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文化论文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英语教学文化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强将无弱兵,名师出高徒。教师对文化意识的认知,决定了如何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培养。提高英语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才能在思想与文化上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了,在教学中就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教师熟悉和了解英语的文化,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才能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中西的文化差异及文化背景知识,树立学生的文化意识渗透。

二、激活教材内容,渗透文化意识

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依然是以使用教材为主要方式,如何灵活的激活教材内容,轻松的驾驭教材,补充并拓宽教学资源,是提高和培养学生们文化意识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的核心方式,它渗透于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教师在教学中不断传授有关西方国家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对其文化的感知,从而准确地把握好汉语和英语。

(一)通过词汇教学渗透文化意识

(二)在语句和对话中渗透文化意识

初中英语课本中SectionA部分中多是一些简单的语句和日常交际用语,在课堂教学时,除了要掌握听、说、读、写、译的技能外,还应该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注重文化意识的渗透,避免交际中出现误解。比如,汉语中无论是年长还是年幼,我们都可以询问对方的年龄,而在说英语的国家,却应该避免问及他人的年龄,尤其是在与女士或中老年人交谈时,应尽量避免问他们的年龄,对于收入、宗教和政治信仰、婚姻状况等问题也应避免谈及,因为这些被认为是个人隐私(privacy),不宜当成话题来谈论。只有学生们了解两种语言中存在的文化差异,才能有效地提高文化敏感度。

三、充分运用环境,为学生营造文化气氛

有位语言学家曾指出语言是在交际的内在的文化环境和外在的交际环境中得以运用的。因此对于学生们而言,他们的文化环境则是通过课内和课外两大环境而体现的。

(一)利用课内教学环境

知识的延伸可以从各个方面开展,教室的布置、座位的排列方式,都可以渗透着中西的文化意识。如教室的墙壁两侧除了中国的名人警句也可以适时地挂上Allforone,oneforall——4Dumaspere等英文版的名言警句。班级走廊处的宣传板,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教师都可充分利用这些板报对英语文化进行宣传,让每一面墙壁都渗透着英语文化的氛围。常用的英文美文,习惯用语和名言警句,英语诗歌和小幽默等都可成为版面的素材。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英语手抄报,内容丰富,积极新颖的一些填字游戏、英语谜语等不仅会吸引本班学生的观看,还会吸引其他班级学生的驻留一观。在以无声胜有声的浓郁文化氛围中,让学生感受西方国家人们的不同的思维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知学习英语文化的热情,还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英语的语感能力。

(二)利用课外环境的延伸

环境吸引人,文化影响人,习惯造就人。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延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堂以课外的空间,为培养学生学生文化意识和感知而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无意识地畅游于西方国家的文化氛围中,渗透文化意识。因此抓好校园的文化宣传,让学生了解西方国文化则在润物细无声悄然展开。在学生们必经的教学楼两旁张贴英语校规校纪或英语的名人名言简介,宣传栏里张贴生动有趣的外国名人的励志成才的故事等,课间播放一些英语的乡村民谣等,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在校园里感受到浓郁的异国风情,让学生耳濡目染英语国家的文化。校园广播是我校进行文化宣传的重要工具,因此英语广播也可以成为营造宣传英语文化氛围的重要方式,通过英语广播可以将西方国家的文体活动介绍给学生,教师也可以和小广播员们一起收集有关各项国际体育比赛的资料,通过广播进行介绍。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体验异国文化

曾经有这样一句话:“Tellme,Iwillforget;Showme,Imayremember;Involveme,Iwillunderstand。”这是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千方百计为学生提供各种语言实践的机会的同时,还要设法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学生创设多彩而新鲜的各种主题活动,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从而学以致用、讲自己融入到相应的文化氛围之中,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感受性和鉴别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同为同月份过生日的学生举办生日聚会,在平安夜组织学生聚在一起吃苹果,唱英文歌曲,圣诞节安排学生布置教室等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真实的主题活动,感受西方的不同文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络“零距离”地接触英美的朋友,或者直接与外教老师面对面的用英语交流,组织学生观看特色纯正的英语电影或录像等,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验异国的文化氛围。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从文化教育的范畴入手,探讨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进行文化教育。随着国际交往领域多元文化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只注重传授基础知识的教学形式和内容已不能满足学生在未来社会交往中的需求,教师在英语课堂中应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积累文化知识的内涵,并不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引言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大批外语教师出国深造,亲身体验到掌握语言不懂得对方文化很难顺利交际的问题;而且语言知识的逐渐普及促使教师更自觉地注意语言的使用环境和场合。近十年来,外语教学的一个令人欣喜的现象是在教学中增加了对文化差异、文化理论的研究。

1文化差异问题

在校园里只要我们稍一留心就会发现,有些学生尽管英语语音,语法学的不错,说话却往往不得体。例如:上课铃响,教师进教室,学生起立,齐声说:“goodmorning,teacher.”这在汉语中可以说:“老师好!”“老师早!”,但在这里“老师”不仅是称呼语,还是尊称。在英语中teacher却不可以作为称呼语,也不是尊称,只是一种职业。在英语国家,中、小学生称呼教师一般是在姓前冠以mr.,mrs.或miss.。正如woifson所说:“在与外国人接触当中,讲本国语的人一般能容忍语音和句法错误,相反,对于讲话的规则违反常常被认为是没有礼貌,因为本族人不大会认识到语言学的相对性。”所以说,语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深深扎根于民族之中,并且反映民族的信仰和情感。因此,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那么,在外语教学中,如何深入推广文化教育呢?本文试图从文化教育方面做些探讨。

2文化教育的范畴

3几种具体的文化教育方法

3.1开展文化比较活动开展汉英语言文化比较研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意语言形式的正确,还必须重视语言运用的是否得当。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的方式之一是让学生注意自己的角色,对于语言形式正确而不符合角色或场合的问题应该指出来,使学生逐渐获得“社会语言学方面的敏感”。在句型教学中学生容易只顾形式忽略内容,机械地操练,教师尤其需要不断地从旁提醒。

3.2利用教具充分利用图片、幻灯片、电影、电视等直观教具。例如,讲解house在英美一般指什么样的房子的时候,不如让学生看一幅图片。其次,电影是了解西方社会的一种有效手段。有些是专门介绍社会情况的记录电影,自然十分有用。好的故事片也可以起到类似的作用,提供丰富有用的材料。在美国,有的教师使用不同时期的电影使学生对各时期的社会习俗有所了解。电影《卖花女》是研究不同社会阶层的语言特点和礼仪的一份绝妙教材。教师如能加以适当的指导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同时电影还是观察、研究姿态表情、动作等语言以外的交际手段的十分有用的材料。

3.3适当地选用辅助教材在教学中用一定比例的国外出版的外语教材,或在自编材料中多用一些“真实材料”。有些英美出版的质量较好的课本采用了不少文化上的差异,有的单列一项,称做“culturecomments”,有些对话也是研究文化差异的好材料。所谓真实材料指从实际交际活动中选取的材料,并非编教材的人自己撰写的。

4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总之,现在的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我们需要历史,地理,文学等多方面的具体知识,但更要重视对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交际技能的训练,循序渐进地增强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达到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文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朱文俊.现代英语语言与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

2跨文化英语教学

3课堂教学实例分析

4结语

关键词:文化教育;英语教学;语言

一、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只要语言一被使用,一被赋予意义,它总是要同一种文化发生关系,无论是表达、体现或是象征一种文化,语言和文化融合成一体。语言是文化的一个方面,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制约着语言,成为语言的文化内涵。文化的传授和传播要借助于语言,人类所有的知识和经验只能通过语言来描述、保存和传播。语言又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反映出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思维特点和价值观念。语言和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了解一种文化就能进一步加深对其语言的理解,更准确地运用语言。美国语言学家拉多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习语言。”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就是了解掌握一种新文化的过程。《大学英语新大纲》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并运用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即书面或口头方式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交际能力的提高即需要对所学语言知识的掌握,也许要对语言使用国家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

大学英语面对的对象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虽然将来他们涉外的机会也许不如英语专业的学生多,但他们人数众多,加之他们文理兼顾,学科繁多,专业各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外交往日益增多,他们将来必定担任跨文化交际中举足轻重的角色。

要与使用目的地语的人们进行交往,必须了解其言语习惯和行为方式,只有这样,才不会因文化的不同而误解其意。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决定其交往的社会规范、道德习俗、言语规则。如果在学习外语时,只注意语言表层的意思,而忽略其深层的文化因素,就会引起误会和矛盾,甚至造成冲突。由语法、词汇等引起的错误,可以被谅解和接受,但如果违反了语用规则,询问和探听对方的隐私,如年龄、收入等,就很可能引起对方的反感,甚至破坏与对方的关系。

学习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是课堂教学的需要。以往的英语教学将教学重点放在语法知识和句型操练上,句型大多是:“What''''syournameHowoldareyou”等。这种完全脱离了文化背景的句型练习,即使学生练得倒背如流,在实际运用中还会遇到问题,比如,中国人路上相遇,会互相打招呼,去哪儿?干啥去?如果我们遇上外国朋友也如此发问,就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和不满,认为你是在干涉他的隐私。因此,脱离文化的背景,忽视目的语文化的民族特征,只会使学生将本国生活习惯和文化模式套用到所学语言上去,对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是事倍功半。语言学家L.R.帕墨尔指出:“语言忠实地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要培养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首先要使他们掌握目的语文化的基本知识,注意中西文化差异。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价值观念的不同

中国的传统观念中,传宗接代是人生的第一件大事。现在的父母更是把培育独生子女成才当做自己人生的唯一目标,为了孩子,完全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以致孩子离家求学后,无法忍受空巢的失落感,追随孩子去他乡陪读,完全失去了自我,成为为孩子而活着的依附品。而美国的父母们认为,孩子只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不会因孩子放弃自己的追求。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他们放手让孩子独立行事。因此,美国孩子自幼养成独立自主习惯,崇尚个人奋斗,依赖父母被他们视为耻辱。中国人凡事讲稳妥,在稳定中求发展,而美国人最崇尚的就是创新。如果课堂上哪个学生的观点闪出创新的火花,立刻会受到教授的另眼相待,大加赞赏。

2.词汇的含义不同

词汇的含义包括它的比喻意义、风格及感彩等。对于学外语的学生,不仅要掌握词的字面意义,还要了解词的文化含义,否则,会犯严重的语用错误。会把好言当恶语,把嘲讽当称赞,在交际中引起误解。如peasant一词,在汉语中是“农民”的意思。中小学课本中常见“Myfatherisapeasant.”的句型,但是“peasant”一词,农民只是它的基本意义,它的解释还有“一般指未受过教育的社会地位低下的人”,“乡下人,庄稼人,乡巴佬”,“教养不好的人,粗鲁的人”。知道了peasant一词的多种意义,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很多外国人对我们叫农民为peasant感到难以理解。同样,许多外国人对Thepoorpeasanttalkedabouttheirhappylifetoday.(贫农谈到他们的幸福生活)这句话感到费解。poor就是缺钱、缺物、贫穷,贫穷的农民还有什么幸福生活可言呢?因为他们不了解poorpeasant和richpeasant是区分解放前阶级成分的用语。

在中国,有些词是贬义词。如:landlord(地主)、capitalist(资本家),而在英美国家,这些就是像teacher,doctor一样的中性词;同样,在汉语中,ambitious为贬义:野心勃勃的,在英语中却是褒义词:有雄心的,有抱负的。相反,propaganda(宣传),dogooder(做好事的人)这些汉语中的褒义词,在英语中却是:煽动、空想的社会改良家,好管闲事的人。由此可见,在学习词汇时,不仅要掌握词的表层意思,还要了解词的深层含义,感彩,了解英汉两种文化的词汇差异。

3.文化习俗不同

中西文化差异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必须处处留心,认真观察对比,努力掌握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特征,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掌握好分寸,言语行为得体,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目前,使学生深刻细致地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特征,是我们外语教学的当务之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有双重的语言知识,而且还要具备双重的文化知识。教师的双重文化素养是文化教学的保证。教师要不断提高对目的语文化的敏感性,掌握目的语国家文化新动向,以便正确地指导学生;鼓励他们扩大阅读量,拓宽文化视野;应多与外籍教师交往,由此可以在思维和行为方式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应充分利用电教设备,大量观看原版电影,收听对话录音,使学生熟悉了解目的语文化特征,进而更加准确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文化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提高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文化教育应寓于语言的教与学之中,而不能独立于语言的教与学之外。

关键词:语言文化英语教学

近年来,随着跨文化交际这门学科的不断发展,文化导入已经逐渐成为英语教学的热点问题,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是全面透彻地掌握语言的关键。通常,文化冲突或文化障碍往往不是来自字词句的意思,而是来自语言中的文化内涵。本文试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跨文化背景教育培养的重要性以及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文

化导入三个方面来探讨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背景教育的必要性。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文化影响语言,语言反映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传播与交流需借助于语言。语言又是文化的体现,它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制约和影响,反映着不同的生活方式的存在。正如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语言学家萨不尔所言:“文化可以解释为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而语言则是思想的具体表达方式。”因此外语教学应与其文化教学相结合,以理解语言的真正含义。但以往的学生大都语法、词汇掌握得较好,但缺乏在恰当的场合使用恰当的语言的能力,有时甚至运用本族文化的言语交际准则来套用外语,以至造成令人尴尬的场面,甚至闹出笑话。从语言与文化的这种关系可以看出,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二、跨文化背景教育的重要性

笔者曾遇到以下三句话:

1、ThussomeSaigonobservesarewaitingfortheothershoetodropinParis—orperhapsinMoscow.

其中theothershoetodrop是带有典故色彩的英语短语todroptheothershoe的话用,意思是:采取人们预料会采取的连续行动(在公寓住宅中,住在楼上的动作重的人常常吵得楼下的人不能入睡,楼下的人在听到此人脱了一只鞋之后,神经衰落到要到等到他落下另一只鞋后才能入睡)。

2、Thereisreluctanceonhisparttobitethebullitandmadethehardchoice.

3、美国“纽约邮报”(NYP)的一段话:ThePressandthepublichavebeenconditionedbyWatergatetoexpectasmokinggun……atapedconversation,afullconfessionbyoneoftheconspiratorsorsomeotherdramaticevidence.

这段话中,Watergate是一典故,smokinggun是一个带有典故色彩的英语短语。Watergate原意是“水门建筑群”,此处指“水门事件”(在那里的全国委员会办公室曾发生导致前总统尼克松辞职的窃听事件),Smokinggun的意思是“确凿的证据”(罪犯开枪后还在冒烟,最先的类似的用法见于福尔摩斯故事“TheChaplainstoodwithasmokingpistolinhishand”如果不了解这一短语的内涵很容易望文生义的理解为“冒烟的枪”。)

由此可见,阅读中的障碍不完全靠语言知识本身来解决,这是因为一个民族的作品总是跟这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分不开的,尤其是因英语作品中往往出现一些反映西方文化历史背景的典故,其中一些可以在词典中查到,但随着社会和语言的不断发展,新的词语和典故也会应运而生,这是英美熟悉而我们颇为陌生的。

在同英美人口头交往中要受到相应的文化规则的制约,什么时候对谁说什么话及怎么说都要涉及到文化背景知识。“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不仅仅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更要懂得遵守Hyme所说的“语言的使用规则”。在与外国人的接触中,讲本国语的人一般能容忍语音或句法错误,相反对于讲话规则的违反常常被认为是没有礼貌的。胡文仲的研究也证实了他本人的观点:在交际中,文化错误常常比语言错误更严重。如果没有文化方面的知识,如果不了解文化方面的可接受性和不可接受性,那么交际很可能会发生障碍甚至失败。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背景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三、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化导入的方法

文化背景知识的形成,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我们要充分利用学习的各个环节,有意识有计划地从课内课外两个方面展开。

(一)课堂教学主动导入

(二)结合丰富的课外活动进行文化教学

论文摘要:文化误读是指人们按照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去解读另一种文化。由于学生对中国文化和中国英语的缺乏,文化误读在跨文化交际中频频发生,甚至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如何更好地在英语专业文化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中国文化能力和中国英语能力,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误读,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是英语专业中国文化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

跨文化交际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跨文化交际具有双向性,既要学习目的语文化知识,又要弘扬和传播母语文化。英语专业大学生肩负着在国际交流中弘扬中国文化的重任,但是由于学生对中国文化和中国英语的缺乏,致使文化误读在跨文化交际中频频发生,对交际双方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甚至可能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2000年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英语专业学生文化素养的教学要求是:“熟悉中国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熟悉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发展现状、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具有较多的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具有较强的汉语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因此,如何更好地在文化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中国文化和中国英语能力,减少并消除文化误读,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促进中国文化全球化,是英语专业中国文化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文化误读

所谓文化误读就是人们按照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及自己所熟悉的一切去解读另一种文化。文化误读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同民族文化群体之间的文化差异,在解读本族文化和异族文化的过程中,文化差异无时无刻不在制约着人们的思维活动。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对解读异族文化既有正迁移作用,也有负迁移作用。当两种文化中的词语所表达的概念意义和内涵意义都一致时,文化差异可能起到正迁移作用;当二者之间有差异时,文化差异可能起到负迁移作用。“人们与他种文化接触时,很难摆脱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往往只能按照自己所熟悉的一切来理解别人。人在理解他文化时,首先按照自己习惯的思维模式来对之加以选择、切割,然后是解读。这就产生了难以避免的文化之间的误读。”乐黛云(1995)因此,在与异质文化的接触中,如果人们总是不自觉地按照本族文化去解读异族文化,文化误读就会在有意识和无意识中产生。

例如,学生往往将英文中的“RedTea”误读为中国的“红茶”,然而红茶的英文却是“BlackTea"这是因为红茶在加工过程中,茶叶的颜色越来越深,逐渐变成黑色。由于西方人相对注重茶叶的颜色,因此称之为“BlackTea";而中国人相对注重茶汤的颜色,因此称之为“红茶”。而英文中“RedTea”指的是"Rooibos",是一种生长在南非、完全不同于茶树的野生植物,而绝非真正的茶叶。

英语中Dutch意为荷兰人,但是学生很容易对"Dutchcourage'''',望文生义,将其误读为荷兰人的勇气,然而其正确的含义为酒后之勇,且带有贬义。这是因为英国和荷兰在十七至十八世纪曾因商业和海上霸权发生冲突而发生了“英荷之战”,当时英国人对荷兰人非常憎恨,他们在重创荷兰人之余,还在语言上对荷兰人加以攻击。因此,在许多场合都用Dutch一词表示厌恶、轻蔑之意。

二、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误读

跨文化交际含义广泛,商贸谈判属于直接的跨文化交际,外语学习则属于间接的跨文化交际。笔者在《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实践中发现,虽然英语专业学生具备一定的中国文化知识和英语能力,但是由于学生对中国文化知识的缺乏,加上学生自身英语水平的限制,学生往往不能用英语正确表述中国文化,甚至不能理解有关中国文化的“中国英语”,文化误读现象时常发生。以下是学生在学习《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中出现的三种文化误读现象。

(一)母语文化误读

对于中国人而言,中国文化往往被认为是与生俱来的知识,因此常常被置于无足轻重的地位。在专业英语教学中也如此,英语专业的学生接触到的大多是目的语文化,而有关中国文化的英文书籍、资料却非常少见、甚至为零。由于文化教学中的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输人不平衡,往往导致学生对自己的母语文化认识缺乏,更不知道如何用英语来正确表述自己的母语文化,甚至造成学生的“中国文化失语”。例如,由于缺乏对《易经》知识的了解,学生很容易对八卦和六十四卦中的“卦”产生文化误读,部分学生甚至质疑教材中的英文翻译八卦(eighttrigrams)和六十四卦(sixty-fourhexagrams)。实际上,《易经》里的八卦由三艾组成,六十四卦由六交组成,根据英文构词法,采用不同的英文前缀tri一和hexa-,由此将八卦译为(eighttrigrams),六十四卦(sixty-fourhexagrams)。显然,学生的误读和置疑都源于学生对母语文化的缺失。

(二)目的语文化误读

通过多年的英语学习,学生对目的语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也掌握了一定的英语知识,但是,由于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一知半解或不甚了解,也往往会造成一定的文化误读。虽然学生对《史记》都有一定了解,但是却无法将“swansong”与鲁迅先生对《史记》的赞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中的“绝唱”联系起来,由此产生文化误读。众所周知,绝唱在此指诗文创作的最高造诣。但是由于学生缺乏对目的语文化预设的了解,学生不理解“swansong'''',的含义,而将其误读为天鹅的歌声。实际上,在目的语文化中,"swansong”并非指天鹅的歌声,而是源于源于希腊神话。在古希腊神话中,阿波罗(Apollo)是太阳神、光明之神,由于他多才多艺,又是诗歌与音乐之神,后世奉他为文艺的保护神。而天鹅是阿波罗的神鸟,故常被用来比喻文艺。传说天鹅平素不唱歌,而在它死前,必引颈长鸣,高歌一曲,其歌声哀婉动听,感人肺腑。这是它一生中唯一的,也是最后的一次唱歌。因此,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就用这个典故来比喻某诗人、作家临终前的一部杰作,或者是某个演员,歌唱家的最后一次表演。

(三)跨文化误读

虽然学生具备一定的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知识,但是如果学生不能将两种文化加以融会贯通,不能意识到两种文化的共识和差异,缺乏对跨文化知识的认知,也将导致文化误读。例如,学生对姜太公钓鱼这个故事耳熟能详,但是学生对姜太公辅佐周武王灭商,屡建奇功,受封于齐地的故事却了解不多,学生往往根据其字面意思将“right-handman”理解为“右手边的人”。殊不知在目的语文化中,"right-handman'''',意为“左膀右臂、得力助手”。《西厢记》“红娘”在中国文化中表示促成美好姻缘的媒人,通常带有褒义。学生常常将英语中的“go-between和match-maker”与之对等,殊不知在无意之中产生了文化误读。因为在西方文化中,"go-between和match-maker'''',除了表示“媒人”,还有“中间人、捐客”的含义。很显然,二者在文化涵义上不完全等同。

论文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跨文化意识;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导入

1引言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英语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近年来,强化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正逐渐为人们所重视.提高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敏感度已成为外语教学的一个目标.跨文化交际理论是与大学英语教学不可分的。甚至可以说,大学英语教学是跨文化交际理论的具体实践过程.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实现跨文化交际.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

2跨文化交际及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必然性

2.1什么是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ntereuhural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communicati0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一句完全合乎语法的话.用于不恰当的场合,或说得不符合说话人的身份.甚至违反当时当地的社会风俗习惯,就达不到交际的目的.有时甚至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语言的使用规则就是这种语言所属文化的各种因素,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学习一门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要知道说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反映他们的思想、习惯、行为;要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这样才能够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2.2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英语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导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大学英语教学的对象是大学生.他们更渴望在英语学习中了解英美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和阶段注重跨文化教学既可使学生更多地了解英美文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扩展知识面,也有利于他们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

首先,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来看: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人生活在社会文化环境中

人的一切行为不可避免要受到社会文化模式的制约,语言交际行为也不例外。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Sapir在Language一书中就指出:“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传统和信念。”翻胡文仲也曾经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反过来讲,越深刻、越细致地了解所学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细节.就越能正确理解和准确使用这个语言”。

其次,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

2004年教育部正式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因此,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可避免地成了当前外语教学界的中心话题

3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的原则

大学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当使用各种原则和措施,不断加强文化输入的力度和深度.使学生充分意识到本族语与英语及其所属文化的差异.尽量避免或消除因跨文化而引起的误解与困惑。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导入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3.1实用性原则

3_2系统性原则

在外语教学中,文化输入往往缺乏系统性。教师在讲授语言的过程中.往往是遇到一种文化现象就顺便解释一下,对于文化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无统一、具体的要求。因此,教师应系统地给学生输入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避免在文化输入过程中出现盲目性和混乱倾向.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

3.3阶段性原则

3.4适度性原则

外语教学中不同文化的导入.只是传统外语教学的延伸、补充和发展,而不是以其为中心。所以我们不能本末倒置.过多的文化导入不但不能起到促进语言教学的作用.反而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和阻力要根据英语教学的需要,适度地导入文化内容。如属于主流文化的内容及有广泛代表性的内容,就应该详细讲解,反复操练。还应正确处理好文化习俗和传统的来龙去脉,等等。此外,教学方法要适度.讲解的内容要有选择性,应鼓励学生自学。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增加文化知识的底蕴。

4大学英语教学阶段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措施与方法

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文化教学.即把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文化语言习惯渗透到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去.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使得学生在英语的实际使用过程中能够迅速、准确、恰当地传递信息并使交流内容更加丰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

4.1课堂教学方面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善于优化语言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4.1.2营造使用英语的环境或氛围语言交际需要场景环境.如果教师脱离场景环境而孤立地进行英语教学.那么学生所学之知识则非生动之语言。因此.课堂中教师应尽可能创设接近现实生活的英语环境.有意识地把语言形式和社会语境结合.使学生更好地明白英语国家的人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了解在交际中使用的各种行为模式以及控制这些行为的规则.使学生在实际演练中能积极地用英语思维组织语言。充分运用所掌握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

4.2课外教学方面

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仅凭课内学习是不够的.而适当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扩展和补充.要创设文化氛围拓展第二课堂。为此。教师在设法改进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应努力拓展第二课堂,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各种课外交际活动。课外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是一种学习西方文化的好办法“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英语经典文学作品,积累有关的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文化关系等方面的材料。”听英语讲座、报告、广播;观看英语电影、录像;组织英语讨论、编排英语戏剧、组织表演等活动.全方位了解英语的文化知识.体会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

4.3加强师资培训

在文化教学中.教师不应仅仅是单纯的语言知识的传授者.而应当具有丰富的知识和能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文化教学中.教师应当是文化信息的提供者,是文化学习的示范者、引导者、启发者。是学生进行文化合作学习的伙伴文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教师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在教学活动中准确把握自己的身份.成功地开展文化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摘要:在当今的外语教学中,加强文化教学已是时不待我。本文针对大学英语教学过于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实际情况,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改变现状的策略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一、语言与文化

二、大学英语教学目标

大学英语教学服务于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是一门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重要课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教学要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三、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四、改变现状的策略

笔者认为,要改变当今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弱“文化”现状,须从“教”与“学”两大方面着手。具体来说如下:

1.加强理论指导,形成日趋完善的文化教学体系。

在现代英语教学中,语法、词汇、语音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已日趋完善,但文化教学的实施还处于无章可循的状态。因此当务之急是制定文化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的要求、内容、目标、步骤等,并配以相应的教材和考核标准,与语言技能培养目标紧密挂钩,让学生充分了解西方文化以及隐藏在其中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等,从而加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提高教师的文化修养素质。

学生吸收有效的异国文化知识的理想源泉来自课堂,而课堂上的理想源泉来自教师。因此一个优秀的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他(她)必须摒弃文化中心主义和崇外主义,具有广博的文化视野,深入了解本土文化和异国文化,具备文化的抽象和还原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丰富的语言材料,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网络、多媒体、录像、电影等把文化知识形象化,直观展示英语国家文化的各个层面。

3.丰富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五、结语

“文化”是21世纪的关键词之一,世界各民族在实现文化交融、经济的发展的过程中也以文化交流为依托。大学英语教学作为我国现在基本的外语习得途径,肩负着民族重任。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实现语言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双赢。当然,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消除学生盲目排他(异国文化)和完全归化(异国文化)的心理趋势。只有不断进行教学创新和实践研究,才能找到适合我国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规律所在。

【参考文献】

F学校大学英语层次化立体化教学模式的主要包含两个特点,一个是层次化,一个是立体化,因此对F学校大学英语层次化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含义进行分析,需要对这个两个特点进行深入剖析。所谓“层次化”是针对学生英语学习的需求和个人学习能力进行层次化要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宗旨,采用“滚动制分级教学”,针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实践的不同环节,确定分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办法、课程设计和教学评估等,教学实践要充分体现个性化教学特色。所谓“立体化”是指各个要素和层次实现多方位、全面、立体的结合,在F学校大学英语层次化立体化教学模式中,实现了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基础必须教学和高级选修教学,以及总结性评估和形成评估的全面结合。因此,根据F学校大学英语层次化立体化教学模式的两个基本特点,我们可以确定F学校大学英语层次化立体化教学模式是一个“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个性化”特点是层次化、多角度、全面立体的创新性教学模式。

二、F学校大学英语层次化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特色分析

1.层次化滚动制分级教学

F学校大学英语层次化立体化教学模式“层次化滚动制分级教学”的特色主要基于著名语言学家Krashen在1985年提出的语言输入理论,在此基础上的层次化滚动制分级教学要求注重学生的个性化,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差异,充分考虑学生专业的差异性进行分班教学。分班教学采用4级。不同级别具有不同的语言输入,在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评估和教学手段上各有差异。因此,层次化滚动制分级教学是一种动态的教学方法,他可以保障学生在当前的英语水平上选择适合自己的级别。并且层次化滚动制分级教学实行“可上可下”的管理模式,即根据学生的英语成绩、学生英语能力的变化,学生可自我选择“跳级”或“降级”,这种开放式的分级教学模式能使学生根据自我现实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级别,在不断的英语点滴积累中逐步提升,

2.课堂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

3.基础必修和高级选修相结合

这是F学校大学英语层次化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又一重大尝试和探索。F学校充分考虑了学生英语能力和学习水平的差异性,设置了基础课和高级课程两档。其中基础课程主要对英语基础知识进行讲解,这写基础知识是学好英语的前提和基础,因此,F学校规定每个专业大学生必须进行学习。但是F学校英语课程改革小组一致认为,英语是一门拓展学生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因为独立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不能仅仅传授基础的语言知识和语言学习技能,对于一些包含人文风情、生活习惯、文化素养等方面的英语教学知识,学生应该积极进行了解,因此F学校大学英语层次化立体化教学模式将基础必修和高级选修相结合。要求学生在进行完1-4级的基础必修课程学习以后,有计划的组织教师开展“后四级”各类语言、文化类英语课程选修课,鼓励学生进行选修。其目的正是要求通过学生选修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体现大学英语作为素质教育课程重要构成部分的内涵。

4.形成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相结合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

学习英语是一个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的历程,当然也是一个可以不断开阔视野充实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仅要打好语言基础,而且应该培养优良的文化素质,做到学以致用,用得恰当。因此,目的语的文化背景学习以及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英语教学与学习中不可忽视的侧重点。

一、确认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辞海》云:“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它具有地区差异,因此具有传播文化和道德观念,传承文化与跨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一种社会标记,体现语言使用者的民族文化特性,而文化也影响语言和语言的使用。不同语言从表面看是形式的不同,即语言规律性、稳定性和脱离语境而单独进行分析和解释的不同;就其本质来说,还是语言功能的不同,即其表现的交际意义的不同,而不同的文化背景决定了这种差异。因而学习一种语言,必须掌握这种语言背后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单纯学习语言,是不能保证有效、无误的沟通和理解的。所以大学英语教学应该融语言与文化及人文精神为一体,应该对英语语言所代表和负载的文化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引导学生文化概念的形成,引导学生形成鉴别不同文化的能力。“这种对不同文化的敏感性,就是跨文化意识(Cross—CulturalAwarenessorInterculturalAwareness),也称文化敏感性,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参与者对不同文化背景和因素的了解和敏感程度,是跨文化交际形成的一种认知标准”。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1.注重英美民族文化的导入

众所周知,英语承载了英美民族文化,英语学习理应强调英美文化的导入。在大学里,不少学校已经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有《英美国家概况》、《美国社会与文化》和《英美文学选读》等课程,对学生理解英美文化有积极促进作用,同时能帮助学生更有效的使用语言。而学习者在自学过程中,也应主动发现,逐步积累,慢慢去熟悉了解一种不同的文化,用所学语言传承文化和表达文化,让文化融解于语言之中。教师在英语课教学中积极的引导也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说,教师在讲解“weather''''’这个词时,英语论文可有意识的举这样的例子:“weatherthestorm”(战胜暴风雨),“whileitisfineweather,mendyoursail”(修帆趁天晴),这些都是英语中的习语,学生会觉得比较有兴趣去学习和记忆,这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注意到这些习语都是和海洋及航海有关的,而且英语中存在着大量的与海洋及航海有关的习语,这样就会启发学生联想已有的地理知识,顿悟原来英国是个岛国,所以英语才有这个特点。如此一来,学生无论对英国、英语还是“weather”这个词,都会留下深刻印象,既学到了语言知识,又加深了对英国国家概况的了解,为跨文化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讲解翻译时,遇到“像头蠢猪”这样的话语,老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自己试着去做,相信很多同学会翻译成“asstupidasadonkey”,事实证明也正是如此。从字面看,并没有什么不对,因为pig在中国人心中是好吃懒做、愚笨的代表,所以有“笨的跟猪一样”、“猪脑子”等等说法表示对猪的蔑视,然而,事实上很多美国人对pig偏爱有加,甚至以pig做宠物,认为它们聪明、温顺、通人性,所以英语中往往用“asstupidasadonkey”来表达同样的意思。学生经历了把donkey和pig搞混的笑话,就避免了在以后的实践中可能出现的这类尴尬。还有“Heworkslikeadog"这样的英语句子,如果学生不知道英美人士对狗钟爱有加,就会把这句话译成“他像狗一样工作”,在我们中国人听起来非常不雅,也不知是褒义还是贬义,其实这句话是对一个人工作的极大肯定。由此可见,正确的运用一门语言必须要有良好的跨文化意识。

在平时上课时,教师可逐步向学生介绍一些日常交际中的习惯,比如在英美国家,每日与熟人见面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寒暄,通常点头打招呼,做告别等,这被认为是最简便、礼貌的致意动作。在听报告时,中国人喜欢低头倾听,而英美人士会注视对方鼻子以上的部分,这是在表示礼貌和倾听。人们常说“出国问禁,入乡随俗”,这都是跨文化意识的体现,了解了这些有助于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轻松应对,做到礼貌得体。2.重视英语变体

虽然英语承载了英美民族文化,但随着英语全球化发展,它都带有了本土文化特点,出现众多英语变体,发展成_门体现多民族文化的语言。例如黑人英语(BlackEnglish)墨西哥英语(ChicagoEnglish)和亚洲美国英语(Asian-Americandialects)。还有社会结构引起的语言的层次变体,不同社会阶层和集团在语言使用上是有差异的,比如ain’t是居住在美国南部的黑人的方言,如果在纽约等大都市里听到这种语言,我们就会知道说这种语言的人大都处于社会底层,遭受歧视。

3.合理处理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的关系

语言学家弗里斯提出,交际化外语教学的各门课程都应该建立在本族语和外族语比较的基础上,只有强调异域文化才能对本民族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只有懂得本民族文化才能更好掌握异域文化,也只有将本土文化和目的语文化进行深入的对比和探讨,才能帮助学生提高文化认知的能力。

所以我们在被渗透异域文化的同时,不能忘了对汉语文化的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工作总结不仅要结合自己所用教材内容及学生兴趣特点进行适时适量的异域文化知识扩充,还应进行文化间对比与分析,与汉语文化知识及表述方式进行比较,留给学生辨证思考的空间,不至于盲目全盘接受或否定。通过比较,让学生意识到“跨文化交际并不是一方完全遵守另一方的文化习俗,相反,不管是在群体间还是个体间,跨文化交际总是两种文化接触,冲突,协调的动态过程”。我们没有必要放弃自身文化去附和另一方文化习俗,而是在相互理解协调的情况下,达成谅解,尊重彼此的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有效吸收外来文明,并努力把中国推向世界。

THE END
1.高中英语美文听力100篇:饲养宠物PEP小学英语 三年级上 人教版PEP小学 PEP初中英语 七年级上 人教版PEP初中 PEP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 人教版PEP高中 红飞船趣味分级绘本L1 Non-Fiction 红飞船趣味分级绘本 A-Z字母的单词 一起来学习单词 一起走进百科世界 第五册 一起走进百科世界 海尼曼分级阅读GK 海尼曼分级阅读GK 经典童话《小王子》唤醒语感 ...http://moive2.qupeiyin.com/index.php?c=show&a=share&id=MDAwMDAwMDAwMLGttquBsb6Yr7earQ
2.每日小题精练与精析第05周(21他获得了州辩论赛冠军,并且将参加全国大赛。Selvidge的故事告诉我们:磨难造就精彩人生。1.答案与解析:B...空处应是一个转折句,引入本文的话题,承上启下,故E项“事实上,严重的完美主义弊大于利”符合语境。http://zy.21cnjy.com/12825808
1.2017年英语六级作文热门话题:宠物2017年英语六级作文热门话题:宠物 现在很多喜欢养宠物,而养宠物是为了精神的目的而豢养的。以下百分网小编整理的关于宠物的英语六级作文热门话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信息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Directions: For this part, you are allowed 30minutes to write a composition on the topicKeeping Pets. You should...https://www.oh100.com/kaoshi/cet6/zuowen/353052.html
2.2024年11月托福写作重点:让孩子养宠物1.6 让孩子养宠物 Doctor Diaz: Today, we're exploring the impacts of children caring for pets. 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taking care of animals like dogs or cats can teach kids responsibility and empathy, and even improve their social skills. Can having a pet ...https://act.xdf.cn/202410/13948015.html
3.养宠物的好坏英语作文(通用24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养宠物的好坏英语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https://mip.ruiwen.com/zuowen/gaoernianjiyingyuzuowen/692895.html
4.英语演讲辩论范文12篇(全文)英语演讲辩论 第1篇 1 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思辨能力的“缺席”与培养 近些年来, 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日益成为英语教育专家们关注的话题。早在几年前, 外语专家们便指出我国英语教学在语言技能训练中强调模仿记忆, 而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独立提出见解能力的培养。而在大规模文科类大学生的思辨能力...https://www.99xueshu.com/w/ikey3zptka30.html
5.通才与专才辩论赛(精选6篇)通才与专才辩论赛(精选6篇) 篇1:通才与专才辩论赛 邓振超,几十年如一日研究吊桥工作。练就了一身世界顶尖的吊桥技术袁隆平几十年如一日研究水稻增产,终获成功,使亿万农民兄弟收益。 不过坦率地说,我认为“通才”得有个度,不能太过理想化。因为人的确可以有很广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u5kjg821.html
6.辩论会(精选17篇)辩论会(2) “我方认为:小学生上网利大于弊,因为……”这里在举行什么活动呢?真是激烈啊!仔细一听,原来是我们幸运星小记者在举行激烈的辩论会呀!这次辩论会的主题是:小学生上网的利与弊。每个参加辩论的同学都早早做好了准备,跃跃欲试,等待着反驳的机会。当一个同学发完言后,另一方好几个同学不约而同站起来...https://m.edu.iask.sina.com.cn/zw/vQtqVVWhWD.html
7.六年级辩论赛作文500字(精选37篇)六年级辩论赛作文500字(精选37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辩论赛作文5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六年级辩论赛作文500字 1 “正方胜...https://www.yjbys.com/bianlunsai/1412166.html
8.辩论会作文15篇[优选]星期六,作文班李老师组织了一场“班级辩论会”。比赛开始了,老师郑重地宣布:“‘参加补习班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辩论会现在正是开始,双方开始阐述各自观点。” 我被分到了正方,我们组的一位代表胸有成竹地走上台,说到:“我们组认为参加补习班利大于弊。因为多学一样本领就多占一份优势,例如:作文班。 https://www.qunzou.com/zuowen/1686668.html
9.以法之明灯,照成才之路法学院2020年新生辩论赛半决赛2020年10月31日下午18:00,2020年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新生辩论赛半决赛在中慧楼模拟法庭顺利举行。本次比赛我们荣幸地邀请到了来自校辩论队、信息工程学院、生命环境学院、哲学与宗教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的资深辩手高思淼、陈渝欣、郭一凡、赵儒剑、刘佳璇、鹿宇艨担任评委,为本次辩论赛提供专业独到的指导。 https://law.muc.edu.cn/info/1024/1564.htm
10.善思擅辩,“语”众不同,中原区育才教育集团举行英语教师辩论赛中原网讯(王煜枫)为加强学科建设,提升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紧跟中原区关于举行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大赛的文件精神与步伐,育才教育集团英语教师辩论大赛活动于2024年10月23日下午在中原区育才小学如期举行。 本次活动以“追求真理,展示才华,思辨交流”为宗旨,旨在为教师架起一座思想沟通、智慧碰撞的桥梁。 大赛辩题就教育内卷...https://finance.sina.cn/2024-10-24/detail-inctryqt9740665.d.html
11.西外云探校(三)招生动态数百名学生在全国、市、区以及国际各项比赛中获大奖,如上海市迎世博中学生英语大奖赛高中组金奖、银奖;全国高中生数学竞赛一、二、三等奖、CCTV剑桥杯全国学生能全历奇英语国际大赛银、铜奖;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希望杯”数学竞赛全国一等奖;2018年美式中学生辩论赛初中组华东赛区冠军;NHSDLC全国美辩唯一最佳辩手...https://www.xw.sjedu.cn/index.php?ac=Article&at=Read&did=5331
12.个人宠物医生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通用8篇)4、生活中成功经验的盘点:在与人交往的同时让我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在帮助他人的时候不仅给他带来了方便而且也给自己带来了快乐。 5、生活中失败的教训:在一次辩论赛的时候由于自己太紧张,导致失去了一次锻炼的机会。 6、决自我盘点解中的劣势和缺点:充分利用一直关心支持我的庞大的亲友团的优势,真心向同学...https://m.wenshubang.com/zhiyeguihuafanwen/2963841.html
13.求专更利于个人发展辩论(5篇)话说星期天我们打了新生辩论赛的第一场,出师不利啊,居然被对方在气势上压得不行,弄的最后自己都没...关于辩论赛申请书范文1活动名称:大学生做兼职的利与弊活动时间:20xx年12月19日下午4:30活动地点:土木https://fanwen.chazidian.com/fanwen872993/
14.活动策划类初中英语作文(共21篇)企业社会责任(CSR)理念融入会议,主要出于利他目的:付出不期望得到回报。但是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只考虑受益...借鉴流行的国际大专辩论赛的模式,考虑到法律辩论的实际,拟采用如下赛制:双方各出四位辩手组成辩论队,...2、攻辩与自由辩时重复提问或回避问题,打断对方说话,阻止对方回答或长时间回答问题。 3、攻辩时,辩方...https://www.hrrsj.com/zuowen/zuowendaquan/783434.html
15.关于道德与法治实践报告范文七篇综合文档2.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开展主题演讲和辩论赛 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理想、诚信、爱国、和谐社会、我心中的伟人、我的中国梦等主题演讲,以小组为单位撰写演讲稿,评选出优秀作品代表演讲。 3.开展时事课堂,形成品牌效应 为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提高政治敏感度和鉴别力,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国内外经济、...https://www.027art.com/fanwen/wendang/15705615.html
16.初中英语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推荐15篇)《标准》进一步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能力打基础,为他们继续学习英语和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英语教育应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既能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又能够学会如何学习,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合作意识,学习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基本...https://www.rajj122.com/wendang/xindetihui/767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