胸部发育,月经来潮,往往都是母亲们能敏锐捕捉到的发育特征。因此,7-12岁期间被父母带去注射抑制针的,大多是女孩。

2021年9月,杨兰的女儿被确诊为性早熟,检查出十多个卵泡,子宫膜已经形成。医生告诉杨兰,“也就这几个月的事了,最多两三个月就会月经初潮”。

“主任(医生)说得很平淡,就像一件司空见惯的事”,但杨兰不可能这么平静,她大脑一片空白,女儿只有8岁零9个月,体重虽然已有50公斤,但个子只有145厘米,最终身高预计150厘米-155厘米。

当然,这只是预测,医生告诉她,有的孩子明明骨龄闭合了,但还会继续长高,有的孩子明明骨龄还没有闭合但就是不长了。

杨兰心想,性早熟会不会与遗传有关?她努力回想自己小时候哪一年来月经、当时身高多少,但实在是记不起来,“那个年代只听说过女孩子早熟,具体早到什么程度就能算疾病,我们并不知道,也不把这个当作病来治”。

她想办法找到其他给孩子注射抑制针的家长,有的女孩13岁已经接近160了,父母还是会因为担心从此不长了,而坚持注射。

“不想问了,越问越焦虑”,杨兰自己在网上查医学文献和资料,骨龄提前发育的原因众说纷纭,“就像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胚胎停止发育的孕妇一样,找不到一个相对准确的答案”。

为了排除性腺瘤可能性,她还给女儿预约了脑垂体核磁共振,最终,摆在面前的有两种方案。

第二种方案,就是顺其自然,能长多高长多高。

“也就是说,干预是花钱看天意,不干预是免费看天意。”杨兰苦笑。

一场心理战

杨兰是单亲妈妈,离婚后带着孩子净身出户,每年除去房贷、女儿的学费、培训费后,存下来的积蓄寥寥。

因此,和其他放手一搏的家长不一样,她不敢乱花钱。“个体差异太大,有的孩子不用打生长激素自己就能长得很好,有的则白花钱不见效果,最终身高上不去。这就像拆了个盲盒,是好是坏天注定。”

经历了三个多月的思想斗争后,杨兰最终还是咬咬牙,给女儿注射了第一针抑制药剂。

1300元一针,每月一针,后期如果要加生长激素,开销大致会在5000-6000/月,检查费另算,不在医保和商业保险的报销范围内。

对上海10岁女孩妞妞的妈妈而言,女儿被预测出的“160厘米”身高,即便正常,但也不在她和丈夫的期待之中。

妞妞妈只有156厘米,但她老公足有183厘米,“我们全家都希望她长到170”。

去年6月,10岁的妞妞忽然来了月经,妞妞妈带女儿去上海儿童医院内分泌科,被确诊为中枢性性早熟,骨龄已经有13岁了。当时,妞妞虽然已有156厘米,体重已经有120斤,这样下去,恐怕连基因预测的160都长不到。

大夫建议“双打”——抑制针+生长素,“通过基因预测的身高是160-164厘米,如果想长165以上,就得打生长素”。

思来想去,妞妞妈当天就给女儿打了抑制针,今后每个月要保证一针,进口的是1600元/针,两周后再加打生长素。

有朋友劝妞妞妈,“10岁157厘米,不矮了”。

看过的中医医生也建议妞妞妈毋需外力干扰,“(医生)说孩子非常健康,控制饮食注意睡眠,瘦下来后就会抽条的,父母身高折中,将来都不会太矮了”。

但妞妞妈还是卸不下心结,“主要担心闺女遗传我。我们家爸爸高,我们得努把力,我闺女不能矮了”。

不过,第四针抑制针打完后,妞妞只长高了0.2厘米,8个月后达到了160厘米,最后一次检查表示骨龄为增长,但各项指标已经符合年龄特征了,就像浇灌一瓶蔫答答的小草,当妞妞妈看见它开始吸收阳光和水分,悬着的心就稍稍放松下来了。

在医生的建议下,她给女儿停针了。半年后,妞妞来了“第二次”初潮,那时的身高是162厘米。

截至今年3月,田瑾已经给女儿注射了17次抑制针,共花了2万多,长高了足足8厘米,平均下来每个月生长0.5厘米。

对于这个结果,田瑾既欣喜又茫然,“不知道到底是抑制针的功劳还是自然生长发育结果?”她询问了一些同样给孩子注射抑制针的母亲,很多人和她一样,不确定针剂的效果究竟体现在哪里,毕竟,只要是孩子,就会发育生长。

“预防矮小”和“想要更高”是两种不同的动机,但对焦虑的母亲们而言,二者似乎差不太多。

叶言从女儿7岁起就开始了“身高管理”,抑制针一年打了13针,3年下来花了5万多;生长激素粉剂注射了两年,花费9万左右;体检费、补钙和维生素等费用拢共加起来,在女儿身高上花的银子,三年已经超过了18万。

但女儿确实扎扎实实地长高了30厘米,这期间,叶言还敦促女儿坚持游泳、篮球,每天保证10小时睡眠,现在孩子11岁,已经长到了164厘米。

这是叶言绝对理想的身高,她自己身高不到160厘米,“特别害怕女儿随我”,在她看来,“多早开始身高管理都不为过,3岁就可以开始。”

当然,除了管理身高,叶言还盯紧女儿的用眼健康,为了防止近视购买阿托品,睡觉时用口腔贴贴住嘴巴防止口呼吸,“会凸嘴”……总之,能想到的让女儿变得更好看的方法,叶言几乎都用上了。

父母总是想把最好的都给子女(《小舍得》剧照)

而对田瑾而言,她坚持认为自己与那些只想“拔高”孩子的家长有着根本区别,女儿147厘米的身高预期实在过分低了,因此干预才成为必要,“想从160变成165是美容,但我们是治病呢。”

她周围认识的其他性早熟矮小症“病友”也选择抑制针,包括女儿班里的其他同学。女儿自己也知道,“这是一种病”,生病治疗,就像感冒吃药一样自然。

和基因赌博

2003年,一篇发表于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的论文探讨了抑制针对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的影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内分泌临床医生马华梅、杜敏联在文中提出:

“GnRHa(抑制针)治疗真性性早熟过程中虽(能)使生长减速,但由于同时对骨龄进展的显著抑制,所以能显著改善成年身高。然而,也有研究发现,部分病例治疗过程中由于生长速度过慢,甚至达生长激素缺乏症的水平。……因此,促生长素轴功能改变如何、与雌激素的作用关系怎样,都值得进一步探讨。”

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抑制针的更多副作用、对身体其他机能的深层次影响,目前都尚且没有更多结论。

相较于女孩,男孩的家长,通常“只会担心不够高,不会担心过高了”。

13岁的洋洋今年身高161厘米,去医院测算出骨龄14.5岁,医生告诉洋洋妈,“最多再长4-5厘米”,就算打(抑制)针,也只能再多2-3厘米。最终,洋洋妈决定给孩子注射一种名为“赛增水剂”的生长激素。

洋洋的“突增期”是在2020年初来到的,先是变声,然后体重猛增,长出了胡子。洋洋妈估计,在家期间吃得太丰盛、爱看“少女漫画”,可能都与雄激素的突增有关。

当洋洋妈告诉儿子要打针时,洋洋先是百般拒绝,这孩子从小就害怕针头,“我怕死”,洋洋妈哭笑不得,她耐心向洋洋阐述“身高不够的劣势”,比如不能打篮球、找不到对象、工作上被嫌弃……最后,她索性跟儿子直说:“你要是觉得不到170可以接受,那你就不打吧。”

不过,也有不少家长对注射促身高针剂的副作用持观望态度。今年11岁的亮亮只有130厘米,在同龄人中算偏矮的。但亮亮妈听说“生长激素可能致癌”,她身边有给孩子注射过的家长,“医生不会直接说致癌,但会在打之前问父母是否有癌症史。”

另外,“男孩子小时候就是会比女孩子长得慢点。”亮亮妈根据经验与对他人的观察,“同一个家庭里,妹妹可能比哥哥还要高”的情况,亮亮妈妈见了不少,“何况,我们家孩子爱运动,也爱吃,没理由不长的。”她有信心。

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给孩子打抑制针的母亲们,往往都会听到药物治疗以外的另一份叮嘱:加强运动,超重的必须减肥。

“家长得为自己的不负责任买单,孩子太胖了,如果不合理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即便打针有效,效果也大打折扣。”听到医生的要求后,英子立刻就给女儿制定了每日运动计划,一周三天游泳,四天跳绳。

打针之外,控制饮食和加强运动都对孩子的生长发育起着重的作用

没有运动习惯的孩子很难坚持,而且女儿丫丫从小食欲旺盛,“从来没有被大人追着喂过饭”,不能吃饱饭,还要被逼着运动,女儿常常闹脾气,坐在地上哭。

英子于心不忍,但为了女儿的将来,她告诉自己必须“忍一忍”。这是一场属于母女的共同征途。

田瑾发现,从今年开始,武汉很多大医院都不再提供抑制针了。也许因为疫情,也许为了防止滥用,她从医生那里听来的解释则是:“这个针暂时没货。”

她只好带着女儿转去盈利机构,和医院注射一样的药,价钱差不多,田瑾也在机构里遇到不少从医院转来的家庭,其中不乏抑制针和生长激素结合起打的,“拿着保温箱一箱一箱买”。

她感到担忧,毕竟是商业机构,“会不会优先供那些大客户,比如结合生长激素、口服液和其他保健品的家长?万一哪天药没了,像我们这种治病的,是不是会最先被舍弃?”

我问这位母亲:“如何确保你选择的注射机构绝对安全呢?”

THE END
1.儿童早熟打抑制针要打到什么时候性早熟的治疗,一般是以改善身高为主要目的的,疗程应该在两年以上,但是具体的疗程需要个体化。对于那些开始治疗的年龄比较小的患儿,需要适当的延长疗程,让患儿的年龄接近十岁再停药处理。 对于一些骨龄比较大的患儿,比如说女童,她的骨龄已经超过了12岁半,男童的骨龄已经超过了13岁半,他们的生长空间非常有限,单用GnRH...https://www.hnetyy.net/dep/videodt/77/1967.html
2.9岁打抑制针一年后能停针吗3月15日,下午的时候我在门诊坐诊,一位母亲带着孩子来我这里就诊,年龄在9岁,说孩子前段时间出现了性早熟,一直在使用抑制针改善,目前已经使用一年的时间了,打算停止用药,询问是否可以停止使用。 我告诉孩子的母亲,9岁打抑制针一年后是否能停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抑制针通常指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https://mip.pingguolv.com/healthnote/1220484A.html
1.生长激素可以停打一个星期吗39问医生生长激素不能停打一个星期。生长激素对于身高的增长有促进作用,停打一个星期可能会导致生长激素水平下降,进而影响身高的正常发育。如果需要停止使用生长激素,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少剂量,而不是突然停用。在某些情况下,如感染或发热时,可能需要调整生长激素注射的时间或剂量。因此,在停打之前应咨询专业医师的意见。在使...https://wapask.39.net/question/_fpq2uj.html
2.性早熟女童抑制针停药多久后会来月经生长发育咨询 近15岁,身高170,体重约为105斤,近一年基本没长,骨龄... 您感觉身高到175的可能性大不大,现在身高方面有没有打生长激素干预的必要 高兰平 · 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 如何正确测量孩子的身高? 高兰平 · 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 · 23人已观看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https://m.haodf.com/neirong/shipin/9393928660.html
3.早发育已经在打抑制针请问需要打多久大家帮孩子9岁检查提示,有性早熟需要打抑制针醋酸亮丙瑞林,一般这种因为我需要用半年到一年半左右,需要到骨骼发育完全或到青春期时才能够停药。同时用药时注意监测生长速度生长发育身高和骨龄情况,必要时可以考虑联合应用生长激素。应用这种药物可能影响内分泌功能,需要注意化验甲状腺功能及血糖,平时注意均衡营养,适当锻炼,多做...https://bbs.guahao.com/question/305269823443599361
4.花30万元打“增高针”我儿子最终长到了1米73!48万=1CM这个钱值...上周,新华社发了一篇与长高门诊有关的文章《身高焦虑就打“增高针”?危险!》,文章指出,近年来,许多家长对孩子的身高太焦虑了,”人手再多,都没有需求大。“一家医院儿童内分泌科的医生说。暑假期间,一些家长到医院咨询,想给孩子注射“增高针“。所谓”增高针“就是注射生长激素。专家指出,生长激素有被滥用的苗头...https://appm.hangzhou.com.cn/article_pc.php?id=402836
5.抑制针必须打满两年吗?真实医生回答分析及建议: 打了抑制针就是生长慢,但是不打的话,有性发育,身高有快速增长,性激素加速,骨骺闭合,靶点身高会不理想,现在打了抑制针,就不是你说的黄金期了,相当于你说的黄金期,也就是我们医学上说的身高快速增长期,延后了,停了后,体内激素回到原来的周期,没有后续影响,本来孩子的遗传身高是160,不加的话,担心...https://m.chunyuyisheng.com/qa/ybYRbvYPBp8iPBz3vo1OAA/
6.停抑制针后还有猛长期吗抑制针通常用于性早熟患者,以减缓生长速度并推迟骨骼闭合时间,从而改善成人身高。 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中下丘脑的功能来发挥作用,并为生长激素的作用创造条件。因此,在停止使用抑制针后,身体的荷尔蒙水平会逐渐恢复到使用抑制针前的状态,性器官发育会重新开始,可能会再次影响生长激素的作用,使身高增长...https://mip.3zhijk.com/doctor/mip/mip_article/c8355cb795c3934f282a2d0fd34bccd9.html
7.幸亏没打抑制发育的针!亲身经历告诉你副作用有多大网友说幸亏没打抑制发育的针,主要是因为抑制针副作用比较大,综在对卵巢进行刺激时,可能会导致女孩出现少量阴道出血。还有一些研究显示,儿童在注射以后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比如荨麻疹、皮疹、瘙痒、罕见血管神经性水肿等。此外,有一些患儿在注射以后会出现恶心、呕吐等https://m.shiguan.myzx.cn/23217.html
8.抑制针可以随便停么抑制针一般情况下是不可以随便停的,因为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针是可以防止因为早熟而形成的心理或者行为问题。打抑制针一般会出现注射部位不适、体内激素水平下降、骨密度下降等不良反应。 1、注射部位不适:患者注射抑制针时常会有注射部位红肿、疼痛以及无菌性脓肿的情况出现,在药物注射当天应注意对注射局部的护理,注意是否...https://www.haozai120.com/article/76802.html
9.女儿打抑制针,打了20针医生各项指标都好,可以停针了,停针四个月没...女儿打抑制针,打了20针医生各项指标都好,可以停针了,停针四个月没长高,去医院复查,医生说孩子长不高了,说要打生长激素,即使打生长激素也可能长不高,在打针期间没三个月复查一次,医生从来没说过要联合生长激素帮孩子长高,现在反而说我们家长没提这要求,导致女儿身高矮小,这种情况医生的责任大吗 ...https://mip.66law.cn/question/35891781.aspx
10....脑垂体没有问题。从8岁半(2023年8月)开始打抑制针(注射用醋酸...是不应该有内裤分泌物的。首先要确定一下,它是不是阴道分泌物,像是月经一样的。如果抑制不充分应该...http://dxy.com/question/108379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