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药物抗衰老方面,人类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歇。
从已知药物中,探寻那些具有抗衰老潜力的药物,一直以来也是研究的重点,二甲双胍、雷帕霉素等经典药物,已经在动物试验中证明了其抗衰老的潜力,研究者也对药物的抗衰老机制进行了进一步的探寻和研究。
近日南加州大学生物学院的新研究表明,一种用于紧急避孕的药物——米非司酮,也可能会延迟寿命,其效力于已知的具有抗衰潜力的雷帕霉素相当。
米非司酮是一种合成类固醇药物,在人体中具有长期安全有效的使用记录。米非司酮除了用于紧急避孕意外,还能够拮抗II型糖皮质激素受体,使其能够用于治疗库欣综合征(皮质醇增多症)。
此外,米非司酮也是哺乳动物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激动剂,PPARγ是一种配体诱导的转录因子,在多种细胞类型中发挥作用,以调节新陈代谢、免疫功能和细胞增殖。
在此次发布的这项涉及果蝇的研究中,南加州大学Dornsife生物科学教授JohnTower将米非司酮的效果与雷帕霉素进行了比较,雷帕霉素是一种已证明能够延长各种动物寿命的药物。
这项发表在《Fly》杂志上的研究表明,这两种药物都可以独立延长果蝇的寿命。有趣的是,将这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并没有提供额外的好处,并且会略微缩短寿命,这表明它们都通过相同的生物途径起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雷帕霉素的滴定表明最佳浓度约为50μM,该浓度使该果蝇的中位寿命增加了+81%。对先前米非司酮滴定的荟萃分析表明,最佳浓度约为466μM,该浓度使中位寿命平均增加了+114%。
最大中肠直径测定表明,雷帕霉素在减少交配诱导的中肠肥大方面与米非司酮同样有效。
研究人员首次能够无创地测量果蝇的线粒体自噬。他们发现,米非司酮对线粒体自噬的增加程度与雷帕霉素相同。mito-QC线粒体自噬报告基因是先前描述的靶向线粒体外膜的绿色荧光蛋白(GFP)-mCherry融合蛋白。自噬溶酶体的酸性环境对GFP荧光的抑制产生增加的红/绿荧光比值,表明线粒体自噬增加。创建多拷贝mito-QC报告菌株有助于在活的成蝇以及解剖的中肠组织中进行检测。米非司酮在激活成年雌性脂肪体和中肠中的mito-QC线粒体自噬报告基因方面与雷帕霉素相同有效。
数据表明,米非司酮和雷帕霉素通过一种共同途径发挥作用,以延长交配的雌性果蝇的寿命,并暗示该途径中线粒体自噬的增加和中肠肥大的减少。
研究者指出,无创体内线粒体自噬测定是新颖的,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增强线粒体健康可能是这两种药物延长寿命的核心,米非司酮(一种已获准用于各种医疗用途的药物)可以促进线粒体自噬的事实表明其作为抗衰老治疗的潜力,他之前的研究表明该药物具有抗衰老功效。因为它已经获得批准,所以将米非司酮重新用于抗衰老临床试验可能会更快,从而有可能加速新的长寿疗法的开发。
参考文献:
Landis,G.N.,Baybutt,B.,Das,S.,Fan,Y.,Olsen,K.,Yan,K.,&Tower,J.(2024).Mifepristoneandrapamycinhavenon-additivebenefitsforlifespaninmatedfemaleDrosophila.Fly,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