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表示,奥密克戎变异毒株致病性弱、致死率低,但传染性极强。以人口近3000万的中国台湾为例,今年以来的死亡人数是1.48万,主要是老年人、有基础疾病及免疫缺陷人群。
首要保护措施是接种疫苗。目前,我国疫苗接种量已超过34.6亿多剂次。卢洪洲指出,当前80岁以上老人的接种意愿依然较弱,且肿瘤患者、免疫缺陷者等脆弱人群接种后也仍然不能确保避免感染和重症发生。他提议,对重症易发人群应在感染初期采取小分子药物治疗方案,不要等出现重症后再治疗。无论国产或进口的小分子抗病毒治疗药物,还是抗病毒治疗的单抗或两种单抗复合制剂,都可以发挥一定预防作用,有效避免发展成为重症。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主任张作风也强调加强疫苗接种。他指出,尽管中国大部分人群已接种疫苗,但其中90%是2021年完成的,已超过了5个月至6个月的保护力有效期。50%的加强针接种人群也是在2022年3月前完成的,保护力也下降了。他建议尽快普及第二针加强剂接种。
病毒是否会继续变异?二次感染的风险有多大?都是防控措施调整后公众格外关心的问题。张作风认为,以目前主要传播的奥密克戎毒株来说,新冠病毒的所谓突变已基本饱和,很少会有"更坏的"变异株出现。接下来最可能发生的突变是病毒的传染性更强,但是毒力也会相对下降。
"听说北方流行的毒株叫BF.7,包括将来可能有BQ.1或者BQ.1.1等所谓'地狱犬',听起来感觉挺吓人。其实这个新的毒株在日本、美国等其他国家地区早已开始流行,从现有病例看基本还是奥密克戎分型。现在的关键是在自己体内抗体没有形成的情况下,一旦感染要加强对自己的保护。"张作风说。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