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穿刺是临床中最常用的一项有创的诊疗操作,在儿童神经系统疾病中应用较为广泛,通常作为脑脊液检验的诊断性操作。
患儿,男,5岁,主因「发热2d,反复抽搐1d」入院。
现病史:患儿于2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可达39.5℃,无寒战,无咳嗽及喘息,家人自行给予口服「布洛芬、阿莫西林」(具体量不详),效果欠佳,体温时而反复,于发病第二天,患儿清晨起床时,突然出现双眼上翻,四肢痉挛屈曲,约持续2min左右,自行缓解,家人急送往医院进行诊治,但在送往医院途中,曾抽搐多次,无尿便失禁,为进一步诊治以「抽搐待查」收入院。
入院后,患儿抽搐次数增加,有谵妄,尿失禁,实测体温:39.2℃,给予地西泮0.3mg/kg,缓慢静注,并给予对症、补液支持治疗,抽搐缓解后,并向家属交代病情签署知情同意书做腰椎穿刺术。
入院诊断:病毒性脑炎?
那…作为临床医生的你,做腰椎穿刺术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呢?送检标本到底怎么送检合适呢?
接下来的问题,你一定要掌握
1、脑脊液检查采集送检顺序到底怎么规范?
由于穿刺伤,第一管可能含有血碎片、组织液和污染的皮肤微生物,可能在培养中产生错误的结果,第一管不应该被用于微生物学检查,它最适合用于化学和免疫学检测。如果仅获得少量脑脊液病情必须使用单个管收集,必须首先用于微生物检测,以确保无菌培养,再进行细胞计数,如果有足够的剩余量,可以做化学和免疫学检测。
脑脊液采集的注意事项:
(1)采集顺序:第一管:化学和免疫学检查;第二管:细菌性检查;第三管:细胞技术和分类(常规检查)。如疑有肿瘤可再留一管:脱落细胞学检查。
2、脑脊液细菌培养的局限性
3、寡克隆区带对中枢神经系统诊断中的应用是什么?
临床上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脱髓鞘病的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表现进行分析,但由于脱髓鞘性疾病在早期病理学改变并不明显,影像学检查和常规并不能有效的及时发现,一般脑脊液IgG的增加发生较早,所以对患者血清和CSF同时进行电泳以检测寡克隆区带是否存在,也是早期诊断脱髓鞘疾病的一种检测指标。
4、压腹、压颈试验临床意义是什么?
5、腰穿后一定要去枕平卧6小时吗?
腰椎穿刺术后,未必一定要去枕,除低颅压患者仍建议去枕平卧外,其他病人可根据具体病情,选择低枕,增加患者舒适度,不管是去枕或低枕,平卧及侧卧,头部角度未有大的变化,理论上无差异。
6、腰穿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腰穿时,针头斜角方向要和硬脊膜的走形平行,减少硬脊膜损伤,避免导致脑脊液外漏而引起的低颅压性头痛。
7、穿刺失败后如何应对?
当发现腰穿针进去4-5cm后但是仍然不见脑脊液流出,再次往前进针却进不动时,往往是因为穿刺针扎在了椎体前缘上,这时可以考虑稍后退穿刺针,观察有无脑脊液流出。如果仍然没有则将针芯放回穿刺针内,将针尖退至皮下,用左手牵拉皮肤移动穿刺点相对于椎间隙的位置,右手调整穿刺针角度重新进针。
注:在退针及进针过程中一定要将针芯放回穿刺针内,因为单一的穿刺针强度不够,在强大的外力作用下很容易断裂。
8、穿刺时有突破感为什么没有脑脊液流出?
很多患者穿刺过程中的突破感并不明显,尤其是穿刺针较细时这种感觉更为不可察觉。正确的做法是在穿刺进入4-6cm左右时拔出针芯,观察有无脑脊液流出,如无脑脊液则放回针芯再缓慢进针一点距离,如此反复直至脑脊液流出。
9、进针的方向到底为哪般?
无论是「垂直腰面进针」还是「针头稍向上进针」,一定要做到与皮肤平面的两个轴(一个是脊柱,另一个是髂棘连线)垂直。常见的错误是仅仅注意与其中一个轴垂直,这样是无法保证针尖方向正确的,如果有解剖变异的患者,先要进几个mm后停一下,检查是否针体与两个轴都垂直。切勿为了「快」而「失败」,造成患者的痛苦。
10、腰穿时还有哪些禁忌症?
(1)穿刺部位的皮肤、皮下组织或脊柱有感染时,均不宜进行,因穿刺后可将感染带入中枢神经系统;
(2)颅内占位性病变,特别是有严重颅高压增高或已经出现脑疝迹象者可引起脑疝;
(3)高颈段脊髓肿物或脊髓外伤的急性期,可加重脊髓的受压,引起呼吸甚至心脏停止;
(4)休克危重患者。
参考文献
[1]尚红,王毓三,申子瑜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P187.
[2]杨丽娟,王勤.腰椎穿刺术后低枕卧位300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7):121-122.
[4]孟俊,彭奕冰,张冬青,寡克隆区带检测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2015,11(30),1157-1159.
[5]翁旭亮,常规腰椎穿刺术的常见问题[J],中国医药指南,2010,10(8),29,160-161.
[6]TheCochranecollaboration.Postureandfluidsforpreventingpost-duralpunctureheadache(Review).2013.
[7]ThomsonGale.TheGaleEncyclopediaofMedicine,5thEdition,2015.P978.
[8]RamadasNayak,SharadaRai,AsthaGupta.CerebrospinalFluidExamination.EssentialsinHematologyandClinicalPathology.2011.P465.
[9]FrankP.Smith.NeurologyandNeurosurgery:BasicPrinciples.2002.P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