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这样的事情并非个例。黑猫投诉平台上,有多条关于蓝月亮洗衣液的投诉。其中有几位消费者投诉的原因是,洗衣液把衣服漂白了、衣服被染白和褪色等。褪色、染色问题之外,还有消费者投诉蓝月亮洗衣液缺斤少两、洗衣液导致自己出现皮肤病等。
除了产品质量问题,今年,蓝月亮还曾因母亲节营销“翻车”引发讨论。一直以来,蓝月亮在营销上的投入不算少,但是从这件事来看,营销似乎无法弥补质量上的短板,更何况,营销还有“翻车”的可能。
2.蓝月亮重营销轻研发?
蓝月亮股东应占溢利不断下滑的原因,财报中其实有所体现。2020年到2023年,蓝月亮的销售及分销开支分别为20.17亿港元、23.92亿港元、26.51亿港元、32.44亿港元。今年上半年,更是从去年上半年的10.59亿港元,增长到了22.01亿港元。蓝月亮在财报中解释,销售及分销开支的大幅增加,主要是因为推广新产品、研发新电商渠道来拓展业务及品牌建设等销售活动增加导致的。值得一提的是,蓝月亮此前曾被吐槽的母亲节营销的主角,正是其今年发布的新产品——至尊生物科技洗衣液。
企业在营销上投入较高并不罕见,但在营销上大手笔的蓝月亮,在研发上的投入是多少呢?蓝月亮并未在财报中公布。其仅公布了2020年12月首次公开发售股份所得款项净额用途。其中,用于提高品牌知名度、进一步增强集团的销售及分销网络以及增强产品渗透的金额为54.66亿港元,用于增强研发实力的金额为2.2亿港元。而截至今年6月底,用于增强研发实力未动用金额还有7000万港元。
3.“洗衣液一哥”的地位还稳吗?
《2024年中国洗衣液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份额分析》显示,目前,我国洗衣液用品企业可以分为三个梯队,其中蓝月亮遥遥领先。2024年4月,蓝月亮在洗衣液市场占有近18%的市场份额。但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19年,蓝月亮的市场份额为24.4%。由此可见,尽管仍是国内“洗衣液一哥”,蓝月亮所占的市场份额却在下滑。
蓝月亮所占市场份额下滑的背后,是竞争越发激烈的洗衣液市场。2008年,蓝月亮的崛起,让更多企业看到了洗衣液市场的潜力。因此,纳爱斯、立白等国内企业,以及宝洁和联合利华等国外企业,也都开始进军洗衣液市场。目前,纳爱斯旗下的“超能”、宝洁旗下的“碧浪”和“汰渍”、联合利华旗下的“奥妙”,都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销量,并分别在国内洗衣液市场占据了8%左右的市场份额。
除了老品牌,近几年,一些新品牌也在进入洗衣液市场,如去年官宣谷爱凌为代言人的蔬果园。官网介绍,蔬果园是一家新锐的创新型生态日化公司,已孵化了蔬果园、洁力威等多个新锐品牌。一主流电商平台上,蔬果园的洗衣液有超7万人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