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输精管注射粘堵法是以输精管粘堵剂注入输精管内,造成管腔堵塞的非手术绝育法。它不做皮肤切口,不游离,切断和结扎输精管,从而减少了因组织损伤所致的某些并发症;对怕动手术或害怕切断输精管者,也会减少精神因素所致的并发症。
除输精管与精索有粘连等情况,不能单独将输精管固定在阴囊皮下者,应视为禁忌外,适应症与输精管结扎术相同。
一、药物
输精管粘堵剂(石炭酸-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混合剂Carbolicacid-n-butyl-cyano-acrylate,简称石碳酸504)
二、专用器械
1.输精管皮外固定钳(图9-1-1);
2.输精管穿刺针(图9-3-1);
3.输精管注射针(图9-3-1);
4.输精管粘堵注射器(图9-3-1)。
图9-3-1
1.输精管穿刺针;2.输精管注射针;3.输精管粘堵注射器
三、操作步聚
1.按输精管结扎术作术前准备,消毒铺巾及局部麻醉。
2.用输精管皮外固定钳将右侧输精管连同绷紧的阴囊皮肤套入圈内,固定在队囊皮下最表浅部位,钳柄朝向受术者的下肢端(图9-3-2)。
图9-3-2固定输精管时将钳柄朝向受术者下肢端
3.助手将钳尖向上顶抬,术者用拇、食指尖捏住输精管,用输精管穿刺针在输精管最突出之正中处以近似垂直方向刺破输精管前避(图9-3-3)。当刺到输精管组织时,常有一种“脆性感”。针的斜面应和输精管纵轴方向一致,以免切断输精管。
图9-3-3用输精管穿刺针刺破阴囊皮肤和输精管
4.拔出穿刺针,用输精管注射针沿着已刺开的孔道顺势穿入精囊端管腔内(图9-3-4)。
图9-3-4用输精管注射针由输精管穿刺针穿刺的孔道穿入输精管腔内
5.判断穿刺是否成功,除术者实体触觉外,还有3种客观检查的方法:
①精囊灌注试验:用盛有0.05%刚果红5m1的注射器,接在已穿刺入右侧输精管的针座上,术者左手拇、食指轻轻捏住近皮下环处的输精管,然后突然推注药液,若穿刺成功。输精管则有突然膨胀、变硬和压力增高之冲动感,继续注入药物,往往有尿意感,局部不肿胀(图9-3-5)。
图9-3-5精囊灌注试验
②输精管盲腔加压注气试验。用盛有4m1空气的注射器,接在已穿入的针座上,助手用拇食两指将皮下环处的输精管卡紧(拇指指甲卡在食指掌面上),术者以同样手法卡紧皮肤针孔前方的输精管,当回抽无血液后,将活塞推至2ml刻度上,待4秒钟后放开推动活塞的手指。若穿刺成功,活塞则因内压关系而自动退回到原来的刻度(图9-3-6);若不能退回,则有两种可能:a.穿刺成功,但因输精管精囊端未被卡紧,气体注入精道精囊端,此时受术者有强烈尿意感,针尖周围无皮下积气;b.穿刺失败,受术者无尿意感,针尖周围有积气征。
图9-3-6输精管盲腔加压注气试验
③术后尿色观察。(见操作步骤九)
6.穿刺成功后,用注射器吸尽注射针内和输精管局部的液体,并用干纱布吸干针座内液体。用输精管粘堵注射器,准确吸取输精管粘堵剂0.045m1,紧紧接在注射针座上,助手以盲腔加压注气试验的手法卡紧针尖前方约1.5cm处的输精管;术者以同样手法卡紧皮肤针孔前方的输精管,将注射针退出约1cm,然后将药物全部注入这段约2.5cm长的盲腔内(图9-3-7)。待药物凝固后(约20秒钟),拔出输精管注射针。由于输精管注射针和输精管粘堵注射器连接后,其间隙和注射针针管要容纳一定药量,实际注入药量约为0.025m1。
图9-3-7注射输精管粘堵剂0.025ml
7.同法注射左侧,但精囊灌注液为0.02%亚甲蓝5ml。
8.两侧注射完毕后,针孔用小纱布覆盖。
9.术后观察受术者排尿,将尿液盛于玻璃烧杯或白色瓷杯内,辨认颜色。若为棕色,说明两侧穿刺均已成功;若为桔红色,说明左侧失败;若为果绿色,说明右侧失败;若尿色未变,说明两侧均失败。后3种情况,均应再次手术(个别受术者术后第二次排尿时尿液才改变颜色,故第一次尿色为后3种情况时,应再次排尿,方可决定如何处理。
用过的注射器因药物粘合不易将活塞拔出,可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至可拨出为止,拔出的注射器和用过的注射针在丙酮溶液内清洗。
自1972~1984年,已手术50余万例。国家于1983年将粘堵剂的药理毒理作为重点研究课题,并对人体的安全性进行了调查研究。
四、输精管粘堵剂药理毒理的研究
1.药代动力学用氚标“504”作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试验。将标记物植入输精管后观察93天,证明95%的药物仍保留在局部,血液中浓度极低,未见药物对其它脏器有特殊亲和力。5%药物吸收后很快由尿粪排出,14个主要脏器3个月后绝大多数未再测出放射性药量。
2.输精管粘堵剂的Ames试验结果表明,该剂对Ames试验菌株没有诱发基因(点)突变作用。
4.小鼠骨髓多染细胞微核试验表明粘堵剂对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无损伤作用,也不引起有丝分裂损伤。
五.输精管粘堵剂的中试生产研究
改进“504”合成工艺,以氰乙酸甲酯代替氯乙酸,原料易得,缩短路线,降低成本。中试产品经分析测试,证明化学结构正确,质量标准可控制(气相色谱法)。
六、临床远期随访
对术后10年和8年两组对象进行了连续随访。术后10年精子消失率为95.61%(436/456),术后8年为96.29%(389/404),表明远期绝育效果肯定。术后10年的并发症822例中只有痛性结节1例,术后8年的523例中,未发现并发症。
七、粘堵后人体输精管局部组织的光镜与电镜观察
对术后2~11年的16例局部结节作连续切片,对其中术后6年、10年各1例结节作冰冻切片进行光学观察,主要有粘膜上皮细胞受压的改变。同时有成纤维细胞及纤维组织向腔内长入,逐步纤维化闭塞。2例上皮细胞似有鳞状上皮化生倾向。术后2~11年的9例局部结节取材,电镜观察到主要改变为细胞微绒毛稀疏、短少或消失,细胞器无特殊改变。成纤维细胞合成大量胶原纤维向粘堵剂充填区长入形成分隔。
八、术后再生育子女健康调查
3072例术后8~12年者,有60例术后再生育子女62名,男37名,女25名,年龄2~10岁。智力、表型和临床等检查,表明注射粘堵术后再生育的子女生长发育、健康状况和智力水平未受影响。
经国家最后鉴定认为,该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粘堵剂。此法于1984年被列入我国的节育手术常规。
此外,四川还利用经皮穿刺输精管的途径对输精管进行电灼,以及埋入能使组织产生化学性炎症的线状物,使管腔纤维化而闭锁。
经皮直接穿刺输精管的技术,不仅为经皮男子输精管绝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基础和临床男性学研究如男子精道疾病的放射学诊断、细胞学细菌学检查以及直接注药治疗等提供了途径(附录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