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从生态学角度来讲,人工种群和野外种群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大型哺乳动物行为复杂,其生活技巧人类难以传授,又很难“无师自通”。如果________将其放归野外,结局很可能是死亡。就算可以放归野外,也必须为它们找到________的栖息地。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贸然合适
B.直接天然
C.草率理想
D.随意安全
79哺乳动物长期致癌试验结果分析指标是
A.肿瘤多发性、肿瘤潜伏期、肿瘤死亡率
B.肿瘤发生率、肿瘤多发性、肿瘤潜伏期
C.肿瘤发生率、肿瘤多发性、肿瘤死亡率
D.肿瘤发生率、肿瘤存活率、肿瘤死亡率
E.肿瘤死亡率、肿瘤发生率、肿瘤潜伏期
70在哺乳动物细胞正向突变试验中,在受试物存在下,细胞对5-溴尿嘧啶脱氧核苷(Brdu)或三氟胸苷(TFT)等嘧啶类似物产生耐药性,说明
A.tk基因发生突变
B.hprt基因发生突变
C.gpt基因发生突变
D.Na+/K+-ATPase基因发生突变
E.hprt和gpt基因均发生突变
130哺乳动物细胞正向突变试验的特点符合
A.细菌-体外-基因突变
B.哺乳动物细胞-体外-体细胞基因突变
C.哺乳动物细胞-体外-体细胞染色体损伤
D.哺乳动物-体内-体细胞染色体损伤
E.哺乳动物-体内-性细胞染色体损伤
109随着牙齿的演化,哺乳动物的牙齿应属于()
A.单锥体牙
B.同形牙
C.多牙列
D.端生牙
E.异形牙
89随着牙齿的演化,哺乳动物的牙齿应属于
A.侧生牙
55哺乳动物牙齿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中,其特点不正确的是()。
A.牙根由无到有
B.由多牙列到双牙列
C.由槽生牙向端生牙、侧生牙演化
D.由单一的同形牙向复杂的异形牙演化
E.牙数由多到少
14根据牙齿演化的规律,哺乳动物的牙属于
27根据牙齿演化的规律,哺乳动物的牙属于
7主要抑制哺乳动物蛋白质合成的是
A.链霉素
B.氯霉素
C.林可霉素
D.嘌呤霉素
E.白喉毒素
原因类群
偷猎
丧失栖息地
生物入侵
其他原因
鸟类
20%
60%
12%
8%
哺乳动物
23%
40%
17%
【】SPA可与人类及多种哺乳动物的Ig结合,主要结合部位是窗体顶端
A、1gG的Fab段
B、1gG的Fc段
C、1gM的Fc段
D、1gM的Fab段
E、1gA的Fc段窗体底端我的
16、人、灵长类的嘌呤分解终产物是尿酸,其他多数哺乳动物嘌呤分解的终产物是尿囊素。
哈尔列尔等科学家提出性成熟期测算法,哺乳动物的寿命一般为性成熟期的8~10倍。人的性成熟期为13~15岁,据此,人的自然寿命应该在100~150岁。
A.正确B.错误
8.下列器官中,哺乳动物特有的是:
A、胰腺
B、淋巴结
C、垂体
D、胸腺
E、脾
327、[00328]B淋巴细胞系前体细胞在哺乳动物的增殖发育为B细胞。
A、(填空题)
1、人和其他哺乳动物体内不能合成△9以上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
334.有冬眠现象的哺乳动物。()
A、青蛙
B、蟾蜍
C、旱懒
D、地鼠
A、脊索
B、神经管
C、脊髓
D、神经板
A、正确
B、错误
A、G1/S
B、S/G2
C、G2/M
D、M
方案
pH范围
温度
酶活性测定
最适pH
A
1~6
25℃
每间隔一个pH梯度进行酶活性测定
以pH对酶活性作图,酶活性最高时对应的pH为最适pH
B
1~14
C
37℃
D
A.AB.BC.CD.D
平均体重/g
平均体脂/g
平均摄食量/g
0天
28天
对照组
36.0
36.1
5.9
6.1
6.0
实验组
37.0
30.2
3.1
5.8
8.1
①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高山姬鼠通过增加摄食量、__________三种方式来适应低温环境。②高山姬鼠在低温胁迫下,下丘脑通过__________(填“交感”或“副交感”)神经直接控制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通过垂体间接促进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的分泌活动,两者都导致细胞代谢增强。A.汗腺B.肾上腺C.胰岛D.甲状腺(2)为研究桑叶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效果,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实验材料和仪器: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30只,桑叶提取液,蒸馏水,血糖测定仪等。②实验步骤:a.随机选取10只大鼠作为甲组,另外20只制备成实验性糖尿病的大鼠随机均分成乙组和丙组。b.__________,并进行数据统计。c.丙组大鼠灌喂桑叶提取液2mL/d,甲组和乙组大鼠灌喂__________,连续灌喂4周。这过程中,各组大鼠均饲喂普通饲料,自由饮食。d.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③实验结果:请据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将“组别”栏补充完整,从上到下依次是__________(用甲、乙、丙表示)。
组别
数量/只
实验开始时/(mmol·L-1)
4周后/(mmol·L-1)
10
3.85
3.94
18.62
10.12
19.46
19.00
④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转运载体
组织分布
主要功能
GLUT1
红细胞、内皮细胞等
为细胞提供基本的葡萄糖供应
GLUT2
肝细胞、小肠上皮细胞等
负责快速、高效顺浓度转运葡萄糖
GLUT4
骨骼肌细胞、脂肪细胞等
负责胰岛素增多条件下的葡萄糖转运
SGLT1
肾脏、小肠上皮细胞等
依赖Na+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
(1)由表可知,小肠上皮细胞借助________载体从肠腔逆浓度梯度吸收葡萄糖。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则影响葡萄糖转运速率的因素是________。(2)人运动后,机体血糖含量下降时,主要通过________(填激素)调节以快速补充血糖。此时,葡萄糖载体________的活动明显增强。(3)胰岛素与受体结合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表面的GLUT4数量增多,有利于________,从而使血糖含量下降。
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
二激素
激素运输
靶器官或靶细胞
靶器官或靶细胞的响应
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1)通过___运输
(2)_______
(3)_____
胰岛A细胞
(4)_____
肝细胞
(5)____
(1)____
生长激素
几乎全身所有细胞
促进细胞生长
发出信号的细胞
信号分子
靶器官或靶细胞的响应
(1)______
神经递质
突触后神经元细胞
(2)______
效应T细胞
与膜结合的信号分子
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
(3)______
甲状腺细胞
(4)______
(5)______
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等
环境温度
实验结果
BAT含量(g/100g体重)
下丘脑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的含量(pg/mg)
血浆中甲状腺激素含量(ng/mL)
甲
24℃
0.33
86.73
0.55
乙
4℃
0.27
63.62
0.76
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
激素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1)通过________运输
(2)________
代谢加快,产热增多
(3)________
(4)________
(5)________
(6)________
(7)________
成分
细胞内浓度(mmolL-1)
细胞外浓度(mmolL-1)
K+
140
5
A.扩散B.主动转运C.易化扩散D.渗透作用
丙
同源染色体对数
23
0
四分体个数
姐妹染色单体数
92
A.甲细胞将有可能发生细胞质的不均等分裂B.乙细胞可能发生了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C.乙细胞中染色体数量是丙细胞中染色体数量的两倍D.若丙细胞中染色体向两极移动,则丙细胞中可能存在等位基因
生物类群
爬行类
鱼类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世界已知种数
4342
8730
6300
19056
850-940
260000
A.生态系统多样性B.生物种类(物种)多样性C.基因(遗传)多样性D.生物数量多样性
生理指标
0d
7d
14d
21d
28d
体重(g)
48.93
45.86
44.34
43.27
41.98
体温(℃)
35.9
35.45
35.38
35.41
35.34
肝脏线粒体蛋白质(mg/g)
16.25
21.36
24.47
26.82
28.34
呼吸强度A(ngO/min,mgprotein)
58.23
64.32
73.91
79.44
86.21
呼吸强度B(ngO/min,mgprotein)
33.90
38.22
44.93
52.03
56.91
下面哪一个提法是正确的?()
A.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无细胞核B.哺乳动物的血小板有细胞核C.禽类的红细胞无细胞核D.禽类的血小板无核
哺乳动物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主要靠()
A.单纯扩散B.化学突触C.电突触D.非突触性化学传递E.离子泵
哺乳动物体内的大部分组织都能合成甘油三酯,但合成的主要器官是()。
A.肝脏B.小肠C.脂肪组织D.心肌
吸虫生活史的中间宿主必须是()
A.食肉类哺乳动物B.食草类哺乳动物C.淡水螺D.水生植物E.淡水鱼﹑虾
哺乳动物的卵巢是()的实质性器官。
A.成对B.左侧一个C.右侧一个
哺乳动物气管的软骨支架是()
A.“O”形B.方形C.半圆形D.“U”形
对哺乳动物而言,下列哪些化合物是必需脂酸?①油酸②亚油酸③软脂酸④亚麻酸
A.①②③B.①③C.②④D.④E.①②③④
关于日本血吸虫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成虫寄生于人和多种哺乳动物的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B.中间宿主是钉螺C.血吸虫卵有一小而凸起的卵盖D.血吸虫卵是血吸虫病的主要致病因子E.雌雄异体
昆虫、螨类、鼠类等都是()
A.软体动物B.节肢动物C.圆形动物D.哺乳动物
昆虫、螨类、鼠妇等都是()
31.(判断题)人、灵长类的嘌呤分解终产物是尿酸,其他多数哺乳动物嘌呤分解的终产物是尿囊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