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居吸虫是一种营寄生生活的复殖吸虫,多寄生于鱼类血管内,感染种类多,危害大。症状分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病程较短,常常在几天内引起鱼类大量死亡,死亡率高达80%以上。
一、典型症状
当鲤鱼水花苗种下塘培育15—20d,规格长至3cm左右开始发病,发病初期部分苗种体色发黑,行动缓慢,并挤成一团驱赶不散;部分离群个体表现为挣扎、跳跃、在水面不规则旋转,或静止悬浮于水面,不久即死。进入发病高峰期后,每天鱼种大量死亡漂浮于水面。部分死鱼头部、眼部可见点状充血,眼球突出甚至脱落,肛门微红,鳞片松软,剪开病鱼腹腔,有少量微黄色的腹水,肠道内基本无食物,仅有黄色脓样粘液。部分则无明显症状。
二、病理诊断
1、初诊:根据症状初步诊断。
2、确诊:将病鱼的心脏及动脉球取出,置入生理盐水的培养皿中,剪开轻刮内壁,在亮光处仔细观察是否有血居吸虫的成虫。取鳃丝压片,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大量橘子瓣状虫卵。
此病与细菌性败血症症状极为相似,单凭表征难以判断,应用显微镜仔细检查,以防误诊。
三、预防措施
1、用生石灰(100—150kg/667㎡)或茶饼(50kg/667㎡)彻底清塘消毒,消灭传染源。
2、诱捕中间寄主椎实螺、驱赶鸟类,切断传播途径。
3、提供营养平衡的全价饵料,增强鱼种自身免疫力。
4、定期水体杀虫与投饲驱虫药饵。
四、治疗措施
1、水体杀虫杀菌
用90%晶体敌百虫500g/667㎡.米或硫酸铜460g/667㎡.米、二氧化氯200g/667㎡.米全池泼洒,交叉用药,连续3次,每天1次。
2、内服药
先用盐酸左旋咪唑2.5g/万尾伴料投喂、,再用三黄粉5g/万尾拌料投喂,每日各1次,连喂5d。
以上治疗措施中,杀虫后辅以三黄粉广谱抗菌消炎药物,目的在于治疗寄生虫病同时治疗因机体损伤而继发感染的细菌性疾病,双管齐下,效果显著。如杀虫时采用硫酸铜,在杀灭寄生虫时会同时杀灭水体中其他微生物,特别是浮游植物,因而容易造成水体缺氧,使用硫酸铜后第二、三天应开增氧机或加注新水预防缺氧。